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研究

2022-12-18 03:37堵如芳
中小学电教 2022年9期
关键词:阅读课课文小学生

堵如芳

(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小学,江苏 南通 226600)

生成性教学属于一种全新理念,其目的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和形象化,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生成性教学带来了发展机遇,通过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展现出知识的重难点,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将生成性教学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课中,能够改善当前的阅读教学状态,增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小学生灵活掌握语文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合理开发阅读教学资源,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积极投入到语文阅读中,提升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先分析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的发展现状,再提出具体的教学路径。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现状

(一)过度生成

在现代教育中,生成性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教育理念仍然起着制约作用,有些语文教师对于阅读“生成”的理解不透彻,一味地追求“生成”,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做评论,使课堂教学偏离目标,影响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还有的教师在阅读课上被动地跟着学生走,学生想怎么阅读就怎么阅读,甚至有学生不参与阅读,使语文教学效果不理想,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阅读感到陌生,达不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虚假生成

合理调控课堂、适时引导学生、发挥生成性作用,是教师智慧的体现。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学艺术、教学理念等各不相同,他们在开展阅读课的时候会出现一些误区。比如,有的语文教师虽然认识到课堂生成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把课堂搞得非常热闹,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教学氛围高涨,实际上学生的注意力都在多媒体上,并没有找到阅读的方向和重难点,一节课下来感到十分迷茫。由此可见,教师在“预设”和“生成”之间缺乏正确认识,没有把课堂的“主人”还给学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三)轻视生成

与过度生成相反,在日常教学中,有些语文教师不接受生成性教学,他们害怕生成,只想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他们在课堂上很少与学生互动,即使学生遇到困扰,也不给予学生指导和启发,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小学生不敢和教师交流,语文课堂失去生机与活力。还有一些教师完全按照教案开展阅读课,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予理睬,把教学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渐渐发生变化。面对这种现象,需要教师进行改变和创新,深入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内涵和外延,实现动态生成。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

(一)弹性选择,有效调控

课堂设计固然重要,但是也应该体现一定的弹性,有时候课堂存在着不确定性,出现一些突发性的情况,教师必须灵活选择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生成取得成效。所以,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要做到面面俱到,不仅有娴熟的教学手段,还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语文阅读的育人作用,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人文素养。为了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构建起充满趣味性的阅读氛围,使语文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而且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有效调控,当学生对阅读内容出现困扰时,应该及时更换教学方式,确保语文知识的有效生成,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比如,讲解小学语文《颐和园》时,课文描写了颐和园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从中传达了民族自豪感。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先通过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颐和园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去展示颐和园,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学习,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然后教师给学生提出阅读问题,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课文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投票,学生最喜欢哪个景点,课文就从哪里开始讲解。小学生都十分开心,他们纷纷行动起来,完全沉浸在阅读中,同时也踊跃发言,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最后,学生投票选出的景点可能与教师提前预设的不一致,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按照学生选出的景点进行教学,以学生的生成性学习为主,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还能让语文课堂更有趣。小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主动权,语文思维得到锻炼和发散,能够从阅读中总结观点和思想感情,对于今后的学习大有裨益。

(二)巧妙点拨,善于引导

现在的小学生思想观点前卫,有时候会与文本的文化背景产生偏差,影响他们的阅读体验,使阅读成为一种负担。所以,语文教师应该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巧妙地进行点拨和引导,让小学生尽情地品味文本中的情感,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够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生成”是源于学生的质疑,在阅读中发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采用相关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答疑问,使课堂更加精彩,体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文中的风土人情或者社会背景等,带给小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感受,能够对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赏析方式,锻炼审美能力和适应能力。尤其是在阅读古诗文的时候,教师应向学生渗透劳动教育和德育教育,使他们在诵读经典的基础上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积累文化底蕴,把阅读推向高潮。

比如讲小学语文《夜宿山寺》时,这首诗以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李白对古代建筑艺术的惊叹。在阅读教学时,教师通过投影来展示课文的插图,此时屏幕上出现一座非常高的山,山上有一座寺庙,星星在寺庙周围眨眼睛。小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出来,教师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猜想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小学生阅读时遇到了难题,他们认为“危楼”就是存在危险的楼,但是在古代却不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危楼”的古今含义不同。教师要高度重视小学生的误读,因为这正是他们的真正想法和阅读倾向。为了解开学生的困惑,教师为他们做出分析,在古代“危楼”指的是非常高的楼,与后面的“高百尺”相呼应,并不是有危险的楼,如果这座楼有危险,诗人李白也是不会登上去的。听了教师的讲解,小学生豁然开朗,积极地进行阅读,教师巧妙地将认知偏差生成教学资源,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

(三)角色体验,丰富情感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他们喜欢新鲜的事物,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阅读课上开展角色体验活动,邀请小学生将教材中的课文表演出来,一方面增强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表演中获得丰富的情感。在实施角色表演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也要参与到表演中,与学生一起完成教学活动,这样能够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避免在表演中犯错,使语文课堂成为小学生学习的乐园。在角色体验后,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将表演中出现的闪光点记录下来,树立成为学习的榜样。对于表演中出现的错误,师生要进行讨论研究,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基于小学生显现出来的课堂基础,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在创编课文情境的基础上进行角色体验,这样能够使学生获得更高水准的情感体验,对教材内容产生多层面的理解。

比如讲小学语文《将相和》,这篇课文描述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好”的过程,也赞颂了蔺相如和廉颇的爱国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从学生的思维习惯入手,先给学生播放与课文配套的视频资源,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更主动地阅读和思考,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体验,邀请小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自己选择故事情节,自己设计表演方案,让小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发挥出他们的天赋和才能。当学生表演的时候,教师通过电子设备将表演过程记录下来,不仅是一份美好的回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喜欢语文课,为课堂教学改革铺平道路。表演过后,学生都真切地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好品质,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一个探究问题:渑池会上是打成了平局还是分出来胜负?这时小学生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中,不仅锻炼了阅读能力,也使他们对课文的见解更独到,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发展。

(四)小组合作,提高素养

小组合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能够增添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对于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研究,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逐个击破问题,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小学生的合作经验较少,他们的合作意识不强,需要培养他们的合作技能,包括倾听、质疑、创新、表述,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合作更高效,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做好分组和划分职责的工作,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都有话说,为小组贡献自己的力量。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高对学困生的关注,给他们提供学习语文的信心,能够在小组中活跃起来,打开思维的闸门,向优等生学习。教师不要做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进去,与学生进行思想的碰撞,既体现了教书育人的理念,也缓解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畏难情绪。

比如讲小学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讲述了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帮助乡亲们挖水井的事情,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语文教师先引导小学生进行初读,自己利用工具书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字词等,初步懂得毛主席关爱人民。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忘挖井人?当乡亲们看到毛主席帮忙挖井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小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精读,这次他们能够整体把握全文,感悟毛主席的伟大,朗读出崇敬之情,了解饮水思源的道理。接下来,语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课文配套视频,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当时的场景,体会沙洲坝人民吃水难的问题,也能够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来的问题。为了开发小学生的潜力,教师在网络上搜集了很多关于毛主席的故事,要求小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并且要书写一份读后感,这样不仅锻炼了小学生的书写能力,也发挥了读写结合的作用。教师将小学生书写的读后感发送到校园网中,获得全体师生的点评,使小学生有更大的发展机遇,语文水平不断增长。

(五)有机整合,精彩延伸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有些语文知识点需要学生进一步挖掘和研究,更好地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注重课后延伸,实现课堂和课后有效融合,更好地为小学生服务,有机整合教学内容,满足小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开放式的语文课堂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便于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使语文教学不再固守教科书,而是生成更多有价值的内容。教师要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融合到一起,跟随实际学情进行延伸,让小学生了解每一个知识点,在阅读中产生持续的动力,发展小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但是信息技术并不是运用得越多越好,教师要把握好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功能,不能给小学生带来负担。

比如讲小学语文《月球之谜》,在浩瀚的宇宙中有无数个星球,月球就是其中之一。小学生对月球充满了好奇,因此在阅读课文的时候产生了很多疑问,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本领吗?月球的年龄比地球的年龄大还是小?月球上会有植物吗?这些问题对于课堂生成是非常有用的,教师顺势为学生播放登月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的样子,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在课堂上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由于学生的热情高涨,课文不能在一课时中完成,但是小学生一定会收获很多知识,对他们的成长十分有利。教师鼓励小学生在课后搜集关于月球的知识,等到活动课的时候开展“月球之谜发布会”,为小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化解了“生成”的危机。教师引导小学生搜索关于月亮的古诗词或者神话故事,拓宽知识面,使小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做好学科之间的融合,根据教学内容,鼓励小学生利用美术知识去绘制自己心中的月球,还可以制作手抄报,使语文课堂更有特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崇高理想。

三、结语

总而言之,时代发展呼吁新的语文课堂,在语文阅读课中运用生成性教学符合教改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小学语文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利用信息技术搭建阅读平台,活用阅读资源,鼓励小学生大胆质疑,找到阅读的乐趣。而且,要利用生成性教学进行思维训练,开发小学生的阅读潜质,培养良好语感,有助于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阅读课课文小学生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背课文的小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英语文学小组合作阅读课例探究
人教版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是小学生
阅读训练 以篇达类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