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璐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 北京 100083)
网络授课开展两年多以来,围绕线上教学的课堂设计、互动模式及其有效性,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1-6],线上教学改革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变革,更多的是教学理念、角色定位、成绩评定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塑[7]。因此,本文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例,研究智能移动平台线上教学的应用环节以及智能移动平台支撑专业课教学的保障条件和面临的挑战,并优化构建线上教学模式,为下一步完善在线教育、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构建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提供经验和理论参考。
目前,超星学习通平台已经涵盖了绝大部分高校的学科课程,注册用户超过2800 万,在全国800 多所本科与高职院校的线上教学中普及使用[8]。超星学习通平台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可分为课前课程建设与自主学习、课中教学设计与自主学习、课后教学反思与巩固三个部分[9]。
首先由任课教师添加课程,初建班级。接下来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教学重点、课时进度,在学习通系统设计学习章节、课时量,制作教学任务目录。根据课程特点在“课程设置”里设置成绩权重。然后,教师在课前录制教学视频、音频文件。最后,教师制作PPT 、寻找参考书籍、学习文档等教学辅助资料,与教学视频、音频一并上传至系统“资料”模块,并设定学习时间。每次上课前,教师都可以将详细的教学内容发布到超星学习通的班级群中,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开放的教学资源进行提前预习。
第一,上课签到。教师可以通过普通、手势、位置、二维码扫描等形式在本班发布“签到”,并随时查看签到情况。第二,学生在线观看教学视频。系统对视频播放提供禁止拖拽、进度监测、观看进度任务量设置等功能,从而避免学生强行拖拽结束、保障视频播放完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与实时授课相比,教师可以不断调整教学视频内容以优化教学效果,同时保证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第三,教师直播授课。除了录课教学,教师也可通过学习通直播渠道完成内容讲授,学生可进行字幕互动。第四,在线讨论。利用讨论区功能发布和回答问题,查看同学是否在线认真听讲解。第五,提问与抢答。教师可使用“摇一摇”随机选择学生,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提问,提升课堂活力,使学生处于思维活跃状态[10]。
下课后,学生可以针对不懂的地方反复学习,或不止步于课堂内容,拓宽知识边界和深度。“作业”或“测试”平台,为教师进行在线考核提供了便利,解决了网络授课无法检查作业的问题。
超星学习通数据统计模块中的数据记录、分析和应用功能还能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学习通平台对每个班级的学习任务、访问量和家庭作业统计进行分类汇总,生成课程执行分析报告。统计数据可以让教师改进教学进度和方法。
录播教学视频是线上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但是,全面相关、精彩有趣的录播教学视频不仅需要有很强的创造力,还需要先进的制作技巧和应用水平。教师要花更多的精力和心思去学习信息技术和设计教育环节,一个班级可能要录制和发布几十上百个教学视频,需要教育团队、学校和教育公司的支撑。
首先,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在线教学与疫情期间教学是一样的,在线教学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次线上教学机会。因此,这部分老师只是建立了一个学习通班级小组,对网课表现出一种敷衍的态度。其次,一些教师将在线教育理解为基于互动网络平台的直播教育,简单地将传统课堂“移动”到网上。然而,由教师做“麦霸”的直播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次,部分教师认为在线学习就是上传学习资料至线上教育平台,教师只负责监控学生,从而陷入学生“网上打卡”的形式主义。
线上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提高信息供给能力,而且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较高的要求。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会在长时间的单一在线学习中产生大脑疲劳、热情退却、开小差的迹象,甚至出现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情况[11],需要教师督促完成课前、课上、课后学习任务。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作为通信娱乐工具,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自控,因此学习通线上教学模式的高效运用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否则,学生整天沉溺其中,自主学习也会沦为一纸空谈。
传统授课形式下,师生面对面,教师对学生听课情况一览无遗。隔着屏幕的线上教学,缺乏空间约束,难以产生“空间同行”的认同感和“空间性监督”。师生之间互动是有限的,缺乏班级全景,不可能实时观察到所有同学的反应[12],学习过程难以全面监测控制,学生也可用各种主观客观理由搪塞老师的检查。学生个体性较强,比较散漫,不能形成相互监督、模仿、竞争的群体“社会助长”效应。
在线统一闭卷考试一直是线上教学考核的难点。试卷发放、回收、批改等功能已经可以实现,但是监考功能有待开发,预防和监督学生考试作弊的方法还暂时无法实现[13]。因此,学习通教学还不能完全替代线下教学,无法进行常规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考查,只能采取课业设计或小论文撰写的考核方式,制约了其适用的课程范围。
超星学习通作为当前专门针对大学教学开发的较为成熟的教学平台,为线上授课提供了诸多便利操作和技术支持,但是也有教学目标无法实现的地方。因此,当前线上教学应该在尽可能充分利用优势平台的基础上,探索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此处的“混合教学模式”不是线上和线下的混合,而是线上教学资源的多元互通。各类软件平台有不同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功能。例如,使用腾讯课堂、腾讯会议进行课程直播及直播回放视频的生成,如果网络不稳定,学生可以使用回放功能进一步体验课堂内容。同时,回放对教师来说也很重要。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自我诊断,并通过复盘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又如,使用百度文库、百度网盘、微信群共享课程所有资料,包括课件PPT、电子版教材、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教学视频、直播回放地址等[14]。
网络平台拥有明确的章节目录、学习任务和重点窗口,各种视频可以轻松播放,在提供信息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上不受课堂时间、教师播放设备的限制。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传统PPT 演示的基础上,大量增加动画、视频、图片、思维导图的数量,通过大量生动演示和归纳总结模块,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及时做到总结和复习。网络平台尽管在课堂监控和互动方面不及线下教学,但是老师可以利用多种提问、连线、讨论的形式,提升课堂参与性。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前充分设计讨论环节的时间、学生回答情况的引导,对回答做评价,对问题做答案总结。
线上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往往不是课上直观可以获取的,借助教学平台的“任务点”功能,可以实现动态监测,但是需要老师课后花费精力专门总结梳理。所以,老师不是上完课就了事了,需要在课后汇总、分析学生任务点完成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提前发布任务点,设置任务点权重、得分点和学习时限,要求学生按时完成。课后建立全程动态评价机制,根据授课进度,实时查看梳理学生完成情况。对于普遍性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学习量,做到以评促学。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时,需要采取分组管理方式,指定一名或两名同学担任课程助教,助教选定若干组长,将大的班级分成多个小组进行管理。
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是较多被采用的评价方式。过程评价可以通过签到、提问、讨论、任务点监测实现,平时监测以简单题为主,重点保证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延长其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提交时长,允许补交作业。结果评价需要充分考虑线上的环境特点,运用多种手段。考试题目不是只能采取主观题或课业论文的形式,也不是只能在线答题,也可以采取时限内纸质考核方法。任课教师在统一时间将试题发放至教学平台,不得过早透露试题,影响考试效果,设定考试时间,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学生应在考试时间结束前,将答题试卷拍照上传或发送至教师指定的邮箱,考试结束规定时间内学生将纸质版试卷统一寄送给任课教师,并要求电子版试卷的答题内容与纸质版答题完全一致,否则此次考试成绩视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