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2022-12-17 04:43:00杨欣源四川省第十一建筑有限公司
门窗 2022年10期
关键词:麻面垫块裂纹

杨欣源 四川省第十一建筑有限公司

1 前言

房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具有工程总量大、施工项目多以及质量控制点繁杂等特点。建筑主体结构作为建筑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如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各类质量问题,轻则导致相关部分工程返工增加工期和成本投入,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大范围工程安全事故。从当前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实际情况来看,不论是模板工程还是钢筋混凝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可能出现相应的施工质量问题,不同问题带来的质量安全影响差异较大。作为建筑企业,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是重点研究内容。因此,必须从多角度提升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规避各类常见问题,从建筑主体结构方面提升整体工程建设质量。本文重点分析模板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有助于提升我国整体建筑工程质量。

2 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常见施工质量问题

2.1 模板工程施工质量问题

2.1.1 模板位移

模板位移是模板工程中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模板位移主要表现为在混凝土浇筑并逐渐凝固成型的过程中,模板轴线位置相较于初始设计施工位置发生偏移。这种情况会导致此部分混凝土工程偏离设计参数,一些较为严重的模板位移问题甚至会导致混凝土工程连接不稳。

此外,导致模板位移的原因相对较多,首先,在技术交底不完善的情况下,施工人员没有切实掌握模板连接施工技术,导致模板顶部及底部连接部位限位措施不足[1]。其次,翻模参数掌握不精确。并且,浇筑过程中没有控制浇筑速率、振捣方法也可能导致模板位移。最后,支模过程中未进行妥善的拉线测量,也是导致模板位移的重要原因。

2.1.2 结构变形

模板结构变形是指混凝土浇筑施工,以及混凝土凝固成型阶段模板某一部位或多个部位出现明显形变。该问题也属于模板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模板结构变形可能导致模板密封性受到破坏,而且还会直接导致与之匹配的混凝土工程偏离原始设计。

造成模板结构变形的原因主要是模板固定不牢,总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模板卡具间距过大,螺栓数量偏少,螺栓紧固度不足。举例来讲,某房屋建筑工程某处剪力墙模板,在设计方面要求横纵两向对拉螺杆间距控制在350mm,而在实际模板施工过程中横向对拉螺杆间距为470mm,由于间距过大,因此模板横向固定相对较差,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即出现了模板变形问题。

2.1.3 接缝不严

模板间接缝不严、存在影响密封性的缝隙,将对后续钢筋混凝土施工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模板接缝不严的原因比较多,包括翻模参数控制不准确、模板拼装过程中没有注意拼装工艺、钢模板接缝处理不当、模板部分交接部位尺寸掌握不准等。除此之外,再介绍两种比较有特点的能够导致模板接缝不严的原因。某房屋建筑工程模板施工过程中,模板主材为木模板,在模板工程施工完毕后,由于某些原因后续钢筋混凝土工程未在短时间内跟进,模板完工与钢筋混凝土工程间隔时间达15d,在此期间未对模板进行相应的养护处理,而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也未对木模板进行预处理,在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模板底部木模板连接处出现较大缝隙并造成少量混凝土外泄。采用木模板的模板工程与混凝土施工间隔过长、木模板失水干裂,以及混凝土浇筑前未对木模板进行预处理,都是导致模板接缝不严的重要原因[2]。

2.2 混凝土及钢筋工程施工质量问题

2.2.1 麻面与空洞

混凝土麻面和空洞是两种比较常见的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麻面一般是指混凝土浇筑完成并拆模后,发现混凝土表面存在数量较多的小凹坑及气泡,混凝土外表面较为粗糙。麻面和空洞不会造成混凝土内部钢筋外露,一般情况下不会对相应部分的工程强度造成实质影响,但其影响后期施工且破坏建筑美观性。混凝土麻面或空洞可能与混凝土浇筑方式有关[3],如模板制作过程中,模板内表面本身有污物附着或模板表面过于粗糙,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粗糙位置及附有污物的位置就会产生空洞或麻面。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开展充分的振捣工作,混凝土中气泡较多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空洞或麻面的问题。

2.2.2 混凝土裂纹

混凝土开裂是指拆模后发现相应的混凝土工程表面存在明显裂纹。此类问题在混凝土工程中也比较常见,而且导致混凝土裂纹的原因比较复杂,温度因素、混凝土配料、箍筋配比以及间距、混凝土养护不到位等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混凝土裂纹。

以某工程为例,其剪力墙混凝土工程采用C40混凝土,拆模后发现墙面有明显裂纹,而且裂纹出现位置有一定规律,所有裂纹间距均在1.5m左右,裂纹形态为两端细窄中间较宽,根据实测裂纹中心最宽处宽度为0.3mm,导致本案例中相关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箍筋间距过大、混凝土养护不到位以及混凝土配比失衡[4]。

2.2.3 钢筋外露

钢筋外漏是指拆模后发现混凝土内部钢筋结构露于表面。正常情况下,钢筋混凝土工程中钢筋均位于混凝土内部,不会出现外露于混凝土表面的情况而导致钢筋外漏的原因,包括漏放垫块或者垫层位移等,出现这两种情况将引起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钢筋位移,而且在混凝土从上至下冲击的过程中,钢筋结构将向两侧偏移并在混凝土成型后外露于表面,钢筋外露不仅导致钢筋容易锈蚀,而且还会因钢筋所处位置不正,导致其不能与混凝土共同承力引发承载力和强度问题。

2.2.4 同一连接段接头过多

在钢筋工程中同一连接段内接头过多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钢筋骨架作为混凝土工程成型后与之一同承力的结构,其强度有相应要求,如果在相同的连接段内接头过多,会导致钢筋骨架整体强度下降,并进而导致相应承力结构承载力下降。导致接头过多的原因比较多,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设计或施工过程中钢筋长度掌握不好、钢筋截面积与总面积比值计算错误、钢筋骨架绑扎焊接过程中忽视相应的施工设计要求等。举例来讲,某房屋建筑工程在剪力墙钢筋加工过程中要求其平直段长度为100mm,但由于错误选择了6.5mm 的钢筋,因此其平直段长度仅为80mm,这导致该段连接头明显增多[5]。由于相同连接段属于整体承力结构,如这一部分中钢筋接头过多其整体承载能力相对下降,这将对工程整体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2.5 钢筋加工问题

钢筋现场加工过程中可能因各类加工因素导致其出现质量问题。其中包括钢筋未调直、钢筋弯折部位裂痕、钢筋锈腐、钢筋弯钩弯折角度不达标、钢筋加工方式错误等。由于钢筋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房屋建筑工程整体强度,一旦在钢筋加工过程中出现各类质量问题,所制作的钢筋构件实际应用到工程中时,其强度和参数可能达不到设计要求,这也将对建筑相应部位承力结构的应力分摊以及强度参数造成较大影响[6]。

3 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改善措施

3.1 模板工程施工质量改善措施

3.1.1 模板位移的改善措施

针对可能出现的模板位移问题,在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保障所有施工人员掌握各部分模板施工参数,并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模板加工,所有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中规定的模板连接方式做好模板拼接工作。

除此之外,为了避免模板位移,在进行浇筑振捣作业时,需要注意按照分层振捣原则控制振捣设备的水平位移距离,控制浇筑和振导速率,避免浇筑过程中振捣设备直接触碰模板。在支模过程中应先测量拉线,根据设计参数开展相应的支模作业[7]。

3.1.2 结构变形的改善措施

为有效防止模板结构变形,必须在模板施工过程中保障模板的稳固性。施工前应检查核验模板支撑系统,明确卡具间距、螺栓数量、螺栓布置位置以及螺栓紧固度等相关设计要求。此外,还要根据当前混凝土施工具体方式计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载荷问题,检查当前模板水平基层是否满足相应的承载力要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速率,避免浇筑速率过快混凝土张力过大。最后,在浇筑的过程中,部分结构应在浇筑前设置相应的顶撑,确保浇筑时模板整体的稳固性[8]。

3.1.3 接缝不严的改善措施

为确保模板连接紧密规避接缝问题,在模板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模板加工参数,并按照施工参数进行加工,确保其尺寸与设计相符。在模板拼装过程中采取正确的连接模式,按照要求增加相应的横愣和竖楞。另外,需要注意模板工程和混凝土工程之间的工期间隔,一般情况下,模板工程完成后,应在48h内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如因其他问题导致混凝土浇筑作业延后,应保证按期对木模板实施湿润养护。此外,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还应对木模板内部进行湿润预处理。

3.2 混凝土及钢筋工程施工质量改善措施

3.2.1 麻面与空洞的解决措施

想要规避麻面、空洞问题,应从模板施工和混凝土施工两方面入手。首先在模板加工制造过程中,应妥善处理模板表面的污物,保障模板表面光滑。其次,在开展浇筑作业前,必须先对模板进行湿润预处理,避免混凝土中水分被模板过多吸收。

另外,还要注意模板拼接工艺,避免出现缝隙。而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充分进行振捣,以保障混凝土密实,排除混凝土中的气体。如已经发现麻面和空洞应将麻面彻底凿除,处理后在表面充分喷水并使用水泥干灰抹平表面,待水泥干灰完全凝固后使用镘刀加以找平修整。

3.2.2 混凝土裂纹的解决措施

从导致混凝土裂纹的原因入手规避混凝土裂纹,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应结合设计要求适当减少水泥用量,混凝土中水泥占比允许误差应在0.5%以内。由于箍筋间距过大或箍筋用量较少均会导致墙体整体结构强度下降进而出现裂纹,因此,在箍筋设计方面要注意适当控制间距和箍筋量。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后,要做好相应的养护工作,根据施工设计在混凝土达到相应强度时,妥善进行洒水保养。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冬季气温过低情况下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会增加混凝土开裂风险,所以要注意该部分施工时的气候情况。

3.2.3 钢筋外露的解决措施

钢筋外露主要与垫块放置位置不正确、垫块位移或漏放垫块有关,因此想要规避此类问题也应从垫块入手。在钢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垫块放置位置,保障垫块能够固定于正确位置。施工前,必须明确需要加放垫块的位置以及放置的垫块数量,放置好垫块后,应检查其稳固性。

此外,还要注意检查钢筋与垫块的配合情况,分析加装垫块后钢筋所处位置是否正确,重点检查钢筋分布较多、钢筋密度较大的位置。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控制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对于模板高度在2m以上的应使用延长套筒,减少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降低混凝土对钢筋的冲击。

3.2.4 同段连接头过多的解决措施

在钢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钢筋加工过程中的相关参数,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控制每一段钢筋长度,确保总体长度的情况下内部钢筋段数一定。在绑扎和焊接过程中,应注意按照施工设计控制重合段长度,避免重合段过长导致同连接段接头过多。在施工过程中,应明确各部位钢筋属于受压区还是受拉区,掌握其受力情况后科学安装钢筋骨架。最后在钢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材料清单分类标记钢筋,保障各部分使用的钢筋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3.2.5 钢筋加工问题的解决措施

所有钢筋在进行加工前,必须经过调直和除锈处理,使用专用的钢筋调直设备,将钢筋平直度调整至标准范围以内。钢筋加工过程中除去钢筋表面浮锈,锈蚀较为明显的钢筋不予使用。在钢筋弯折过程中,使用专用设备进行弯折,弯折后应对弯折内外面加以检查,明确弯折部位无裂痕后方可使用。在弯折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应的施工设计标准,控制弯折角度,避免弯折角度过大或过小,加工完毕后,应对其弯折角度进行检查。

4 结束语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其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整体质量。因此,本文研究了该方向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改善措施,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整体建设质量提升。

猜你喜欢
麻面垫块裂纹
轧钢加热炉垫块的选型应用及发展趋势
鞍钢技术(2019年5期)2019-10-17 01:13:52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rs17337023 polymorphism in hypertensive gestational diabetic women: A pilot study
CL体系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垫块制作的施工工艺
微裂纹区对主裂纹扩展的影响
客运专线桥梁道床板烂根、麻面等质量通病的预防
价值工程(2017年14期)2017-05-11 20:14:56
浅谈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运用的病害治理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15期)2016-06-30 19:01:22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改进劲性混凝土梁施工工艺的体会
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的常见问题
吉林农业(2014年2期)2014-04-01 20:34:38
预裂纹混凝土拉压疲劳荷载下裂纹扩展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