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与莆仙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

2022-12-19 01:54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天津教育 2022年33期
关键词:教材传统语文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黄 颖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古代劳动人民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包含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等,是语文和品德教学价值取向。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对书中蕴涵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梳理,并有针对性地筛选相关的莆仙传统文化,在框架中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来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涵的知识和思想内涵,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

一、教材中传统文化与莆仙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

语文课程既要培养学生应具有的语文素养,又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莆田作为“文献名邦”,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硕果,为世人所称颂,如妈祖文化、莆田红色文化、莆田民俗文化以及莆田传统工艺文化等。这些莆仙传统文化以其求真、向善、重教、崇德的文化特色,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独领风骚,并在海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因此,将莆仙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文道结合的功能。“文化理解与传承”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语文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莆仙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更拥有许多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它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能在潜移默化中让莆仙学子产生文化自豪感,因此将教材中传统文化与莆仙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目前,部分教师仍然存在应试教育思维,更关注学生对考题模板的把握情况,以及一些答题套路的应用情况,从而导致在课堂上无法将传统文化讲明白、讲透彻,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与感知传统文化中所要表达的人文情怀和思想内涵。在大多数的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把涉及传统文化知识的古诗词和文言文进行死记硬背,把关于文章所讲的历史背景和主题思想机械式、片面地教给学生,没有给学生思考和理解的时间。尤其是文章涉及的典故和历史故事都不加以拓展,学生无法全面了解文章具体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或者说照本宣科地诵读,没有一点趣味性,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越来越低。另外,教师不能把传统文化和莆仙传统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学生的探究兴趣减弱,再加上外来文化和现代信息文学的出现,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探讨逐渐减少。尤其在“死记硬背”的课堂中,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减弱,不愿意探讨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人文素养,对传统文化产生淡漠的态度。所以,作为语文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要改变现状,通过语文阅读、作文写作和综合性的学习这三部分教学方式的改变,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利用莆仙传统文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重新找回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重新确立中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

三、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梳理与教学措施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价值受到重视,旨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但是,不论是哪一篇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文,都不可能十分精准地划分为哪种类型的文化,因为每一篇课文中都蕴涵着多种的文化因素。例如,在《出师表》中,既有课后练习提出的成语——“三顾茅庐”“妄自菲薄”“鞠躬尽瘁”“作奸犯科”“临危受命”“指日可待”等汉语言文字文化;又有“诸葛亮”“刘备”“汉桓、灵二帝”等历史文化名人;还包括“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美德。又如,现代文《黄河颂》中对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的歌颂、对五千年古国文化的发源地的歌颂,能让学生体会到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传承。

(一)借助阅读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阅读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指引学生阅读文章时,要提高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认识,体会文章中的情感,体会传统意趣之美,重塑中华文化自信。

1.传承经典诵读,寻中华文化之根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体现了读书的三大要点,即“心”的重要性。

初中生有自己的认知规律,教师在对诵读加以指导时,要让学生自己理解诵读的方法。在新课标中,根据初中生(7~9年级)个体具备的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以及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认真通读每篇课文时,在其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顺语言思绪,掌握课文重点内容,体会并反复推敲课文关键语法词汇及其在现代汉语交际环境语言中特殊的语法含义关系与功能;对每篇课文中的重点内容与文字表述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并能提出一些独到的新观点、见解与新问题,并且还能善于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研究,解决疑难问题。这些都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有自己的阅读体会,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发音和停顿对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引导学生发音与停顿时,可以有效融入莆仙方言来进行引导式教学。莆仙方言是中原古汉语和闽越土语的结合体,因为保留了中古汉语的许多语音和词汇,被誉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例如,春秋时期文库诸侯自称寡人,莆仙人第一人称自称亦为“寡”(我);又如,莆仙话“请假”叫(请告),《后汉书·郭陈列传》有云:“古者名吏休假曰告”。《汉书·汲黯传》说:“黯多病……终不瘉……为请告。”类似还有稀饭(糜),走(跑),晚上(暝),房子(厝)等。莆仙人用方言文读吟诵,更亲切淳朴、和谐流畅,效果更好。如吟诵八年级课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铿锵有力的吟和诵,读出主人公的委婉、含蓄、复杂的情感:渴望、失望、盼望、煎熬,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表露得淋漓尽致。这样,既是对莆仙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最大限度地拉近了莆仙方言和普通话的距离,同时还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有助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联想画面,设身处地,理解作者情感,达到画面审美和情感审美的目的。教师应让学生有效利用莆仙语言文化在读书中体会情感的波动,在脑海中重构历史的画卷,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2.立足课本教材,感传统文化之情

文本是教学的重要解说对象,是展开课堂教学的工具。教师要充分把握文本,根据教材文本,帮助学生感知文化的情感。例如,在《社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联系莆仙民俗文化中的莆仙戏来进行导入式教学,利用播放莆仙戏《状元与乞丐》中精彩片段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总结莆仙戏《状元与乞丐》所要传递的思想,即通过柳氏教子读书,让“乞丐命”文龙高中状元,而“状元命”文凤从小被溺爱,最终沦为盗贼,从而引人深思青少年的教育问题,集中体现出普通民众反对宿命论的思想。利用莆仙民俗文化激发学生对学习民俗文化的兴趣,让语文的课堂教学不但有效,而且高效。

(二)借助写作教学,落实传统文化

1.挖掘传统文化素材——英雄事迹

学生写作时往往误用、串用素材或者无素材可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莆仙传统文化,探索当地传统文化中的写作素材,例如,在写“爱国主义”相关的主题时,可以将主题与历史人物结合起来。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能紧密联系莆仙红色文化。例如,在学生写作前,让学生实地参观涵江区白沙镇澳柄宫,即中国工农红军第23军207团的革命旧址,了解207团的建立时间以及英雄人物,即1929年夏,共产党在莆田县建立以陈天章为政委,陈兆芳为团长,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革命名将,传承中华民族忠贞、爱国的传统美德。

2.积累传统文化素材——阅读经典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当中,要引导学生阅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如《唐诗宋词集》《资治通鉴》以及《论语》等,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视频,如《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以及《经典咏流传》等。在引导学生阅读与之相关的书籍的同时,还可以建议学生阅读一些名著的原典,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习传统知识,还能有效提高学生文言阅读能力。在阅读课上,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阅读计划进行指导和规划,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设计符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当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自己搜集资料,向学生讲解一些与历史文化相关的知识,促进学生自觉传承优秀文化。

(三)综合学习,传承传统文化

1.举办道德讲堂,弘扬道德文化。教材中都有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板块,其中彰显的传统文化主题有“朋”“学”“国”“信”“诗”以及“和”等。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举办“道德讲堂”,让学生充分学习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弘扬道德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人文素养。

2.巧借节日民俗,弘扬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节日往往倍受重视,教师要深入挖掘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美,把握好每一个节日,为学生讲解好每一个节日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意义,通过进行相应的节日活动,或者布置相关的作业,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莆仙元宵特色,和学生共同设计一节具有本地民俗风情的《共度莆仙特色元宵节》协作探究课。

3.走进家乡历史,弘扬传统文化。每个人的家乡都处在华夏大地上,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莆田市博物馆以及莆田档案馆等地,了解莆仙传统工艺文化,如木雕和古典家具等。学生对于家乡总有着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在这里感受到的传统文化,不免会更加亲切,更加鲜明。将莆仙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妈祖文化。对于莆田人民来说,妈祖是一位近在咫尺却又声名远扬的女神,她既识天文,又懂医理,还能急百姓之所急,深受乡亲们的尊敬、信任与爱戴。以她的事迹为蓝本而演绎出的妈祖文化,经过千余年的传播和积淀,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因而,对这样一个就在身边、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实例,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她请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

总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值得人们不断地探索与传承。将莆仙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教材传统文化的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教师积极地加以引导,则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语文学科在致力于健全学生品格的同时也肩负着传承文化的责任,二者的融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教材中传统文化与莆仙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的现实意义、教学现状以及教学设计的建议等三方面,论证了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措施,为教师做出一个较为明确的结构梳理,希望能够为教师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教材传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