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音 爱民心
——福州曲艺《滴水人家》众家谈

2022-12-17 19:09刘存孜
福建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传习所滴水曲艺

陈欣欣(福建京剧院一级编剧,本剧编剧):

我与福州曲艺的结缘源于几年前,周祥光、陈晓岚邀请我一同讨论《风雨苍霞人》的剧本,那时候我根本不懂评话、伬艺,却被它们深深震撼了,我惊诧地发现,福州曲艺居然这么好听。如今的福州曲艺的处境比戏曲更加艰难,但是它有着像陈晓岚这样的保护者,不断地守护着福州曲艺,这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正是感受到福州曲艺之美,了解到福州曲艺处境之难,让我们坚定地想要帮助福州曲艺,保护福州曲艺。但是这个题材材料有限,主旋律题材如何超越单纯的歌颂性,表达得更加真实、更加生动感人呢?

该项目策划林楠联系到多位当事人,我们一次次地对他们进行采访。在采访中,我们听到当事人讲述当年缺水的艰难,怎么无奈地偷水,如何节约地用水。听到这些,我心头发酸,想起了“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是对待弱势群体的良心”这句话。后来我以“心怀悲悯 抒写真情”为题写了创作感想。正是这些采访,打动了我们,触动了我们内心的悲悯,让我们的心和这个题材有了碰撞。

采访后,主创团队开了一次又一次的会议对该题材进行攻关,联系到此前,同样在这位市领导“马上就办”的精神指导下,帮洲104户船上人家十个月就搬到岸上居住的事,我们认为应当把这一同主题事件导入《滴水人家》的题材中,让滴水人家与船上人家形成故事的两条线,交织着推动剧情的发展。同时在艺术风格上,我们坚守福州曲艺本体,坚持说唱艺术。今天听听各位专家的意见。这部戏的意义不在于是否得奖,而是在于更好地传承评话和伬唱艺术。

林瑞武(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一级编剧):

评话和伬艺是福州流传了上千年的艺术,是传统的非遗文化。但是在现代的都市生活中,这两朵福州曲艺奇葩的生存空间也越发狭小。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福州市曲艺团)真的很了不起,近几年在陈晓岚所长(已退休)的带领下,不断探索既能保持福州曲艺传统艺术特性又能够与现代审美相适应的新的曲艺演绎方式,在守旧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当然这也离不开热爱福州曲艺、热心扶持福州曲艺的各位主创老师的帮助,齐心协力为观众带来一部部好作品。如福州曲艺《风雨苍霞人》,就体现了主创团队的追求。这一届的艺术节,传习所还是沿着这条路不断前行、推陈出新,结合评话和伬艺这两种曲艺方式,加之穿插对话等多样性的表现方式,向观众讲述了一个极具地方色彩、很接地气的好故事。

《滴水人家》的总体效果是很好的,它保留了福州曲艺原有的诗意,变化了它的表现形式,舞台美术及灯光的介入共同营造了氛围感,展现了福州曲艺赏心悦目的质朴气质。当然,首先编剧是功不可没的。这个主旋律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作者从人物出发,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城市底层人群——藤山弄居民的生存状态和相濡以沫的人间真情。在语言的生动性上,黄宗沂老师功不可没。他对福州方言非常有研究,文本中很多生活的词汇将藤山弄居民的生活状态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陈欣欣老师以及主创团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采访。她以张益飞这个新时代的青年作为核心人物,紧紧围绕着用水问题,写出了他对母亲的孝,对邻里老人的关心以及由此展开的悲欢离合,通过细致的语言生动地向观众展现了藤山弄居民用水的困难以及居民之间“缺水不缺情”的相濡以沫的情感。

这个题材它反映出了上世纪90年代,城市里被遗忘的角落中,那些底层老百姓真实的生存状态。他们和后半段提到的疍民,都是城市里的弱势群体,他们连用水都这么困难,要提水,有的还要去偷水,因为用水问题甚至弄里很多单身小伙娶不上老婆。这样真实的、现实的、接地气的题材,正是老百姓爱看爱听的,是很有价值的。

提一点建议:这部戏的主线是“滴水人家”,因此更多的关注点应该在这条线上,后半段疍民上岸的支线有点游离于主线之外,我建议可以适当地剪裁这部分内容,也能够让曲目整体更精炼。我始终认为评话就应当精炼,应当讲到恰到好处,给观众无穷的回味。另外,益飞这个小伙子人这么好,理应让他的婚事有个好结局。

林防(福建省杂技团原团长、一级艺术管理):

这部曲目让我这个纯正的福州人感受到了非常浓郁乡土气息。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传习所在艺术上不断探索、守正创新,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可喜可贺。这部曲目在表演程式上做出很大的变化,现在由一个小队伍一起来叙述一件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故事。主旋律题材很难写,主创团队能够以朴实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来讲述故事,能够让观众顺畅地看完,并且深受感动,还能够有所教育,真的很不容易。

这个题材具有教育意义。在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下,一年的时间内闽江疍民从江上住到了岸上,写完反映缺水情况的信件后,仅仅三日,藤山弄居民就得到了回应。在我担任福建省芳华越剧团(现福建芳华越剧院)团长期间,市委领导解决群众反映难题的时间是仅仅半日。2000年11月3日上午,当时的市委领导来到芳华越剧团调研,了解了院团亟需解决的难题。下午3点半,他就回复了所有的问题,并且承诺,拨款300万为芳华修建剧院以及修建一座桥。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是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的。

所以我认为,这部曲目非常有价值,不仅能够让中国的百姓收到鼓舞和感动,更能够通过福州的乡音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真心希望这个舞台能够经常向老百姓敞开,让老百姓常来领略福州的乡情乡音,来领略福州评话、福州伬艺的艺术魅力。

张锦华(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原院长、教授):

我从几个角度谈谈对这部曲目的观感。

首先说说主题。这部戏的主题是非常正能量的,很有价值的。作者的立足点很好,站在福州底层平民的角度,表达了他们的需求,发出了他们内心的呼唤,因此很接地气,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虽然市委市政府解决的小事,但是对于小家庭来说,用水问题绝对是一件必须要解决的事,是一件大事。作者设计藤山弄的居民因缺水而偷水,因偷水而导致了摔倒瘫痪,情节合情合理。讲这样的故事,说出底层人家的心里话,能够切入观看者的内心,感动观众。

其次谈谈样式。现在这部曲目是将评话和伬艺糅在了一起。最终的呈现中,有多个表演区的出现、灯光的变换配合上跳进跳出的表演,主创团队在样式上不断探索,力求能够以更有展现力的方式讲出更加丰富的故事。这种探索很有意义,并且是成功的。

最后谈谈让我不满足的地方。我认为帮助疍民上岸是很好的题材,是可以单独放大做文章,放在这里的支线上未免有点可惜了。另外滴水人家和船上人家的衔接是否可以更加自然。

曾若虹(厦门艺术学校原校长,一级演出监督):

浅谈几点我的想法:

一是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不断地推陈出新。小角度展现大题材,向来是难点。传习所从小的角度出发,以福州曲艺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藤山弄居民因缺水而接水、偷水的生活图景,描绘了早年福州市民的生活状态,又从藤山弄快速解决用水的问题上体现了党和国家亲民爱民为民的执政情怀。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拎着水桶排着队的场景,相信老一辈的福州市民都会想起当年的情境,而新一辈的青年人也正需要了解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整个曲目接地气,扎根生活、扎根人民,表演生动形象,让我这样一个不懂福州方言的闽南人都深受感动。从曲目名《滴水人家》也可以看出,中国人讲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地方官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老百姓都会心怀感恩。领导人为老百姓做事,赢得了民心,传习所以源于民间的福州曲艺的形式,从小角度书写大题材,也是赢得了民心。我认为这是这部曲目成功的原因。

二是传习所人才济济。今天舞台有17个演员,年龄层遍布老中青三代。老一辈有他自己的风格,新一代既弹又说又唱,表演得也很到位。传习所人才的不断涌现,说明你们在出人才、出作品方面做得非常好。

另外,我也感觉,疍民这条支线和藤山弄居民这条主线联系得不够紧密,且分量太重。希望主创团队能够再梳理一下,让这个作品能够真正做到雅俗共赏,能够走进老百姓的心里,走进市民的口碑里,可以经久不衰地演下去。

猜你喜欢
传习所滴水曲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金双根:创新滴水入海,动力永不干涸
《曲艺泉城》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加强哈尔滨市双城区非遗工作的几点建议
长春师范传习所
长春府“师范传习所”
小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