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玮玮
(金陵科技学院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数字经济时代,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传统商科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新商科”应运而生。新商科是经济管理类教育为高质量发展服务的主动变革,是着眼于未来的人才培养理念[1]。“新商科”在传统商科基础上进行学科交叉整合,不断引入新技术,采用新理念、新模式开展综合性跨学科商科教育,旨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综合型人才[2]。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新商科背景下企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较传统商科明显提高,人才培养更注重基础知识与跨学科知识的融合[3],与新技术深度融合,与时代发展相融合,实现产教深度融合,重视创新创业教育[4]。“产教、专创”双融合是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仍面临诸多困境,从“产教、专创”双融合的角度如何化解困境,培养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新商科应用型人才,是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新商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多存在目标定位不明确的问题,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较严重。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商科专业设置和普通本科院校或研究型大学差异不大,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设置也没有充分体现“应用型”院校的特色[5]。大学生是新时代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但不少新商科的人才培养方案仍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商务管理人才为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不足[6]。当前,新商科教育正努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但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升级的要求仍有明显差距,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人才所需也存在距离。
新商科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跨学科知识,以及创新创业知识。目前的商科专业课程中理论课占比仍较高,跨学科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分散,不同领域的课程简单叠加,难成体系,无法满足市场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更新,但商科的课程调整未能及时跟上产业升级和岗位变迁,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经济的发展需求。新商科的教学方法也较为传统,课堂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主导,新技术驱动下产生的智慧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也较为有限。
首先,专业教师方面。目前的商科教师通常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任教,缺乏行业和企业的实践经验。新商科增加了对教师跨学科能力的要求,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商科教师很难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既具有专业背景又具有跨学科领域知识的新商科教师较为缺乏,影响了教学质效。其次,校外教师方面。虽然目前多数商科专业都已展开校企合作,但因缺乏利益驱动,企业合作育人的动力不足,商界精英和优秀创业者较少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此外,新商科的人才培养需要吸引更多互联网企业、新零售企业联合培育,目前校企合作中这类企业的占比有待提高。
商科有很强的实践性,新商科培养的人才应当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因此有效开展实践教育对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极为重要。从校内实践教学看,目前商科课程安排中实践课远低于理论课,实践教学缺乏实用性和前瞻性,模拟实训软件更新频率低,虚拟实践教学平台缺乏共享性,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7]。从校外实践基地看,商科院系大多已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基地,但由于商科学生数量一般较多,实践形式多为参观和讲座,学生深入企业实习的机会不多,实践成效不高,很难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产教、专创”双融合是“产教融合”和“专创融合”的有机统一。“产教融合”和“专创融合”的育人方式都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紧密契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产教、专创”双融合是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产教融合与应用型高校的“初心与使命”高度契合[8]。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融合,也是学校与企业、政府的多主体融合[9],既满足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符合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实现高校和企业优势互补,拓宽教学方式,延伸实践空间,有效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型升级,产教融合使新商科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时俱进,深度贴合产业发展,为社会培育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专创融合指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专业教育侧重于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对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将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应用型高校专创融合的内在逻辑在于,专业性的培养需要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创业的意识落地和试错[10]。高水平新商科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产教、专创”双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产业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将校企协同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共赢[11]。“产教、专创”双融合能有效化解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有力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协同融合。推进“产教、专创”双融合,打造基于“专业+创新创业+产业”的育人模式,是培养新商科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做好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学校和商科院系联动,校企深度合作,将“产教、专创”双融合的培养模式嵌入新商科人才培养全过程。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紧扣新时代特征,把握人才需求动态,紧跟数字化发展趋势,聚焦产业发展前沿,使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并行,打造与行业企业共建的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专业+创新创业+产业”育人模式,共同培育掌握扎实商科专业理论,具备全球化视野,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新商科应用型人才。
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快速迭代创新,新商科应用型人才不仅需具备商务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等跨学科知识。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在传统商科课程设置基础上重构并创新课程体系,将新商业、新技术与原有知识内容有效整合,打通学科壁垒,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有跨学科思维的商务人才。新商科应用型人才要有能运用新技术、新思维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从专业课程着手,依据经济发展与专业特色开设“商业创新思维”“创业基础”“创业设计”等课程,组建创新创业课程群,增加课堂教学中创新创业案例分析,加大互动讨论、情景模拟的占比,优化智慧教学平台,增强对创新创业课堂学习的过程数据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提高创新创业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加深产业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内培外引,专兼结合,打造一支专业化创新型的新商科师资队伍。一方面,鼓励商科教师深入企业和行业,紧跟新技术发展脚步,了解商业新动向,通过在企业挂职锻炼或与企业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教师不仅要掌握商科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创新创业理论,积极投身创新创业项目,以科研反哺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聘请商界卓越人才、有成功创业经验的创业者、专门的企业管理人员作为实践指导老师和创业导师,激发兼职教师的教学热情,挖掘教学潜力,完善校外教师的管理制度。依托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实战经验,校企共同设计新商科师资培训内容,制定详细培训计划,全面考核培训成果,双方合力共建高水平教师队伍。
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特征,针对新商科专业特性,重点选择具有新零售、互联网背景的企业,校企联合搭建实践平台,创建实训基地,校内校外融通,线上线下结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实践和实训安排应当有科学性和连续性,围绕面向新商科领域的真实或虚拟项目开展实践,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直接接触企业,架起理论与实践相通的桥梁,提升跨岗位跨专业的工作能力,锤炼创新思维,积累创业经验。实践教育根据不同年级分层实施,低年级商科学生的实践教育注重多样化和普适性,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主思考能力为主;高年级商科学生对专业知识更加熟悉,实践教育更多结合实践平台和实践基地完成,鼓励学生投入与专业相关的科研项目,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参加创业模拟实训和各类创业竞赛,让学生经历创立企业、财务运作、组织管理的企业运营过程,切实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数字经济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养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新商科应用型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产教、专创”双融合是“产教融合”和“专创融合”的有机统一,是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能有效化解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有力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协同融合。基于“产教、专创”双融合的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当进一步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深化课程及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育体系,构建“专业+创新创业+产业”的育人模式,培育掌握扎实商科专业理论,具备全球化视野,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新商科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