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022-12-16 16:57严莉莉
新课程 2022年37期
关键词:正方体习题双减

严莉莉

(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江苏 昆山)

所谓“双减”(double reduction)指的是既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减轻额外的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于2021年暑假出台的相关政策,其目的是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学生获得真知。“双减”政策的提出不是给学校减轻责任,不是给教学减轻质量,不是给学生减少成长。相反,是通过加强课程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严格控制各门功课的作业量,加强中小学生的作业管理、手机管理、课外读物及身体健康管理,保证学生享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在此基础上,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双减”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那么,我们怎样才可以真正实现国家提出的“落实‘双减’,减负增效”这一伟大的教育目标呢?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从改进备课方法、改进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精准帮扶这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在当前的“双减”背景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减负增效”的前提——改进备课方法

(一)认真解读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找准教学目标

“双减”后,学生课后的作业时间明显减少了,这就意味着一部分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目标需要在课堂内达成,这无疑是对广大数学教师的一大挑战。只有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数学课程教学设计才能够正确。小学数学“三维目标”下的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是新课程的主要目标,作为课程教学的基石,仍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放在了首位。另外两个目标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征。三维目标的确立为基础教育顺应时代发展做出了科学的目标定位。对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教材研读能力,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应遵循以下原则:学生为主体原则: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习结果原则:教学活动的结果才是教学目标的陈述对象,而不是教学过程或手段的描述;具体性原则:教学目标的陈述应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所以要找出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以利于观察和测量,也利于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更容易操作;层次性原则:要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即在认知领域应反映出记忆、理解、运用、评价、创造等不同层次。

教师要在准确地理解数学教材、充分地了解自己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编写教案。要将每一堂课都看作一部长篇连续剧中的相对独立的一集。要让学生对每一集连续剧都爱看、都有所收获,教师就首先要处理好上课“脚本”。要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个性特长、情感态度等,充分研究数学教材的目标要求及其重难点,进行课堂场景的设计、安排,写出“分镜头剧本”,搜集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并且准备好适当的教具。

(二)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

有效的课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创设一些灵活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必然存在许多数学公理与概念的基本原型。为了加强学生对数学公理、概念的进一步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存在于自己身边的数学原型,举例说明数学公理、概念。这样既可以激活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又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数学公理、定理、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数学公理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大家看看在自己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对于前者,学生一般都可以很快就说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例如,晒衣服拉起一根绳子时可以用铁钉固定绳子的两端;家人测量地板尺寸时要拉着皮卷尺等。而对后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公理,学生的生活感受更多、更深,例如,绿化带的转角处草坪常常会被人踩出一条路来;从自己家到超市与菜场有几条路都可以到达,自己和家人一般都会挑近路走,这个近路要么是直线距离,要么弯道小些,即使需要绕道,也会选择相对近点的、部分直线距离;足球场上罚点球时,大家都会尽量选择最近的直线射门。这些都是数学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但作为教师的教育起点可以高于学生:乡村修路一般都会去弯取直,缩短距离,把原来的弯路改成直道,这样可以节省许多筑路材料等。

二、“减负增效”的基础——改进课堂结构

(一)改进课堂结构,提高课堂实效

在“双减”背景下,积极改进课堂结构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一些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时,注重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这不失为一条好的教学经验。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设计过程中忽视了课堂的有效性,那就难免导致课堂活动流于形式。如此,不但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无法得以培养,而且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往往也难以实现。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安排课堂教学的环节,尽可能去掉一些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结构显得更合理、更科学。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才会实现低负高效。

“三段六步”教学结构是把学生视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积极交往,教学相长。一般情况下,课内要求教师讲解和例题演算时间约三分之一,给学生课堂练习时间约不到三分之二,剩余一点时间灵活掌握,教师可以根据班级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学课堂结构,合理分配好课堂上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及其运用时间。我们可以在传统的课堂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探索、有效改进,依据当前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最大限度地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合理调配、调整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做到精讲精练,少讲多练,讲练结合,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二)设置开放性习题,拓宽学生视野

为“减负增效”,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数学习题,开阔学生视野。所谓“开放性习题”指的是一些答案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备的习题。开放性习题是条件多余需选择、条件不足需补充或答案不固定的题目,此外,一些具有多种正确答案的习题也是开放性题目。数学开放性习题是相对于传统封闭型习题而提出的。

例如,在学习“正方体”时可以如此设计:18个棱长1cm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假如要拼一个更大的正方体,需要增加几个小的正方体?这一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猜想、验证等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在探索思考中进行充满理性的逻辑性推理:利用1cm3的小正方体所构成的更大一些的正方体,其棱长一定是大于1的整数。那么,a=2时,23=8,则需要8个小正方体;如再大一些,a=3,33=27,则需要27个小正方体。学生可以依此类推43,53……条件开放性的数学习题,要求学生从例外角度寻找这一结论成立的所有条件,突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的思维探索过程。这是考查小学生逻辑思维品质和知识创造、创新能力的极好的练习材料,非常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减负增效”的保障——改进教学方法

在“双减”背景下,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障。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是影响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是关键。每一堂数学课对旧知的温习要精而实,对新知的导入要新而奇,对数学问题的解决一定要富有探究性和原创性,这样才能有效地养成和发展。

数学课堂上要有足够的习题量,要加大有限课时内的信息量。教师要合理分配习题运算的时间,要根据不同课型利用多样化练习形式来检测本课内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及时反馈并调整教学计划,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具体可以这样实施:(1)在课堂上,教师要强化学生数学能力的训练和数学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在设计作业习题时,应该明确数学教育大纲要求,明确本单元、本课的教学目标,严格遵循基础性、层次性、可选性等教育原则,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要经常性地开展阶段知识检测与教学评价。(3)在教学拓展环节的教学内容方面,要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主,不要盲目地、不切实际地拔高课堂教学能力要求。

内容决定形式,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选择何种教学方法,目的都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度。因此,教师要从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角度出发选择教学方法,要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确定自己的教学方法,力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形成合力,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例如,有关几何图形方面的教学内容就适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利用多媒体大屏幕采用直观、形象、具体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加强理解,进而优化教学效果。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养成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的良好习惯,一切从教学内容出发、一切根据学生实际而定、一切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因地制宜。

四、“减负增效”的途径——精准帮扶

在“双减”背景下,积极推行“小先生制”,以学优生带学困生,实施精准帮扶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一个班级有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有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一个班有四十多个学生,作业收上来,不可能每一份都是精品。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盛水量的多少,是取决于那块最短板块的高度;一个班级的整体学习成绩(总分与平均分),往往会被几个学困生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各班制订了“小先生”帮扶后进的计划,教师根据数学考试的结果给一些学优生颁发聘任“小先生”证书。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他们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教师要注重引导学优生协助学困生进行“一帮一”活动,提高全班每一个学生的整体素养和学习成绩,让那些学困生不再是“最短的木桶板块”。

“精准帮扶”的前提是要及早发现学困生,数学教师的工作由课堂和课外两部分组成。在课堂上教师以授课为主,在课外以辅导为主。课内面向全体学生,课外是向部分学生,积极做好提优补差。让学优生更优,让学困生进步。教师对学困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多辅导、不放任,真正对每一个学生的学情心中有数。教师对数学学习的学困生更应多关注及关爱,课堂上多给关注的机会,及时弥补其知识缺陷。教师可酌情建立帮困制度,制订详细的帮困计划,落实具体的帮困措施,提高教学合格率。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建立健全学困生帮困档案,认真分析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学困原因——是因为数学基础差,还是因为原来的学习习惯不好,抑或是因为思维能力不强等。(2)为学生准备一本“错题记录本”,详细记录每个学生个体作业及其作业习题中出现的一些具有共性或典型的学习问题。然后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练习。(3)制订学困生帮困计划,具体要求在课堂内分别处理,课外个别关注,及时了解、反馈对学困生帮困效果。(4)对数学学习认知水平的培养可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进步要求。如果是由于本人学习习惯差而影响学习成绩者,就应该帮助其养成好良好学习习惯,而不是简单地降低对其学习进步的要求;对学习能力较弱者,教师可以在保证其掌握最基础的教学内容基础上,适当地降低一些学习要求,从而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

综上所述,教育部门有关中小学生“双减”政策减的不是教学质量,而是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为一项重大的教育民生工程,“双减”工作的重要意义与作用是不难理解的。要让“双减”工作行之有效、落地生根,家长、学校、教师、社会均要达成共识,理解并支持国家及各地方有关部门出台的具体措施。政府通过从严治理,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家长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教育,避免不必要的焦虑。学校教育应回归本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小学数学教师则应当通过有趣的课堂教学、融洽的师生教学关系,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相信在“双减”背景下,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高效能的课后服务,一定可以让学生在“减负增效”中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正方体习题双减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给正方体涂色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多少个小正方体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拼正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