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创新”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12-18 11:24:10陈伟锋
中文信息 2022年9期
关键词:创新型民办会计专业

莫 虹 陈伟锋 莫 凡

(1.湛江科技学院 会计学院,广东 湛江 524094;2.湛江科技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广东 湛江 524094;3.湛江科技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广东 湛江 524094)

在数智时代和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新经济和新技术的发展为会计人才的培养带来新理念、新方向,也呼唤着应用创新型会计人才。如何培养适应并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创新型会计人才,是民办本科高校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民办本科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困境

民办本科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为社会发展输送大量会计人才。但是如今民办本科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先进、实践教学不重视和师资队伍不完备等困境,这制约着民办本科高校会计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1.培养目标不明确

大多数民办本科高校因会计专业办学成本相对低和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量大等原因而开设会计专业。然而民办本科高校在努力办好会计专业的过程遇到很多困境,原因在于没有精准的人才培养目标。一部分民办本科高校直接照搬公办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结果培养的学生学术理论不够扎实,专业应用能力不过硬;一部分民办本科高校考虑了学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存在着起步晚、办学的硬件和软件不完善和学校主流文化不浓厚等情况,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却没有把握这个目标和学术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使得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不如公办本科高校学生,专业技能不如职业院校学生。

2.课程体系不合理

不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制约着会计课程的设置。一是课程设置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传统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全面,然而理论课程较多,实践课程和应用课程弱化。二是虽设置有创新创业类课程,但是与财务会计类课程相脱节。三是注重全面设置财务会计类课程,而会计类课程也面临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变革,会计专业知识与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课程少。这样的课程体系,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但远不能满足应用创新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些课程设置的结果:一是学生觉得专业理论学习太难,学习兴趣不浓厚,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二是学生难以应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给会计带来的挑战,难以创新性解决多学科知识融合的会计问题。

3.教学模式不先进

很多民办本科高校直接参照公办学校选用国家级或省部级优秀教材,这些教材质量高,理论性强,但是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学习起来费力,掌握起来有限。会计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注重传授专业知识,没有挖掘课程中的会计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等思政元素,忽视对学生的价值引领。部分退休返聘的老年教师缺乏创新精神,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授课;多数年轻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就到学校工作的理论型教师,实践经验有限,教学方式简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得激情飞扬,学生听得云里雾里。

4.实践教学不重视

大多数民办本科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均安排有基础会计实训、中级会计实训等课程,但是大多数实训教师对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了解不足,校内实训设备相对落后,课程实训方法简单,实训内容与企业真实差距较大,这些实训未能满足学生充分全面实训的需要[1]。大多数民办本科高校有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由于时间、人员和经费等多方面的限制,这些实践课程多以学生参观的方式开展,如了解企业基本情况、生产流程等,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

5.师资队伍不完备

培养应用创新型会计人才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民办本科高校会计专业教师一般缺乏企业实战经验,创新创业经验不足,只注重会计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一般来自学生工作部门、就业指导部门或是年轻新教师,他们熟悉创新创业知识,却缺乏会计专业知识,无法融合会计知识和创新知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这两支教学队伍培养应用创新型会计人才都会显得力不从心。

二、“五个创新”的应用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本文结合民办本科高校湛江科技学院(简称“湛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索的实践,提出构建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以创新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创新教学模式为载体,以创新实践教学为关键,以创新师资建设为保证的“五个创新”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2]。

1.创新培养目标,点亮人才培养“新灯塔”

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结合学校发展新格局、适应学科内涵发展新要求和符合生源变化新情况。只有这样,人才培养目标才更加符合现实,教师的教学目标才更加明确,学生的发展目标才更加坚定。现实中会计人才既需要掌握专业知识,也需要多学科知识创新性地解决企业财务管理、审计等方面的能力。民办本科高校要不断转变办学理念,在原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推动会计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动会计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认为民办本科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专注专业能力,强化创新能力,发展综合能力”,具体表述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会计人才。应用创新型会计人才是指能够利用所学会计知识创新性解决问题,进行会计创新贡献的人。清晰精准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利于高校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也有利于高校培养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创新型会计人才。

2.创新课程体系,绘就教学内容“新蓝图”

民办本科高校可以借鉴国内外会计课程设置的经验,结合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从有效对接社会岗位需求和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专注专业课,强化创新课,融合多学科课程”的应用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第一,民办本科高校要合理安排专业课程内容,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专业知识扎实、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第二,开展会计知识与创新知识相融合的课程教学,进行会计课程与创新发展融合的项目研究,通过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培养利用会计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型人才。第三,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开设相应的学科交叉课程,将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和研究热点融入课堂教学,培养不同会计岗位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专业特色的应用创新型课程体系,可使学生实现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3.创新教学模式,呈现教书育人“新范式”

开展“特色教材+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三位一体的内涵式理论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发挥教学效果。

3.1 开发特色教材。民办本科高校要结合学生个性独特鲜明、理论基础弱和实践能力强等特点,编制符合本校会计专业学生需求的教材。自编教材既要保持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融入最新的会计知识、信息技术、当地特色和学校特色,又要适当删减理论内容和突显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所需的实践内容。这样才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更加亲切,接受起来更加容易,掌握起来更加快捷。

3.2 进行课程思政。湛科进行会计专业入学教育,讲好湛科历史故事,讲实湛科会计专业故事,展示湛科会计人精神,增强学生在湛科会计专业学习的自豪感、自信心和自觉性。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与课程有关的国家战略、社会热点和社会现实,发掘出与课程相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实守信、经世济民、会计专家爱党爱国、甘于奉献、科学严谨的精神等元素,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3 开展混合式教学。面对信息来源多样化和信息获取方法多样性的环境,思想活跃的民办本科高校学生追求和渴望独特创新的教学方式。伴随着普及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也逐渐被学生接受和享受。因此,湛科会计教师充分利用慕课、微课、雨课堂和蓝墨云班等互联网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采用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教学方式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问题和释放创造活力。

4.创新实践教学,搭建能力培养“大舞台”

应用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社会、企业共同教育。“校内实践、校地联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展现出优越性。这种教育模式,促进多方的资源共享,提供多元化的实习实训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4.1 强化实训实验教学。湛科建成广东省智能财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丰富的财务大数据、RPA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服务、会计综合仿真等实验教学平台作为学生的习武之地,配备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师资队伍作为学生的指导之师。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企业生产过程,在实验中熟悉会计技能操作,在实验中提升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建立校地联合培养模式。民办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创新型会计人才,要融入地方,服务产业,走特色化办学道路。湛科要主动对标湛江市“十四五”规划,在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数字经济的进程中主动作为。赢得政府发展政策和发展资金的支持,与行业、产业建立密切联系,结合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真问题”,联合进行“真研究”和“真开发”,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创新改革,促进教师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3]

4.3 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一是湛科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智能财务产业学院,企业和学校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共同探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内容,有效利用双方的资源共同实施教育教学。二是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平台。采取学校进入企业、企业进入学校等方式,共同建设具有实践教学、科技研发等多种功能的实习实训平台和实践教育基地,湛科与赞金财务咨询有限公司探索代理记账、税务代理、管理咨询、工商注册等业务真账进校园的新途径;湛科与广州翰智软件有限公司、广东千福田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实践平台成长。

5.创新师资队伍,锻造教学改革“主力军”

要培养应用创新型的会计专业人才,这需要让师资队伍强大起来,让师资队伍活跃起来,让教育观念转变过来。高校可以进行“大力引进、着力培养、严格考核”三位一体的应用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释放创新的教育活力,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打造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应用创新型会计专业教师。

5.1 大力引进。高校实施优秀人才引进,一是引进一些会计名家名师。由这些专家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领衔专业发展,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在薪火相传中激活年轻教师力量。二是要善于在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优化应用创新型师资队伍。湛科会计专业既引进一批会计教授、副教授,又引进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教师,组建了强大的师资队伍。

5.2 着力培养。对优秀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提高工资待遇,给予科研奖励,对教师读博升造给予资助,激发教师创新教学的活力;组建教学团队,集中力量围绕着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探讨研究和共同建设;建立产业学院教师工作室,定期邀请企业专家给会计专业教师提供多样化的“蓄水”“充电”;鼓励教师到行业、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挂职锻炼、兼职、合作研发开展社会服务等,汲取新知识。

5.3 严格考核。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是教师对照应用创新型教师考核标准自觉提升专业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驱动力。民办本科高校应明确教师教学与实践业绩、企业工作经历、实践技能、社会服务贡献和创新创业能力等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为应用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指明方向。

综上所述,本文以“五个创新”为切入点,着力构建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应对社会对应用创新型会计人才的需求。经济社会日新月异,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永远在路上。各民办本科高校要结合所在学校会计专业的特点积极探索,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道路上创新领跑。

猜你喜欢
创新型民办会计专业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成才(2023年13期)2023-10-24 08:48:32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40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上海建材(2020年12期)2020-12-31 13:24:26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出版与印刷(2014年4期)2014-12-19 13:10:54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对外经贸(2014年1期)2014-03-20 13: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