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2-12-19 01:54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朱倩芸
天津教育 2022年33期
关键词:逆向解决问题公式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朱倩芸

逆向思维是有别于常规正向思路的一种求异思维,在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可以突破思维桎梏,促进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常规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简单的训练加以培养,但逆向思维能力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和训练,方能在一般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反思和批判意识,继而促进逆向思维能力发展,掌握多角度分析问题和高效解题的方法。为了改变传统数学教学重分数、轻育人倾向,初中数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强化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促进其逆向思维能力发展。

一、逆向思维能力

(一)基本概念

逆向思维,是指从相反的方面思考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是一种反向探索问题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具有“反其道而行之”的特点,能创立新形象,在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的过程中,站在问题答案的对立方向来进行思索,以“反向思考”的方式进行推论,或许能简化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逆向思维能力,是指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无法利用正向思维寻找答案的情况,便会根据一种原理或方法的特点,进行否定或反向思考,不仅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功效,而且可以通过摆脱常规思维羁绊,快速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能力特点

逆向思维能力具有普遍性、批判性、新颖性特点。首先,逆向思维能力是基于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思维能力,在不同的领域和活动中都适用。由于逆向思维具有无限制、多元化的特点,在应用逆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通过两级的对调、思维的互换、过程的逆转,站在对立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思考,可以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然后,逆向思维是基于正向常规思维的一种设想,在运用逆向思维能力判断的过程中,人们打破自己对传统、惯例、常识的认识,克服思维定式,批判地看待遇到的问题,能有效破除固化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认知,能避免形成消极的固化思维。最后,逆向思维能力是对常规思维能力的一种创新,一味按照固定的思维和方式来解决问题,虽然能提高问题解决效率,但是不利于创新思维发展。逆向思维能力具有新颖性特点,可以帮助人们立足于事物的多方面属性,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克服循规蹈矩的思维障碍。

(三)三大类型

逆向思维能力具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反转型、转换型、缺点型。第一,反转型逆向思维能力,是从既有认知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获得发明构思的思维一种方式。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关系三方面入手分析可知,反转型逆向思维能力利用反转的方式,变更问题条件与结论的顺序,通过反向推导,获得问题答案。第二,转换型逆向思维能力,是在遇到解题阻碍时,变换解题手段并转换思考角度,使问题顺利解决。从历史上的“司马光砸缸”案例中可以看出,司马光运用转换型逆向思维能力,将常规的“爬进缸中救人”手段转换为“破缸救人”,由此使问题顺利解决。第三,缺点逆向思维能力,是通过“化被动为主动”的方式,利用事物缺点来研究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这种能力不以克服事物缺点为目的,反而通过缺点来发散思维,以获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比如,利用腐蚀原理生产金属粉末、进行电镀等,均是利用事物缺点来解决问题。

(四)应用优势

逆向思维能力的应用,能解决利用常规思维无法解决的问题,具有“另辟蹊径”之妙。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秉持求异心理去思考和处理问题,便是运用逆向思维能力的体现,这种能力的应用优势在于,可以帮助人们从问题回到已知条件,以转换空间或身份的方式进行思考,即换一种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整理凌乱的思绪,获得解决问题的高效方法。应用逆向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感知能力,使之摆脱对正向固定思维的依赖性。比如,运用常规思维思考数学问题,从命题的角度出发,逐步向前推进,直到解决问题,期间会耗费大量时间。而运用逆向思维能力“执果索因”,从结论的角度来推敲使之成立的必备条件,将条件视为推销结论,以向上逆推的方式来获得已知条件,能冲破思维定式,有助于提高解题效率和正确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互动机会较少

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动,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印象,也可以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助于把握学情,为下一步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而是选择单向输出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在长时间的被动学习中,很难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无法促进自我思维发展。

(二)理论研究脱离实际

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来解决实际的数学难题。然而,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更新,在讲解数学公式的过程中,未能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研究,致使其很难理解抽象数学公式,在运用公式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也会缺乏反思和批判意识,导致错误频出,不利于促进数学学习质量提升。

(三)实践缺少思维引导

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思考数学问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奠定基础。但是,有些教师的应试教育理念相对深刻,未能摆脱“唯分数论”思维,在教学中未能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主体,开展大量的习题训练活动,又疏于思维引导,导致了学生难以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无法快速从形象思维过渡至抽象思维。

(四)考评制度有待完善

综合点评学生的数学学习,给出总结性评价内容,能让学生了解自己在阶段内的学习状况,并获得直观的学习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而部分教师未能注重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仍然沿用传统的考评制度,导致学生很难获得学习数学的内部动机,数学教学结构也逐渐变得混乱,不利于增强教学效果,也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

三、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一)促进思维发展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基础知识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教师立足于学生的既有生活经验,让学生不断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不同方法,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在寻找问题解决办法的同时,提高思维质量,促进自我逻辑思维发展,不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提升数学素养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中生普遍会采用正向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而鼓励学生利用逆向思维能力来学习和思考,则可以加深其学习数学理论的印象,使之掌握高效解题方法,熟练地进行反推、论证,促进数学素养不断提升。在初步的数学概念教学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相对片面,而指导学生从正反两面理解和掌握概念的不同形式,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意识,使之能辩证看待数学观点以及结论,在后续的解题过程中,强化自己对数学数学知识的认识,提升数学素养。

(三)培养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当代中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能让学生明白逆向思维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应用和长时间的实践中,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继而提升创新思维意识,提高创造能力。在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其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来进行反推,可以让学生“另辟蹊径”,使之对数学知识形成新认识,促进其创造能力提高。

(四)提高考试成绩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相对简单,学生在掌握相关公式以及原理的基础上,能高效解题,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教师在讲解公式或理论的过程中,开展不同形式的训练活动,加强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消除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偏差,逐渐在训练中掌握运用逆向思维能力解题的技巧,从而提升解题的效率与正确率,促进考试成绩不断提高。

四、培养初中生逆向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设置开放问题,拓展独立思考空间

设置开放问题,可以为师生交流创造契机,拓展学生的独立思考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逆向思维能力。因此,初中数学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印象,据此设计开放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反向推理,为其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例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求解一元一次方程”部分内容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讲解“移项”概念,展示移项求解方程“5x-2=8”的步骤:①5x-2+2=8+2;②5x=8+2;③5x=10;④x=2。然后,提出开放问题“如果5x-2=16,在第一步移项时,要在等式两边作何处理?”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为其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之能在了解移项概念的基础上,反向进行递推。教师引导学生反向分析问题,让学生加深对移项的认识,使之能明白移项必须要“变号”,未移动的项不需要变号。最后,教师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形,让学生通过逆向思考,回答开放问题“移项后的化简内容包括哪些?”在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列举实例,让学生懂得化简内容包括合并等,深入理解移项相关知识。

(二)研究公式特点,提高反思批判意识

抓住数学公式的特点进行研究,利用逆向思维来学习数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反思和批判意识,助力其逆向思维能力提升。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来学习数学公式,循序渐进地研究公式特点以及应用技巧,有效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例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完全平方公式”部分内容的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讲解其中的道理,再让学生回顾平方差公式“(a+b)(a-b)=a2-b2”,围绕平方差公式“两数之和与差的乘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道理进行研究。然后,教师要出示中考真题,让学生分析两项公式之间的互逆关系,使之通过实践,学会运用逆向思维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在研究公式特点的过程中,学会结合实际情况来应用公式解题。最后,教师要结合“杨辉三角”引导学生设计能体现整式乘法公式的图形,让学生能在研究的过程中,做到灵活应用逆向与正向思维,学会把握公式的互逆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我逆向感知意识和反思批判意识。

(三)强化思维引导,提升逆向思维能力

在运用抽象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不同的阻碍,以强化思维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高效解决问题,可以强化学生对逆运用原理的理解,有助于促进其逆向思维能力提升。初中数学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围绕数学问题来指导学生进行思考,为学生扫除反向思考障碍,使之能发散思维,高效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图像”部分内容的过程中,首先,示范绘制正比例函数“y=2x”的图像,再让学生按照如下步骤“①列表;②描点;③连线。”自行绘制函数图像。然后,教师要强化思维引导,让学生分析表中“x”与“y”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正比例函数图像特点(直线),分析函数图像上的任意坐标能否满足“使等式y=2x成立”条件,以提升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学生代入求解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逆向思考顺序,科学指导其应用逆向思维能力学习数学知识。最后,教师要列举与生活相关的“百米跨栏比赛”案例,分析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像的方式,分析参才选手的速度快慢,并反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之能结合图像对一次函数的几何意义进行探索,提升逆向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四)开展科学训练,培养良好思维习惯

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积极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训练,使之能打破常规,在实践中锻炼逆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促进数学学习水平提升。例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部分内容的过程中,首先,分析“海上日出”例子,让学生了解直线与圆之间的“相交、相切、相离”关系。其次,教师要开展看图、列表、分析、对比训练,让学生先运用正向思维方式测量、计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分析圆心距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强化其对逆向思维的认识。最后,鼓励学生将实际的“海上日出”例子视为抽象数学模型,开展逆向思维训练,让学生反向思考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由此攻克直线与圆之间的“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性质与判定学习难点,使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简而言之,逆向思维能力是初中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可以帮助学生高效解题,探索多元化学习方法,不断强化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使之能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面对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数学中遇到的难题,教师要立足逆向思维发展,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思维训练,利用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研究解题公式特点,积极动脑思考,在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使之能提高逆向思维能力,为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夯实根基。

猜你喜欢
逆向解决问题公式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逆向而行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