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智慧语用构建策略

2022-12-19 08:08蒋熙玲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建构智慧语言

文|蒋熙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如何改变语文学科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由零散走向关联,由浅表走向深入,由远离生活走向实际问题的解决呢?这就需要实现教学设计与素养目标的有效对接,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深处,获得智慧启迪,让生命变得更有力量。

新课程理念下,在阅读教学中以整合与关联的视角,发现“语用智慧”,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转“知”成“智”,化“技”成“智”表现“智慧语用”,经历“语用”的“迁移性表现”“创造性表现”“综合性表现”的过程,移“情”成“智”,明“理”成“智”,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表达。学生不仅是“语用”的“智者”,更是文化与生活的“传承与创造者”。

一、以文化人:立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作为语文教师,要学会研读教材,挖掘教材的价值取向、时代精神和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让学生用智慧的心灵真正体会语文的魅力所在,体验文本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和语文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

例如,在以“寻找民俗风”“发现故事里的哲思”的结构化大单元设计中,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进行体验,与生活关联,追溯过去,与古人对话思辨,文白对照,拓展学习时空,浸润学习、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阔文化视野。

传承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语文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这样的精神滋养,既能赓续政治品性的红色基因,又能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教材内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有34 篇,涉及国家、政党、榜样、民族精神四大领域。有关此类内容在低年级教材中呈现散点式布局,在四年级第六单元中呈现了整本书诵读《小英雄雨来》,到了高年级则以每卷一主题单元的形态呈现,还设置了若干读书链接、主题实践活动。

言语学习表达的过程一般经过两个基本阶段。首先是领悟阶段,是输入的过程,包含两种形式:一是通过亲身体验领悟具体经验,二是通过间接经验理解符合代表的经验;第二是创生改造阶段,通过内在反思、建构,输出表达,外化行动。教师可带着学生诵读红色经典,了解红色历程;看红色影视作品,画革命英雄图谱;访革命纪念馆,听红色经典故事,并开展“壮我山河”诗词创作和分享活动。在走进红色记忆中感悟红色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担当。

二、转“知”成“智”:着力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语文阅读的学习不是独立存在的,不管是学习的内容,还是学习的阶段,都是前后关联,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学生的阅读经验、文本经验、生活经验存在差异,在学习的历程中要学会建立联系,进行知识的联结,展开多元对话,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整合目标、任务、情境与内容的结构化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学习阶段与知识的多元联结,形成学习场,在“我”的经验与“他人”经验不断的交流相会印证中,完成对自我原有经验的改造或重组,认知结构的不断调整。

寓言故事在小学阶段占有不少篇幅。以故事达人秀为语文实践的平台,以任务单为阶梯,由概述故事到复述故事到创生故事的递升,是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概述故事是对课文感知、体味、理解、内化、筛选、概括、归纳、表达的过程。学习概述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概括和运用能力。复述故事内容,提出讲故事的要求,要加上表情、动作和想象。学生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对文本进行解构和重构,梳理和整合文本语言。随着情节的起伏,与故事中的角色融为一体,达到语言和身体在语境中的和谐,在个性表达中不断丰富阅读的体验,提升记忆力、阅读理解力和语言表现力。变换角色创生故事,是在领悟课文寓意之后语言的重新建构,源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学生要经历阅读、思考、理解、想象、语言组织和表达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这是绝佳的综合性训练方法,体现了想象性、思维性和创造性。

以任务群为推进讲述故事是一个由简单到具体,又从具体到创造的过程,学生的言语智慧在这样的学习场景中生长。课堂上学生既能感受到愉快,又经历着深刻的体验,继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不断深入钻研中打开智慧之门。

三、化“技”成“智”:指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教育教学的智慧不单单是具体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能力状态的培养与打造。能力状态是各种能力的整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与促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高品质的言语表达背后是高品质的思维。忽视思维含量的活动设计,往往使能力提升的过程变得程序与技术化,变成单纯的技能。化“技”成“智”需要培育和打造能力状态,引导学生学习用怎样的方式来思考,增强思维的敏锐感与挑战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充分展现语用实践的思维过程。

大情境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有意义的开放的真实任务,根据不同的技术环境,积极创造适恰的条件,促进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有效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线上与线下相混合,学会整合、应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分析,在解决各种复杂和陌生的问题中,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微课的嵌入、线上线下的互动、智慧语用课堂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与技术的改变与更新,更是学习方式的改变。基于学的活动来进行板块式的设计,为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展开铺设路径。在学习游记单元时,先让学生绘制游览导图,接着做一回小导游或解说员,介绍景点。创意的阅读与表达、思维的可视化与可听化,促进了学习的深入和意义的建构。

及时收集学习过程中的提问与回答、同伴之间的交流、不同思考成果等各种形式的数据后,教师再根据课堂内外的过程性学习数据,问诊反思,有针对地设计不同教学的引导路径,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移“情”成“智”:追求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美和创造美,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力的提升。选择和创设学习情境,让学习者展开发散式学习,发挥敏锐的观察力,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具体体验的学习中展开充分的体验,激发审美的趣味,学生则乐于用语言表现美、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形成言语表达的智慧。

语文教材中选择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情、意、理,是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精心构筑的。“披文以入情”,创设切合的学习场景进入情境,感受、领会和理解其中的知趣、情趣、意趣、理趣,引领学生内化新知,生发智慧。

如以学习项目为载体的“跟着课本去旅游”的大单元设计,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渗入趣味与时尚的元素,在螺旋式上升的学习活动系列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写作水平。再如以寓言故事为单元进行统整学习时,设置故事达人秀的平台,学生在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中合作互动,形成成长的共同体,感受寓言独特的表达方式,如篇幅短小的精粹美、结构相同的形式美、手法多样的奇幻美。角色的模拟体验,在移情升华的创意表达中,生成的是学生自我对事物审美的鉴赏力与创造力。

单纯的知识并不就是力量,教学过程也不是单纯地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是经验不断领悟和改造的过程。学生通过具体体验进行学习,从多种角度观察具体事情的情况,比较分析不同知识之间的关系,把它们结合为一个“整体”,形成新见解、新观念,这是一个明“理”成“智”、化“识”成“慧”的过程。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智慧语用课堂,需要构建开放的教学格局,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灵感,从而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

猜你喜欢
建构智慧语言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我有我语言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