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海
(沈阳音乐学院创新创业中心,辽宁 沈阳 110818)
随着艺术类高校进入教育改革行列,其教育理念与教育核心也发生一定的变化,从传统的艺术专项人才培养,转为当前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从近年来的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可以看到在扩大艺术类学生招生渠道,增加学生数量后,艺术类毕业生在就业时出现无岗位可就业等问题,这样的就业趋势将会一直持续。为有效解决当前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鼓励艺术类学生开启自主创业。当前艺术类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准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不健全,以及当前艺术类学生的创业意识不强烈等。需要艺术类高校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确实可行的工作策略,有效缓解当前就业压力。
在当前的就业市场环境下,可以发现艺术类毕业生在择业时常处于迷茫状态,对未来发展方向没有清晰的认识。究其根本存在原因,与艺术类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教育理念有直接关系。当前的艺术类高校对各艺术专业课程安排的重点放在专业技能培养上,对艺术类学生其他技能培养意识不足。在倡导艺术类学生创业的时代环境下,高校并没有准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认知,这就导致学生的创业意识淡薄,在毕业时,只考虑就业问题,而没有创业观念,进而错失很多的创业机会。创新创业是基于创新基础上开展的创业活动,不是指单纯的活动创新,也不是指单纯的创业,而是重点强调要有开拓性和原创性。创新创业与以往的创业相比,主要要强调是否存在“创新”元素,是否将其落到实处。在国家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口号下,艺术类高校需要重视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鼓励学生以“创新”为基础开展创业活动,从而在当前艺术类毕业生遍地开花的现实环境下,冲破时代发展束缚,找到新的发展生机,进而以创新带动创业发展,以创业发展促进创新不断。艺术类高校当前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方法较为传统,从而使得艺术类学生的未来就业观体现局限性,仅以“工作”为毕业方向,对未来毕业创业没有强烈意识,从而也更难以在此基础上提升创新创业意识[1]。最终,艺术类高校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突破,教学效率一直保持一般水平。
艺术类高校的设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不健全,这是当前艺术类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工作难以取得成效的基本原因之一。学生在进入校园学习后,主要是在各类专业课程中获取知识,由此可见,学校课程设置是教育源头,学生认真学习知识是关键,若教育源头出现问题,学生这个关键则将被直接影响,学习不到应该学习的创业知识。通过对艺术类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进行全面调查调研,可以发现课程内容不全面,甚至一些教育知识过于片面,对“创新”认知不足,导致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全面传达给学生[2]。对教授创新创业知识的教师资格审查时,发现许多教师有就业指导行政部门教师担任,其中许多教师并没有亲身的创业经验或者与创业经验相关的知识积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以教材内容为主,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这种抽象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出现认知偏差,认为与传统创业相同,久而久之,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学习兴趣消失,这门选修课的出勤率也出现明显下降,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充分发挥。此外,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不健全还存在于其没有为学生实践提供助力,缺乏相应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将创新创业教育当作一门可有可无的理论性学科。
艺术类高校在国家号召扩大招生数量时,为许多非专业艺术生敞开胸怀,许多文化课知识掌握不佳的学生都通过走“艺术路”进入高校学习,从而导致当前的艺术类高校中真正对艺术专业学习兴趣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比例不高。为此,在实际教学中,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在艺术类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时,一部分非艺术生会产生“我不是专业的艺术生,我可以不学艺术类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想法,进而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时,学生的报名学习意识不强,即使在学校的要求下,报名参加课程学习,其创业意识也不强烈。通过分析不记名式的就业问卷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有较大比例的学生更倾向于毕业后直接找对口专业就业,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考虑直接考研或者考公,只有仅有的几名学生有创业想法,但对后面的创业想法却没有明确的表态,从此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存在偏差,并且没有强烈的创业意识推动,更难以投入更多精力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深入的学习与分析。此外,由于当前艺术类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安排存在一定不足,导致学生在此门课程中没有学习到有用的创新创业教育知识,或者说学生的创新创业思想意识没有被课程有效激发,最终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性没有发挥作用。
有效提升艺术类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力,并同时向学生传递此教育认知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艺术类高校需要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与教育重要性有充分的认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是21世纪人才培养新目标。艺术类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时,可以通过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学生对创新创业产生探究兴趣,进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使艺术类学生转变就业思想,充分认知到创新创业对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影响[3]。第二,艺术类高校需要重视开展创新创业启迪教育,为学生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指导学生全面了解创新创业教育意义,明确创新创业成功所需要的众多素质,进而在掌握创新创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学习创新创业知识,掌握创业技能,成长为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艺术类学生在进入校园学习时,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方向不明确,对专业课程知识学习也存在不同的学习思想,为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学习更多先进的、可靠的综合技能,则需要为学生创造学习时间与空间。传统的艺术类就业思想观念也转变、革新,当前的艺术类就业环境要有充分的认知,从而转变学习思维,形成创新创业思维,实现综合素养培养目标。第三,艺术类高校作为学生学习方向的指明灯,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意义向学生传递,并告知学生这是未来就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将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统一化,为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成效奠定扎实基础。
艺术类高校合理安排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构建完善的课程教育体系。与传统的艺术类课程体系相比,当前构建的课程教育体系,需要加强创新创业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例如,艺术类高校中专业人数较多的绘画专业,高校在设计与绘画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需要结合当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通过不记名问卷调查,了解当前艺术类学生对绘画专业的就业形式分析,从而较为全面地了解到当前学生的就业观,进而针对就业问题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活动,与绘画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较多,但为了体现“创新”思想,则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向学生传递“创新”意识,如当前社会上对绘画应用较多的广告设计,高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计划,如强调服务创新的广告设计创新创业、强调品牌创新的服装设计创新创业、强调市场创新的动漫绘画创新创业,等等[4]。高校将创新创业与绘画专业课程有效结合,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对专业课知识与技能学习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将有效为学生指明创新创业方向,利于学生拨开就业迷雾,找到兴趣所在,积极完备相关专业知识储备。
第二,合理安排课程时间。研究以往的课程时间安排,可以发现理论知识教学所占比例较大,学生实践的时间主要安排在毕业前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这样的实践时间安排虽然可以确保学生学习全部知识后,更有效完成实践任务,但同时也意味着学生没有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融合过程,导致在学习理论知识时,缺乏实践的应用检验,在实践时,没有更扎实的理论知识做基础,最终学生的实践效果不佳,在择业时缺乏强有力竞争力。为此,高校需要重视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安排时间与学生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学习时间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习时,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做支撑,快速明确课程教学内容,对创新创业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正确的解决方法,有积极的应对能力。
第三,增加法律相关知识学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需要增加一些法律知识,如“公司法”“税务管理”等相关法律知识,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创新创业时需要应用到的各种相关法律知识,学会应用法律为自己谋福利,同样也学会应用法律保护自己不遭受经济损失。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习完成后,会有效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而使学生对未来的发展成长道路有更清晰的认知,在选择创新创业项目时也会更自信,增加创新创业成功率。
艺术类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工作,想要获得良好的开端,首先需要重视构建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从而使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更全面的认识与了解,进而主动参与到学校组织的相关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有明确的创新创业学习方向,树立创新型创业观。通过对各学科教学效果展开调查,可以发现只有当学生有主观意识想要学习时,其思维才会处于高度运转状态,进而对专业知识学习付出全部精力。以此为依据,若想要有效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则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而兴趣的激发离不开教育氛围的营造[5]。为此,艺术类高校需要将校内已有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整合,组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并选择适合的教育场地作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这样,将会为艺术类学生创造极佳的创新创业教育体验,使其在适合的学习环境下,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学习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确保学生在适合的教育氛围中学到真正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将专业理论性知识与实践应用充分融合,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此外,艺术类高校还需要重视组织一系列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各种创新要求的创业计划大赛,如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市场创新以及品牌创新等。最终有效推动艺术类学生树立创新型的创业观,并为此积极努力奋进。
艺术类高校在为学生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后,还需要重视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指导,进一步帮助学生向成功迈进。艺术类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就业型人才培养,在实践活动开展时,主要强调的也是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在当前的就业市场环境下,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是21世纪人才培养新目标,从而将教育培养目标转型为创业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在确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后,高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后,在适合的创新创业环境下,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生结合自身能力确定创新创业项目,高校组建一支专业的,具有一定创新创业项目经验的教师作为项目的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讲解,提供相应的创业技术指导。此外,高校还需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在实践指导时,不可以提供过多的项目构建指导,要给予学生独立的创业空间,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小组,不要依赖指导教师创业思想,要体现“创新”,体现“自主”,从而不会将自主创新创业意识局限在教师的思想中,最终确实有效地掌握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在实践中获得最佳的、最全面的创新创业体会,为创业成功提高保障。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市场环境下,高校必须重视转变以往的培养就业观教育观念,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认知力,合理安排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加强宣传力度,有效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并针对艺术类学生专业特点及学生能力特点,对其进行创新实践指导,顺利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