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镇芦(福建:云霄县东厦中心小学)
在整个教育体系的大框架中,数学是一门奠基性学科,贯穿于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时期。同时,数学在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时期都是以主学科的形式存在,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数学从一门注重探索逻辑、思考、研究的学科,变成了教师单向地讲述和传输概念。这种错误的教学模式会严重阻碍学生思维的发散,限制学生多向性地打开思路,导致学生在做题时出现读不懂题目、无法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对数学题目难以下手的现象。因此,教师更应培养学生在自主思考基础上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最强的,但是创新能力却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儿童。究其根本原因,问题出在我国课堂教育的模式中。在当前的课堂教育中,教师忽视学生自主思考和推理过程,而注重自我讲述,向学生单方面输出,致使学生的逻辑体系和推理能力没有用武之地。学生因此对自主思考和推理产生了懈怠,而更依赖于教师的讲述,在课前的预习中往往也只是将新知识粗略大致地浏览,并未进行猜想和深入思考与推理。逻辑推理核心素养是个人素质的一种体现,能够充分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课本知识进行学习,还能够使其充分地将此能力带入日常生活中,促进学生学习与生活质量的提升。然而,就我国目前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现状而言,学生的逻辑推理核心素养依然受到大部分教师的忽略,很多教师追求学生应试能力提升,反而成了学生思考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的阻碍。
首先,当对学生的逻辑推理核心素养进行培育时,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在数学学习中,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教材和客观概念性的知识与解题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学生在做题时,高效地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对考查内容理解正确,明确了解题思路,提高了做题的正确率,也强化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实践性。此外,逻辑推理能力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可以横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由一个理论举一反三,自行拓展出更多知识点,从多角度探究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
其次,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充分锻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能力。数学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极强。学生在解题时,能够清晰理解题目中的逻辑性,并对其进行推理,才可以更好地在头脑中进行建模。建模是在面对数学题目时的必备技能,而逻辑与推理能力的强大是建模的基础。同时,逻辑推理能力不仅体现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更体现在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和日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在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中,教师不应单从课本出发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讲述,这会让学生无法透彻地理解书中的理论,在做相关的题目时仍需查阅课本对理论进行二次理解。这是一种浪费失效的方法,且对于学生的记忆毫无帮助,而应由学生在思路中带着课本中的知识储备进行自主研究实验。当探寻一个事物的逻辑性时,对其形成过程、组成部分、构成原理都要进行研究和清楚了解。为学生设立专门的数学实验基地,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中的逻辑性,以实验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原理和数学思维直观地表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自主动手,也能增强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实验得到解答,明白其中的逻辑性,增强推理能力。然后让学生向同学们展示分析自己制作的作品并讲述制作过程和制作原因,教师最后让同学们思考正方体与长方体是怎样构成的,正方体与长方体是否只有一种表达形式,是否还有其他制作思路,正方体与长方体在制作后的作品中有什么区别与特点。在学生进行展示时可能会出现两种类型的长方体。一种是六个面全是长方形,一种是四个面是长方形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引导学生思考是否两种皆符合长方体的定理。学生通过自己的制作经验以及对正方体和长方体构成的思考与观察明确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概念、特点、区别。在一系列行为完成后,学生对图形的相关知识得到了更加深刻的记忆,同时学生的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小学生年纪小,生活经验不足,对一个课题进行了解、分析、研究、探索、解答的过程往往无法独立完成。同时,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培育并不单单是将一条思路贯穿到底,而是要培育学生的思维发散多向化发展。要鼓励学生产生多个逻辑思路和推理过程,在小学生精力和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成立讨论小组开展学习研究。小组讨论可以拓宽学生的逻辑思路,提高其推理能力。每个学生都会进行独立思考,都有自己思考的角度和方法,对每个问题的解决都能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通过与同组同学一同验证猜想的过程,学生的思路会被充分打开,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探究。比如在学习鸡兔同笼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切入点,将不同的动物假设为同样的动物,然后将四个同学分为一组进行讨论和分析。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说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哪种假设方法能够更简单、更容易理解地把题目解答出来。有学生提出:把所有的鸡假设为兔子时利用兔的脚数和头数,用鸡的脚数和头数之间的数量差计算出鸡的数量,由此推断出两种动物各有多少只。听了同组同学的解答方法,也可能有同学提出不同的思路,将兔子假设成鸡对以上同学的思路进行逆推。然后,教师让同组同学计算两种方法所得结果是否一致,最后对学生的不同思路给予肯定。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疑问多,好奇心强,对事物的探索欲望强烈,对事物各有各的猜想和看法。在课堂中,有些学生因为性格内向或腼腆,不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猜想,怕产生错误惹人笑话。然而,当教师公布答案时,又后悔自己没有勇敢地表达。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对事物要积极地猜想。即使当教师给出解题答案后,学生也要从多方面进行猜想,寻找新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在学习速度、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先将题目所给条件板书出来:小明跑500米用了10分钟,小红跑700米用了12分钟。小明和小红谁的速度更快?在未经过精确计算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猜想加以选择,也有学生猜想如果小红跑500米会用多长时间,小明跑700米会用多长时间,由此比较和计算出谁的速度更快。在进行猜想时,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时间越长速度越快,而忽视了路程相等的前提。也有学生综合板书所有条件,从整体性出发,全面地进行猜想,认为在路程相等的情况下时间短的人速度快。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不同猜想给予积极的回复,表扬学生的积极参与行为,然后请回答正确的学生为大家讲解自己的看法和猜想正确的原因,以及在猜想过程中的逻辑与推理过程,并帮助学生进行计算分析。在教师讲解题目之前学生自主进行猜想,在学生自己进行猜想的过程中思路会充分地打开,然后对每条思路的逻辑性进行推理,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印证自己的猜想,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每一位学生都想拥有更好的成绩和更好的名次,因此,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为学生不定期举办数学竞赛。采用竞赛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锻炼其思考和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在举办竞赛时,不能采用单一的笔试题目对学生进行评判,应该从动手实践和卷面两方面综合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在笔试部分,教师可以将书本中的内容以新型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查和提问。比如当教师让学生思考三角形三边之间长度的关系以及比较的问题时,可以采用小马过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考查,在小马与河之间设立辅助线。学生由此可以判断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因而选出小马过河的最短距离。在第二大板块动手实践的部分,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与理解相结合,向学生提问,请学生自己动手建造出自认为稳定性最好的图形和稳定性最差的图形。对这一问题,学生首先会对已储存的知识进行联想,如果对固定知识点记忆模糊,学生可以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得出正确答案,这更有利于学生记忆。不定期为学生提供数学竞赛并不是要造成成绩焦虑,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思考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