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海霞
“体验式”阅读是在阅读过程中主客体实现融合、达到物我同境的阅读状态,目的是通过自身探索和实践,构建一定的知识,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体验式”阅读教学具体包含阅读中体验和体验中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训练其思维品质,提升其精神素养。笔者拟从阅读感知、感受、感悟三个方面谈一谈“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实施路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注重引导学生专研文本,加深理解、体验、实践,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新课标多次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同时,部编版语文教材将“阅读”与“活动”“探究”三者有机结合,注重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体验,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运用“体验式”的阅读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阅读是读者将自己对生活的感知以及生活经验融入文本之中,形成一定的阅读感知的过程。阅读者需要感知语言文字背后深刻的意蕴,体悟作者的真实情感。同时,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生应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提升整体阅读感知能力。“体验式”阅读强调立足整体和全局,促使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构建整体阅读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运用“体验式”阅读,让学生主动与文本进行对话,培养其语言感受力和阅读兴趣。
文学艺术创作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过程,读者需要将抽象化的知识变成感性化、形象化的东西,从而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借助朗读、绘画等有声有形的阅读形式,让学生不断地感受、体验、吸收、创新,最终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语言是人类传情达意的工具。读者需要准确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写作背景和思想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借助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读中思”“思中悟”,进而提升阅读的专注力、主动性。同时,“体验式”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内心世界,获得丰富的精神体验,有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体验式”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经验。教师需要结合学情,合理采用“体验式”阅读教学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综合能力。
朗读可以对文本进行二度开发,还原作品的灵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声传情、以情带声,提升其阅读的感知力和综合理解能力。
首先,在读中感受文本形式之美。“体验式”阅读教学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思考、揣摩、朗读,沉浸到文本之中,读出疑问、读出味道。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多篇经典文本不仅语言具有精深的韵味,而且具有一定的形式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读出文本个性化的语言形式,体悟文本语言的个性化魅力。在这其中,教师需要对每一个活动环节精心指导,特别是有效的朗诵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诗歌语言特点和情感意蕴。比如,在朗诵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诗时,教师可以抓住诗歌的结尾句,引导学生读出节奏、轻重等,从而掌握现代诗的情感表达方式。具体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重读,与“?”相呼应;“爱得深沉”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地顿读,“沉”字应该适当地拖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从而体会作者强烈的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沉下心来,跟着作者的语言去感受作者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进而形成“共情”“共理”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在读中体悟文本语言之妙。“体验式”阅读教学注重对语言文字、文体文本甚至教学情境等进行体认、验证、亲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新的情感体验,沉入词语之中,挖掘细节,达到知、情、意的融合。比如,学习《湖心亭看雪》一文时,教师可以抓住一个“一”字,让学生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词语、句段进行朗读,从而挖掘文本的深意。学生会发现:“湖中人鸟俱绝”中“绝”是后面几个“一”出现的原因,也是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的起因,可以看出张岱的渺小孤独。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以下语句:
余拏一小舟/上下一白/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湖中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由此,学生联系张岱的生活经历,前后勾连起来,体悟作者的精神世界。朗读后学生会感知到:“一小舟”是张岱所乘,代表着物质;“一白”是天地空间,意味着自由;“长堤”“湖心亭”“童子”则是外物。在张岱的生命中,他更需要的是自由和精神独立,而对物质生活则是一种漠然。可见,张岱是一个独立、高雅、勇敢、清高、智慧的人。
经典的文本往往在精微的语言和微妙的词句变化中表达复杂的情感。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想象、联想,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文本的言外之意。
注重结合文本内容,披文入情。不同的文本在语言表达上会运用不同的形式。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需要尽可能地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找到其空白点、延伸点、能力点,让学生进行体验,从而挖掘文本的个性。比如,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身份走进文本,体验每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有的学生从“我”的角度出发,感知到“没有想到”“绝没有想到”这两个词语体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以及多年之后深深的自责、忏悔。有的学生从邻居的角度走进文本,感知母亲被抬上车后邻居们的悲痛,更加反衬出“我”当时的无知、自私。
同时,文本体验还可与“主题阅读”紧密联系,构建系统化的阅读知识和经验。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资料解读文本,让文本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对话,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阅读兴趣,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比如,学习《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教师可以补充史铁生的《合欢树》《来到人间》等文本,以“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为主题进行群文阅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体悟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结合学生实际,巧设情境活动。阅读知识是在一定的时间情境中产生的。形象而具体的情境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要素的理解,并建构立体化的语文知识。同时,创设体验情境,联结语文学习要素,可以让学生从习得到运用,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比如,在学习《梦回繁华》一文时,教师可以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情境任务,将抽象的说明文知识转化为有意义的实践体验,调动学生的阅读激情,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笔者在执教时设计了以下情境任务:
北京博物馆将要举行中华文化和遗产日主题活动,其中“清明上河图”是一个重要的文物将要进行参展。请你以北京故宫博物院志愿者的身份,为其设计展牌并且完成以下具体任务:(1)制作“参展文物”的卡片;(2)围绕《梦回繁华》的课文内容,请写一份“清明上河图”的解说词;(3)设计一张纪念卡片(正面:清明上河图图画,背面:100字左右的简介语)。
由此,学生阅读文本,感知说明文遣词造句方面的特色,体悟文章典雅而有韵味的语言特色。同时,有效的情境任务构建了文本理解的基本逻辑,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模式化解读走向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维和情感活动,真正在阅读中思想得到启迪,享受审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