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丹丹
(辽宁省锦州市妇婴医院NICU,辽宁 锦州 121000)
临床对于新生儿开展护理工作期间,良好的预防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非常重要,由于新生儿好动,同时欠缺自主意识和能力,会出现自我皮肤抓伤以及各类管道脱落事件,对此开展及早预防能够显著提升新生儿护理质量[1]。临床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新生儿的手部加以约束与固定,属于有效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的重要方法,但是因为新生儿身体发育还不成熟,体质相对比较弱,过量的肢体以及全身束缚会导致新生儿身体不适,引发新生儿哭闹与躁动,最终产生骨折或是皮肤损伤,但是利用纱布或是手套将新生儿手部进行包裹,不但能够良好约束新生儿,还可以有效避免新生儿抓伤皮肤以及管道脱落,在临床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在为新生儿提供日常护理服务期间,不断强化自身工作素养,完善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各项护理操作严格遵照无菌操作以及三查八对原则,从而避免护理差错事件的出现风险[2]。本文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接诊的新生儿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于新生儿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以及管道脱落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接诊的新生儿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新生儿加以分组,给予其中30例新生儿常规护理措施,作为对照组,给予剩余30例新生儿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作为研究组。对照组30例新生儿中男 16例,女14例,最小日龄1.50 h,最大日龄13 d,平均(6.22±2.97)d,体质量最低1 315 g,最高3 263 g,平均(2 357.68±203.44)g;研究组30例新生儿中男17例,女13例,最小日龄1.70 h,最大日龄12 d,平均(6.03±2.84)d,体质量最低1 377 g,最高3 346 g,平均(2 452.11±221.83)g;两组新生儿的纳入标准:全部属于足月新生儿,新生儿家长全部知情并且同意本次研究。两组新生儿的排除标准: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新生儿,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新生儿,新生儿家长无法配合医护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新生儿。两组新生儿临床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两组新生儿全部接受头皮以及手背静脉穿刺,同时采取透明胶带固定输液留置针。给予对照组30例新生儿常规护理措施:在为新生儿开展氧鼻管固定期间,通过胶布将鼻导管前端固定到上嘴唇部位,同时固定导管近端于新生儿面部,在开展口胃管留置期间,通过胶布交叉固定于新生儿下颌部,对新生儿的指甲进行修剪,避免抓伤[3]。
给予研究组30例新生儿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针对接受鼻管固定新生儿,护理工作人员裁减胶布成蝶状,对输氧鼻导管前端进行固定,并且在新生儿脸部进行再次固定,针对接受胃管固定新生儿,通过蝶状胶布交叉固定到新生儿下颌部;为新生儿提供棉质手套或是无菌纱布对其手部实施包裹,在新生儿手心放置棉球,能够训练其持握反射能力,避免皮肤抓伤事件出现;按时清洁新生儿皮肤,及时更换衣物,确保新生儿衣物处于干净与整洁状态,保持皮肤干燥,为新生儿开展静脉留置针穿刺期间,穿刺完成之后进行固定,放置棉球到留置针后方,减少局部压迫感,同时选取胶布加以固定。护理人员需要详细告知新生儿家长留置针保护相关注意事项,同时注意新生儿肢体活动情况,并且为其介绍新生儿日常护理方法,避免不良事件的出现。在新生儿沐浴期间,需要保持穿刺位置皮肤干燥,当新生儿休息时注意防止穿刺位置遭受压迫[4]。
1.3 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新生儿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产生意外事件概率,其中包含皮肤抓伤、氧气管脱落、胃管脱落以及留置针脱落。
1.4 统计学计算 本研究所得数据结果通过SPSS 16.0软件加以处理,计数资料全部利用率(%)表示。统计处理通过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代表存在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30例新生儿中产生皮肤抓伤2例,胃管脱落1例,氧气管脱落2例,留置针脱落1例,意外事件出现概率为20.00%,对照组30例新生儿中产生皮肤抓伤5例,胃管脱落4例,氧气管脱落5例,留置针脱落4例,意外事件出现概率为60.00%。两组新生儿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皮肤抓伤、氧气管、胃管以及留置针脱落事件出现概率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新生儿属于家庭中非常重要的组成人员,受到的关注度十分高,新生儿同时作为一群不存在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群体,在住院过程中四肢时常会产生不自主运动,引发皮肤抓伤以及导管脱落等意外事件,从而提高新生儿感染风险,威胁到新生儿的身体健 康[5]。护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偏低以及新生儿自身因素等会引发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不但会对新生儿产生一定损伤,还会引发护患纠纷,所以在新生儿住院过程中,为其提供规范并且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关键[6]。由于现在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出现提升,思想观念发生改变,护理质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而导致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随之增多,对此需要不断提升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使护理质量获得保障[7]。常规护理仅对新生儿全身加以约束,十分容易引发新生儿哭闹以及不适等表现,造成新生儿机体出现较大应激反应,使其身体健康受到危害,对于新生儿来说,自身不存在约束能力,皮肤十分柔嫩,如果新生儿指甲比较长,并且没有加以护理,十分容易引发皮肤抓伤等意外事件,严重者会留有瘢痕[8]。通过本文对比研究资料可见,选取60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新生儿加以分组,给予其中30例新生儿常规护理措施,作为对照组,给予剩余30例新生儿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新生儿接受不同护理干预措施之后产生意外事件情况,结果表示,两组新生儿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皮肤抓伤、氧气管、胃管以及留置针脱落事件出现概率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属于一类细致化护理模式,将新生儿作为护理中心,最大化减少新生儿皮肤抓伤以及导管脱落等意外事件出现风险,保证新生儿身体发育,通过手套或是无菌纱布将新生儿双手进行包裹,无须约束新生儿四肢,能够良好预防皮肤抓伤,但是在对手部进行包裹期间,需要注意手套和无菌纱布包裹松紧度,防止过紧引发新生儿局部缺血,过松引发手套脱落,无法获得预期效果[9]。护理工作人员将医用纱布裁减为蝶状,固定鼻管、留置针以及胃管于新生儿鼻前端以及下颌部固定,并且在新生儿脸部进行再次固定,能够有效防止导管脱落[10]。
在为新生儿提供护理期间,需要确保新生儿所在病房内部的干净和整洁,对于病房内的湿度和温度进行合理的调节,对于病房内的布置进行合理调整,保证空气流通,按时对病房的物品、地面、空气以及门窗进行消毒,另外需要根据新生儿的不同病情,将其划分成为感染区域和非感染区域,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对于各类医用器械需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分开消毒,避免出现混用[11]。根据新生儿的实际情况,在科室内部建立感染预防小组,按时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分析,了解感染源的感染途径以及护理漏洞情况,同时制订有效的整改方案,确保提高感染预防效果,进一步控制院内感染的风险[12]。科室内部的医护工作人员需要按时接受预防感染,以及新生儿预防皮肤抓伤与管道脱落的相关学习,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以及了解程度,帮助医护工作人员可以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和规程[13]。对于各类医疗器械需要进行完善的管理与消毒,医护工作人员需要不定时接受考察与抽查,以便了解其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掌握程度,并且将考核成绩与工资和绩效挂钩,从而保证医护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14]。由于新生儿的身体免疫能力比较低下,大多数新生儿需要接受侵入性操作,引发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提高,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需要重视无菌操作,做好手部卫生,了解侵入性操作的适 应证[15]。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良好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以及管道脱落等不良事件的出现风险,使新生儿住院情况获得改善,帮助新生儿身体生长发育,进而提高新生儿家长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事件的出现,具有临床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