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切口乳房缩小术后瘢痕增生的防治策略

2022-12-16 10:08陆南杭亓发芝
中国医疗美容 2022年11期
关键词:皱襞乳晕缝线

陆南杭 ,赵 亮 ,朱 明 ,亓发芝

(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上海,200032;2.郑州集美医疗美容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

随着我国人民营养状况的改善,女性乳房肥大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近些年来,随着相关医学知识的普及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巨乳缩小手术作为一种可以有效减轻乳房肥大女性生活负担的手术,被越来越广泛地接受和实施。另一方面,产后哺乳、年龄增长导致的乳房下垂也越来越受到求美者的关注,解决该问题的乳房固定术与乳房缩小手术原理和手术操作较为类似,这也大幅度增加了该类手术量。

乳房缩小手术方式繁多,至今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目前临床上较常根据术后乳房瘢痕的形态,将乳房缩小手术分为“倒T”、“垂直瘢痕”、“双环法”等多种方式。术后瘢痕的形态是乳房缩小手术患者极为关心的问题,从理论上说,双环法瘢痕最为隐蔽,但术后乳房形态扁平、乳晕瘢痕受牵拉增宽等弊端制约了该手术方式的开展[1]。垂直瘢痕乳房缩小手术可以有效地完成乳房塑形,瘢痕较传统“倒T”法更小,已成为欧美最常见的乳房缩小术式,在我国的开展也逐渐增多[2]。垂直瘢痕乳房缩小术在欧美患者中接受度较高,术后瘢痕不明显;由于亚洲人较高加索人种瘢痕增生倾向更为明显,我国患者对术后垂直瘢痕的形态顾虑较为严重,因此采用各方方式减轻术后瘢痕对于改善术后效果、增加手术接受程度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本中心采用垂直瘢痕乳房缩小手术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提出减轻术后瘢痕的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接受垂直瘢痕乳房缩小手术的23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减少瘢痕的手术设计与术中操作、术后均接受系统性抗瘢痕治疗。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18-43岁,均为双侧乳房肥大,其中BMⅠ≥28患者3例(10.7%),糖尿病患者1例(3.6%),吸烟患者2例(8.7%),身体其他部位(耳垂、会阴部等)既往有瘢痕疙瘩者2例(8.7%)。所有患者既往均未接受过任何乳房手术,于本中心均接受双侧垂直瘢痕乳房缩小手术。

1.2 治疗方法

手术设计:患者直立位,标记胸部正中线、两侧锁骨中点过乳头连线以及乳房下皱襞。标记新的乳头乳晕位置,约为上臂中点水平。在新乳头位置标记长约14cm 新乳晕的弧形,将乳房推向外侧,在新乳晕至乳房下皱襞标记原锁乳线的投影线,再将乳房推向内侧,同样在新乳晕下方至乳房下皱襞标记原锁乳线的投影线,将内外侧线向乳房下皱襞上2-5cm处相交呈一弧线,内外侧线之间的为需要切除的范围。标记蒂部,一般为选择上方蒂或内上蒂。

手术操作:患者取平卧位,常规对切口及其周围进行肿胀麻醉。沿标记线切开皮肤,乳头乳晕皮瓣蒂区域用剪刀逐条去除表皮,接着剥离皮瓣,此时不采用电刀剥离皮瓣而是直接采用大圆刀进行剥离,从而减少对皮下脂肪的烧灼,从而降低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切除多余的皮肤及乳腺组织,切除过程中注意保护乳房横隔神经血管蒂。采用1号薇乔缝线缝合内外侧乳腺瓣,重塑乳腺形态,并放置引流管,引流管直接从切口最下端引出,不额外增加切口,引流管口留线,以便于拔管后关闭引流管口减少瘢痕。将乳头乳晕推进或旋转至新定位的乳头乳晕位置,3、6、9、12点定位缝合后,采用皮内缝合及皮肤间断缝合关闭乳晕切口。用剪刀修薄垂直切口两侧特别是靠近下皱襞切口的脂肪组织,以利于术后皮肤褶皱的回缩。垂直切口利用3-0薇乔缝线从下至上做4点连续的真皮深层减张缝合,接着进行真皮深层的间断缝合,最后采用3-0钛镍合金缝线连续皮内缝合关闭切口。切口猫耳畸形不进行额外修整。

术后处理:术后即采用减张器进行伤口减张,一般需要维持至术后3个月以上。术后1天即开始穿着带钢丝的胸罩塑形固定,至少维持4周。引流一般为淡血性小于20ml 拔除,伤口缝线一般在术后14天拆除,拆除缝线后即使用硅酮贴片进行抗瘢痕治疗,一般需要至少维持至术后3月以上。术后1月常规随访时如发现,瘢痕有发红隆起迹象时,可采用曲安奈德进行瘢痕内注射,1月后随访治疗效果。

2 结果

术后无患者发生脂肪液化、切口局部裂开愈合不良、积血、积液、感染等并发症,所有伤口均一期愈合,并按时顺利拆线。术后1月随访时,3名患者出现垂直瘢痕发红轻度隆起增生,其中2名患者接受1次曲安奈德瘢痕内注射,1名患者接受2曲安奈德瘢痕内注射治疗后好转。术后早期所有患者均可见到垂直瘢痕两侧皮肤皱缩现象,随着时间的延长,皮肤皱缩现象均明显好转,最长不超过6个月时间均会消失。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所有瘢痕均平坦呈线状,未见瘢痕隆起或增宽,未见瘢痕发红,乳头乳晕瘢痕隐蔽无增宽(图1)。所有23例患者共46侧乳房形态良好,外形饱满,两侧对称,乳头乳晕血供良好,未见乳头乳晕坏死、愈合不良。

图1 a-c 双侧垂直瘢痕乳房缩小术术前正、侧面观;b-d 术后1 年患者正、侧面观,显示患者瘢痕轻微,乳房形态自然、饱满

3 讨论

图2 双环法乳房缩小术后乳晕瘢痕明显增宽

术后瘢痕形态是乳房缩小手术患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许多患者因此更青睐可将瘢痕隐藏于乳晕的双环法乳房缩小手术。但双环法乳房缩小手术只能去除环形的一圈多余皮肤,如切除皮肤过多,术后很容易出现瘢痕增宽、乳晕牵拉变大的表现,反而会让术后瘢痕变得十分明显且不能被患者所接受。自从Lejour 重新审视并改进了垂直瘢痕乳房缩小手术后,因其良好的术后效果及较短的瘢痕等优点,该术式便得到迅速普及[3]。尽管相比“倒T”法,垂直瘢痕法大幅度缩小了瘢痕长度,但术后乳晕下方的垂直瘢痕一旦增生或拉宽,便会显得较为突兀,影响手术效果。笔者在临床上向患者介绍垂直瘢痕乳房缩小术时,几乎所有患者都十分在意乳房下级的垂直瘢痕形态,因此对于术后瘢痕的防治也是该术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预防术后瘢痕增生应从术前设计、手术操作及术后防治三方面进行,而“减张”则是必须贯穿始终的理念。

为减轻术后瘢痕,术前设计需要遵循以下两条原则:1、下方内外侧臂交点不能位于乳房下皱襞上,距离乳房下皱襞有一定距离,一般为2-5cm。需要注意的是,预计切除乳房体积越大,该距离就应该越大,如不留出足够距离,则术后瘢痕下端会落于下皱襞下方的胸壁上,较为明显[4-5];2、切口下端两侧汇合成“V”形,相比于“U”形,我们认为“V”形切口更有利于垂直切口的关闭,并可有效减少术后猫耳畸形。

对于减轻术后瘢痕的有意义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切口周围肿胀麻醉及大圆刀剥离皮瓣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电刀对脂肪组织的灼烧作用,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率。脂肪液化是乳房缩小术后的常见并发症,部分乳房肥大患者除了乳腺组织肥大外,皮下脂肪也较为肥厚,术中如不注意保护脂肪组织的血供,采用大功率电刀灼烧脂肪断端,术后一旦发生脂肪液化,势必导致伤口延迟愈合,从而使得瘢痕更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术者更习惯使用电刀,也应尽量使用电切模式,而不应该采用电凝模式,因为电凝模式对脂肪的烧灼更严重,与脂肪液化发生率呈正相关[6];2、结合术前乳房形态,合理规划腺体蒂的方向、腺体切除以及缝合方向,使得腺体一旦缝合完毕,乳房便得到良好的塑形。术者要避免利用皮肤罩对乳房进行塑形,从而减小切口的张力,减轻术后瘢痕[7];3、由于术中并不对猫耳畸形进行修整,因此两侧皮肤缝合后难免会出现皮肤皱褶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术中可以利用剪刀修薄垂直切口两侧的皮下脂肪组织,从而使得皮肤更容易回缩以纠正皮肤皱缩现象[8]。本研究所有患者随访至术后6个月,皮肤皱缩均基本消失;4、切口充分减张缝合,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4针连续皮内缝合的方法进行减张,此4针缝合距离切缘2cm,可充分释放皮缘张力;为避免形成术后针眼瘢痕畸形,采用钛镍合金缝线连续皮内缝合方式关闭切口。事实上,关闭垂直切口的缝合方式较多,不同文献采用的缝合方式各不相同,但充分减张是所有缝合方式的核心原则[9]。

本研究术后避免瘢痕增生、增宽的策略如下:1、尽可能减轻乳房下级承受的张力。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穿着带钢丝的胸罩,除了进行乳房塑形之外,也通过托举的方式减少了乳房下级承受的张力[10]。另一方面,采用皮肤减张器对垂直瘢痕进行减张,该部位受重力影响承受张力较大,皮肤减张器可以有效缓解切口两侧的张力,从而减轻瘢痕;2、术后常规采用硅酮贴片,相比硅酮凝胶,贴片尚一定的压迫作用,对于缓解瘢痕增生更为有效,从性价比角度来看,也更为经济;3、术后定期随访,如发现瘢痕有增生迹象,及时于瘢痕内注射曲安奈德,从而软化瘢痕。本研究3例患者随访时发现轻度发红隆起的瘢痕,及时采用激素注射的方法,最后均取得了良好的美容效果。

本研究结果证实,通过在术前设计、术中操作及术后处理三方面遵循减少瘢痕处理原则,可有效减轻垂直瘢痕乳房缩小手术术后瘢痕,提高手术效果。

猜你喜欢
皱襞乳晕缝线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乳晕又大又黑能改善吗?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MRI诊断价值
乳晕变黑是病吗?
缝线抗议
探讨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美学效果
环乳晕微切口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效果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康复新液在腋皱襞切口大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