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体质辨识探究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辨治思路

2022-12-17 12:52王波杨迎新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肝肾气血体质

王波,杨迎新

近视是一种常见疾病,多为眼球生理性屈光不正,由异常视觉负荷等因素引起的适应性眼轴增长所致,少数为病理性近视,多由遗传因素所致,可以出现青光眼、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等并发症,除远视力差外,严重者还表现有视野、光觉、对比敏感度等功能异常。儿童青少年近视多属于眼球生理性屈光不正。据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发布数据[1]显示,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2.7%,6岁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超过9.0%,部分地区甚至高达19.1%,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不容忽视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西医在近视治疗上,通常采用配戴眼镜进行光学矫正的方法,部分采用角膜塑形镜矫正和药物治疗,但这些治疗手段都治标不治本,容易造成角膜损伤等并发症。中医对近视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近视成因的记载,相较于西医,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以“内治为主,外治为辅”,保障眼部组织的营养供应,以强化眼部组织机能发挥正常视觉功能。在临床上,部分中医医家将近视临床辨证分为肝肾不足、脾肾二虚、心气虚弱、肝气郁结、心阳不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阴虚阳亢、肝气不和等证型[2-4],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眼科学》不同版本中,则多采用心阳不足、肝肾两虚2个证型或心阳不足、肝肾两虚、气血不足3 个证型的辨证分型。本文以《中医眼科学》[5]第11版为标准,按心阳不足、肝肾两虚、气血不足3个证型进行研究探讨。但近视的病因病机并不单一,往往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不同证型的证候存在一定共性,例如心阳不足和肝肾两虚均可能出现畏寒肢冷、四肢痿弱、神疲乏力、苔白脉沉、头晕目眩等症状,在临床治疗用药时往往存在一定疑难。为此,本文以中医体质理论为基础,结合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辨证分型,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的体质特征进行研究,以进一步分析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体质相关性,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临床治疗用药的参考,为儿童青少年近视临床治疗用药策略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1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病因病机与体质辨识

中医学对近视相关症状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6],属于“目昏”范畴,后在隋代的《诸病源候论》[7]、唐代的《千金要方·七窍病》[8]等著作中逐渐形成完善体系。宋金元时期,多遵从隋唐时期论述,称之为“能近视不能远视”。至明代,傅仁宇的《审视瑶函》[9]称为“能近怯远症”,清代黄庭镜《目经大成》[10]始将本病称为“近视”。中医总体上认为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病因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营养失调、用眼习惯与用眼卫生不良三大因素有关。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11],儿童青少年体质类型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9 种体质类型。按近视的临床辨证分型,阴虚质患者多为肝肾两虚证,少部分为气血不足证;气虚质多为气血不足证,少部分为心阳不足证、肝肾两虚证;阳虚质多为心阳不足证,少部分为气血不足证;特禀质多为肝肾两虚证和气血不足证,心阳不足证较少;气郁质多为气血不足证、肝肾两虚证;痰湿质多为肝肾两虚证,少部分为气血不足证;湿热质多为心阳不足证和气血不足证,少部分为肝肾两虚证[12-13]。

1.1 先天禀赋不足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6]云:“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认为人类是天地演化的产物,生命在阴阳和谐状态下得以孕育生息,人是父母阴阳两精结合的产物。目为清窍,主司视觉,其视觉功能依赖于目中之真血真精的濡养,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于目,目得血而能视。《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6]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肌肉之精为约束。”《审视瑶函》[9]曰:“真气者,及目经络中往来生用之气,乃先天真气发生之元阳也。”诸多医家认为,视力与五脏六腑和身体气血密切相关,反映了人体健康状况。《类经》[14]曰:“夫禀赋为胎元之本,精气之受于父母者也。”即禀赋来源于父母,为先天之因。《幼幼集成》[15]曰:“胎弱者,禀受于气之不足也。子于父母,一体而分……”,先天禀赋不足,既有因父母遗传因素,也有胎传因素。即父母如果存在相关疾病,或妊娠孕育期间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可致婴儿出生后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而增加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概率。先天禀赋不足所致的近视,表现为肝血、肾水、心阳等方面。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在出生之时即五脏六腑功能和身体气血存在禀赋不足问题,如肝肾禀赋不足使精血无以升腾导致目失濡养,阴精不足阳火衰微不能远视等,或父母存在近视疾病,从而导致患儿近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16-17]。

1.2 后天营养失衡

中医学认为,后天饮食营养失衡,导致五脏六腑功能异常和气血不足,从而影响眼的正常功能的发挥,是近视的另一大因素。《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6]曰:“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气和于目,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认为近视与肝心功能有着密切关系。《诸病源候论》[7]曰:“夫目不能远视者中,由于目为肝之外候,脏腑之精化……”,认为肝气不足是近视的重要原因。《东垣十书》[18]曰:“能近视不能远视者,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乃气虚而血盛也,血盛者阴火有余也,气虚者元气虚弱也……”,认为阳气不足是近视的重要原因。《此事难知》[19曰:“目能近视,贵其有水,不能远视,责之无火,法当补心。”认为火不足是近视发生的原因。虽然中医用气血异常来进行表述,但与西医的营养失衡导致近视有相通之处。由于后天的饮食营养失调,缺乏必需的营养成分来保障五脏六腑正常的功能和维持气血均衡,从而导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20]。由于营养失衡造成身体肥胖使患者体质向痰湿质、湿热质发展,或由于营养不足使患者体质向阴虚质、阳虚质发展,而这些异常体质又会使得患者身体机能进一步降低,易患虚劳、不寐、风寒、热燥等疾病,影响五脏六腑功能的正常发挥,进而影响眼部功能的正常发挥。

1.3 用眼习惯与用眼卫生

关于用眼习惯与用眼卫生对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中、西医都有接近相同的认知,不过中医早在唐代就有这一方面的准确的论述。《素问·宣明五气篇》[6]云:“久视伤血,久立伤骨……是谓五劳所伤。”《千金要方·七窍病》[8]曰:“数看日月,夜视星火,夜读细书,月下看书,抄写多年,雕镂细作,博弈不休……丧明之本”。认为长期的视物环境昏暗或者所视图文细小也会造成近视的发生。《秘传眼科龙木论》[21]载:“六淫外伤,五脏内郁,饮食不节,远视悲泣,抄写雕镂,刺绣博弈,不避烟尘,刺血发汗,皆能病目。”提出了饮食因素、情绪因素等个人习惯以及眼部卫生等因素,也会对眼部视力有一定的影响。《审视瑶函》[9]亦云:“竭视劳瞻,而不知养息”“久视伤睛成近觑”。认为久视的习惯会使眼部疲劳,继而造成近视的发生。综上可知,古代医家认为,近视的发生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用眼、光线过明或过暗、缺乏运动等等因素有关。古代医典中关于用眼习惯与用眼卫生对近视发生与发展的影响,给古代以及近现代近视的预防和治疗都带来巨大指导作用。由于儿童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用眼、光线过明或过暗等,很容易造成精神虚耗过度、劳心伤神等现象,导致元气不足、气短疲乏、精神不振、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等现象,使得患者体质向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等偏颇体质转变。而很多小学生由于长期用眼学习,久坐保持固定姿势,身体缺乏运动,造成头部供血量不足、气血不畅、筋脉不舒,胃肠功能等降低,体质类型向血瘀质等偏颇体质转变。

2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辨证分型与儿科用药规律

关于近视的辨证分型在古籍中较为多样,随着现代中医发展逐渐统一认识,在《中医眼科学》各版本[5,22]中先后根据近视的病机按临床辨证分型进行了论述,结合《中医儿科学》[23]中儿童的生理特点,主要分为心阳不足证、肝肾两虚证、气血不足证3类。

2.1 心阳不足证

阳主热,阴主寒,阳主动,阴主静,人体五脏六腑皆有阴阳,既不能过盛也不能偏衰,阴阳平衡是生命之本,阴阳平衡则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身心愉快。心阳不足则血脉鼓动无力,气血上荣受限。《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6]云:“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灵枢·邪气藏腑病形》[6]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面为睛。”《灵枢·大惑论》[6]云:“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也,故阴阳合传而为精明也。”中医儿科认为,儿童青少年为“纯阳”之体,儿童青少年的器官发育,主要依赖于有生发之性的“阳气”的功能,而在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视力的改变程度,同样取决于儿童青少年体内“阳气”的充足状况[13]。《温病条辨·解儿难》[24]谓:“小儿稚阳未充”,说明儿童的阳气稚嫩脆弱,更容易受到伤害从而影响到各个器官的发育。《审视瑶函》[9]曰:“目患能近视而不能远视者,阳不足,阴有余,病于火少者也,是以光华不能发越于远,而拘敛近视耳。”《医宗金鉴》[25]云:“近视清明远视昏,阳光不足被阴侵。”以上均说明身体阳气不足为造成近视的重要病机。心为阳脏,属阳脏而主阳气,《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6]云:“阳中之阳,心也”,所以心之阳为全身最旺之阳气。《血证论》[26]曰:“心为火脏,烛照万物”,说明心的阳气旺盛,可以温煦人体周身,无论中焦脾胃之腐熟运化,还是下焦的肾阳之温煦蒸腾,均依赖于心阳的温化作用。同时,心居上焦,对于身体上焦之阳气,尤有化生资助之功。中医学认为目属头部之清窍,头部既为诸阳之会,亦处于身体之上部,更为上焦之阳气,即心阳所资助为重。故中医学认为心失所养,心阳不足,会导致目不得见。此证患者多表现为面色泛白、舌质淡、脉弱、心悸神疲等症状。《古今医统大全》[27]曰:“目能近视,知其有水;不能远视,责其无火,法宜补心。”对心阳不足证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当施以补心益气,安神定志药物为要点,以远志、黄芪、白芍、茯苓、石菖蒲为主药。但结合中医体质分型可以发现,心阳不足证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包含了气虚质、血瘀质、阳虚质、湿热质多种偏颇体质,因此,在用药时还需要考虑患儿体质类型问题针对性用药。

2.2 肝肾两虚证

《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6]曰:“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认为视觉的形成是五脏六腑之精微物质上升的结果。中医学认为“肾藏精”,肾中之阴精是全身精微物质的根本,对机体五脏六腑起着滋润和濡养的作用。而中医儿科学认为儿童青少年阶段身体状况属于“肾常虚”[23],《温病条辨·解儿难》[24]也认为儿童“稚阴未长”,肾藏阴精不足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审视瑶函》[9]曰:“目窍于肝,生于肾,用于心,润于肺,藏于脾”,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藏血,丰富的血供是视觉产生的基础,眼起源于先天之精,精藏于肾。《诸病源候论》[7]指出:“夫目不能远视者,由目为肝之外候,腑脏之精华,若营伤脏腑,肝气不足,兼受风邪,使精华之气衰弱,故不能远视”“气不足,则病目不明”。《奇效良方》[28]载:“肾脏虚耗,水不上升,眼目昏暗,远视不明”,认为肾虚致肾精不足是不能远视的原因。《灵枢·脉度篇》[6]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矣。”肝气郁结,经络涩滞则目上之光华不能发越于远。不少古代医家都认为,肝肾亏虚,肝气不足、肾精衰弱是近视的另一主要病机。此证患儿通常表现为脉沉细弱、舌质淡红、畏寒肢冷、眼睛干涩、易头晕等症状。肝肾两虚证常由于肝肾所需营养不足,身体机能弱化,或久坐、熬夜、睡眠不足等所致,由此肝气不足、精气衰弱致不能远视。对肝肾两虚证近视患儿常可采用驻景丸加减方治疗,以滋补肝肾、滋阴清热。但结合中医体质分型可以发现,肝肾两虚证近视患儿可能存在阴虚质、特禀质、气郁质、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等偏颇体质类型,在用药时不能一概而论,可以结合体质类型进行用药。

2.3 气血亏虚证

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都需要血液运输,在心肺的作用下内至脏腑外达筋骨,以保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中医儿科学认为儿童青少年“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指出儿童青少年机体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的生理特点[23]。而有先天体质虚弱的患儿,气血更易亏虚,从而影响到儿童青少年各个器官的发育。《银海精微》[29]云:“能近视不能远视者,血虚气不足也。”指出近视源于气血不足所致,血能载气濡养目之经络,以保证视觉机能的正常发挥。《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6]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认为血气对精明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气不足会影响眼睛正常功能的发挥。《素问·五脏生成》[6]有云:“诸脉者,皆属于目……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气血不足会导致视物昏花。现代医学[30-31]也证明,血液的运输功能对人体机能的正常发挥起着关键性作用,当人体血液量不足、血液功能失常时,会造成人体整体机能的异常。气血亏虚、血不载气,会造成目失濡养,机能弱化,是近视的重要病机。此证患儿通常面色无华、头晕眼花、舌淡神疲、心悸气短、肢软乏力、体形消瘦等症状,主要由于脾胃虚弱、营养不均衡、久病耗损、用眼过度、耗气伤神、过度劳倦、肝气郁滞所致。结合中医体质分型可以发现,气血亏虚证可能包含特禀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湿热质8种偏颇体质类型,在临床治疗时应当考虑不同的偏颇体质特征用药。

3 典型病案

3.1 临床辨证为心阳不足证,体质辨识为气虚质

病案1,李某,男,9岁,患者视远模糊,经医学验光检查,近视屈光度:右眼-3.75 D,左眼-3.50 D,为中度近视。全身无不适症状,脉弱、精神不足,面色发白畏寒,西医诊断:近视;中医诊断:能近怯远症(心阳不足证)。患儿长期极易疲乏,精神萎靡,经常感冒且食欲不振,肌肉松软无力,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诊断为气虚质体质。用药策略:对心阳不足证近视患儿,通常采用定志丸加减治疗以补心益气,安神定志,以远志、菖蒲、人参、茯神、珍珠母、五味子为主药加减。但本病例患儿表现出气虚质体质特征,除升阳泄阴外,还要着重加强补心益气。因此,在本病例中,加以酸枣仁、川芎、菟丝子、甘草益气养血。同时,加以麦芽、山楂、麦冬增进患儿食欲。考虑患儿年龄较小,不使用人参作为升阳药物,而改用丹参和党参用以升阳泄阴。用药30 d 后,患儿近视屈光度:右眼-2.75 D,左眼-2.50 D,随访3 个月近视屈光度数未见增加。

3.2 临床辨证为肝肾两虚证,体质辨识为气郁质

病案2,陈某,男,8岁。经医学验光检查,近视屈光度:右眼-1.50 D,左眼-1.75 D,为低度近视。患者体形偏瘦,常伴眼前黑花,头晕耳鸣,夜眠梦多,有视疲劳症状,脉细弱,西医诊断:近视;中医诊断:能近怯远症(肝肾两虚证)。患儿性格内向,情绪敏感,精神抑郁,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诊断为气郁质偏颇体质类型。同时,患者有血行不畅,肤色晦黯症状,为气郁引起血瘀。用药策略:给予驻景丸加减方,由菟丝子、楮实子、五味子、车前子、木瓜、寒水石、河车粉、生三七粉等中药组成,具滋补肝肾、益精养血明目的功效,可作为肝肾两虚证近视患者基本方。但患者同时具备典型的气郁质偏颇体质特点,还应注重理气解郁药物,施以半夏、茯苓、生姜、白术、香附以疏肝理气,化痰解郁。用药30 d,患儿经医学验光检查,近视屈光度:右眼-0.50 D,左眼-0.50 D,随访3个月近视屈光度数未见增加。

3.3 临床辨证为气血亏虚证,体质辨识为湿热质

病案3,杨某,女,9岁。经医学验光检查,近视屈光度:右眼-4.25 D,左眼-3.50 D,为中度近视。患儿面色青白,体型偏瘦,精神不振,四肢虚弱乏力,脉细弱,西医诊断:近视;中医诊断:能近怯远症(气血亏虚证)。同时患儿面垢油光,大便燥结不畅,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诊断有湿热质偏颇体质倾向。同时长期患有鼻炎,并为过敏体质,有特禀质倾向。用药策略:芎归补血汤加减方。对气血亏虚证当补气养血、健益脾胃。芎归补血汤由川芎、当归、熟地黄、生地黄、牛膝、白芍、炙甘草、白术、防风、天冬等中药组成,具补血、滋阴、止痛等功效,以补血为长兼养阴润燥之功效。同时考虑患儿为湿热质偏颇体质,加以薏仁、芡实、木香、草豆蔻、甘草以健脾养胃,清除肝胆湿热。考虑患儿易过敏,且长期患有鼻炎,加以荆芥、防风、知母、苦参、木通疏风散邪,渗利湿热,清热泻火。用药30 d后,屈光度:右眼-3.75 D,左眼-3.00 D。用药60 d 后,屈光度:右眼-2.75 D,左眼-2.50 D,随访3个月近视屈光度数未见增加。

4 小结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长期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及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近视是诸多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儿童青少年,可能是营养失衡、过度疲累、长期用眼、运动不足、耗气伤神等诸多原因导致心阳不足、肝肾两虚、气血亏虚所造成的。但由于同一证型近视患儿往往存在多种偏颇体质类型,在辨证施治时不能一概而论,在针对临床辨证分型进行用药治疗时,还需要考虑患儿的体质类型进行针对性的用药,以促使阴阳协调、肝肾阴血充盈、气血旺盛,保障眼部组织有充足的营养以维持正常机能。同时还需要注意加强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管理,保障足够的休息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用眼、过近用眼,保持身心愉悦并进行足够的户外运动。

猜你喜欢
肝肾气血体质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搓手”可充盈气血
28天吃出易瘦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