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韬
广州华立学院 广东 广州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呈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对我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压力。我国企业必须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不断夯实基础,强化管理力度,使企业保持稳定发展。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对市场需求、企业发展规划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出符合大数据时代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业财融合,促使企业实现高质量、科学发展。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业财融合是指将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机制与企业的业务管理相结合,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前置到企业的业务工作起点上,在业务管理进程中同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管理协同相应的有效机制,促进企业形成业务、财务一体化、科学化管理体系的重要工作手段。
企业业财融合还包括企业的财务前向融合和业务的后向融合。财务前向融合是指财务管理流程设置在业务管理流程之中,财务管理将成为企业业务管理的起点,在业务管理中利用各类财务管理思想和专业手段对业务给予充分的财务支持,帮助企业获得财务解决建议,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价值,而这一价值在大数据背景下将更为突出,全方位的财务数据会使企业业务决策更加科学可靠。在业务后向融合中,业务开展会协助企业及时获得各类数据内容,并会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将这些内容转化为富有逻辑性的财务数据资料,为企业进行财务决策和风险管理提供支撑,在业务管理中进行实时财务管理,会使企业的业务流程更加符合企业财务管理要求。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业财融合会使财务管理融入业务管理,使财务管理规范性作用在业务管理中也发挥作用,并能够提高业务管理合理性。企业业财融合前置会使企业提前了解目前的运行状况,并从业务开展初期就主动利用财务知识对业务进行规范处理,也可以使业务能够更好地理解财务管理语言逻辑,使企业业务管理流程内容更加符合财务管理要求。企业的管理制度会提前构建完善,并可以更好地约束处理业务时容易出现的随意性问题。
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必须要有效开展的工作内容。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类来自内外部的风险,建立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会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而利用财务管理手段来进行风险管控是当前企业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会通过在企业业务管理中融入财务管控措施,及时识别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判断风险类型、性质、重要级别,进而预估可能对企业带来的损失,结合企业管理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业财融合所生成的各类数据是企业经营成果的体现。传统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所收集的企业财务数据只是将财务规则转化为财务数据,数据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而通过实现业财融合,企业财务部门可以准确掌握业务开展进程中的不同阶段的数据以及数据形成过程。通过完善业务数据收集、及时传递业务信息、规范业务语言等方式,帮助财务管理部门获得更为完整和真实的业务数据,提高了企业财务数据的质量和业务数据完整性。财务部门将获得的业务数据实时转化为财务数据,使企业对市场及时反应,提高了企业发展决策的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的方式将业务和财务数据进行多维组合存储,使企业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决策层都能够利用更为完善、科学、统一的数据资源对企业进行管理、调度,提高了企业响应市场的能力。
随着企业业财融合的逐步推进,传统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必将发生深度变革,传统的财务管理机制也将发生变化,无论是企业的财务组织或人员都需要对这一变革给予充分重视,主动提高应对变革的能力,强化财务支撑决策的作用。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企业业财融合过程中会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结合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AI技术等现代化处理技术促进财务处理工作智能化、信息化建设,进而使传统财务职能会发生优化改革,实现集约化,提高传统财务的处理能力,并融入业务管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服务企业发展的价值。
由于企业财务管理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导致业财融合理念也很难得到贯彻落实,没有真正发挥业财融合理念的作用价值,无法有效促进企业运营发展,所以企业首先需要明确业财融合理念,完善制度,保障业财融合得到有效落实,促使企业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将自身发展战略和竞争力调整与社会的发展趋势统一协调。企业要快速查找出业财融合的制约因素,并对其进行规避调整和处理,降低其对企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其次,企业需要结合实际发展现状,开展全方位的业财融合进度调研,通过对当前企业发展情况分析,确定业财融合发展策略,利用大数据技术的智能化功能比对企业的发展进度情况,以此找出企业的优势与不足。企业在制定业财融合制度时,不可完全照抄其他企业的做法,而是应该利用大数据技术统计分析并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出适合企业的管理规划,并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
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通过实时业财融合需要使业财融合,为企业决策提供及时、精准的数据支撑,转变过去盲目决策的情况。我国传统企业过去所开展的财务数据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数据质量差等问题,进而导致决策层只能通过依靠直觉与经验来进行决策。现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国家政策调整不断加剧,仅凭过去的经验开展决策工作已经无法跟上国家发展步伐,企业必须依靠有效的数据,才能够保障决策的质量。比如某企业市场议价能力较差,如何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是该企业决策层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过去,企业曾采取调整采购模式的方式,以地方性直采模式从采购源头上对成本进行控制,但是该方案经过几年的实施后发现,财务数据中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成本下降,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对于价格的关注仅仅停留在合同单价的高低,却忽视了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其他费用。通过实施业财融合财务管理方式,将企业的财务工作前置到决策前端,对地方性直采模式进行优化,财务部门配合采购部门对采购过程中所产生的各个成本数据进行收集,并根据材料的采购数量、单价以及相关的差旅费、运输费等进行总结分析,为方案的优化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持,进而使新的采购方案能够真正发挥降低采购成本的作用。
组织变革和流程再造,必然需要面临诸多的阻力,所以一般企业会采取改良性或者是计划式的方式来进行变革工作。企业可以将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作为企业变革目标,重点对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进行组织变革,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机构和人员调整,增强企业业务与财务之间的沟通联系,以此来真正发挥业财融合的积极影响。一方面,企业可以将原隶属于业务部门的绩效工作纳入财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企业各部门业务核算工作,比如工资、绩效等。该工作经过变革将由销售会计直接负责,而不再由原业务核算人员进行负责;另一方面,企业的仓储部门则可以由原来的营销中心所使的销售管理部门调整为管理中心所属的财务管理部门。经过调整后,可以有效增强企业财务部门对于企业市场营销相关环节的服务力度,也能够使企业第一时间获得仓储数据情况,比如出现退货时相关数据可以及时入账。
企业所开展的全面预算一般包含战略预算、业务预算和事务预算。落实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机制,需要强化预算管理制度建设,将预算管理作为重要工程来进行开展落实。一方面利用业财融合优化企业全面预算,另一方面全面预算也将促进企业的业财融合实施。企业将全面预算作为财务管理之中的重要抓手,将以事件驱动为主导,进行财务管理梳理。首先可以建立起全面的预算管理机构,委派企业总经办、财务部、业务部等各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委员会建设,以此来构建起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保障体系。同时要根据各个中心事业部门的职能和任务,分别确定相应的预算责任项目。比如营销中心应该制定销售收入和销售费用预算责任项目;生产中心则需要制定销售产品数量、成本预算、采购预算、制造预算等相关预算责任项目。各中心部门结合预算项目填报财务表格,并经过企业预算管理部门流程审批,最终构建起企业统一化的预算管理目标。
企业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财务部门不可再像以往只在年终时才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通报、总结,而是要采取月度和季度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召开预算分析会议,对预算的落实情况进行研判,重点讨论影响预算完成的各类因素,对已经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的控制。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也需要同步开展严格的绩效考核工作,对预算完成情况好的部门进行适当的奖励,执行不达标的部门则需要进行适当的惩罚,提高对于预算上报的重视,避免绩效考核的简单化和频繁变更化。
现在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对于信息化建设的依存度正在逐渐提高。信息化建设会对企业管理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企业可以通过落实ERP系统建设来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而ERP系统也能够帮助企业在信息化时代之下,形成完善和先进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数据可以在各个模块内进行高度共享,为数据的一致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而在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落实的过程中,则可以充分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业务财务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体系优势,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来提高企业业财融合的深度与效率。该项工作的落实,需要坚持事件驱动方式,强化顶层设计,系统建设应该能够符合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分步实施的方式做好细节建设。在信息化平台之中,企业需要制定明细的标准,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OA系统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等功能进行数据共享与转换,建立起实时的数据仓库,帮助企业及时获得利于支持决策的多维度信息资源。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通过落实一系列业财融合措施,包括战略建设、组织变革、权责匹配、全面预算等,并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以此来有效促进企业业务和财务数据一体化建设与共享,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管理质量,使企业可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