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其峰,肖建娣
(1.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实验小学,浙江 杭州 311100;2.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浙江 杭州 311100)
着眼于激发学生对待植物世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研究等能力和科学素养养成,本校于2012年筹建了“育才农场”,目前有3个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均已投入使用[2]。里面有蔬菜园地、鲜果长廊、向日葵园、农具之家等区域,植物种类丰富……但是这个场地却没有被科学课利用起来。
基于“育才农场”的植物拓展性实验活动设计了三个层面不同类型的活动内容,三个层面活动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提升科学素养[3]。
类型与内容:
这类活动以班为单位分块实施,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开展。校长室、教务处、年级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各司其职,促进活动深入开展,普及每一个孩子。
目标:通过活动,每个孩子都能卷入常见植物的种植,认识并了解常见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孩子对于植物的兴趣。
内容:春季播种节、秋季收获节。学校根据时令不同总体规划活动,保证各年级项目不同。具体安排为如表1:
表1
这类活动以年级为单位展开,由同年级任课教师确定活动主题,与科学课中各年级植物专题学习内容紧密结合。每个植物单元抓住一个点,引领孩子们进行深入探索[4]。分班组织,一学期一个主题活动。
目标:在普及活动基础上,引领孩子深入观察植物、研究植物,对植物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能进一步研究,学习一些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了解一些植物栽培技术,并在栽培过程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内容:3-6年级学科课堂类植物专题活动具体安排如下(见表 2):
表2
这类活动针对3-6年级中植物爱好者,经过双向选择成立“小伢儿农科院”社团,每周三下午四、五节课开展活动,活动地点就在育才农场。两期为一个活动周期。
目标:认识更多的植物,实地学习植物栽培技术,长时间对植物进行养护、观察、记录,解决一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知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能利用植物提高生活品质。
内容:结合二十四节气,主要开展常见蔬菜、水果、向日葵等植物的种植,对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研究。
为了活动顺利开展,首先对小学科学教材中需要种植、养护的内容进行筛选,选择需要种植的植物种类。目前,“育才农场”植物种植区内已种有教材所需的凤仙花、油菜、向日葵和蚕豆、豌豆等常见的蔬菜,还有桑树、枇杷等常见树木。部分农作物分季轮作,农场内四季常绿。
经过实践,确定开展一次校园活动类植物拓展性实验活动需经历以下活动流程:
充分的前期筹划是一项全校层面植物拓展性实验活动能否取得成功关键所在。尤其是小学生受自身认识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在活动中他们会有很大的随意性。为了让孩子们亲近植物,感受田间地头自然界的四季变化,体验耕种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学校每年春天都会举行播种节活动。
2.1.1 提供菜单:自主选择
植物种类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兴趣和投入程度。从学生感兴趣、成活率高、易管理的点着手,经过采集、筛选确定适合各年级种植活动菜单,供师生选择相应的种子开展种植活动。在选择过程中,科学老师和农场技术指导员要给予适当指导,但不是包办。
2.1.2 技术指导:幕后支持
在播种前要求学生做好相应准备,通过网络查询或者向老师、家长请教作物的种植要求。为了解决孩子们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学校还聘请了有经验的农民做技术指导员。播种节仪式结束后,技术指导员会在“育才农场”植物种植区内现场示范,讲解种植要领,同时提出观察、记录要求。
2.1.3 有效管理:分级负责
在校园活动类拓展性植物专题中,学校倡导全员参与,校长室、教务处、年级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各司其职,推动学生参与活动,确保活动顺畅进行。
2.1.4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
种植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难度是植物生长周期长而且每天的变化不明显,所以很多孩子三分钟热度,种着种着就忘了这件事,一段时间后突然发现所种植物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也会不定期进行多种成果展示,具体有种植作物展示、种植过程中的观察日记展示、种植过程中的摄影绘画作品展示、种植成果等展示等。可以是活动展板,也可以是电子班牌循环播出,或者是学校电视台播出,这些不定期的展示就像一只只闹钟,提醒着、鼓励着孩子们定期观察自己种植的作物。
经过实践,确定开展一次学科课堂类植物拓展性实验活动需经历以下活动流程:
一人主创:学科课堂类植物拓展性实验活动的目标制定、教学过程预设、材料准备等由该年级任课教师独立完成。
集体研讨:集体备课时,教研组长召集组员阅读初稿,组员提出修改意见;主创老师吸纳集体意见修改,然后分享给组内老师。
个性调整:任课教师根据需要,个性化地对教学设计再行审阅和补充。
正式授课:任课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学科课堂类植物拓展性实验活动实施受到课堂40分钟时间限制,课题组认为要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2.2.1 活动主题:源于生活
生活就是教育。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才能显示成效。学科课堂类拓展性植物专题活动的主题确定亦是如此,活动主题既是教材内容的深化,也必须来自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拓展已有经验和视野。
2.2.2 活动效率:技术助力
植物的生长过程缓慢,一般需要经历几天才会发现,这对40分钟的课堂来说实在很是挑战。课题组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短小精悍的微视频,集画面、声音、文字为一体,形象直观,对本专题活动提升效率大有帮助。
除此以外,还推荐学生使用“形色”植物识别软件,有了软件的帮助,同学们认识了更多的植物,当然也增长了不少植物知识。同时也会拍摄同学们移栽蔬菜、观察植物的微视频,并且把这些微视频在电子班牌滚动播出,全校同学可以在课间等活动时间观看,对植物的研究就这样潜移默化深入孩子们的心。
2.2.3 活动形式:多种融合
学科课堂类拓展性植物专题活动会采用多种激发学生兴趣、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表演、游戏、制作、辩论等都是常用的活动形式。
2.2.4 活动评价:有趣有效
一项活动少不了评价,有趣有效的评价可以让孩子们爱上拓展性植物专题活动,不由自主卷入活动,不仅学会很多关于植物的知识,还会极大的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植物研究的好奇心。
“小伢儿农科院”植物实验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小伢儿农科院的创建,创建流程如下:
小伢儿农科院的创建成功后,老师就按照预设教材内容展开活动。预期培养的田园小博士回到班级后能够以点带面,带动全体学生亲近植物、研究植物,所以活动时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2.3.1 跟踪观察:收集一手资料
小伢儿农科院每周开展一次活动,这样相对固定而且较长的探究时间更有助于孩子们展开跟踪观察。教师特别注重引导孩子们用上各种感官感知农场里的植物,每人认领一株,用上放大镜、显微镜、尺子、照相机等工具,用多种形式记录下自己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每周定时观察,跟踪植物的生长变化,孩子们常常欣喜地看到植物的变化,这些第一手资料常常还可以辅助科学课堂日常教学。
2.3.2 亲身实践:学习栽培技术
小伢儿农科院的活动场地就在“育才农场”,学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带领同学们进行多种实践活动,翻地、拔草、除虫、种植等,在农场的地头上同学们学会了移栽、扦插等栽培技术。很多同学还把这些技术运用于教室、家庭,培养出一盆盆植物。
2.3.3 注重价值:兼顾过程结果
小伢儿农科院以在地上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注重活动的价值,兼顾过程和结果。既关注学生的活动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有创意的个性化表现,还关注活动的结果,诸如学习体会、学习成果等等[5]。这些成果还能美化环境,指导孩子们健康生活。
2.3.4 追求创意: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因此,小伢儿农科院的田园小博士不能只是普通的农夫,只会种种菜、浇浇水。活动中应讲究创意,设计多种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
在研究过程中,植物拓展性实验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同时也发现“育才农场”已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活动的开展打开了学生学习植物的大门,学生在这里可以真真切切的、生动活泼的展开探究,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开展拓展性植物专题活动所带来的惊喜不仅仅发生在学生身上,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提升。教师更加主动去关注拓展性活动,学校科学组还特地组织了“植物拓展性实验活动”为主题的荷塘课坛教研活动,老师的参与度非常高。同时针对研究中伴随的问题,进行探讨。将邀请菜农与有种植经验的教师共同完善活动的内容,将“实践安排表”“我的发现记录卡”、种植日志簿等纳入活动中,以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