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颖,冯 奕,吴 玲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一场宏大转变正在发生。中国制造强调工业和制造业本身的“转型”,致力于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制造业向生产智能化、制造智能化转变。这就要求新时代的管理创新人才不仅要掌握科学技术,还需要精通商业知识,熟悉具体行业知识。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市场营销是商科的核心专业,高校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市场营销人才,已成为教育界和产业界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南京工程学院为例,依托其鲜明的电力行业特色优势,市场营销专业自2001 年聚焦于电力市场营销,培养掌握电力技术基础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和电力行业知识的高级应用人才。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文总结市场营销一流专业建设的定位、建设举措、建设特色,以期为新商科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2015 年,新一轮电力市场改革拉开帷幕,其目标是建立健全电力市场机制,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1]。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发展,目前电力交易机构建设已经完成上线,售电公司建设如火如荼,售电侧市场竞争机制已经初步建立。随着售电侧市场的逐步完善,电力商品的营销和服务将交由市场完成,催生对电力营销人才的迫切需求。
电力商品“无法经济存储、生产与消费瞬时性”等技术特征,导致电力营销与普通商品营销存在本质差异。电力商品需要的营销人才既要掌握电力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知识,又要了解市场营销的知识,还要懂得电力行业的运转规律,对知识复合的要求极高。目前普通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电力市场营销对人才的需求。
南京工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契合学校电力行业办学特色,依托工商管理省重点建设学科,在国内率先培养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和电力行业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能够在发电、电网、售电、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等从事市场研究、电力交易、营销策划、业务推广等工作。将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家一流专业,为全国同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把专业办在产业链上,紧跟电力行业改革方向,瞄准品牌特色持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形成营销+电力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南京工程学院前身之一是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具有鲜明的电力行业特色。市场营销专业开办伊始,就以电力行业为依托,为电力行业培养市场营销人才。追溯至2000 年,当时的课程设置聚焦于电网企业的营销部。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专业培养目标也逐渐向市场化转变。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行业特色教材的缺乏,因此着力进行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教材建设。紧密结合电力行业和专业发展趋势,不断更新内容,与行业联合开发专业性教材,形成了具有电力特色的教材十余部,其中《电力市场营销管理》填补了国内空白。
人才的培养最终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上。经过对全国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我们发现现有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主要是瞄准全行业商科人才。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后,电力市场逐步放开。电力作为一种商品将进入市场领域流通。但是电力商品具有特殊性,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电力技术知识,将无法进行电力商品的销售工作。而电力相关专业则只聚焦于培养技术人才,忽视营销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本专业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电力知识和营销知识的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为了培养兼具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电力知识和营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开发了5H 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综合素养为桥梁,贯通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和电力行业知识,瞄准专业+行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体现营销+电力知识交叉特色,在教学中推动项目化教学改革,构建学校教师+行业教师交叉的师资队伍,校企深度合作共同进行实验室建设和课程开发等,培养具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在人才培养中本专业充分利用学科竞赛,实现以产业发展引领创新活动、以创新活动融入教学环节、以综合比赛提升教学工作挑战度。综合性的竞赛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起着关键性作用[2]。通过参加学科竞赛,不仅能够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比如在比赛初期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在比赛中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本专业将竞赛分成三个类别。一是综合商业能力考察的综合性大赛,比如互联网+、挑战杯等;二是营销特色的学科竞赛,比如品牌策划赛;三是电力营销相关的比赛,比如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大学生优秀科技作品竞赛等。
本专业在长期的实践中,凝练出“校企融合、工管融合、科教融合、创教融合”的专业融合建设理念[3]。依托电力行业,与企业深度合作,建设校企合作实验中心等,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本专业以需求为导向,倒推法路线,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电力营销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一个目标,突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条路线,含市场营销+电力工程+电力与营销融合三大知识模块,以培养学生的营销管理能力、工程能力、营销技术能力和未来发展能力为主。
本专业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引领,核心课程建设为主体,教材建设为抓手,一流金课建设为标志,按照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标准,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4]。工管结合,校企合作开发电力市场营销、电力市场概论、电力需求侧管理等特色课程与教材。实施科学课程评价,建设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课程[5]。
校企共建专业能力与行业岗位技能相融通的电力营销实训中心[6],构建具有“全程性、贯通性和应用性”的基础实践→工程认识→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基础实践是指面向专业基础课程的实践环节,工程认识主要是面向电力行业的认识实习,综合实践是对营销知识和电力知识的融合,创新实践是学生广泛参与的实践活动。通过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综合能力。
产教赛研融合,以科学研究、专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与教育教学融合促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项目化、实操性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积极推动企业进学校,导师进课堂。依托国家级众创空间“天印梦工场”,整合学校、企业和社会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在校期间可入驻天印梦工厂创业孵化基地,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模拟创业,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全体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工作。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主体责任,设计思政教学体系,提升思政素养,深化思政研究,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
完善学校-学院-系-课程组四层教学管理组织,凝练管理类、市场营销类、电力技术类、能源经济类共4 个基层教学组织,着力打造金课。与其他行业特色院校加强合作,建设虚拟教研室,强化校校之间的交流。
以竞赛团队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竞赛选拔机制,以挑战杯、互联网+、三创、品牌策划赛、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大学生优秀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为抓手,培育指导教师团队。
课程教学转向课程思政:编制本团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在课程大纲中全面融入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落实到每门课程之中。思政全面融入课堂教学,在教学大纲中全面落实思政,对每门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解决为谁培养人才和培养什么人才等核心问题。
由“教学决策→教学执行→教学评估→教学反馈”构成全过程教学管理系统[7]。由“院长→教学副院长→专业负责人→教学秘书→教学组→教师”组成教学管理网络,分级承担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教学评估主体由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用人单位、在校生、教师、督导组成,对人才培养进行持续评估与改进。成立学校、学院、专业三级教学督导机构,通过巡查、听课、各类专项检查等方式,形成了对教学质量的全方位监控。
建立学生评教信息、学生座谈会信息、学院领导与专业负责人听课信息、督导组成员听课及教学检查信息、通过走访企业了解的学生实习信息等信息反馈系统。结合校内评教评学数据,对专业课程目标达成度定期比对,持续改进教学方法。
在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中要时刻牢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驱动,解决培养何种人才、如何培养的核心问题。在营销专业发展过程中,专业要结合自身优势深度融入行业中去,与工业发展、技术、行业深入融合,培养符合“新商科”新需求的新型复合型营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