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育才中学 梁彩虹
阅读名著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名著导读展现出了更深层次的教育价值。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读名著可以引导学生自发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然而,现如今仍然有一些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不重视阅读教学,尤其是忽视学生对名著的阅读,这造成学生在阅读上较为随意和功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古典文学名著阅读。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名著导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促进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浅显的分析可以给人们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
核心素养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部颁布的有关深化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在指导意见中,核心素养被放在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突出位置。同时在指导意见中,对核心素养也进行了科学详细的阐述: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未来学习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促进他们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和素质。换言之,核心素养和教育的深化改革相适应,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重大课题。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核心素养下的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该积极借助母语的形式,开发学生的心智,引导他们对世界形成科学的认知,并不断丰富他们的思想与情感。与此同时,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持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对初中语文而言,核心素养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第一,是语言的构建与使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已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教育,而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增进学生对语文情感,从而更有效地推动语言的构建和运用。第二,是思维的转变和提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一直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目标,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不断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才可以利用强大的思辨能力对语文进行更加完善的学习。并且在构建语言时,又可以反作用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第三,是审美评价和创造。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评价和创造是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育未来发展方面。第四,是文化继承和认同。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勇于承担起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
初中语文的学习不仅要学习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更要学习和阅读一些经典文学名著,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名著导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具体而言,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名著导读好学的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由于各种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包括学生在内的人们更倾向于阅读那些娱乐性非常强的碎片化、快餐式的内容。在这种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古典名著失去兴趣,甚至因为名著的艰涩难懂而使其成了他们学习语文的阻碍。阅读文学名著能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气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不仅强化教师对学生传授有效的名著阅读方法,同时还应该帮助学生构建健科学的名著阅读理念。当然,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该具备足够的耐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
初中语文教师应把阅读放在语文教学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进行经典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能成为一名具有优秀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现代读者。一方面,通过开展经典导读,能极大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经典的能力,帮助他们能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好地进行阅读经典。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名著导读教学能使学生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养成静心阅读的良好心态,这样能使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氛围中平心静气地阅读、品味经典。长此以往,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养成优秀的阅读习惯。
歌德曾言:品读一部名著犹如同一个优秀的人交流。一方面,通过名著导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有助于他们进行语言的运用和构建。例如,在阅读名著过程中通过圈点标注的阅读方法,能让学生借助重点词句的方法来更好地理解文章,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水平。另一方面,名著导读教学中很多文章都是教师有目的选择的,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学生能感知到很多经典的中外文化艺术,这某种程度上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的鉴赏与品读能力,进而推动他们综合素养的提升。
从上文可知,在初中语文中开展名著导读教学虽然具有巨大的价值。但是,当前我国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开展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接下来,本文将对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不少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时,并未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高度入手。他们觉得名著导读对学生而言无关紧要,由于考试所占比重很低,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它的重要性。同时,由于很多教师并未对名著展开深入地阅读,仅仅是借助参考书来解读名著,这造成学生不能全面深刻地感知名著的深层含义,使名著导读教学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阅读名著过程中,科学的阅读方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情况下,教师课前准备不足,课堂教学也比较随意,学生缺乏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有效指导,由于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技巧,仅仅能依靠以往的阅读方法,通常是通过泛读的方式通读全文,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导致少数学生会出现厌学的问题。最终造成教学效果不佳,无法达到增加学生阅读量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教材上的内容作为阅读的材料,一般情况下涉及的课外知识较少,这就降低了原本阅读能力就相对较差的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热情与积极性。此外,由于受传统文化理念的长期影响,当人们谈论起文学名著时,首先想到的基本上都是四大名著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细的经典文学作品,很多情况下这些文学名著深厚的历史感以及深邃的思想性会使学生望而却步,更谈不上喜欢。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碎片化、快餐式的网络文学充斥在网络中,这些快餐文学迎合了年轻人的喜好,因此深受他们的喜爱,这也间接降低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生的阅读通常需要良好的阅读氛围。一般而言,阅读氛围通常是指围绕阅读内容形成的个性化程度很高的外部环境,这种外部的环境影响与熏陶着每一个读者。中学生由于年龄尚小,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还未成熟,他们的意志力和毅力都较差,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很多学生家长由于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家里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这会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很多学校自建的阅读角通常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阅读书目基本上都是摆设。同时,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文章内容通常都较为枯燥乏味,各种有关名著阅读的活动也相对匮乏,完成学生的参与不足,学生逐渐失去阅读名著经典的兴趣,这对提高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教学效果是十分不利的。
由于应试教育的作用,不少教师盲目地追求考试成绩,通常以学生的成绩“论英雄”,不关注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读”。教师很少去关注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真正的收获,学生也没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只是被动地去应付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很多情况下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有关名著的考点传授给学生,甚至很多直接将知识点打印出来发放给学生,让学生直接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学生无法在阅读名著过程中品读经典中所蕴含的深邃内涵,也无法达到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基本教学目标。
虽然目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但作为处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不能因为教学中的问题和挫折而逃避,而是应该直面问题和挫折,根据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这样才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提高名著导读教学的质量。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如何导”以及“如何读”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授他们科学的阅读方法,并强化学生的主体性。首先,阅读方法很多,应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阅读的体验。其次,通过积累、概括,并结合具体多样的语言实践,让学生深刻理解经典作品的引申含义,塑造学生自己的语言体验。例如,以名著《西游记》为例,它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具深神话色彩的文学作品。内容繁多、情节复杂,学生阅读过程中无法深入理解整部作品。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教授学生通过泛读与跳读交替阅读的方式进行阅读,对那些文字情节详细以及艺术价值高的内容运用精读的方法,而对那些描述打斗以及环境的文段可以采用泛读的方法。这种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最核心的价值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阅读能力,进而更深入地感知经典的深层含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骆驼祥子》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对整部名著的内容进行大体上的了解,了解作品中主人公的语言特点以及老舍作品的创作风格,也可从故事梗概概括、角色人物性格探析、语言品读等多方面开展专题阅读。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可以选择角色的对话以及作品中对普通民众生活的详细刻画去体会作者通俗易懂、具有生活气息的语言风格,感受作品中作者的语言特点和意蕴。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骆驼祥子》时,给学生推荐其他风格类似的名著作品,为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提供素材,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对比探索欲望与阅读兴趣。
让学生感受名著的美感非常关键,这与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密不可分。以名著《海底两万里》为例,科幻类名著作品在情节方面大都跌宕起伏,可以快速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这种跌宕起伏的剧情下快速地阅读方法通常会导致学生无法构建自己对作品的深刻领悟,大多仅仅是浅层的阅读。这种情况下,就要教师帮助他们开展阅读活动。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的活动来制作简易的潜水设备,组织有关海洋知识的竞赛活动等。学还是那个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开展审美鉴赏活动,从中感受名著中的知识与意境,同时也可以完成知识的输出,实现审美创造。
以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导读为例,这类文学作品主要是以记录历史或谈论现实为主要内容,它的内容应该是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为基础的,不得主观臆断和虚构。假如要阅读和理解这样的作品,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对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去阅读和理解作品事实发展的因果关系和先后顺序。此外,还可从“我国革命发展的恢宏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广阔视野去对作品进行宏观把握与分析,将对角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置于历史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中,了解时代背景的特点,感受红色中国的发展历史和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从中得到启发,在历史实践过程中获取精神食粮,并以此来提升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进而指导人们的学习与生活。
开展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新课改的改革发展趋势,更是推动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关键在于导,教师导得恰当,才可以更好引导学生的读,才可以通过阅读为抓手,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该在名著导读过程中不断总结提升导读方法技能,通过名著导读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而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