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萍
(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山西 太谷 030800)
慕课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图书馆员信息素养有着更高要求,在如今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将从传统以教为主的课堂,转化为信息化时代发展中,以学为主的网络学堂,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高校教师自身能够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会对慕课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产生直接影响。图书馆是高校开展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基础保障,图书馆馆员属于服务主体,因此,信息素养会影响教师服务质量。为确保慕课教学方式,能够在高校教学中得到更好应用,要将提升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确保馆员在协助教师教学中可以将自身最大作用发挥出来,为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慕课实际上是指针对大众人群的在线课堂,人们可以通过对网络的应用,实现课程知识学习。从慕课的具体落实中不难看出,具有大规模特点、公开性特点、在线性特点与网络课程特点,人们只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就可以登录到网站中注册相应账号,从而免费参与到知识学习中。慕课因为自身所具备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高校中,并对各国教育界产生很大影响,将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限制、制约打破,实现教学方法创新,将一场教育模式的革命掀起。我国高校是从2013年开始加入慕课建设实践活动中,在2014年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被建设使用,“爱课程”得以上线,这说明慕课教育方式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普及。在慕课中涵盖了很多不同内容,比如,哲学专业、经管专业、文学专业、农林医药专业、工程技术专业等。其中的专业课程都是名校名师进行讲解,在其中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可以将慕课看作是一个聚宝盆,只要想学习,就可以从中获取到自身想要的课程。
慕课教学方式与大家所了解的视频公开课存在很大不同,视频公开课通常情况下是,将谋一节课的授课全程进行录制,采用边上课边录制的方式,讲课速度较慢,而且不具备更强针对性,实际互动性较差[1]。一集视频公开课的观看,就宛如听了一场讲座,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听众,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慕课是为了教学专门录制的内容,每个知识点能够相互独立,更加适合在碎片化学习中的应用,而且能够对讲课速度进行有效控制。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不仅包括视频课件,同时还包括讨论专区、检测作业等,具备较强针对性与互动性。在学员有条件情况下,可以完成作业环节与考试环节,这样可以获得官方认证的结课证书。慕课课程内容的学习,就好像是在学校中旁修一门课程。
在如今慕课时代发展背景下,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图书馆与馆员产生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传统意义的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比如,在获取学习资料、获取课外辅导书,教师开展学术研究、进行论文写作时,提供高质量服务[2]。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具有一定的被动性特点与盲目性特点。而慕课的应用与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图书馆馆员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服务环节中,学习者与教师需要信息结构,为其提供定向学习资料。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如果可以在整个慕课中融入,结合实际课程变化情况、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萃取过的信息资料。
慕课与传统课堂存在的一个主要区别是,学习者在学习时不会受到地域因素、学历因素的影响,同时学习也不会局限在某一区域内,或者局限在某一高校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图书馆馆员可以对自身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从而参与到慕课学习当中,在此背景下,服务范围会得到一定拓展。不仅可以本校参与到慕课的学习者提供服务,还可以为校外学习者,甚至是社会人员提供服务。为此类“新”用户提供服务,从而提升图书馆影响力[3]。图书馆员有义务为人们提供服务,在此背景下,对于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有着更高要求。需要图书馆员在慕课时代发展背景下,创新服务方式、转变服务方式。
信息素养属于动态发展概念,高校图书馆员信息素养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结合高校教学科研发展要求、高校信息环境发展要求,在不断的工作中,能够逐渐形成相应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以及应用信息知识与信息管理方式,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的能力。在其中不仅包括馆员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包括信息工具的具体使用方式,此外,还包含着文献信息发现、文献信息分析、文献信息整理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规范,以及对于信息的敏锐洞察力、创新能力。
慕课是利用网络对课程知识进行学习,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有着较高要求,因为受到历史因素影响、显示原因影响,导致图书馆队伍出现人员结构设置不合理情况。现代信息技术是在近些年发展、应用起来的一项内容,有部分老馆员对于慕课、先进信息化技术没有正确认识,无法更好接受新鲜事物。还有一部分馆员属于高校人才引进的附带产物,并不是没有掌握更多现代化信息技术,不具备现代化、信息化意识,更不具备图书馆专业知识背景。这对于图书馆整体工作队伍现代信息意识的提升会产生很大影响,其中馆员年龄普遍偏大,工作队伍提前老化,成为高校图书馆现代信息服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下,慕课学习者具有无界限特点,学习者对于学习资源的无差别获取,会在不同程度上与知识产权法律限制之间出现冲突情况[4]。在近些年我国社会发展中,格外注重版权意识,同时也在版权方面进行大力宣传。在图书馆中拥有大量资源,包括数字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等,同时还包括不同类型数据库、电子书等,无论是用户数量还是读者数量都非常庞大。在此类信息使用期间,资源控制工作存在很大难度,数据库商以及出版商因为版权问题,向高校图书馆进行索赔的事件时有发生。
慕课内容的制作与PPT、WORD等课件制作存在很大不同,慕课属于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是二者结合的重要产物,也属于各类现代信息知识与网络技术的有效集成。需要慕课制作人员自身能够具备较强的信息知识功底,有着一定的信息素养[5]。高校图书馆员想要为慕课提供服务,或者图书馆想要开设慕课课程,那么对于信息知识要有着全面认识。但通过实际调查可以了解到,绝大部分图书馆员对于OFFICE操作都能够有着熟练掌握,也有着较强网络技术能力。但在有关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网站制作中,具备的知识相对匮乏,这一问题的出现,无法将慕课要求满足。
在慕课时代发展背景下,为促使高校图书馆员信息素养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要及时做好馆员结构调整工作,在最大程度上确保馆员结构合理性。在高校图书馆中要形成老馆员帮助、引导年轻馆员的良好工作氛围,老馆员虽然在信息技术方面存在欠缺,但是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与年轻馆员之间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帮助、相互促进,这对于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能够起到良好促进作用[6]。高校领导者、负责人等,要及时做好图书馆员调查工作,明确各个馆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年龄情况等,并将馆员安排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中。与此同时,要结合图书馆馆员结构情况,适当为图书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年轻馆员的思想更为开放、先进,对于很多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这对于馆员队伍信息素养的提升能够起到良好促进作用。年轻馆员可以带领老馆员接触更多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促使老馆员能够意识到信息化技术对于慕课的更好落实,高校科研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从而逐渐接受信息技术[7]。除此之外,高校还要及时做好图书馆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教育培训的落实,帮助各个馆员掌握更多先进信息技术,在具体教育培训中要采用合适的教育培训方式,比如,可以组织馆员在教室中进行学习,还可以创建微信群,定期在群内发送不同有关慕课、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这样馆员可以随时随地对知识进行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该种学习方式适合大部分图书馆员。这对于馆员结构调整,以及馆员信息素养的提升能够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在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提升中,还要对馆员的信息意识与信息观念进行强化,为实现这一目的,要为馆员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可以组织馆员到其他优秀学校中学习,对其他学校先进的信息观念、信息化意识等进行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自身高校实际发展情况,对信息观念进行全面梳理,确保在工作中采用的信息观念符合高校具体发展。在信息化意识强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高校领导者、负责人要起到良好带头作用,在图书馆内做好宣传工作,宣传慕课、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8]。这样可以在图书馆内形成良好工作氛围,促使工作人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对于信息化技术有着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具备更强的信息化意识。
慕课时代已经到来,在各个高校中慕课得到广泛应用,为使得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需要图书馆员能够对慕课有着全面认识、了解,掌握慕课的实际发展历程、怎样制作慕课。为实现这一目的,要组织馆员进行学习,在学习与知识讲解过程中,要安排专家或者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讲解人员能够对慕课有着透彻的认识,这样才能确保学习达到更好效果。比如,在慕课制作知识讲解过程中,要确保内容完善性。在具体慕课录制制作期间会涉及很多不同环节工作:第一,要注意个人形象。在课程录制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授课讲师要保证充分休息,这样才能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头发要干净整洁,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化淡妆。在服装选择中,尽量选用修身款式衣服,确保服装有着较高的色彩饱和度,要尽量避免纯白服装、纯黑服装或者条文服装。尽量不佩戴饰品,如果佩戴饰品那么需要避免反光强烈的饰品。如果在录制期间需要佩戴眼镜,那么因为受到镜片反光这一因素影响,需要提前做好灯光调整工作[9]。第二,注意镜头与视线。在课程录制期间,为打造良好的一对一授课感觉,授课教师要尽量保证正面出镜,同时还要多次提醒注意镜头,要具备并保持强烈对象感,这样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授课。尽量只保持教师正面近景与正面远景的切换,尽量避免将侧面镜头或者背景插入到其中,这样可以为学习者创造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三,注意录制状态。讲授教师在录制期间要避免动作服务过大,眼神要充满肯定,语气要保持自信,将“人能听懂”作为关键与核心。讲授者可以使用提词器,这样可以全方位提升课程流畅度,但要避免眼睛一直看着提词器。如果只是一味地朗读提词器中的内容,那么录制的视频内容宛如流水账,对于学习者没有吸引力。录制时可以采取分段录制方式,对于段落意思进行全面把握,同时还要对语气的停连问题进行有效处理。第四,注意“预录制”发现问题。在正式开始之前,要检查讲授教师的细节问题,比如,检查教师发型、纽扣、资历章佩戴等。在演播室内还要设置摄像机参数,确保灯光到位,色彩平衡可以调到最佳位置。此类内容都需要图书馆员能够有正确认识,掌握其中的细节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为教师慕课制作提供保障,而且自身的信息素养可以得到很大程度提升。
综上所述,慕课时代发展背景下,需要高校图书馆员能够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为实现这一目的要加强慕课了解、强化信息意识与信息观念,并做好馆员结构调整工作。确保馆员能够对慕课有着全面认识,对于不同先进信息技术也能够有正确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