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数学学习的『引导者』

2022-12-17 13:33:56厉霞
家长 2022年34期
关键词:鸡兔同笼引导者辅导

□厉霞

三年级的彤彤(化名)放学后便哭丧着一张脸,在回家的路上更是愁眉不展,不明所以的妈妈急忙问她发生了什么事,谁知彤彤叹了一口气说:“妈妈,今天数学作业特别多。”听完这话,原本还满面春风的妈妈心情一下子跌入谷底。不知从何时开始,孩子的学习成了家长的压力,尤其是数学学科的预习与复习,更是让家长操碎了心。很多家长都向我反应:“不学数学母慈子孝,一学数学鸡飞狗跳。”这句话看似好笑,却反映了家长的无奈与心酸。

在孩子学习数学的问题上,为了帮助孩子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不少家长都会抽出时间辅导孩子学习数学,然而孩子的成绩不仅没有起色,甚至越来越差。究其根本,是因为家长没有明确自身的定位,看上去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实际上效果并不明显,甚至适得其反。

超前辅导未必是好方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为了提高孩子数学学习效果,不少家长费尽心思——有的家长课前带领孩子预习课本,有的家长课后带领孩子夯实知识点,家长的行动体现了对孩子数学学习的关心,然而却往往事倍功半,原因是家长的教学辅导方法未必是符合孩子数学思维发展规律的好方法。

例如,在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智慧广场》中,我们学了“鸡兔同笼”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喜欢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这些学生一致表示“方法是家长教的”。不仅是“鸡兔同笼”,在“盈亏”问题的解题过程中,也有不少学生习惯用方程进行解答。方程虽然是解决这两类问题的简单方法,但是数学学习有一个阶段性的思维过程,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用初中的知识来解决小学的问题,孩子虽然学到了更为超前、简单的解题方法,但是对“二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并不深入,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套用这一方法,缺乏对方程真正的理解。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关键期,教师与家长应当抓住这一黄金期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运用方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虽然在复杂度与计算量上都比较简单,但是却缺少了逆向思维的过程,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

“鸡兔同笼”问题并非个例,实际上,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家长用超前知识辅导孩子作业的情况。通过家长的辅导,孩子似乎学到了更简单的数学解题方法,但实际上学习效果并不好,对超前知识的理解不够全面与深刻,甚至还有可能在考试中用错方法,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应试”已然不是数学学习的唯一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才是教学与育人的目的。因此,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数学时,一定要根据孩子所处的学习阶段,从教材出发,运用适合的方法进行辅导。因为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超前的方法未必是好方法,真正适合孩子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只看结果”未必是好方式

当前,大部分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都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是声音越来越大,就是脾气越来越差。家长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孩子还会做错;孩子不明白,为什么一遇到问题家长就要大喊大叫,双方都没有耐心,一场家庭大战在所难免。

家长是成年人,思维的发展更加全面,理解能力与逻辑能力比较强,小学数学的内容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小儿科”。但是孩子年龄小,各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家长应该给孩子留足进步的时间与空间,给孩子多一些理解与包容。

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往往存在着“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问题。在部分家长看来,一道题目的错误就标志着辅导的失败,但是在孩子眼中,即使是一道错了的题目也包含着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双方认知的不对等便成了亲子矛盾的导火索。

辅导孩子数学,家长究竟应该关注什么?是题目的正确率,还是孩子的做题速度?其实都不是,真正应当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绝大多数家长都不是教师,在题目的辅导方面往往不得其法,经常会出现讲错、讲偏的情况,让孩子越学越糊涂。因此,家长应当将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培养上,帮助孩子改掉学习的“毛病”。例如,有的孩子在写作业时一遇到难题就会踌躇许久,这时家长就要提醒孩子,将不会做的题目留到最后,这样孩子不仅有了充足的思考时间,还能把握考试的节奏。有的孩子在写作业时三心二意,家长就要及时干预提醒,让孩子养成学习专时专用、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

在家长辅导孩子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对孩子少一份期待,多一份包容。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只要孩子能够在学习中专心尽力,家长的辅导就是成功的。

做孩子学习的“引导者”

在孩子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家长究竟应为孩子做什么?是坐在孩子旁边做一个“辅导者”,还是陪在孩子身边做一个“引导者”,答案不言而喻。实际上,在教学中,我发现家长在数学知识上的辅导很多时候并不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还可能会给孩子造成概念的混淆。因此,家长做孩子的“引导者”胜过做孩子的“辅导者”,与其因为孩子知识没学会、错了多少道题而和孩子“喋喋不休”,倒不如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除了指导孩子的预习、辅导孩子的作业以外,家长能够做的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多讲讲“高斯求和”等数学小故事,让孩子对数学的历史、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意识到数学学科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重视程度。家长还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和孩子玩一些“数学小游戏”,例如扑克牌游戏、七巧板游戏,帮助孩子发展必备的数感与空间感,让孩子认识到数学学习也可以趣味十足。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让孩子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例如超市商品打折,家长可以请孩子帮助自己算一算,这个商品到底便宜了多少。让孩子明白数学的意义与用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豪感与价值感,从而激发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比起关注孩子题目的正确率,家长能做的、应该关注的还有很多。孩子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阶梯式过程,家长不能只盯着眼前题目的正误,而应当为孩子的长远发展考虑。蓬勃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孩子能够在数学学习之路上走得更快更远的关键。

猜你喜欢
鸡兔同笼引导者辅导
从鸡兔同笼谈起
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人大建设(2019年1期)2019-07-13 06:00:30
鸡兔同笼
“鸡兔同笼”的解法
读写算(中)(2015年6期)2015-02-27 08:47:23
数学教师如何当好“引导者”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中国火炬(2009年6期)2009-07-24 14:38:00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中国火炬(2009年9期)2009-07-24 14:36:4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中国火炬(2009年1期)2009-07-24 14: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