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第一中学 成运峰
自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以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备受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学校、教师的重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主要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实际的内容,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知识的能力,从而促进情感、价值观、综合素养在实际生活中提升,以求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就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具有天然的优势以及充分的先决条件。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简要分析与阐述,对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分析与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是源自生活实际的,并且还有部分教学内容是需要学生良好地应用于实践的。因此,只有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的质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教学内容多是理论知识,内容相对枯燥。教师通过学生身边鲜活的案例分析,引出课本要表述的观点,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切实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进而吸引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实际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进行学习,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而缓和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下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学习,在这种环境下了解现阶段社会提倡的优良品质,在生活中自觉地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
调查显示,东营市各个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奇缺,一是很难招考到专业对口的应届毕业生,二是各学校原有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大多因为这一学科不好教、不出成绩而转为后勤、教辅人员或者改教其他科目,仅本校就有11名这类情况的教师。而被安排担任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其他专业毕业的教师也就成了“兼职”教师。这类教师参与各级专业培训少、自身定位低、教学理念更新不够及时、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导致他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是围绕着教材与书本“现学现卖”“照本宣科”,学生的兴趣很难提起来,基础知识也得不到夯实,知行合一能力的培养缺失,学科核心素养也就无从谈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切实贯彻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将生活实际融入实际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始终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地位,教师通过对初中生开展道德和法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生迷茫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为国家培养有追求、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少年。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是对学生进行一味的说教和思想意识的灌输,它的着眼点在于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结合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熟悉的环境、人物、事物出发,既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又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要想达到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是教师的不二选择。生活化教学使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和生活教育合二为一,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不脱离现实生活,用来源于生活的感悟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课堂知识的丰富又提高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认知能力。在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将很多社会现象、生活中常见问题与教学内容建立合理的链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同时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总结提炼能力等,最终打造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高效课堂。
教师在创设初中德育与法治课程时应将原有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是生活化教学模式中的基本原则,也是促进生活化教学顺利开展的条件之一。学生对课本中部分的教学内容并不熟悉,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向他们传达相应的法律法规是不够的,这样无法让学生形成完整的印象和有效的理解。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现实,让学生能利用不同的生活场景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中道德与法治建设的内容。这可以使教师免于做出不必要的解释,并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的学习中,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集体生活与共同成长。在集体生活中,学生之间会有合作、竞争与矛盾,各种类型的相处方式会令学生形成不一样的发展模式,教学效果也会不同。笔者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充分发挥班级学习小组之间“合作+竞争”的积极作用,让10个学习小组自主进行单元内容教学方案和活动的设计,然后共同探讨、投票选出更优质的方案。这种将教材上的内容与生活、活动相贴近的方式,能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并且使学生逐渐形成一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通过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能看出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具备独立的思维,并且能按照反叛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与需求制定教学方式,并且通过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确定指导学生作出正确的行为,进而让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正确的思维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引导下,提升自我价值和整体水平。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中有关法治教学内容的部分都集中于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其中的内容主要是了解各种法律知识和现实法律政策的实施。因此在学生进行该课程内容学习的时候,教师更应该以法律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法律认知观念。比如,在为学生灌输一些基本法的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以现实中的例子作为出发点,用实际例子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此外,在进行本单元学习的时候,需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牢牢遵守基本的法律,坚决不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让学生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形成生活中遵守法律的正确观念,这才是本章最重要的价值意义。
课堂导入环节是开展新课的重要环节,它对后续的教学效果有非常大的影响。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往往都是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利用平淡的语言开始描述,这样的方式很难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进课堂学习中,更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初中生往往会对一些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利用生活中的某些事件或者问题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好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友谊与成长同行”这节课程的时候,笔者在讲解前要求学生将自己与朋友的合影制作成PPT带到课堂上展示,有的学生制作的时候还配上了怀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活动不但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还能使学生在课堂中产生很多感悟,从而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堂的看法。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很多案例和故事都包含了生活上的知识。那么,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炼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生活中产生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
1.结合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实践
初中生受认知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导致他们在接受理论时难以只从文字描述引起内心的共鸣,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亲身体验。如果只通过单纯的言语说服和观看别人的事迹很多时候难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观念,而亲身的体验更容易让学生转变原有的观念,催生新的想法和观念。对初中生而言,实践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具有吸引力,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初中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例如,在“走进法治天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一些公开审判的法庭的视频,然后再出示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学生在课下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这个案例的主人公是否违法,违反了哪部法律。如果主人公违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举办模拟法庭,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并且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另外,模拟法庭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真实的实践活动相比理论更具有吸引力,也更容易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产生共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在生活实践中提升思想境界。
2.通过案例讨论,增强课堂互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案例的讨论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基础上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同时做好学生价值引导的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在集体中成长”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发现集体生活和单独生活的不同之处,然后再让学生举一些集体生活的例子,如自己是否从集体中感受到温暖和尊重以及集体给自己带来力量的例子,通过分享和讨论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意义,同时也能增强课堂的互动。
3.通过“回归生活”,链接“知识”与“生活”
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回归生活”,教师在淡化知识讲授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的统一,打通“知识”和“生活”之间的价值链接。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生活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案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看到道德与法治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学习“亲情之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外家务劳动、亲情体验类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对理论知识的印象,进而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处于大数据时代,中学生接触外界事物的途径多种多样,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因此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与学生建立更加深厚的交流与沟通,时刻将学生的思维与需求融入生活化的教学中,这样才能第一时间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正确的行为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十分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平台,如抖音、微博、微信等,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可以通过建立道德与法治课堂微信交流群等方式第一时间了解到每一学生遇到的成长困惑,通过真诚细致的回复和交流帮助学生走出谜团,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初中生活中。
随着生活化教学的逐步推进,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对生活缺少热爱、感悟和情感的教师,很难将生活化的理念融入实际的教学中,更无法提升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因此,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师除了需要增加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外,还需要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热爱生活、提升品位、丰富情感、努力总结感悟、不断地提升自己,在关爱学生与同时关心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新时代的教师需要以身作则,用自身的魅力影响学生,使学生能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榜样的影响与引导下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得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将现实生活融入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通过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一些丰富多彩的道德体验活动,在认识、体验和践行中促进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