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芳,吕玉婵,莫映霞
(深圳市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 是一种内镜微创技术,多用于消化内科疾病,如胰管结石、胆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该种诊疗技术结合了内镜检查与放射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但由于患者缺乏正确认识,且对该技术缺乏信心,术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不单影响手术顺利还有可能因此对术后康复产生不利影响[1-2]。认知干预是通过患者进行疾病、诊疗技术等方面的认知干预,使其了解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正确、积极的态度和信念,保障诊疗的顺利进行,对患者有积极意义[3]。鉴于此,笔者以108例ERCP患者为例,分析了认知干预应用其中对患者心理应激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行ERCP诊疗的患者10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完善相关检查,符合中国ERCP指南(2018版)[4]相关诊疗指征;②均属于首次行ERCP诊疗;③精神、智力正常,可正常沟通交流,无理解障碍;④无严重合并症;⑤依据个人意愿,自主选择参与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性胆道感染者;②既往有胰腺或肝胆疾病者,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③存在ERCP禁忌证者;④精神疾病者、认知功能障碍者及心理障碍者。观察组年龄42~76岁,平均(57.52±3.42)岁,由29例男性与25例女性组成,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者21例,高中及中专学历者18例,大学以上学历者15例;疾病类型:胆总管结石32例,恶性胆管狭窄17例,良性狭窄5例。对照组年龄43~77岁,平均(56.45±3.55)岁,由31例男性与23例女性组成,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者25例,高中及中专学历者13例,大学以上学历者16例;疾病类型:胆总管结石34例,恶性胆管狭窄14例,良性狭窄6例。两组上述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类型等相关资料比较(P >0.05),均衡性较好,有良好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1 对照组本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
内部包括: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口头对患者进行ERCP诊疗的相关解释,做好常规健康教育,并嘱咐患者术前相关注意事项,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配合医师完成手术操作,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做好病房消毒工作,定时通风换气,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休息环境。
1.2.2 观察组
本组上述护理基础上开展认知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①共情沟通,认知评估:患者入院后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焦虑、不安,在患者主诉过程中可通过眼神、语言、肢体动作等表示理解,并适合给予安慰与指导。同时在交流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语言及非语言状态进行观察,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有明显负性情绪者予以心理干预,减轻其焦虑、恐惧等情况,避免心理障碍的恶性循环;在交流过程中,询问患者对ERCP的了解情况,倾听患者的诉说与看法,判断患者对该种治疗方式的了解程度与需求。②纠正错误认知,提升认知水平:为患者详细讲解ERCP诊疗的方式、目的、对治疗疾病的意义,术后情况等,同时告知具体操作步骤等,提高患者及家属对ERCP技术的了解程度;同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配合要求点,如术中以侧卧位为主,同时尽量进行吞咽动作以确保镜身的顺利置入,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吗,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当术中发生不适症状时可正确面对,减轻术后中焦虑、紧张所带来的心理应激反应,同时让患者了解心理因素对诊疗所带来的不好影响;同时通过观察科普视频、宣传手册等方式强化患者对ERCP技术的认知情况,做好饮食调节,确保ERCP的顺利完成;③增强信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本院开展ERCP诊疗的情况,相关专家的技术水平,每年行ERCP手术的情况及成功率等,通过成功案例,现场说教的方式增强患者治疗信心,让患者以平和心态,轻松面对疾病与治疗;④术后第一时间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情况,减轻患者担忧、焦虑情况;待返回病房后,及时告知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包括身体制动时间,可解除前提条件及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饮食方案等;妥善固定好各引流管道,做好引流管道标识,以不同颜色标识进行区分,使各管道一目了然,并保持管道畅通,及时进行更换,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各管道作用,提升对管道的认知情况,让其明白不同引流量、颜色的含义,若有异常情况可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⑤提升并发症认知情况: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等,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因此应加强对患者病情监测,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出现预兆,提高其认知,让其做好心理准备。询问患者是否有发热、腹痛等症状,若有这些症状及时告知;同时对患者血常规进行检测,定期查看手术切口情况,有无渗血,引流是否通畅等,提高患者自我监测能力。
①采用症状自评量(SCL-90)表对患者心理状况症状和特点进行评价,此量表包括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项目,共90个条目,评分为1~5分,2-2.9分表示轻度,3-3.8分表示中度,3.9分以上为重度。阳性项目数超过43(43项2分以上),提示有问题,得分越高表示其心理应激越严重,反之越轻;②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出血、胰腺炎、穿孔、急性胆管炎等;③护理满意度,采用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的Cronbaeh’s α 系数为0.8,效度为0.90,包括健康教育、病区管理、护士工作能力、服务热情主动等5个方面的内容,合计21个项目,每个项目1~7分,得分越高表示其满意度越高。
研究数据由专业人员利用SPSS 22.0分析处理,并发症发生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SCL-90评分、满意度评分等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护理前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上述项目因子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应激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心理应激情况比较(±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 <0.05。
分组 例数 焦虑 恐怖 抑郁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4 1.63±0.25 1.25±0.36* 1.41±0.25 1.23±0.13* 1.87±0.27 0.93±0.29*对照组 54 1.63±0.24 1.58±0.35* 1.42±0.26 1.44±0.12* 1.88±0.26 1.26±0.52*t 0.0251 9.1457 0.3824 11.8252 0.4856 8.7262 P 0.6414 0.0000 0.7217 0.0000 0.4364 0.0000分组 例数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4 1.75±0.25 1.15±0.31* 1.91±0.32 1.22±0.29* 1.59±0.43 1.12±0.23*对照组 54 1.74±0.26 1.62±0.35* 1.92±0.31 1.49±0.32* 1.58±0.45 1.56±0.22*t 0.1823 10.8223 0.3482 7.9242 0.5223 8.7252 P 0.1552 0.0000 0.2647 0.0000 0.5743 0.0000分组 例数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4 1.75±0.25 1.15±0.31* 1.91±0.32 1.22±0.29* 1.59±0.43 1.12±0.23*对照组 54 1.74±0.26 1.62±0.35* 1.92±0.31 1.49±0.32* 1.58±0.45 1.56±0.22*t 0.1823 7.9256 0.2736 10.8252 0.2567 7.8241 P 0.1352 0.0000 0.3485 0.0000 0.3585 0.0000
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41%,低于对照组的22.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 (±s;分)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 (±s;分)
分组 例数 健康教育 护士工作能力 病区管理 关爱沟通 服务热情主动观察组 54 27.65±3.21 26.51±3.42 24.98±2.47 22.85±3.12 32.41±2.13对照组 54 21.55±4.23 21.78±4.25 21.82±2.13 17.42±2.15 30.42±1.42 6.5178 8.5127 5.4682 7.2531 6.0827 P 0.0142 0.0000 0.0122 0.0004 0.0015
ERCP为临床消化内科常见的一种诊疗方式,其治疗成功率高达90%以上,尽管与传统手术相比,ERCP的安全性较高,创伤性较小,可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健康[5]。但该技术仍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患者难免对治疗效果产生担忧,致使术前产生不同程度心理应激反应。而强烈的应激反应可致使患者术中出现血压升高,呼吸、心率加快等情况,不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可对手术顺利进行产生影响,甚至导致其免疫功能降低,不利于术后尽快恢复健康,还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7]。
本研究将认知干预用于ERCP的患者护理中,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认知干预可减轻行ERCP治疗患者焦虑、恐惧、害怕等负性情绪,使患者保持一个健康心理状态,为其奠定良好心理环境。这是由于传统护理干预内容主要以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术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后常规康复指导,且健康宣教多以口头宣教为主,患者或家属多为被动接受,很难将教育内容落实到实处,在改善患者对疾病认知情况、心理状态方面效果欠佳[8-9]。而认知干预重视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强调通过交流、健康宣教等方式对患者行为、认知方面进行强化,提高患者疾病的认知了解程度,从而使患者树立正确观念[10]。通过在交流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语言及非语言状态进行观察,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有明显负性情绪者予以心理干预,减轻其焦虑、恐惧等情况,避免心理障碍的恶性循环;同时判断患者对ERCP的了解程度。为患者详细讲解ERCP治疗的意义,目的、方法等,通过观看视频、健康手册等提高患者对ERCP技术的了解程度;同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配合要求点,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待术中出现不适反应时,患者有心理准备,可从容面对,避免紧张、焦虑等应激反应发生;术后及时告知手术情况,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并发症出现的预兆,相关预防措施,告知各管道作用,提升对管道的认知情况,不同引流液颜色、量多代表的含义,提高患者自我监测能力[11-12]。故本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认知干预应用其中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还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潜在改善护患关系,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对行ERCP的患者实施认知干预有助于改善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减轻心理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回复健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