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2-12-16 01:03马云云钱丽丽王雪银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教学法技能

马云云,钱丽丽,张 改,王雪银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郑州 451191)

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知识更新快、内容涉及面广且微生物大多肉眼看不见,因此其教学内容较其他专业更抽象、难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近些年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也在不断进行。本研究提出的“混合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胜任力为目标,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模式活动中,获得微生物学基本知识和概念,同时发展其专业素质和能力素质,如团队协作、沟通交流、批判性思维以及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等,为培养学生未来职业素养和需求做准备,同时也为当前基础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20级临床专业两个班学生149人为研究对象,全程参与微生物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中。其中男57人(40.4%),女84人(59.6%),年龄(18.72±0.81)岁。所有学生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自愿接受调查并填写问卷。缺课或请假3次及以上者排除在外。

1.2 方法

1.2.1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给学生,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以互动形式促进知识的内化[1]。细菌学总论中“细菌的分布”和“细菌致病性”章节,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且较独立,与前面章节的学习内容联系不多,因此对这两章的教学我们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首先在课前,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提前发布教学目标、学习任务、预习资料及相关延伸资料;其次将每个班的学生分为六组,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下准备教学资料(PPT、教案、讲稿等);再次在自行准备相关教学资料的过程中,可随时与老师沟通交流;最后每组准备好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老师随机选取一个小组的“代表教师”上台对部分课程内容进行讲授;讲授结束后,“代表教师”们接受学生的提问,并经过本小组讨论给予解释或解答;老师对本次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做总结。

1.2.2 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要求在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任务、项目或案例情景下,构造一系列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在复杂环境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强调在团队中学习[2]。细菌学各论部分的“消化道感染细菌”,其生物学性状类似,致病机制和临床特征也很相近。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后,在课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消化道感染细菌”的思维导图,要求包括不同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物学特性差异、致病性、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并针对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的特点,编写一个“消化道疾病防治宣传手册”。要求宣传册内容简单、科学、全面,语言描述清晰、易懂,可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对普通群众的科普宣传。

1.2.3 兴趣教学法 兴趣教学法是以直观教学为出发点,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它通过互动交流、现场演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时间演练等方式,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的目的[3]。观看影视节目是大家常见的消遣方式之一,其中某些影片就包含有一种或几种感染性疾病或相关主题。教师提前准备好影片,让学生在课下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部观看,思考其中所涉及的感染性疾病名称、来源、治疗等。在课上,学生以小组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和进一步进行分析,并总结出该病例的相关信息:疾病名称、感染病原体、流行病学特点(传播、发生、流行)、临床症状(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包括疫苗使用)等。最后,在交流及提问回答环节,要求学生用清晰、正确、科学、通俗(非学术)的语言来回答其他学生及老师提出的各类假设性问题。

1.2.4 期末考核方式 在课程发展和新教学模式应用的挑战下,教育者也应当整合不同的评价模式,用以跟踪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学习[4]。因此,在考虑到有效性和可靠性两个重要特征的同时,对学习效果的有效评价还应该涵盖所有的理论和技能[4]。本门课程的理论内容考核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整合作为总成绩,包括考勤5%、网络自主学习10%(考核标准为线上资源学习完成度、答疑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习题完成度等)、翻转课堂15%(教学内容组织、表达能力、互动答疑、教师和学生当场评分等)、任务教学15%(思维导图合理性和科学性,宣传手册文字表达能力、内容科普性和完整性、教师评价及学生评价等)、兴趣教学15%(准备内容的完整性及正确性、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反应能力、教师评分和学生评分等)、期末笔试成绩40%。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涉及到专业知识、团队协作、沟通交流、问题解决以及知识运用等方面的多维度、全方面综合性考核评价。

1.2.5 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1.2.5.1 学生线上参与情况调查 从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导出数据,对参与本课程研究的学生线上资料学习情况进行统计描述。

1.2.5.2 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评价 对教学方法和活动的效果评价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并通过匿名方式进行。问卷包括对专业知识学习的贡献、对发展一般技能和素质的贡献、对社会服务和社会意识的贡献、对教学模式的评价、课程满意度5个维度,26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计分,从非常不满意/坚决不同意到非常满意/坚决同意分别赋值1~5分。问卷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71。在调查问卷的最后还有一个开放性问题书写区域,包括对学习最有用的教学模式是什么、最好或最差的教学模式/方法是什么、改进建议等,用来收集学生对本研究所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感受。

1.2.5.3 期末成绩评价 对参与本课程研究学生的期末笔试考核成绩进行统计,与进行传统教学的其他班级学生期末笔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学生线上参与情况 观察组149名学生完成了本门课程线上资料的学习,学习完成度好,学生参与率高。学习通平台数据显示,教师共发布任务点116个,学生完成率98.4%;累计章节学习次数34 404次;发布作业26次,平均成绩91.42分;发布章节测试8次,平均成绩92.94分;课程积分最高133分。

3.2 教学方式评价 为了解学生对本次教学改革的评价和认可度,我们采用匿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49份,现场收回149份,有效回收率100%。图1显示,除对社会服务和社会意识的贡献的评分均值为3.92外,其余5个维度(对专业知识学习的贡献,对发展一般技能和素质的贡献,对教学模式的评价,课程满意度)评分平均值均>4分,说明学生对本教学改革的认可度较高,满意度好。对调查问卷进一步详细分析发现(见表1),75%以上的学生认为本研究采用的教学模式与课程密切相关,强化了所学习的知识概念,并理解了微生物与公共健康的关联性(73.2%);74.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知识对社会有用并能够为社会服务(73.2%);79.9%的学生认为本教学方法促进他们的小组合作能力,培养了协作精神(80.5%),同时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85.9%)以及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82.6%);80%以上的学生同意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了课程学习,学到了科学知识,并增加了通用技能的培养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75.2%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满足了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85%以上的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混合式教学授课方式以及翻转课堂表示满意,对任务教学法和兴趣教学法满意度分别为81.9%和71.8%,课程总体满意度为83.2%。在开放性问题及意见建议部分发现,学生希望多采用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多增加基于实际生活和工作场景中的知识;希望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并能够感受到专业知识的用武之地。在改进方面,希望增加兴趣教学中“兴趣点”,采用除电影以外的多种模式,如文学作品、新闻等,感受学习乐趣;增加实践教学时间等。综上,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技能发展方面表示认可。

图1 混合式教学整体效果问卷调查结果

表1 混合式教学法问卷调查结果[n=149,n(%)]

3.3 教学效果评价 混合式教学模式组学生的期末笔试平均成绩明显提高(t=5.285,P<0.001)。见表2。

表2 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期末笔试成绩比较分)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微生物学课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胜任力为目标的混合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总体满意度较高。我们所采用的包括翻转课堂、以任务为中心以及基于兴趣的教学模式,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讨论、反馈及小组内协作的学习活动和评价中。在习得微生物学基本知识和概念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复杂思维和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知识和综合能力。

高等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评估科学事件性质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环境中[5]。因此,大学生毕业后进入职场,也被要求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并精通掌握21世纪技能,即沟通、合作、问题解决等[6]。这些技能是基于技术进步、文化和职场特征全球化后,对传统专业技能的重新定义,涵盖一个宽泛的技能大类,包括思维(如改革和创新、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制定、学会学习),与他人共事(如沟通交流、协作/团队合作),工具使用(如信息能力、通信技术能力)和常规生活技能(如生活和职业管理、个人和社会责任、文化意识)等[6]。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发展这些技能,教育者也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发展这些技能的机会并予以指导,使学生为今后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微生物学属于生物学研究的一门重要学科,其跨学科属性,复杂数据/信息的日益增长以及新技术的大力发展,都在提示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微生物学教学方法[7]。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学生提供深入而持久的对微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以便能将这些概念应用到新的和不断变化的问题中[8]。因此,教育者应当聚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目标,将单纯的课程学习(讲课)变为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指导方法;在课程设计时,不要过度依赖教材,以免课程体系中过多的内容和信息超出学生的吸收能力。由于“传统”授课方法常常导致课程与科学实际脱节,并造成学生死记硬背和低水平的思考[9]。因此,授课教师在重新设计以课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时,应当将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概念作为首要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再分别组织微生物学的相关主题,然后再设计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及教学活动。

在翻转课堂、任务教学、兴趣教学的教学模式中,在学习、讨论、反馈和小组内协作的学习活动和评价中,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思、用”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更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本研究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参与教学改革的学生人数不多,兴趣教学法的内容设计有待进一步优化,对学生一般技能的培养需进一步加强等方面的不足,但绝大部分的学生认可这种教学模式并表现出积极态度,本教学改革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我们仍需要充分调研,依据学生学情、学科发展动态、社会需求变化等设计适合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在动态发展中不断改进,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真正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教学法技能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PBL结合CBS教学法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画唇技能轻松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