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探析

2022-12-16 20:16:35汪厚军
考试周刊 2022年41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活动

汪厚军

一、 引言

作为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科目,物理学科对学生人生发展影响深远。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化,对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加细致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秉持减负增效理念,重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水平,帮助其形成健康的价值观。然而,在现阶段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实践中,受多重因素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并不理想,且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故有必要对物理学科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二、 影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

总结来说,当前阶段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升的原因可归结于如下五个方面。

(一)物理教师教学目标具有单一性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阶段物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落实如下目标:第一,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各项物理实验器材名称、掌握不同器材正确的应用方法,推动其物理实验和思维能力发展;第二,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关注学生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健全;第三,在教学中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活动应契合学生价值观需求,并于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科学精神;第四,教学期间需关注学生物理知识实际应用水平。毫无疑问,高中物理教师只有在全面落实上述要求的前提下,方能构建出高效的课堂教学,进而使学生获得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发展。然而在当前阶段,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并未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开展教学工作,其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具有单一性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侧重于学生物理学科成绩的提升,而忽视了学生课堂学习体验及其科学精神形成。

(二)教学期间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了物理学科,并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与初中阶段物理科目相比,高中阶段物理学科知识量更大,且涉及范围更广,学生在具体学习活动中,应全面调动自身能力,构建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虽然高中生创造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相比以往有所进步,但物理学科知识难度也在提升,结构体系更加复杂,因此学生在进行科目学习时,也难以全面掌握物理现象及原理。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期间,应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以体现教学活动科学性,满足学生物理学习需求。然而部分物理教师在实际授课阶段,并未意识到学生已经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其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也鲜少关注学生思维和年龄特性,鲜少对教学方式予以创新,而是习惯于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物理学科学习压力,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和科学精神形成,对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负面效应。

(三)物理教师教学观念具有滞后性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一定程度上也使高中物理学科教师教学观念得以优化,在当前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已经摒弃了落后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立足学生实际学情,优化自身教学思维。然而也有部分物理教师深受应试教育思维和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教学观念呈现出滞后性,在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影响教学效率提升。众所周知,物理学科本身即是一门逻辑性、研究性较强的学科,且高中阶段物理学科涉及内容广、学习难度高,若物理教师仍然墨守成规,沿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填鸭式教学,这不仅会阻碍学生学习和思维能力提升,还会严重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四)学科教学方式有待创新优化

新课程改革不仅对物理学科教师教学观念提出了要求,还对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做出了细致的规定。高中物理教师为提升课堂教学成效,理应以创新为导向,结合教学实际,持续优化和创新传统教学方式,打造多样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此确保新课程改革理念在物理学科课堂中深入落实。但现阶段,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创新能力并不理想,其对信息、多媒体和大数据等新颖技术的应用差强人意,难以与教学活动圆满融合,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五)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较弱

高中阶段物理学科学习难度较高,逻辑性和研究性特征强烈,且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知识点更加繁杂。学生在具体学习阶段,很容易感到乏味枯燥,缺乏学习热情。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物理教师丰富教学形式,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有机联系,增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熟悉度。同时,物理教师还应关注实验作用,积极组织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但部分物理教师在授课时并未挖掘教材内的生活元素,教学活动脱离现实生活,影响学生学习热情。且受教学条件和设备等因素影响,部分物理教师鲜少组织实验活动,即使有部分教师组织了实验教学,也只是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观摩即可,学生情感体验较差,难以深入理解物理原理,影响教学效率。

三、 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如上文所述,高中物理学科抽象性和研究性特征明显,部分高中教师在组织教学工作期间,受学科特征和自身教学水平限制,难以构建出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阻碍学生学科发展。同时,虽然部分学生已经意识到了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并从主观层面想要学好物理,但由于其缺乏物理基础知识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质量差强人意,影响其物理学习能力提升。此外,在应试教育制度下,部分高中物理教师为提升学生物理成绩,往往会在课下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期望学生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某一知识点的印象,进而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物理知识,并未给予学生有效的学习指导,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对物理学科丧失学习热情。由此可见,高中物理教师采取有效教学举措,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不仅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物理学习能力,还可以完善学生物理知识体系,推动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真正解决现实问题。

四、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情况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但严格来说,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并不理想,仍存一定的制约元素,即:教师教学观念有待优化、教学方法有待完善。一方面,从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观念来看,部分教师长期以来深受应试教育制度影响,教学观念难以转变,其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应用填鸭式教学,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物理知识,且其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重视物理理论教学、轻视物理实践教学的观念,久而久之,阻碍学生逻辑和创新思维发展。与此同时,高中物理学科理论知识点繁杂,教师在讲解知识时课堂氛围枯燥,学生参与较少,影响教学效果提升。高中物理教师应在明确学科具有严密性和系统性特征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优化教学观念,组织趣味性教学,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另一方面,从高中物理教师教学方法来看,部分教师秉持谨慎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习惯于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学生思维的发散,无法契合当代教育需求。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并未意识到兴趣对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重要作用,其在授课期间未采取有效方法调动学生兴趣,并未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加以引导,直接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五、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构建策略

文章结合新课程改革相关要求,探讨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构建策略,提出应从如下几方面展开教学。

(一)优化教学观念,合理设计教学

过往阶段下,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观念深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在教学期间对学生成绩的关注度远远超出学生的发展,直接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物理学科素养的完善,物理学科教学实效性差强人意。故在当前阶段下,高中物理学科教师应遵循新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教育领域发展形势,优化和调整自身教学观念,明确学科教学目标,立足学生学习需求,打造优质的教学课堂。同时,高中物理教师还应参照新课程改革相关理念,结合物理学科特征,科学设计教学计划,为后续阶段学科教学工作提供思路,保障教学全面性,推动教学活动有序开展。详细来说,高中物理教师在制定学科教学计划期间,应细致分析学生学情,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发展学生物理思维为方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彰显物理学科特征。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相互作用——力”中“重力与弹力”这一部分知识教学时,教师在课程正式进行前期阶段,需全面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进而明确: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弹力”的相关概念,故学生在进行本节课学习时,很容易了解“弹力”相关知识点,加深对“弹力”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还要结合“重力与弹力”这一课具体教材内容,制定教学计划。详细来说,教师可于课堂中组织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对“重力”与“弹力”进行对比,在这一过程中,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发展。

(二)利用信息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信息时代下,互联网技术已与教育领域教学活动深度融合,多媒体已经成为一种辅助教师教学活动高效进行的重要工具。对高中物理教师而言,其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形式,还可深入拓展教学资源,突破教学难点。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有着大量的实验活动,部分实验活动操作条件苛刻、流程复杂,受教学条件和设备等因素影响,物理教师很难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现场演示实验操作,影响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而教师在将多媒体引入实验教学环节后,即可利用多媒体所具有的动态性和交互性特征,以视频形式为学生直观展示实验流程,使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完善知识体系。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抛体运动”中“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这一实验活动时,学生仅凭肉眼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是无法真正掌握平抛运动相关原理的。此时,物理教师即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以视频形式为学生播放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将原本抽象的物理问题形象化,使学生在观察小球轨迹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明确物体速度和位移与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提高其学习效率。

(三)理论联系实践,培养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学科知识繁杂、抽象性和逻辑性为其显著特征,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思维和学习能力,方能顺利完成学科学习。同时高中物理教师应当明确: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且与现代科技存在关联,故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应秉持理论联系实践原则,科学组织教学活动,增进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提升其知识运用能力水平。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三册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中“静电的防止与利用”这一部分知识教学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阶段,应挖掘本课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挖掘课程内容中存在的生活元素,并将其与教学活动相联系,增进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了解。详细来说,物理教师在授课阶段,可引进真实的生活案例,如:冬天学生在穿脱毛衣时产生的静电现象、学生在手部干燥时开关门时产生的静电现象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静电产生的原理,并与学生共同总结有效防范静电产生的方式。

(四)组织合作探究,培养综合能力

高中物理学科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要求教师在授课期间应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因此在当前阶段教学中,高中物理教师应采取有效举措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教学知识点。基于此,教师可在教学中科学组织合作探究活动,密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物理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二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光”中“光的折射”这一部分知识教学时,教师在讲解完本节课知识后,即可组织与光折射原理相关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探讨光以金刚石、二氧化碳、玻璃和水晶四项物质作为介质的折射率,并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实验活动,明确光在不同介质下折射率有所差异的物理知识,丰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当然,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也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适时、适当地给予学生指导,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五)增设实验教学,培养科学精神

研读高中阶段物理学科教材可知,实验教学在学科教学体系中占据关键位置,教师通过开展实验教学,不仅能推动学生实验能力提升、发散学生物理思维,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物理知识。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阶段应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重点关注学生动手操作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因此,教师要明确实验教学在物理学科中的重要性,结合具体的教学条件和学生动手能力水平,科学设计实验教学方案,并重点关注学生在实验阶段的情感体验,使其更好的感知物理学科知识。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二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机械振动”中“单摆”这一部分知识教学时,教师应改变过往阶段下教师负责演示、学生负责观看的局面,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应用参与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实验机会。详细来说,教师可在正式授课前期准备不同长度的怀表,将其挂在铁架台的横梁上,选择多名学生令其进行试验操作,分析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学生在亲身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对单摆这一运动的理解也会有所加深,同时也会进一步明确:单摆在进行简谐运动时,其运动周期和摆长存在联系,强化学生课堂体验,提升学生实验水平,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六)构建提问活动,激发学生思考

为加深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了解,高中物理教师应重视提问作用,巧妙设计提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具体来说,教师在构建提问活动时,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教师要确保所提问题具有针对性,在设计问题时应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同时,根据学生所处学习层次,设置难度不一的问题。另外,要保障问题具有逻辑顺序,由浅入深,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最后,教师要保障提问语言的精准性,确保问题与课堂中心内容相符。第二,教师要保障所设计问题的合理性,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契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强化学生学科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动力,点燃学生探索热情,使其形成优秀的逻辑思维习惯。第三,教师在进行提问活动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问题内容,转换提问角度,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当然,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也要对学生加以引导,激发学生创造性,推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二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五章“传感器”中“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这一部分知识教学时,教师可在完成本节教学工作后,为学生设计问题串: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地方应用了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主要发挥了什么作用?请尝试列举一个你印象深刻的传感器工作例子,并说明其具体工作原理。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可进一步巩固传感器概念、作用和特征等相关知识,进而为后续阶段的课程学习夯实基础。

(七)提供思考空间,激发创新精神

以音乐课程为例,音乐教师在进行乐曲教学时,在演示完乐曲的演奏技巧后,往往会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令学生自行回味、有所感悟,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阶段即可汲取这一教学经验,科学安排教学时间,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在完成课堂教学后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其创新精神。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也可互相交流自身的感悟和看法,汲取他人经验,取得学科进步。此种教学形式既彰显了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又可深化教学内容,寓教于乐,提升课堂效率。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中“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这一部分教学时,通过教师的讲述,学生会对本节所学知识形成初步的了解,此时教师即可为学生提供自由交流空间,学生在交流本节所学内容的过程中,对牛顿力学的了解会更加深入,物理学科素养也会得以大幅度提升。

(八)重视课后评价,推动学生发展

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课后评价尤为关键,从教师角度而言,依托评价结果,其可明确自身教学不足,进而针对性地完善教学方案;从学生角度来看,根据评价结果,其可了解自身学习不足之处,进而有所反思,并于后续学习阶段主动改进,实现学科良好发展。因此,高中物理教师为提升教学成效,需重视课后评价的作用,并借助评价手段,推动学生发展。一方面,教师可进行自我评价,结合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另一方面,教师需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课堂测试、提问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问题,并结合学生所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提升教学有效性。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圆周运动”中“向心力”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于教学后组织测试活动,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总结其普遍存在的学习问题,并于课堂上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六、 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与时俱进,以新课程改革要求为方向,立足学生学习情况和具体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活动,增强学科教学质量。文章即对影响高中物理教学因素、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梳理了当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八点教学策略,期望以此打造优质课堂,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完善其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20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