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思考

2022-12-17 06:00:41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中心小学陈国宏
天津教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习作生活化小学生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中心小学 陈国宏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成长初期阶段,社会经验不足,在习作时不能很好地结合日常生活,进而造成学生自身习作水平不高,习作能力不强。许多教师发现生活化教学理论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正在积极地探索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策略。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这一理论能针对性地改善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课堂的状况。小学语文教师应坚持生活化教学理论的引领,从目前习作教学课堂的具体情况出发,采取有效的举措,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习作能力。

一、生活化教学应用的重要意义

生活化教学需要和现实生活建立联系,充分应用生活元素,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在多样化的生活环境中学到知识。在学习中生活,能获得更丰富的应用于生活实践的知识。生活化教学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也践行了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未来成长和学习的需求,是符合当今时代教育发展需要。生活化教学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帮助学生从生活中领悟学习的乐趣,真正意义上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具有直观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释放学生的天性,推动学生更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小学生天性爱玩、好动,应用生活化教学理论能营造出更有利于小学生成长的轻松氛围。生活化教学应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入手,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教师在课堂中构建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能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丰富了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现阶段的成绩,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更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生活化教学紧密结合日常生活,而不是枯燥乏味地向学生灌输习作知识和技巧。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将所学的习作知识和技巧有效地运用起来。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都会大打折扣。利用生活化元素开展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三)有助于学生审美品格的发展

在传统的语文习作教学模式之下,教师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普遍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吸收效果不尽如人意,也无法给学生带来主观上的良好发展。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没有发言和互相交流的机会,也无法亲身体验和领会课本所描写的知识内容。生活化教学理论的应用,让小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体验一些课本中的知识内容,也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交流和讨论的机会。在生活化习作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亲身体验课文所蕴含的美感,引导和点拨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和技巧。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学生能进行深度思考,提出不一样的见解和观点,审美品格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生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对学生进行足够的引导,就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教师不再采取僵硬、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到学生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差异,更为有效地引导和启发学生。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学习理念,鼓励小学生利用理性思维解决问题,学生渐渐能在课堂中抒发自己独特的见解,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教师很难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师往往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教学,但最终的教学效果却并不明显。学生在习作时,要么言之无物,要么僵硬地套用各种模板,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文将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

(一)课堂教学方面

习作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习作技巧,教师要想提升习作课程的教学质量,自身需要首先掌握扎实的教学理论,并紧密结合日常实践提升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小学语文的习作课堂教学仍存在不足之处,部分教师对习作课程的认知不够准确,也并未提高重视程度,有些教师对习作教学相关的教学理论掌握不够扎实,也未能及时地更新教学理论,这也就造成在习作课堂中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精确指导,学生在习作时往往不得要领,无法帮助学生打开习作思路。另外,有些教师在习作教学课堂中总是“就事论事”,不能将习作课堂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也没有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不能很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缺少生活阅历,在写作时往往凭空编造,导致学生最终呈现的内容过于空洞、乏味,限制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发展。

(二)学生习作状况

小学生往往在习作时会存在不会写、不想写的问题。这是因为小学生年纪比较小,缺乏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再加上教师授课方式不够灵活,只单纯就事论事,课堂中未能很好地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习作课程中没有应用生活化元素,学生无法有效运用。长此以往,学生总是无法在习作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会渐渐失去习作的自信心,越来越不爱写、不会写,难以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本质提升。

三、探讨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合理整合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目前小学语文习作的教学时间有限,教材内容也有限,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首先创新习作课堂教学模式,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际生活中,并让学生能在实际的生活体验中深度思考和学习。教师必须丰富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习作潜能。教师应科学合理地整合教学资源,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习作综合实力。第一,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收集习作资源。网络资源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能有效提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习作积极性。比如,教师以“龙”为主题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习作练习。在学生没有习作思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整合收集“龙”的相关资料,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中交流和讨论,学生之间互相阐述自己的构想和观点有助于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这样一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进行习作构思,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习作质量。第二,教师还要合理有效地整合写作文本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许多优秀的篇章和各种类型的人物故事,相关素材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能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教师可以以教材内容为蓝本,引导学生从教材内容出发,编写小剧本,学生也能通过自身生活体会和教师引导,实现流畅的表达和交流,切实体现出人物故事中人物角色的内心活动,进而很好地提升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循循善诱,构建和谐、轻松的习作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把握文章内容的中心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原文进行改写、续写,获得了更多的锻炼习作能力的机会,也有助于推动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发展。第三,语文教师需要选取大量生活元素,探索当前小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融入小学生中。小学生经历家庭和学校这两个主要地点,家庭也是培养小学生能力的第二学校。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家庭生活经验,并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家庭生活中的趣事,进而积累生活资源。这样一来,学生在习作时能灵感充沛,写出的内容也更有趣味性和可读性。教师要想提升学生习作的综合能力,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审美品格的发展,启迪和熏陶学生的心灵,利用优美的歌曲、图片、影视作品等,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善良和互助的品格,让学生正确的利用习作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二)从实际生活出发,观察和积累习作素材

教师要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必须从根本出发,确保学生能积累写作素材,杜绝学生言之无物、无从下笔的情况。部分学生在习作练习的过程中,总是埋头深思、苦苦冥想,思考了很长时间也无法顺利找到习作的切入口,还有一部分学生习作的内容总是脱离主题,缺乏新意。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对学生细致的观察,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无法理解生活化元素的意义,没能留心观察日常生活,学生平时也没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阅读量较少,进而造成学生在习作时积累的习作素材不够,限制了学生的发挥。针对这一问题,小学语文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从身边的小事、趣事出发,收集和积累习作素材,为习作构思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有效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在开展生活化习作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提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进而很好地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局限在习作课堂,必须引导和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和深入思考,帮助和引导学生积累更丰富的习作素材,进一步发散和提升学生的习作想象力。教师要从学生当前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合理设计更丰富、更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和体验活动中,亲身体验,启发习作灵感。踏青、夏令营、郊游等,活动能有效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参观美术馆之类的文化场所,让学生接触到更丰富的文化事务,促进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学生渐渐能对文化事务产生独特的理解,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学生习作的内容也渐渐更具文化修养,有助于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的形成。

(四)采取分层习作指导,科学展开习作评价

要想充分地发挥和利用好生活化教学理论,教师要在课堂中将学生作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和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层次性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保障习作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策略,并优化习作教学评价。通过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改善评价方式,有效地保障学生的习作质量。学生的个体经验存在差异性,教师在习作课堂中不能“一刀切”,必须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习作活动中。比如,教师可以从教材文本《草船借箭》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启发学生针对文章中的各个人物角色进行阐述,让学生详细地展开对不同人物角色的解读,进一步启发学生对教材文本的深入思考,让学生抓住文章的核心思想,确保学生的习作内容能更有针对性和趣味性。教师应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组织学生针对优秀语句、段落进行有针对性的仿写练习,注意强调遣词造句的合理准确,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学习实力的增强。在学生进行仿写时,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要仿写的段落,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习作习惯,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要进一步完善习作批改程序,提升教学评价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通过引导的形式让学生更快发现未来可提升之处。教师不能只用分数或者评级进行评价,最好做到每篇文章都有评语,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白阶段内自身的长进和缺陷,这样能督促学生更认真地开展习作,有效地培养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让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总结他人写作的优点,锻炼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语文阅读能力,在鉴赏他人的习作内容时,也能进一步地完善自身的写作框架。

四、结语

教师在开展生活化习作教学时,需要关注学生的习作情况和生活状况,帮助学生积累生活化习作素材,合理地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在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核心语文素养。本文分析和探讨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之后又讨论了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际情况,最后详细分析了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的具体途径,希望能为改善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状况和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提供一定的帮助。

猜你喜欢
习作生活化小学生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我是小学生
习作展示
非常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