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2022-12-16 02:02喻洪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34期
关键词:胺碘酮传导心功能

喻洪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0 引言

急危重症患者是医院急诊科室常收治的一类患者,很多患者都会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临床可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缓解快速心律时常症状,西地兰和胺碘酮都是常用的药物[1]。相关资料表明,胺碘酮在治疗效果上更加优越,因此,本研究将以108例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样本,展开有关研究,形成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8例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51~85岁,平均(65.62±10.34)岁,平均病程(3.65±0.74)天;研究组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50~85岁,平均(66.31±10.82)岁,平均病程(3.88±0.59)天。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西地兰治疗,采用静脉推注方式给药,每次剂量为0.4 mg。如果15 min内,患者心率没有明显改善,应额外增加0.4 mg,但用药量应控制在1.0 mg以下。研究组应用胺碘酮治疗,在浓度为0.9%,20 mL生理盐水溶液中溶解150 mg胺碘酮,通过静脉推注方式给药,以不超过10 min为标准控制静脉推注时间,每分钟注射1.0 mg[2]。两组均以7 d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心功能指标、临床应激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差异明显(P<0.05),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m) 左心室射血分数(%) 心率(次/min) E/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4 58.52±4.01 53.23±4.85 55.63±9.64 58.32±9.53 131.46±4.22 107.52±3.03 0.68±0.18 1.19±0.28研究组 54 58.69±3.84 43.82±5.16 55.46±8.93 63.02±8.16 132.52±4.14 84.51±2.51 0.71±0.26 1.42±0.31 t - 0.225 9.765 0.095 2.753 1.318 42.975 0.697 4.046 P - 0.822 0.000 0.924 0.007 0.190 0.000 0.487 0.000分组 例数

2.3 两组患者临床应激指标对比

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应激指标对比( )

表3 两组患者临床应激指标对比( )

皮质醇(mmol/L)对照组 54 10.23±2.26 7.03±2.24 436.51±113.47研究组 54 14.02±3.03 6.04±1.68 378.95±91.64 t - 7.368 2.598 2.900 P - 0.000 0.011 0.005分组 例数 胰岛素(IU/mL)血糖(mmol/L)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心律失常本质上是心脏异常搏动,是心脏收缩舒张异常传导的现象,若患者窦房结出现激动情况,或者传导以异常通道完成,即有一定概率产生心律失常情况[3]。心律失常在心血管疾病中相对常见,既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作为合并症状发病,可能成为患者猝死的重要诱因,因此临床应格外重视其防治。

在血流动力学方面,心功能情况、症状类型和性质,都会对血流动力学构成一定影响[4]。若房性期前收缩发病相对偶然,或窦性心律不齐、心动过缓等症状仅为轻度,则不存在特异性临床表现。心律失常患者,临床可能存在血压偏低、头晕目眩、胸闷、心悸、盗汗等表现,若情况严重且未能得到针对性治疗,也可能成为猝死的直接诱因[5]。

基于心律失常类型,临床表现也会有很大不同。具体而言,如果患者冠状动脉无法达到供血要求,通常会因为心律失常原因,降低动脉血流量[6]。严重程度从轻到重排列,从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到心室颤动,血流量有可能会降至零。如果患者脑动脉供血存在异常现象,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会降低约8%血流量,室性期前收缩会降低约12%。患者通常会有周身乏力、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临床表现[7]。若患者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合并快速心律失常会令血流量降低超过原水平1/3,患者会存在腹泻、腹痛,或消化道溃疡、出血等临床表现。若患者心功能不全,则会表现为神思困顿、呼吸障碍、剧烈咳嗽等。

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由于在短时间内,病情会急剧发生变化,因此很容易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引起高度重视[8]。当前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病情,这也是主要治疗方式。考虑到心律失常病症类型相对复杂,因此在用药途径上也会体现出一定差异。具体而言,通常会采用口服方式给药,针对急性发作的快速心律失常,则会采用气雾途径或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一般不会通过外用途径给药。另外,鉴于心律失常发病机制较多,而且很多因素相对复杂,因此用药需要格外谨慎,在保证药效的同时,应减少不良反应。

西地兰作为洋地黄类药物的一种,可以刺激心肌进一步收缩,令心率传导速率减慢,通过静脉推注方式给药,可以对房室传导形成抑制作用,防止心室受到冲击,有一定疗效[9]。但是去房颤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心室收缩功能的恢复效果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另外,若用药不善,也会导致洋地黄重度,令机体心肌负荷进一步加重[10]。

相比之下,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一类,可以令心肌组织动作电位得以延长,对折返激动的消除有较好效果。同时,多通道阻断效果相对明显,可以对钠离子内流起到有效抑制作用,平衡细胞中钾离子和钠离子,促进传导速度的有效降低,避免窦房结自律性过高[11]。恢复心肌蛋白、心肌酶的含量,对阵发性房颤起到一定治愈作用,增强心肌供血,达到心肌耗氧量要求,同时不会对左室功能起到抑制作用,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好[12]。

从药动学上来说,胺碘酮口服给药,患者吸收速度较慢,生物利用度仅为50%,如果器官或组织中脂肪含量较多,则胺碘酮也会分布较多,之后才是心、肺等脏器。胺碘酮半衰期可达2~4周,即使停药超过180 d,做血检时仍然有检测到胺碘酮的可能[13]。胺碘酮转运速度相对较慢,和细胞具备较高亲和力,其生物利用度,会因为患者体质和自身病情差异,存在一定不同。通常情况下,在口服给药5-6小时之后,药物会达到峰浓度。由于负荷量通常会出现在服药7天之后,因此应当基于此特性,给予负荷量,加速组织中药物成分饱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14]。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胺碘酮具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和抗心绞痛作用。主要是因为其可以抑制钾离子内流过程,促进窦房结自律性的进一步降低,从而抑制结区和房内传导过程,且不会改变室内传导,令不应期进一步延长,防止心肌过于兴奋[15]。临床上,胺碘酮针对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动过速等症状疗效显著。若通过静脉注射方式给药,可针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治疗,或者在利多卡因未能起到明显疗效的情况下,用作室性心动过速的替代药品。

需要注意的是,胺碘酮并非所有患者群体都能用药,由于可能存在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如果患者自身存在碘过敏症状,有较大的概率对胺碘酮过敏。那个外,由于胺碘酮会在乳汁中分泌,因此不适合哺乳期女性服用。另外,由于胺碘酮药效起效较慢,因此不能在用药初期盲目增加用量,避免出现过量服药的情况,出现不良反应。如果患者需要长期如要,则应保持维持量的最低值,并保证复查。复查的重点,应明确自身血压、肝功能、心功能和甲状腺状态,在保证自己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的情况下谨慎用药。若心率在60/min以下则应停止用药。

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胺碘酮针对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显著,应在临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胺碘酮传导心功能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