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活动“边缘人”现象透视

2022-12-16 19:28李珊珊福建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
小学科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边缘人边缘科学

◇李珊珊(福建: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

要全力让学生享有公正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而课堂中“边缘人”的出现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小学科学课堂强调以合作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边缘人”的产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是指在老师的引导、组织下,让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科学课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公平的教育机会。“边缘人”是发展变化的,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加上自身努力,是可以重新融入课堂的。老师应有足够的耐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一、探究活动“边缘人”现象透视

探究活动中的“边缘人”,是指因自身或外部因素被老师或伙伴遗忘,拒绝参与探究活动,偏离科学教学价值观的一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呆滞地看着其他人操作;有的交头接耳,聊些无关紧要的事;有的游走于各个小组之间,玩笑、打闹。这类表现的学生,我们称作“边缘人”。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边缘人”不一定是班级的“学困生”,介于“学优生”和“学困生”之间的中等生占了更大的比重。

二、探究活动“边缘人”产生的原因透析

在科学课堂的探究活动中,“边缘人”的存在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边缘人”的产生不仅有个体因素,也有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

(一)个体特质弱势化

我们把一个人在不同处境下表现出来的一些特点,称为个体特质。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思想和情绪方式,如,好胜、大方、胆怯等。部分学生在课堂中个体特质柔弱,缺乏自信,平常在课堂上害怕与老师互动,不敢给自己争取表现机会,因而慢慢游离于课堂。他们在探究活动中,总是默默地看着其他学生操作,不插手,不插嘴,安静地端坐着,是否理解探究的意义,老师不得而知。科学老师任教学生多,这类学生很容易直接被忽视。另一类是个体特质外向的学生,在课堂中充满活力,在探究活动中喜欢和同伴交头接耳,聊一些无关的话题。有的游走于各个活动小组之间,影响其他小组活动,是一类让老师比较“头疼”的学生。

(二)小组分工形式化

在新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被大力推广。探究活动一般都会以4~6 人小组的形式进行。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感官和教学仪器,有规划、有目标地自己动手实验,身临其境地感受活动的乐趣,亲眼看见实验现象和结果。在小组成员中,有事先分工,如,组长、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等。组员本应各司其职,但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即使事先说好了每周轮换具体分工,在实际探究活动中,动手实操的机会仍总是集中在几个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身上。老师常常因为完成探究活动的时间有限,而选择忽视这种情况。长期以来,小组分工名存实亡。参与机会不均形成的“边缘人”,失去探究课堂的基本权利,成功体验感不足,影响自我认知,大大地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思维刻板化

1.教学方式刻板陈旧

我国古代《学记》中写道:“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句话表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启发和引导学生。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呆板而压抑的事,才会感到身心愉快,善于思考。当前探究活动课堂不足之处,一是体现在很多老师仍然以讲授为主,告诉学生实验步骤,学生只需模仿老师,无须思考。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削弱了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学习热情,使得部分学生产生课堂疲惫感,逐步游离到课堂边缘。二是老师控班能力不足,没有能力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也容易导致自控能力不足的学生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

2.对学生产生“刻板印象”

科学老师要面对的学生很多,因此会在短时间内根据学生的性格、已有成绩等对不同学生进行快速了解,以便能够管理好班级,一旦看法定型,就很难转变。课堂中,老师对这类学生不抱正向期待,久而久之,就算“边缘人”想通过努力摆脱自己的负面标签,也很难改变老师心里的“刻板印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具有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在“刻板印象”的影响下,在课堂上,老师思维模式固化,对这类学生不抱正向期待,学生显然无法得到爱和尊重的需要。

(四)家庭教育功利化

学生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其以后的生存质量以及人类发展方向。家庭教育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研究表明,当儿童在家庭环境中所形成的参照系与学校环境所传授的观念、行为一致时,能较易接受新观念,反之,他们会产生排斥心理。有些家长没有给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科学课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它只是一门技能课。只重视语数英成绩,导致学生对科学课堂产生随意心态,进而慢慢地走向课堂教学的边缘。

三、探究活动“边缘人”的应对策略

人格特质是一种相对不易改变的倾向,且无好坏之分,所以老师无法强制转变学生的人格特质。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学生的思想与行为。

(一)实施有意失配,弥补性格弱项

有意失配策略,是指老师针对学生学习风格中的短处所采取的有意识的弥补策略。由于这种策略与学生擅长的学习方式不一致,故称为有意失配策略。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了解每个任课班级的学生情况(可与班主任沟通)。在此基础上,针对较为内向沉默的学生,采用有意失配的方法进行教学,弥补他们人格特质中的缺陷。课堂上,针对“边缘人”不爱说话、过于安静的特点,故意让其坐在实验室显眼的位置,以便可以时刻关注他们。例如,实验室有六角形的实验桌,笔者会让这些学生坐在靠近老师的桌子正前方的位置,常常让他们发言,参与多元化的活动,让他们突破自我,努力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在这种刻意的训练下,学生会逐步放开自己,主动参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缘人”的不合作现象。

(二)合理划分小组,提高合作效率

小组的划分应遵循“以优带差”的原则,综合分析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组成实验探究小组。笔者的做法是,先按照学生班级的座位进行大致分组。因为班级的座位一般是班主任根据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安排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然后再根据各小组男女生比例、学生的能力进行二次调整,让每个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做“操作员”的工作,而对其他分工敷衍了事。因此,首先,老师在教学中应强调科学中“观察”的重要性;其次,安排分工时,组员推荐产生一名组长,由老师对组长进行统一培训,指导组长在探究活动中组织好小组活动,根据每次活动的难易程度进行操作分工、轮换。每个组员都需要对实验进行记录、分析,强调要特别关照“边缘人”的情况。活动结束后,每个组员都可以是活动的汇报员。老师可利用希沃白板功能,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活动汇报,加强学生活动中的团结意识,共同完成合作学习的目标。老师可利用一些奖惩措施对组长的管理工作进行评价,组长与小组成员共殊荣,提高组长的积极性,同时也约束组长滥用权力。在课堂上加强了组长对“边缘人”的关注,可逐步减少“边缘人”的现象。

(三)提高自身素养,转变教学方式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 不仅需要不断地提升个人魅力,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而且应该积极投入课改。

1.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热情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视频、微课、希沃技术、各类辅助教学App,设计探究活动,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提高“边缘人”对课堂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太阳系知识时,希沃白板系统含有的八大行星立体图,可翻转角度,放大细节,搭配注解,学生一目了然。在《看星座》的教学中,笔者利用手机App“Star walk”,加上手机的投屏功能,在电脑屏幕上展示了在学生上方星空的各个星座,形象生动。老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点,丰富课堂内容,提升“边缘人”对课堂的兴趣。

2.实施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老师应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科学课堂中的重要性,重视并积极实施实验教学,加强课前准备,预设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时在活动前进行指导。对实验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评价,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提高“边缘人”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3.去除“刻板印象”,实施多元评价

全纳教育强调不能歧视和排斥个别学生,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老师要放弃对边缘学生的“刻板印象”,转变教学评价标准,从边缘学生需要完成哪些具体的学习任务、他们具体学会了什么,转移到边缘学生对比前一阶段是否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能否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会不会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只有老师对“边缘”学生抱着正向期望,给予他们积极评价,才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

(四)完善家校合作,塑造健全人格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转化“边缘人”,家庭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因素。首先,建立家校合作机制。老师与家长时常进行网络沟通,必要时还可以电话沟通。笔者任教以来,发现家长很少关注学生在科学课上的表现,对科学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而老师可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拍照、录制小视频等,发到家长群,让家长看看学生是如何上科学课的。其次,在召开家长会时,老师可将科学的综合性、与初中理科的关联性告知家长,让家长意识到学好科学可为初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把科学成绩及课堂表现纳入反馈中,引起家长的重视。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家长应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日常生活中多陪学生学习科普知识、看科技新闻等,发挥家长的示范作用,使部分学生在科学课中的边缘现象得到改善。

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简捷而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关注和减少探究活动中的“边缘人”是眼下每一位科学老师需要不断摸索和实践的主题。科学课堂中“边缘人”的存在,等待着教育者去发现他们,并把他们带回课堂中心。

猜你喜欢
边缘人边缘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高中英语课堂小组“边缘人”的表现及矫治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及其教
智能时代的“边缘人”:中老年人如何融入智能时代
浅析跨文化交际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
在边缘寻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