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诈骗现状分析及其防范体系的构建

2022-12-16 22:59蔡卫星
法制博览 2022年35期
关键词:欺诈诈骗财产

孙 威 蔡卫星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与经济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学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越发紧密,不管是在学术上,还是在与外部的交往中,都有了一定的进步。然而,随着高校校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高校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校园内出现的很多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学校的行政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大学校园诈骗案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识别校园诈骗的能力、预防校园欺诈性犯罪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诈骗的概念及其特点

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捏造事实、掩盖事实等手段,骗取较大款额的公私财产。诈骗犯罪构成要素为:行为人实施欺诈;造成错误理解和处置财产的人,应当是同一个人;取得财产的是犯罪人或第三人;受害人是受害方。当受骗者与受害人为一人时,即为两种欺诈;当被骗者与受害人并非同一人时,则构成了“三角欺诈”。诈骗罪的成立要满足以上几个条件:

(一)行为人实施了欺骗行为

犯罪人通过捏造事实和掩盖事实,使另一方陷入对财产处置的认识误区。行为实施欺诈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语言、文字和行动上的欺骗,包括明示和暗示的虚假行动。欺诈可以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应当注意,是行为人以欺诈的方式,让被害人对财物有处置的误解,而对其进行“调虎离山”“倒包”的欺诈,则不能构成欺诈,而应以盗窃罪论处。

(二)欺骗行为使对方(被骗者)产生错误认识

欺诈的目的在于使人产生误解,即便是在判断上有一些失误,也不能阻止欺诈的发生。欺诈并未造成他人的误解,如因怜悯、烦扰等理由而交付物品,或为了抓到骗子的把柄,在警察的安排下交付物品,欺诈与财产转让缺乏因果联系,故构成诈骗犯罪。如果被骗的人对自己所说的事情产生了怀疑,仍继续处理财物,则构成了诈骗(既遂)。

(三)被骗者在错误认识的引导下对财产进行了处分

受骗人对其财产的处置并不局限于民法中的处置(也就是不局限于物权中的一种),而是指将被害人的财物转移给他人,或让第三人获得受害人的财物。其具体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承诺取得财产、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承诺免除义务等。表现为作为、不作为或宽容的形式[1]。

(四)行为人或第三者获得财产

犯罪人或第三者因对财产的错误理解而得到的财产,其中包括积极的财产的增长和负面的财产的减少,致使受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二、高校校园诈骗现状分析及特点

针对高校校园诈骗案的成因,我国不少专家和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钟玉彬教授就目前校园诈骗案件的类型、特点、防范措施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认识与建议。上海交大欧阳世泉、王健等人调查发现,近几年来,在学校发生的各种犯罪案件中,贵重物品遗失、钱财诈骗、非机动车被盗是目前高校校园中发生的三类案件。大学生诈骗犯罪的主要形式有短信诈骗、电话诈骗、网络诈骗、现场诈骗、传销诈骗等。

在我国,关于大学校园安全管理的研究也日趋成熟,本文从学生和学校的管理两个方面,探讨了高校校园诈骗的成因,并就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一)诈骗手段的多样性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诈骗行为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诈骗人员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生活习惯,制定了短信诈骗、电话诈骗、冒充学生进入宿舍推销诈骗、开学时冒充教师进行诈骗、网上交友诈骗、网上购物诈骗、恋爱诈骗等多种多样的诈骗方式,亟需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

(二)高校诈骗案发频繁,受骗率高

高校诈骗不但涉及面广,且具有较高的诈骗成功率,也就是说,在大学范围内存在较高的受骗者。很多人都以为学校是个相对安全的地方,所以就放松了戒备,但由于他们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和防范意识,也没有意识到骗局的严重性和频率,所以在面对骗局时,往往无法准确辨别出自己的身份,从而很容易上当。

(三)衍生案件的严重性

高校的诈骗行为常常并非简单的欺诈行为。一些不法分子除了敲诈勒索外,还会对被骗的学生实施身体伤害。如网友见面被强奸,单枪匹马去外地找工作落入传销组织,甚至被传销组织非法拘禁,诈骗失败后出手抢劫等。此类案件往往伴随着大学内的欺诈行为,其性质十分恶劣。

三、高校校园诈骗频发的原因

(一)大学生思想单纯,警惕性差

目前,我们的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特别的阶段,也就是到了成年的年纪,但是在思想上,却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大部分大学生在离家上大学前,缺乏社会阅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社交活动来展现自己的存在。有些罪犯就是利用这种软肋,通过甜言蜜语来骗取大学生的信任和钱财。

(二)高校校园管理存在疏忽,安全措施不到位

随着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大学逐步推行了开放式的办学体制,然而,目前的校园治安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入校检查不严格,校园巡逻松懈,致使不法分子潜入校园进行诈骗。由于校园地域广阔,学科专业众多,人员构成复杂,加上一些专业院校的教学楼正在进行迁建、扩建工程,使得校园的安保工作难以落实,尤其是在晚自习、节假日期间,校园管理更加松懈。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高校的安全管理中存在着一些漏洞,而预防措施的缺失是导致大学生诈骗的主要原因。

四、高校诈骗案件的常见手段

(一)利用推销进行诈骗

有些骗子利用学生初来乍到,对学校和社会状况不甚了解的特点,向大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进行推销。例如学习材料、日用品、电子产品、手机卡之类,都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东西,其后利用手机、银行卡实施诈骗或者盗取学生账户,还可能对学生的隐私进行侵犯,例如打推销电话,发一些商业广告,实施诸如此类的骚扰行为。

(二)网购诈骗

网络购物因其方便、快捷、经济、商品种类丰富而日益成为大学生购物的主要途径。然而,网络购物由于其产品的真实性和第三方机构不完善等缺点,很容易成为网络欺诈的滋生地。网上有许多骗子,他们利用网上购物的方式,用各种方式来躲避网监、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监督和监管,并利用一些大学生贪图便宜的心理,进行欺诈[2]。

(三)假冒身份,骗取钱财

这种骗局看似意外,其实是不可避免的。犯罪分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常常故意与被骗者拉近关系,表现出热情大方的样子,更有甚者,冒充警察,以取得别人的信任,伺机而动。例如,有个叫小李的学生,自称是公安局局长,说小李家里银行账户被泄露,公安局要冻结账户,需要小李同意。小李一开始是不信的。之后,歹徒将其的家人详细情况都说了一遍,包括了父母的名字,工作地点,地址,小李相信了这一点,便按照对方的吩咐,在ATM机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最终,歹徒成功从小李的账户里盗走了1万元。

(四)网络交友诈骗

许多大学生在享受互联网带来方便的同时,却忽视了网络的安全性。有些骗子就是利用这一点,通过各种社交软件、聊天室,来博取你的信任,然后进行诈骗。谎称自己很缺钱,找你借钱,然后你就会发现,你的朋友已经不见了。更有甚者,通过网上骗取用户的信任,将欺诈转移到线下进行,这种情况主要是针对女性。骗子们会用花言巧语,许下不现实的诺言,再加上大学生们对爱情的渴求,然后实施诈骗甚至抢劫、强奸等恶性犯罪行为。绑架、强奸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犯罪行为,会对被害人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3]。

五、高校诈骗案的防范对策

(一)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大学生受到诈骗主要是由于其社会阅历少、识别能力差。高校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强化学校的安全教育,让学生的思想认识更加深刻。大学生初入校门,自身防护能力较差,警觉性较差,容易上当受骗,因此,在高校防诈骗工作中,学校及相关安全机构要着重加强对新生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加强安全教育、加强校园宣传等方面的教育,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识破诈骗的方法、遇到诈骗后的处理方法,特别是加强学生在遇到诈骗后的报案、报警意识。

(二)加强人格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观念的滋生和发展。许多大学生由于抵挡不住诱惑,贪图享乐、贪恋虚荣,往往会被有心之人利用。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要采取思想教育、组织讲座等方式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大学生在面临各种诱惑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不法分子的影响,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觉[4]。

许多高校诈骗案都是因为大学生心理不够成熟,为了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而落入了圈套;很多大学生的思维太天真,没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缺乏对错的判断,往往轻易相信别人的话;他们的价值观还不够成熟,有时会受到蛊惑,贪婪地想要获得更多的利益。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自我修养,塑造健康的个性。

(三)突出保卫和管理职能部门效能,加大防范力度

当前,高校校园诈骗案件时有发生,必须加强对校园和学生宿舍的管理,强化校园巡逻盘查力度,坚决将诈骗分子拒于学校门外。公安机关要密切配合公安机关,对出现的诈骗犯罪进行调查,争取挽回学生的经济损失。同时,要加强高校间的信息交流,掌握其活动规律,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5]。

(四)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

高校网络安全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应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构建完善的校园安全保障体系,在学校规划中引入网络安全教育,在网络安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教务处统一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制定网络安全教育方案、明晰教育内容、组织网络安全教学等措施,并进行定期评估[6]。

(五)注意个人隐私和身份信息的保护,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让人们的个人和身份信息都被曝光在大众的视野之内,现在很多人在网络博客和论坛上公开自己的私密信息,以获得别人的认同,甚至把自己的日常琐事都上传到网络上;另外,把含有个人身份信息和地址的网购包裹随手扔掉,也有可能导致一些关键信息被歹徒所利用[7]。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个人的隐私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校学生的自我保护方面,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其的引导。我国的法律对任何形式的公民个人资料都有严格的保护性规定,但是这种规定往往难以很好地实施,事实上,很多不法分子在网上都有出售公民个人资料的行为,甚至会利用一些不法渠道公开出售公民个人资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的法律应该更加明确、具体地完善相关规定,并制定惩罚措施,以保护公民的个人资料和隐私权不受侵犯[8]。

从家庭和学校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警惕性,同时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让他们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自觉遵纪守法,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消防、盗窃、交通安全、心理安全、安全法规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们能够深刻认识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9]。

综上所述,学校和整个社会都要高度重视高校中的诈骗行为,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培养;同时,大学生自身也要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做好预防工作,防止被不法人员利用,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欺诈诈骗财产
关于假冒网站及欺诈行为的识别
关于假冒网站及欺诈行为的识别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离婚财产分割的不同情况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网购遭欺诈 维权有种法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论虚拟财产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