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振飞
(长江航运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在临床上,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我国近几年发病概率较高的一种急腹症病症,该种疾病通常可由胆囊结石以及胆管结石等基础病症诱发,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有较为明显的负面作用,同时也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水平。目前,在临床实际治疗中,针对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大多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进行医治,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临床反馈相对较好。但是事实上,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手术操作时间段的选择非常重要,时间段的不同往往可导致患者的手术效果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性[1],与患者的生命健康关系较为密切,同时也影响着患者手术后的恢复及预后情况。基于此,文章特选取本院收入的120 例该疾病患者展开相关的研究,希望进一步优化治疗方式,为相关患者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的恢复,使患者获得更为优质的预后,保证治疗效果。
选择2019 至2020 年本院120 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70 例,女性患者50 例,年龄均值(44.34±1.67)岁。将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并各自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全部研究对象都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其中,对照组60 例患者行延期切除治疗,观察组60 例患者行早期切除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结果表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患者身体状况与病情指征符合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要求;(2)患者对该项研究知情且同意。
剔除标准:(1)伴有另外的器质性疾病患者;(2)功能障碍患者;(3)存在沟通障碍,无法沟通患者。
全部研究对象都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注意在术前和患者形成积极良好的交流状态,密切和患者的关系,得到患者更多的信任,并注意向患者介绍详细的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同时选择均衡电解质、营养指导以及抑制胰腺分泌作为常规治疗方式。同时,注意在术前完成患者的常规检查,检查重点为患者的黄疸变化情况、生命指征变化以及腹部体征变化,保证接受手术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处于正常数值范围。另外,医护人员应在术前严格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表现,对于患者可能存在的负面情绪及焦虑、担忧等表现予以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更好地稳定情绪,保持较为良好的心理状态。患者麻醉方式选择全麻,手术体位选择完全平卧姿势,术中使用腹腔镜,方法选择常规三孔法,探查患者整体的腹腔情况,胆总管与胆囊是主要的探查部位,部分病例其腹腔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积液,因此在腹腔镜探查中需要将其作为重点。在明确患者具体的病灶位置以及病变程度之后,对患者实施胆囊切除处理,使用钛夹,确保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同时,以辅助夹闭结扎患者的胆囊动脉,从而有效控制胆结石进入胆总管。在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胆囊破裂,从而会在不同程度上污染患者的腹腔。基于此,想要更好地保证患者手术的实际治疗效果,必须多次冲洗患者的腹腔内部,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当冲洗完成后,注意查看患者腹腔的清洁情况以及实际表征,如有必要可为患者实施腹腔引流的操作。在手术完成后,为了积极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确保患者后续恢复效果,在手术完成后,应当依据患者实际状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另外,应当注意严格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特别是针对患者血清酶指标的变化,确保患者良好的术后恢复,保证患者获得较为优质的预后。
观察组在患病早期接受手术,对照组则延期接受手术。
比较指标: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麻醉药物使用情况、切口感染以及手术相关指标。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实施χ2检验,计量数据用(±s)表达,实施t检验,P<0.05 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住院耗时以及手术操作用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肛门排气时间进行组间对比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手术用时(h) 住院耗时(d) 肛门排气时间(d)对照组 60 2.04±0.31 13.23±6.40 3.37±0.40观察组 60 1.96±0.43 12.90±5.80 1.85±0.54 t 0.740 0.188 11.082 P>0.05 >0.05 <0.05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完成后出现切口感染的概率更低,且镇痛药物的使用次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镇痛药物使用次数比较[n(%)]
与对照组相比得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较
近年来,由于我国胆管结石与胆囊结石疾病的发病概率越来越高,患者越来越多,从而使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概率逐年递增,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越来越大的威胁[2]。胆管结石与胆囊结石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主要的发病原因,特征在于发病突然、临床表现显著,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现阶段,临床针对该疾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在临床上发病概率较高,其在胆管结石以及炎症反应的诱发下,可引发胰腺组织自我消化、胰液外溢、黏膜屏障损伤以及胰管阻塞[4]。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消化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容易发生病变,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患者患病后通常体现出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以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特征[5-8]。结合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起病机制可知,保守性的非手术治疗无法彻底铲除病因,存在一定程度复发的风险,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存在明显的隐患,所以必须及时接受胆囊切除手术,更好地避免后续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手术时段的选择尽量选择患者患病早期,大部分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例,首次发病后六个月内会复发[9-11]。患者复发后并发症发生率会增加,从而也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死亡概率,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的困难程度,不利于患者后续的恢复,对于患者有较多的负面影响。
研究选择120 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0 例,患者都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其中对照组行延期手术,观察组行早期手术。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住院耗时以及手术操作用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用时较对照组更短,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疗效以及预后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优势相较于延期手术治疗更加明显,可以更进一步确保患者获得更加理想的预后,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当患者发现身体不适,来到医院检查,确诊后,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应在短时间内立即实施手术,从而更好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也有助于患者在手术后更快、更好地恢复[12-14]。除此之外,发病危急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显著性特征,该种疾病发展速度非常快,在患者患病早期立即实施手术治疗,可以及时控制其病情的发展,进一步缓解患者自身的疾病表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此才可以更好地确保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术中应用腹腔镜,通过三孔法放置在患者的腹腔内,可以直观、清晰地探查到患者腹腔的整体情况,明确患者的患病程度与病灶位置,以此实施精确的胆囊切除手术治疗[15-17]。该手术属于微创性的侵入式手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优势在于微创手术切口小,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术后不适感,促进患者切口恢复,同时切口疼痛程度相对较低。另外,在早期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可以进一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确保较为理想的预后效果,患者术后疼痛与不适感较弱,从而对降低镇痛药品的使用概率与剂量非常有利,推动患者的伤口愈合。并且,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手术切口较小,从而也就大大降低了手术切口在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18-20]。结合临床研究可知,针对此类患者,在其患病早期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可以进一步加快患者的身体康复,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后,可有效控制并发症,确保理想的预后效果,促进患者各项身体机能的复原,在实际治疗中应用意义极高。总结全文,在患病初期、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医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病灶切除的效果更好,可确保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与预后效果,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患者机体康复的速度,能够在临床中进一步普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