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艳,郭 鑫
(沈阳工学院,辽宁 抚顺 113122)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城镇化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农民工群体是城镇化的产物,更是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假日经济”不仅可以促进消费和拉动内需,同时也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了外生促进力量。
2022年初沈阳市拥有常住人口911.8万人,其中农民工人口75万余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约1/12,相较于前些年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农民工群体相对而言工作时间灵活,主要从分布在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业,这些行业一般法定节假日无休,不受节假日等时间因素的影响,故假日经济消费时间正好可以和城镇居民实现错峰消费,成为了沈阳假日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第一,影响农民工假日经济消费的因素众多,收入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工资收入得到了保障,才能有其他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第二,个人消费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假日经济消费能力,仅仅把消费眼光停留在吃、穿、住、行等生活必需品方面,假日经济的消费能力很难得到提升。第三,就业稳定性也影响着农民工假日经济消费能力,工作不稳定影响收入预期,进而影响消费的增长率。第四,社会保障情况和社会融合度关系着农民工的身份认定和社会归属问题,拥有长期定居的意识,才会主动融入到迁入地的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中,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农民工的消费意愿。
目前沈阳市的农民工中多数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的需要不仅仅集中在教育、食品、交通、住房等方面,在旅游、交通运输、餐饮、批发零售、娱乐、展览、体育、传媒等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因此激发其假日经济消费潜力,提升其在各方面的消费意愿,引导文明、健康、理性和科学的消费非常重要。有了强烈的消费意愿,才能产生果断的消费行为。
农民工群体中很多人从小生活在农村或者从小接触农村生活,农村生活的淳朴、恬静和烟火气令人留恋和怀念。开发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项目,用乡村旅游来带动假日经济发展,不仅能满足农民工的假日消费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带动沈阳市周边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受到农民工群体的喜爱之余,在广大市民群体中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尤其是近几年沈阳市相继推出“休闲乡村”“一村一品”等政策,更为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收入是影响消费能力的关键因素。消费不仅受到当前收入增长的影响,而且要受到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只有稳定的收入增长率才会带来稳定的收入预期,进而会带来稳定的消费增长率。所以,政府不仅要建立农民工收入增长与GDP增长的长效关联机制,提升农民工假日消费的信心,还要缩小农民工收入分配的差距,建立健全对低收入群体政策保障,同时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征税力度,以此来减弱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从而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
农民工不仅是单个个体,很大一分部人在城市中还有子女需要抚养。转变农民工的传统消费观念,增加其在子女教育和休闲娱乐方面的支出至关重要。农民工受到上一代的影响,往往生活拮据和朴素,不过多追求休闲娱乐方面的消费。因此沈阳市各大媒体应积极引导和帮助其树立假日消费观念,同时一些农民工子弟学校也应适当的开展假日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其中,一步步去改变农民工的消费观念。
假日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以消费多少为目标,还必须担负起相应的家庭责任。农民工往往有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他们有的依旧生活在农村,有的随同转移到城市生活,承担着为子女接送孩子的任务。全社会应鼓励和支持农民工消费反哺父母的行为,沈阳市各大景区、博览馆、体育馆等可针对农村户口60周岁以上老人实行免票政策,对其随行子女可采用半票政策,餐饮业可采取赠送免费菜品或者菜品打折等形式来支持农民工反哺父母行为。扶持有政策,才能真正的激活农民工的消费能力和提升消费能力。
总之,沈阳假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群体的参与和支持。提供农民工的假日经济消费能力,不仅要建立长效的农民工增收机制,而且还要激活其消费潜力、培养其消费意愿、转变其消费观念、政策扶持其消费行为,多管齐下、多策并举,才能真正提升其消费能力,进而盘活沈阳市场经济、复兴沈阳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