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军
(西咸新区财政局,陕西 西安 712000)
开展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部分,对规范事业单位负责人职务待遇、节约成本、提高效能、促进党风廉政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国各地先后出台了公务用车改革方案或指导意见,要求各参改单位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必要的业务用车等车辆,在确保节支的前提下,对参改人员实行报销公务交通费用为主,个别特定岗位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保障办法。允许各单位在严格审批程序、限定费用标准和信息公开透明的条件下,采取按距离远近包干交通费的办法,尝试包干交通费改革。
对于取消公务用车后的出行保障改革,各地在制度设计上大多采用“按次按里程”的办法对交通费进行包干。西咸新区在改革初期,车改办对常驻地范围之外的区域进行了“同心圆划分”,按照距常驻地不同的距离规定了不同的公务交通费包干补贴标准,距常驻地的距离不同,设定的补助标准不同,距常驻地越远,补助标准越高。具体金额分为40元/次、80元/次和100元/次三档,对应的距离大约是距常驻地20公里范围内、40公里范围内和50公里范围内,超出50公里范围的执行出差标准,按照差旅费报销。公务人员在遇有出行任务时,首先填写由财务部门制定的《公务出行审批单》,说明公务出行的事由、目的地名称、对应补贴标准等。月末部门将本单位的《公务出行审批单》收集汇总,在报主管领导审批并履行公示等程序后,报财务部门审核、报销。
公务人员每次出行,均需要填写公务出行审批单,同时对照地图逐一核定出行目的地及对应的补贴标准。对出行目的地或地图不熟悉的人员,填写出错率非常高,甚至出现对立情绪放弃填写的现象,矛盾积累长期无法解决。
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必须先要填写审批单,但由于部门领导部署工作较多,无法完全做到对每一位员工的出行原因、目的都了如指掌。在一些部门中,员工为了“骗补”或者是领导为了给员工变相发放“补贴”,会出现随意填写审批单、随意填写补贴标准或近距离出行故意填写远距离的现象,部门领导签字时更是无法甄别,形成虚报现象。
部门上交的公务出行审批单,财务人员首先对其公务出行的真实性无法判断,对到达目的地的具体地点也无法核定其真实性,对地点与费用的对应关系更需要一一甄别,审核与控制的难度极大。
各管理部门争相收集、统计公务出行审批单的现象,一般所有人都会提交出行审批单,甚至出现同一人每月出行六七十次的现象。平均人均交通费高达千元左右,个别部门的公务交通费连续几月居高不下,与改革前相比不仅没有下降还有上升,改革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而且助长了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亟需寻求新的解决办法。
针对改革出现的不正常现象,管理层认为,交通费改革的制度设计方向没有错误,关键在于如何核定确定员工是否出行,如何确认员工是否到达预定地点。若以上两点都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得到验证,则可保证公务出行行为的真实有效。经过分析,财务人员从移动通讯的定位功能得到启发,利用地图软件的“电子围栏”和“地图定位”功能,实现对员工的出行行为的确认和鉴定,然后再通过某种技术手段将出行距离和补助金额实现相互关联,实现补助金额的自动计算。
就以上思路管理层与考勤管理系统运营商进行充分沟通和认定,利用移动通讯定位功能加强公务交通费管理,这是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交通费管理改革的一种新模式,并对部门现有的考勤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主要做法是:一是在考勤系统中加入对员工的GPS定位功能,员工从手机客户端考勤打卡时即可显示其所在位置,实现对出行地点的精准确认。二是在考勤系统中预先设置补助标准,将补助标准与出行位置实现自动链接,实现补助金额的自动计算。三是改变传统手工填写公务出行审批单的模式,将员工的出行申请从传统的线下填写提升到线上,员工若有出行行为,在到达公务出行地点后通过手机APP线上提交外出申请,在自动定位员工出行地点、出行位置的同时实现了对出行行为的确认。四是员工出行打卡后,可通过自动设置将确认信息同步推送至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在收到申请后能够实现线上审批,改传统的“先审批,后出行”程序为“先出行,后确认”,实现了即时审批。五是部门负责人审批通过后,员工可在手机端查询本人的公出详情及补助金额,管理人员可在手机上查询本部门的公出详情及补助金额,同步自动生成本部门的公出详情及补助金额报表,报财务进行报销,实现了公务出行补助单位自动查询与统计。
公务出行交通费管理系统完善一年后,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公务交通费的申报准确率、公务出行的真实性和财务的审核效率均实现了大幅提高,财务管理的流程更加精细化,从根本上杜绝了虚报冒领的现象发生,公务交通费持续下降,人均交通费从改革前的1 000元/月左右下降到不足400元/月,降幅达到60%,改革不仅实现了公务交通费的智能管理,也为公务交通费用管理与改革探索了一条全新路径。
结合西咸新区本级公务交通费管理改革的方式与成效,有以下两点启示值得借鉴,笔者认为,这也是未来深化公务交通费管理改革所必须坚持的原则。
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为公务出行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判断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基于新区公务交通费改革而开发的公出与补助管理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将部门考勤、出行地点、补助标准相互关联,所有要素缺一不可,使得领导能够及时掌握员工的工作动态而便于审批,杜绝了虚假填报出行信息的行为。
本次改革极大地简化了工作流程,实现了无纸化审批。员工和领导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线上提交和线上审批,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员工可以在手机端实时查询本人提交的公出记录,掌握自己的公出具体情况。领导也可以查询本部门员工公出次数、时间、地点、补助金额等信息,便于公务出行补助的日常管理。财务部门可以充分利用系统后台收集的数据,实现全面的报表管理。减轻部门报账员统计数据、财务审核数据的工作量,同时为领导加强公务交通费预算控制提供决策依据。
规范费用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高效利用财政资金是财政管理追求的目标之一,西咸新区公务交通费用管理方式改革的成功实践,为打造廉洁机关、节约型机关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很强的复制与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