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2022-12-16 16:02李倩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7期
关键词:岗位专业能力

□李倩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近几年,越来越多高校积极探究转型方向,并开始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与就业形势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兴起,很多大学毕业生走向创业的发展道路。通过对学生就业、创业形势进行分析发现,传统教育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社会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需要高校及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积极创新教学手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解决现实存在的各类问题,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

一、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随着近几年高效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高校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但是,通过评估学生就业情况,我们发现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工作仍然具有优化潜力,学生的各项能力仍然具有提升空间。

(一)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不足

学生在高考之前,其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课本学习上,很少对社会各行各业进行观察和了解,这是导致学生对本专业认识不足的一大原因。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学校教学中更注重专业知识的介绍,忽略了专业发展方向的介绍,这就导致学生对未来发展的方向缺少了解,在就业中出现集中某一领域就业的问题。另外,学校没有组织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展开优劣势分析,学生对自身以及专业的评估有所缺失,职业规划成为空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处于茫然的状态,难以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无法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二)对学生的就业观念缺乏适当引导

科学、正确的就业观念,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创业方向。调研发现,很多学校过于重视创业理念的教育,忽略对就业创业进行区别介绍,没有注意到就业创业两者对学生能力要求上的差异,或者过分宣传创业的优点,导致学生过于“迷信”创业,忽略自身能力以及社会背景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三)忽略学生从业能力的提升

目前来说,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以“应试”为主,因此,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虽然学生能够答出一张“完美”的试卷,但是在岗位上却难以灵活应对各种情况,无法分析出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个人就业能力短板较为明显。

(四)学校缺乏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由于学生对社会的接触较少,学生都需要学校及社会给予适当的帮助。因此,有关部门结合高校学生就业、创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但是,在一些高校中,这些政策的落实情况有待于提高,或者学校并没有结合自身情况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尤其是在创业过程中,学生往往缺少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有创业欲望的学生往往也会由于缺少支持而放弃创业。对于就业来说,目前仍然有很多学校没有相关政策支持学生参与社会生产实习,导致学生在就业时缺乏相关经验,对相关岗位的认识不足,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思路

(一)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就业教育

作为专业课教师,应该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及专业发展前景,将就业教育知识与日常教学内容相融合,尤其需要向学生深入介绍不同技术的应用场景,以及涉及的就业岗位,并且通过介绍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职称,让学生能够对本专业相关岗位的职业发展前景形成一定认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着重介绍不同岗位对员工能力、素养的要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长确定未来就业方向。

(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

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学生都能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也都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渠道。因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树立起良好的心态,平等对待各种职业,为学生灌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

(三)优化就业创业政策体系

对于高校来说,应该结合学生就业创业发展形势制定相应的就业创业政策。以学生就业为例,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希望学生能尽早进入岗位实习,了解岗位工作内容、企业运转模式。但是,很多学生面临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学习任务,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前往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这种矛盾的存在,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并且学生在学校内很难拥有与实际相贴合的实践经验,其应变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得不到提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学校提出了“3+1”的教学模式,即学生三年完成专业知识学习,一年前往企业参与生产实习的模式。同时,在三年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学校还会为学生组织各类生产参观、社会实践、专业实践活动,循序渐进地介绍专业发展趋势、职业发展趋势,从政策的角度为学生了解专业,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创造良好环境。

另外,在政策体系创建过程中,还需要思考教师就业创业教学能力的提升方法。这是因为很多高校教师毕业后就进入高校参与教育教学工作,对就业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了解较少,处于“从校园进校园”的发展状态。因此,高校需要在相关法规的支持下,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日常经营工作,可以以技术顾问等身份,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拉近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让专业教师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打通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了解企业用人需求以及相关专业未来发展方向,为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提供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

(四)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

目前,有关部门为了促进高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积极组织各类创新创业活动。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学生在完成相关活动课题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全面应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且很多活动需要多学科、多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合。由此可见,该类创新创业活动能在很大程度上模拟学生未来进入工作岗位或者创业时遇到的种种情况,对于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问题处理能力有着显著效果。所以,学校应该为积极参与相关活动的学生或团体提供有力支持,例如为学生配备高水平的指导教师,提供实验场所及设备,适当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另外,无论学生是否在活动中获奖,学校都应该鼓励学生将实践成功转化为论文、专利等社会承认的科研成果,为学生后续就业积蓄材料,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在教师承接科研项目时,学校同样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活动,以实践为推手,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提升学校的科研效率。作为教师,则更应该尊重学生的科研成果、创新成果,鼓励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并组织学生对各类现象、规律以及观点进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做好学生就业跟踪

调研发现,部分学生虽然能在毕业时找到优质的就业岗位,但是由于学生间综合素养上存在的区别,学生未来发展与毕业时的就业状态往往有明显不同。因此,学校应该做好学生就业跟踪,了解学生毕业后三到五年内的职业发展轨迹,有条件时也可以适当拉长跟踪时间。这样,学校能搜集到更为丰富的资料,了解学生职业发展与自身能力之间的关系,为后续调整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三、结语

无论是科研还是就业创业,学生的实践经验、思辨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等都是需要学校重点培养的能力。而在教育实践中,学校需要通过从政策制定、学生引导、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发力,达到创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等效果,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岗位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部分专业介绍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