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合
(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月亮田矿,贵州 六盘水 553537)
基于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聚焦于人才的竞争。而国有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竞争中的主体而言,其也逐渐意识到若想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和一批高素质的优秀职工队伍。所以近年来,很多国有企业也打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口号,同时也将人力资源的管理,纳入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中[1]。国有企业设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所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的员工,而对员工展开相应的素质培训对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因此,国有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员工素质培训也成了社会各界学者迫切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本文也以此为主题对其展开了相应的探讨和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言,其对于企业内部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以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不仅要结合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还对其展开相应的素质培训,还需要为其内部的员工营造一种良好的素质培训环境,具体来讲,国有企业在管理中对员工进行素质培训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人才作为企业相互竞争的一种重要支柱,其内部的人才水平和素质对于企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中,相关管理者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对其内部的员工进行素质培训,通常可以为企业的人才储备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从而才能不断满足国有企业在今后发展中对于人才方面的需求。国有企业作为企业的标杆而言,人才和职工是其发展和生存的根本,人才的培育对于国有企业来讲,是其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国有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素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为企业自身打造了一批高质量的人才队伍,还可以通过科学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吸引一些外部人才来企业进行应聘,从而将这些员工作为企业内部的人才储备。因此,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在不同阶段的实际发展情况利用合理的培训体系和福利水平来引入一些高素质的人才,从而让这些人才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对于其内部的员工也需要不断加大其素质培训的力度,利用科学的培训方式来增强内部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让起能够树立和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和发展观[2]。
在当前新时期背景下,国有企业在其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用先进的培训方式对员工进行素质培训,不仅是对其内部的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体现,也是增强企业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必要方式。
一方面,我国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言,其企业性质不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且其内部的组织结构也较为复杂。而企业对员工展开相应的素质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增强员工在其自身实际岗位工作中的个人能力,让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更好地适应相关的工作岗位。且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员工的个人能力和工作责任意识带得到有效提升时,也会促进其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可以有效帮助企业更好地整合其内部的各类资源。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内部能力资源的优化和配置,从而改善和创新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让其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另一方面,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可以说是人才之间的相互竞争,现如今很多国有企业的领导者也逐渐意识到对于内部员工的素质培训是不可或缺的人本投资,也是人才培养中不可忽视的一大重要环节。国有企业在展开员工素质培训的过程中,往往可以有效增加员工和企业领导者以及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可以让员工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3]。而这不仅有效增强了企业员工之间的凝聚力,还能够在整体上有效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优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而国有企业在改革热潮中也开始实施相应的分配制度,这就彻底打破了过去的“大锅饭”式利益分配局面。在此情况下,我国国有企业内部不同阶层的员工,其自身的收入水平也有较大的差异,还有部分国有企业已经开始实行持有股份制度,或者是岗位级别制来对员工的工资收入进行分配。但对于国有企业本身而言,所以国企内部的薪资改革还不完善,很多阶层的员工和员工之间在收入水平上的差异也并不大,这就导致国有企业内部的员工在思想上缺乏一定的竞争意识。除此之外,国有企业内部还会存在个别员工以为进了国企单位就抱住了“铁饭碗”,从而使其自身的竞争意识不强烈,这对于其今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我国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言,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企业改革号召,它在近几年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相应的改革。例如,当前的国有企业实施的体制改革、整体改制以及缩减员工,增加企业效率等措施都是国企改革不断深入的体现,这也促使很多国有企业内部的员工在整体素质上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就从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员工所呈现出的整体素质现状来看,仍然有一部分国有企业内部的员工认为自己在国家单位不愁吃喝,也不用担心失业,且国企的工作也较为稳定,一般不出现较大差错的情况下都不会下岗。也就是这种错误的认知往往会使得这部分员工在实际的岗位工作中产生怠惰的思想,使其在日常工作岗位中消极怠工,不认真工作。甚至这部分员工也没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其自身的思想素质水平也较为低下,而员工所表现出的这种思想素质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工作效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国有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较于私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内部员工的流动性较小,其内部的员工大多会工作到退休,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基本上不会发生什么变动。这也就实在很多国有企业内部的员工因工作稳定而缺乏相应的竞争意识,从而使得其自身的工作水平和思想素质较为局限。而且国有企业内部的老员工年纪都比较大,且其内部的员工体系和组织结构也呈现出一定的老龄化特征,这就使得国有企业老员工和新员工的比例不协调,而新员工和老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业务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国有企业内部的新员工相较于老员工反而更容易掌握各种业务的操作,其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也更容易接受一些新的理念和新的知识,这是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一些专业素质和相应的工作经验。国有企业内部的老员工由于在企业待的时间比较长,其对于企业一般都有强烈的归属感,相比于新员工也更加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也使得其在专业素质上占据一定的优势。由此可见,当前国有企业通常需要发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新员工的素质培养上。
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若想有效促进员工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就必须在内部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员工素质培训体系。
首先,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相关管理者应当深入分析企业自身的运营状况和员工的平时的整体表现,并结合内部员工的总体情况来制定企业长期或短期的战略培训目标,从而对员工素质的培训工作进行总体的规划,以此才能构建一个科学的员工素质培训机制。
其次,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要通过企业微信、钉钉等企业办公软件加强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各部门以及员工之间的真实诉求,从而结合员工的整体实际需求来调整相应的培训机制和素质培训内容,以此才能进一步促进其各项培训制度的落地和实施。再次,国有企业的列资源管理部门还要对内部员工的整体数字进行等级划分,而针对素质水平处于不同阶段的员工,则需要制定不同的素质培训计划和员工素质培训方案,从而才能实现员工的个性化素质培训教育。
最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需要不断完善所有员工的素质培训档案,从而为其后期的培训评估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对员工的素质培训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若想让员工的素质培训取得一定的成效,国有企业就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强化内部员工的思想教育,从而才能让员工在思想上和企业统一目标,让其能够和企业共同成长。
一方面,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相关管理者应当利用不同的宣传载体来加强员工的工作思想意识,积极引导其内部的员工树立“以企业为家”的工作理念。并且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还应当从其内部的员工中择选出一些优秀的员工,给予其“先进员工”的称号,从而通过树立榜样的这种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此才能培养员工正确的工作思想意识和创新思维。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还应当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来强化员工的思想教育。例如,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举办各部门之间的联谊赛,或者是通过举办员工之间的拔河比赛来培养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从而促使期待今后的工作中也可以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工作态度。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不断增加其内部员工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让其能够和企业的荣辱为一体,以企业的利益为相应的奋斗目标,展开其自身的各项工作。除此之外,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相关管理者还应当不断加强员工的思想认知教育,并通过国情教育、危机意识教育以及主人翁意识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来促使其转变以往传统的思想观念,从而让其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自觉性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对于国有企业本身来讲,其内部员工的素质培训通常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在培训过程中也必须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进行不同的员工素质培训方式,才能凸显出员工素质培训的针对性和个性化,以此才能使其素质培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首先,国有企业在管理中对员工进行素质培训时,应当对不同阶段员工所展现出的不同素质水平进行划分,并根据内部员工的不同素质水平来制定相应的培训模式、培训方法以及培训过程,从而让其能够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其次,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将其内部的所有员工进行统一分组,并把每个员工的业务能力、知识水平以及发展潜力等表现作为相应的分组依据。在分组完成后,企业的管理者要根据每个小组的实际特征,其每个小组员工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来对其进行相应的素质培训。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相关管理者还应当细心察觉每个小组成员的不同素质,必要的时候则需要因人而异,对其进行个性化的素质教育培训。例如,一旦发现小组成员中存在个别员工工作能力较强,但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却不那么好,平时也不乐于助人。此时,企业就应当针对员工的这种素质现状,不断加强对其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其自身的集团感和归属感。
最后,国有企业在对员工展开素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还应当充分保证其培训层次的生物化以及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并且要通过案例分析法、情景演练的角色扮演法以及视听法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来促使企业内部员工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才能有效增强国有企业的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及归属感,以此才能保障国有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其内部的员工进行素质教育培训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对其内部员工进行素质教育的培训,不仅可以为国有企业的人才储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还可以有效整合及优化其内部的能力资源配置。但在目前各行各业都内检严重的形势下,国有企业内部还有很多员工都缺乏一定的竞争意识,也有部分员工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也会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而针对国有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所体现的这种现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相关管理者应当充分结合自身的企业文化优势和发展定位,加强对内部员工的思想素质教育,从而让员工自身能够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正确的工作态度,与此才能保障其工作效率。同时,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员工素质培训体系,并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用个性化的素质培训方式对其内部的员工进行素质培训教育,从而促使国有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能够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