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智,陈艾洁,程国华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安徽合肥 2300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1]。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使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与专业学科、教学体系、专业内容、教材建设等相贯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就要找准专业课程的突破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系统化、具体化、项目化,并将传统文化、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美丽中国融入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与专业课程教学全程相渗透,形成学生专业发展与思想政治建设同向而行、协调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向立体化育人模式转型。
“园林设计”课程是一门集空间构成、专业审美、项目实操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注重学生园林设计的理论知识积累与职业能力培养。在现阶段教学中:一方面专业受众学生多为“00 后”,思维活跃但对生硬的思政教育较为排斥;另一方面在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学重点主要放在专业知识解惑,对于思政元素的融入较少,或是虽对思政教学进行尝试,但多停留在表面,未能形成系统而又深入的教学体系;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缺乏对德育教育的课程设计缺乏代入感。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如何将课程教学深入浅出地与思政元素相融合,培养有创新、敢担当、有作为的当代高职院校园林工匠,找到课程教学的突破口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2]。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指导下,我们更要在专业教学中将“文化自信”根植于学生的精神血脉中,全面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坚定传承五千年教育文化血脉,润物细无声地讲好中国故事。
“园林设计”课程作为园林技术、风景园林设计两大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养高素质景观设计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更要将“立德树人”作为课程教学的指导原则,从教学目标、技能目标、育人目标三方面着手,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进行转变,增加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做好传统园林精髓的传承者和未来城市发展建设的接班人。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对园林平面构成、设计创意构思、景观要素及小品设计、园林设计程序与方法等知识要点进行理论教学,让学生对园林设计有一定的专业认知,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调研市内及周边优秀景观案例,感悟景观空间设计与主题营造的奥秘,提升专业鉴赏力;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下发项目任务书的项目式教学,让学生熟悉不同类型景观设计的场地性质、工作流程,在实际项目实践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诚信守时、勇于创新的能力,更好地将所学的设计理念项目化,积累实践经验。
该课程在技能培养上,注重在掌握优秀“传统园林”项目案例景观设计中的造园手法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在项目设计的应用能力;能够从铺装设计、植物配置、小品设计、景观创意等方面评价、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设计细节;同时能够举一反三,将好的设计细节融合在方案设计中。
课程教学注重园林设计过程中的理性分析思维、感性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及多角度思政文化熏陶。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大国三农”情怀以及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使命,增强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责任感,培养对待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致力于将红色思政教育与园林设计技能培养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通过学习园林设计中的优秀案例,掌握不同类型景观设计的关键技法,提升学生对“园林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园林设计”作为高职园林专业核心课程,对专业内平行课程如“景观植物配置”“景观小品设计”“公园绿地景观设计”等起到过渡衔接的作用,为学生步入职场从事项目设计和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学指导思想,在该课程教学中教师借助课堂教学平台,通过鉴赏大量优秀园林实际项目、造园历史或园林背后设计师的故事等方式,让学生领悟园林美学、景观空间、传统文化、绿色发展、美丽中国、乡村振兴等深层次含义,让学生在案例中感知中华园林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让学生将自身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城市景观建设优化工作紧密联系,提升学生的园林文化底蕴,做一个有温度、有厚度的园林设计师。
推进“园林设计”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将“文化自信”融入专业课程建设,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做好课程团队的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尤其在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丰富教学方法手段上下功夫,促进教师文化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学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鼓励教师进行思政教学研究及示范课程学习交流;另一方面,借助综合性教学评价平台,通过学生、督导、同事等多主体综合评价,促使教师主动丰富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如通过案例教学、混合式教学、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课程教学融入慕课、学习强国、云课堂、720yun,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匠人精神,增强文化自信,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建设理念打下基础。
一是推进“园林设计”课程思政建设。以立体化育人为蓝图,将“文化自信”融入课程目标建设,依据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找到与专业知识相契合的切入口,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发力,加强专业课程间的紧密联系。二是深化课程教学模块的知识技能水平。创新课程形式,注重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将文化自信、美丽中国、传统文化、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生态自然观等政治导向与课程知识点有机融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三是借助经典案例历史人文,引导学生感受大国重器、匠人精神的民族气节,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课程知识点,设定子项目模块,通过讲、评、仿、改、练的多环节相衔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最终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德育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立体化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教学总目标,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主体,因材施教。在专业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将知识点与实践模块相结合,鼓励学生以节点临摹、作业评图、小组讨论、方案汇报、头脑风暴、全景制作等方式领悟景观方案设计的知识内涵,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方案鉴别能力、设计能力,将景观设计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实践中增强专业自信心。
“园林设计”课程教学分为:设计步骤详解、造园手法解析、园林风格流派、庭园构成元素、设计原理与训练五大模块。案例节选自模块二“造园手法解析”,旨在通过分析传统造园手法在庭院设计的应用,指导学生方案修改与提升。
该案例的课堂实施过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实践教学涵盖课前准备、课程导入、案例探究、作品点拨、方案提升五大环节。以下是针对该知识模块教学工作中的教学设计进行的总结梳理。
首先课程针对园林设计中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透景、障景等九大造景手法展开详细理论教学论述,之后将贝聿铭大师的代表作之一,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园林设计部分作为教学案例,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挖掘庭院空间设计中运用到的造景手法,并将三维空间转化成平面图,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造景手法应用在后期的园林设计作品中。这是对之前学习理论知识的检验和巩固,也为后期场地设计奠定基础。
实践教学中主要通过课前准备、课程导入、案例探究、作品点拨、方案提升五大环节。
5.2.1 课前准备。课前学生通过阅读教师在线推送文章:《富不过三?贝聿铭家族富过17 代》等,让学生对贝氏家族祖宅狮子林背后的故事有所了解,引发学生对“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故事及贝氏家族家训的思考,让学生在研读家训中对课程奠定感情基础,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抒发家国情怀,也为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打下基础。
5.2.2 课程导入。首先深入分析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三大作品——北京香山饭店、卢浮宫金字塔、日本美秀美术馆的景观设计精髓;之后布置阶段性任务:小组选择一个案例并借助720yun、小红书等平台展开线上调研,找到庭院的造景手法并予以标注,通过汇报讨论的方式进行头脑风暴。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让学生对贝聿铭三大作品中传统造园手法的应用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让学生在感悟师法自然的造园精髓中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借鉴传统文化、勇于创新的思维习惯。
5.2.3 案例探究。通过小组汇报、教师点拨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总结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经典庭院设计中应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做统一、做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在此阶段,借助云课堂测评系统,及时通过师生互评,形成涵盖课程前后、师生主体等方面的多元评价体系,帮助任课教师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从而依据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5.2.4 作品点拨。为巩固所学,教师结合学生前期设计作业中具有代表性问题的作品,以投屏的方式指出学生的设计方案在造园手法上的不足,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个性化设计作品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造园手法应用在作品中,培养学生在设计中的场地分析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5.2.5 方案提升。下发方案深化任务书,要求学生优化提升方案空间组织等景观节点布置,通过实践将造景手法的理论转化为成果,通过景观设计提升的再实践,实现学以致用,巩固所学。这是对本模块课程学习成果的检验和巩固,也为后期复杂场地的设计奠定基础,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实践操作模拟园林设计师真实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
通过课上讲、评、仿、改、练等环节之间的契合,学生可以更直观地发现自身设计水平的局限性,从而在景观设计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一方面,课程设计将人文精神、工匠精神、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使课程内容更加鲜活;另一方面,教学过程通过“实践-理论认知-再实践”的过程,将思政文化渗透与职业能力教育相融合,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悟中华造园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绿水青山、传承中国文化等指示的精髓,树立“文化自信”,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的价值回归。
总之“文化自信”融入课程教学是一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工作,作为教师党员要在教学中发挥好党员正向引导作用,更好地引导学生稳步走向园林设计师的职业发展正轨,更好实现融红色神韵绘绿水青山的课程建设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