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赛珍 陈芬芬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福建 福州 350004)
梅尼埃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耳胀满感、耳鸣、波动性听力减退、发作性眩晕等,此疾病属于内耳性疾 病[1]。疾病早期时,患者可从改变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可控制疾病症状发作,但仍有部分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其症状改善不明显,临床也将其称顽固性梅尼埃病。针对此类患者,也可采用外科手术方式进行治疗[2]。内淋巴囊减压术属于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的主要手术方式,此方式具有非破坏性,并对内耳有保护效果,且临床已肯定了此手术在保护顽固性梅尼埃病患者听力方面的效果[3]。为进一步提升治疗疗效,已有学者倡导将经半规管阻塞联合内淋巴囊减压术治 疗[4]。目前此方式已在临床得到一定认可,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80例顽固性梅尼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右耳21例,左耳19例;病程1~28年,平均为(10.65±1.32)年;年龄23~71岁,平均(58.65±1.21)岁;女性18例,男性22例;观察组:右耳22例,左耳18例;病程 1~29年,平均为(10.59±1.31)年;年龄22~72岁,平均(58.21±1.23)岁;女性19例,男性21例。两组患者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入选标准:①患者接受MRI和CT检查,满足《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梅尼埃病诊疗指南解读》[5]中梅尼埃病诊治指南。②患者可提供完整、详细的病历资料。排除标准:①合并中枢性病变者。②合并其他内耳性病变者。③合并中枢性眩晕病者、其他周围性眩晕病者。④存在内耳手术史者。⑤合并基础病变者,如偏头痛、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自身免疫性病变等。⑥耳蜗后病变、内耳占位性病变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持续接受药物治疗,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日1次,每次2粒。口服银杏叶片,每日3次,每次2粒。持续治疗2个月。
1.2.2 观察组 患者接受经半规管阻塞联合内淋巴囊减压术治疗,全身麻醉,耳后沟后方做弧形切口,将窦脑膜角期房去除,把乙状窦表面骨质磨薄,去除鼓窦深面气房,将外半规管显露在外,将附近气房逐步磨除,显露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在后半规管、乙状窦前方、外半规管延长线下将乳突后壁骨质磨除,显露硬脑膜,分离并压迫硬脑膜,明确淋巴管定位,磨除附近骨质,充分显露内淋巴囊,实施减压处理。半规管阻塞术:在三个半规管穹隆最高部位将蓝线磨除,磨开微型瘘口,大小为2 mm×1 mm,用钩针将瘘口面薄膜骨质去除,把颞肌筋膜制备为长条(1 mm×5 mm),填入瘘口,并垂直压紧填满。持续观察3 min,未流出内淋巴液时,则用骨腊封闭瘘口。冲洗并关闭术腔,包扎。术后3 d常规给予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评价治疗效果,其中显效:经治疗后,患者无耳闷胀感、无耳鸣、无眩晕,听力正常,且治疗后3个月内未发病或病变发作频率降低>50%;有效:治疗后,患者无耳闷胀感、耳鸣、眩晕症状,听力改善≥30 dB,治疗后3个月内病变发作次数降低20%~5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②梅尼埃病四联症模拟视觉评分、听力评分、眩晕评分,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判定其梅尼埃病四联症模拟视觉状况,包含眩晕与耳鸣、耳胀满感、听力降低等方面,评分为0~10分,评分越低越理想。用纯音测听判定其听力状况,取0.25、0.50、1、2、4、8 Hz,各项评分10~120 dB,总得分/6×100=纯测听评分,得分越低越理想。用眩晕残障问卷量表(DHI)[7]判定其眩晕症状,0~100分,得分越低越理想。③影像学指标:用GE公司提供的彩超(LOGIQ E9型)测量其脑血流速度,包含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左椎动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2.50%)(χ2=7.439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梅尼埃病四联症模拟视觉评分、听力评分、眩晕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纯音测听评分(t=0.0317)、DHI评分(t=0.1833)、VAS评分(t=0.0680)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纯音测听评分(t=17.3372)、DHI评分(t=21.4966)、VAS评分(t=10.3817)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梅尼埃病四联症模拟视觉评分、听力评分、眩晕评分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梅尼埃病四联症模拟视觉评分、听力评分、眩晕评分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影像学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右椎动脉血流速度(t=0.2566)、基底动脉血流速度(t=0.0776)、左椎动脉血流速度(t=0.0425)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右椎动脉血流速度(t=10.2261)、基底动脉血流速度(t=3.8045)、左椎动脉血流速度(t=6.0594)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影像学指标的比较(cm/s,)
表3 两组患者影像学指标的比较(cm/s,)
目前暂不完全明确梅尼埃病主要发病原因,认为可能与内淋巴吸收和产生紊乱存在关系,内淋巴管机械阻塞学说、内耳微循环出现障碍学说、免疫反应、内淋巴吸收障碍学说、内耳缺血学说等均为目前公认梅尼埃病发病机制[8],一般来说此疾病诱因为天气变化、季节变化、睡眠障碍、生活时间不良、情绪波动、劳累、精神紧张等因素[9-10]。疾病早期体现为外毛细胞退变,随着时间延长和内耳膜迷路淋巴积水严重,支持细胞、内毛细胞、螺旋细胞等结构发生萎缩性蜕变,甚至出现纤维增生,诱发感因神经耳聋[11]。所以,实施有效治疗非常重要。
药物治疗为梅尼埃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氟桂利嗪为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12],可阻滞细胞死亡或损伤,直接扩张血管平滑肌,明显改善脑循环和冠状动脉循环,且不会影响心脏收缩和传导,可确保给药安全。同时,此药物还可明显抑制前庭,显著增加耳蜗内辐射小动脉血流量,加快血流速度,确保前庭所需血液量足够,改善前庭器官微循环,抑制眩晕症状。当脑组织处于血氧和缺血状态[13-14],大量钙离子进入到细胞中,脑细胞中钙超量,损伤神经元,此药物则可穿透血脑脊液屏障,让大量钙离子进入到脑细胞中得到阻滞,进而改善神经元代谢和脑循环。银杏叶片属于理血剂,具有通络、化瘀、活血的效果[15],可改善血液黏稠,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缺氧耐受力,增加脑血流量,消除自由基等,进而改善睡眠。但近年发现,大部分梅尼埃病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其疗效不理想。本研究数据也显示,观察组治疗疗效95.00%高于对照组72.50%,纯音测听评分、DHI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左椎动脉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也证实了药物治疗疗效不及半规管阻塞联合内淋巴囊减压术治疗。报道称[16],半规管阻塞术疗效比内淋巴囊更理想,但存在术后半规管麻痹后眩晕和听力降低的危险性,因此,在资料顽固性梅尼埃病时,采用外科手术组合的方式,即经半规管阻塞联合内淋巴囊减压术治疗。内淋巴囊减压术可从疾病机制上控制病情,因阻塞半规管后,淋巴腔隙压会明显增高,因此需先将内淋巴囊表面骨质去除[17],不仅可降低内淋巴囊压力,且可缓解阻塞半规管后淋巴压力加大,降低耳蜗损伤性,保护听力。半规管阻塞可在传导眩晕的通路上,将传导信号阻断,增强内淋巴囊减压作用。内淋巴积水眩晕则体现在水平旋转,因此主要手术位置为水平半规管阻塞,并加大后半规管阻塞,从理论上来 看[18-19],比药物治疗或单一使用一种手术更能控制眩晕症状,并可保护患者听力功能,术后出现平衡功能紊乱的状况较轻。但手术过程中需注意用金刚石钻头2~3 mm均匀磨薄骨质时,直至露出呈“蓝色”的骨内衣,骨窗磨除过大则会加大内外淋巴液混合和膜迷路破裂混合的机会,严重损伤患者听力状况,并加重术后眩晕症状。但本研究因研讨样本量、研究时间等因素局限,未探讨到顽固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外科手术联合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条件成熟后,可将研讨方向转至此方面。
综上,相比于药物治疗,经半规管阻塞联合内淋巴囊减压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可更好的促进听力功能恢复,进而提升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