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
户外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对本土材料资源进行深入的开发和利用,不断优化幼儿参加户外游戏的各项条件,制作并推广以本土材料为主要素材和主题的活动器材,同时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幼儿户外游戏的形式和内容,已成大势所趋。据此,笔者将从自然教育理念角度切入,依托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有关研究,围绕“在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户外游戏中本土资源的有效利用”一题撰写本文,并分别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给大家以后的工作带来一些帮助。
所谓“自然教育理念”,是指利用自然环境,结合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融入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实现教育的有效性。幼儿正处在身心发育的萌芽期,尚无法通过专项学习来实现思维认知的成长,因此更具有接受自然教育的必要性。幼儿教师要依托于幼儿好玩、爱动的天性,将户外游戏作为落实自然教育理念的主要载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完善对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围绕体育素养培养和审美素养培养这两个最契合于幼儿综合能力和成长需要的主题,来设计具体的本土资源运用策略。
一、围绕体育素养培养,挖掘本土资源,实现自然教育
(一)利用本土自然资源,开发户外体育游戏场地
自然教育提倡幼儿教师将教育的“阵地”变为“大自然”,并且在自然环境中展开与众不同的体育游戏,促使幼儿能够走向户外,呼吸新鲜的空气,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自然环境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是幼儿所能接触到的直观信息的最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和认知体验的重要客体。幼儿教师应有效结合幼儿的体育活动需求和园区的场地特色,对户外体育游戏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在充分提高区域利用效率的同时,借助本土资源的地理环境,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比如,将幼儿园附近的走廊、草甸、水塘等一些“冷门”区域也进行活动化改造,真正使幼儿的体育活动得到更大的空间支持。在具体的完善和改造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坚持“充分开发、全面利用”的基本原则,特别要善于利用具有本土元素的自然条件,使自然环境成为幼儿开展趣味活动的良好场所。
自然环境为自然教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素材,比如,一棵普普通通的柳树,可以成为幼儿学习舞蹈的“老师”,让幼儿跟着柳条摆动的节奏而欢快地扭起腰肢;茂密的树丛俨然是一片天然的障碍赛场地,幼儿在树间来回穿梭,锻炼着速度和身体协调性;浅浅的溪流则是幼儿戏水的好去处,一捧清凉的戏水被泼来泼去,幼儿在躲避和追赶间不知不觉增强了体质……在幼儿享受大自然美丽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其渗透保护环境和爱护花草树木的小常识,在自然教育理念下提高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要对园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起眼”的资源进行合理改造和创新,让它们焕发出新的活力,以益智玩具或体育器材的面貌重新为幼儿服务。在操场上,教师可以选择一块平整的地方作为“投掷区”,让幼儿用破布和旧棉絮制成的沙包玩“丢沙包”游戏;在后院一些地势存在起伏的地方,教师可以开辟出“穿越区”,用废旧易拉罐和布条做成一道道障碍横贯期间,组织幼儿来一场爬行障碍赛,等等。这些区域和活动的设置要保证独立性和连通性并存,使幼儿能根据个人意愿来自由选择,让幼儿各方面的趣味和身体机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与强化。
(二)结合本土自然材料,制作户外体育游戲用品
自然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生态性”,提倡自然环境固然要充分利用,但这并不排斥幼儿教师对体育器材的合理开发。 比如,幼儿教师可以找来当地木材厂的生产废料,将它们加工成一个个小陀螺,教幼儿一起玩“打陀螺”的游戏;或者去附近的竹丛里找一些自然枯萎的竹子,处理成一根根光滑的竹竿,和幼儿们练习竹竿舞;也可以在收获季节过后去田里捡来稻草,铺在地上做成厚厚的保护垫,让幼儿在上面自由地翻滚、爬行……这些设备的制作过程也可以发动幼儿广泛地参与进来,借此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还能在共同劳动中增进师幼之间、伙伴之间的亲密关系,从而实现体能锻炼、劳动教育和情感维系的三重目标。在自然教育驱动下,通过带领幼儿将这些废物进行了回收再利用,不但使幼儿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快乐,还发挥了自然资源的回收优势。
(三)结合本土自然材料,丰富户外体育游戏内容
除了一些全国乃至世界流行的体育运动外,很多地方也有着颇具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的体育活动或益智游戏。这些活动和游戏常常在场地、器材和参加者自身条件等方面有着更低的要求,开展起来非常方便,非常适合认知能力较弱但好奇心和活动欲都很强的幼儿学习、参加,也比较便于幼儿教师把控其中的各项环节。因此,幼儿教师要充分了解、改造并推广这些本土活动,让幼儿能在充分享受活动的乐趣和锻炼效果的同时,更好地领略乡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自然教育讲究的是“趣味性”,例如,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大家玩“老鹰捉小鸡”这种在南方民间十分常见的游戏,既能提升幼儿彼此团结的意识,还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运动和反应速度;而对于中班和大班的幼儿,教师就可以试着组织他们玩一玩“跳房子”和“跳绳”等需要融入一些智力元素的游戏,使体育锻炼和脑力开发得以同步进行。
(四)结合本土资料,优化户外体育游戏质量
幼儿的社会认知比较肤浅,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幼儿在社交方面都会表现得比较自我,很少会自发地去考虑他人感受和估计集体的秩序与利益。在这种客观事实的作用下,一些年龄较小或刚刚接受幼儿教育的幼儿往往会表现出不服从管理或者大哭大闹的问题。除此之外,一些幼儿由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总是和固定的几个小伙伴来往,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小圈子”,会对其他伙伴产生心理上的排斥感,这既不利于幼儿正确交际观念的形成,也给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制造了一定的障碍。而自然环境下的户外体育游戏,对改造幼儿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也是有着很好效果的。教师可以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有意识地按照“一大一小”的原则给幼儿分组,即首先让年纪较大的幼儿进行某项体育游戏的示范,让年龄较小的幼儿认真观察活动的流程和主要规则,而后请大幼儿做小幼儿的“小教练”,帮助后者快速掌握这项运动的要领,之后再安排两人共同开展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以自然的方式转移给了大幼儿,让大幼儿产生对小伙伴天生的保护欲;同时,小幼儿也对大幼儿更强的能力和更好的表现产生一种朴素的崇拜感,下意识地去按照“小教练”的要求学习运动技能。例如,自然教育要结合体验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教师可以组织中班或大班的幼儿来一场拔河比赛,拔河用的所有物料都来自本土材料,为了安全起见,可以让小班的幼儿作为观众或者拉拉队围观。这时,教师就可以请在比赛中获胜一方的队长作为小幼儿的“小教练”,具体讲解或演示拔河的站位、发力方式和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待小班的幼儿大体掌握后,教师可安排几名大班幼儿为A队,让两倍数量的小班幼儿为B队开始角力,之后再让小班幼儿真正参与其中。
二、围绕审美素养培养,完善对本土资源的户外游戏开发和利用
(一)废弃资源的回收利用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总会制造一些废品,这些废品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地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状况,还是一项潜在的可用于幼儿美育游戏设计的宝贵资源。幼儿教师可以在充分考察当地整体风貌和幼儿认知、行为能力和美术趣味取向的基础上,利用废弃资源开发出各种具有创造性、趣味性和参与感的美育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得到美术素养和乡土认知的双重优化。
自然教育要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损害,但是完全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比如,我国南方的农村地区,每到稻草丰收过后,田里便会遗留大量的稻梗。幼儿教师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将这些秸秆回收起来,编成一些如头环、娃娃、花绳或坐垫等手工艺品并作为小礼物送给一些近期表现良好的幼儿,通过这一手段激起幼儿对秸秆工艺品的好奇心和获得欲。随后,教师便可示范如何利用秸秆制作工艺品,同时带领幼儿去附近的农田里采集一些原材料,指导他们试着自己做一做,还可让幼儿在“原料采集点”现场制作。这项工作需要一定的过程,教师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和策略,要帮助幼儿结合个人意愿和动手能力确定想要制作的工艺品类型,然后对一些动手能力比较薄弱的幼儿做具体示范;对于制作物品相同或相近的幼儿,教师可以把他们编为一个小组,鼓励他们互相合作、彼此帮助,在共同探讨中完善自己的作品质量。
(二)结合本土的文化氛围,开展户外美育活动
正如笔者在前文当中所提到的,我国很多地方都有非常丰富的民俗活动,这些活动中不乏具有较高美术成分和价值的资源可供幼儿教师利用,用来培养幼儿的美术情怀和审美情趣。在具体的户外美育游戏设计、组织过程中,教师要调动起幼儿对这些民俗活动的兴趣,并在幼儿进一步接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美术元素渗透,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感染效果。每个地区都有本土文化,自然教育可以借鉴本土文化特点,优化幼儿教育形式。例如,我国南方一带的一些村镇地区至今仍存在着“赶庙会”的风俗,这对幼儿的吸引力是比较强的。在庙会上,除了有贩卖各种商品的商贩外,还会有各式各样的表演,其中便包括皮影戏。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看一些反映皮影戏选段及皮人制作过程的视频资料,还可以亲手制作一些皮人,并将幼儿带到与皮影戏中场景有着较高相似度的户外环境中,为幼儿表演简单的皮影戏,勾起幼儿的兴趣和了解欲望;而后,教师可结合部分资料具体讲解皮人的制作流程与注意事项,待幼儿充分了解后,可试着组织他们自己动手做一做,看看谁做出来的小皮人最惟妙惟肖。又如,幼儿教师可以在春天带领幼儿踏青,观看人们放风筝的场景,然后带领幼儿尝试自己制作简单的风筝,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幼儿的手工制作和绘画技能,促使其对本地的风筝文化产生更深刻的体会。
(三)借助本土资源,给予幼儿自由的发挥空间
艺术来源于生活,幼儿教师在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特色户外美育游戏时,务必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保证安全和秩序的基础上不要对幼儿的美育游戏执行活动进行过多干预,力求在自然教育理念下让户外美育游戏的教育价值真正渗透到幼儿的内心深处。比如,如果幼儿园所处的位置在农村或城市郊区,周边的自然条件相对良好,教师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幼儿带着纸和画笔来到户外观赏自然,将自己眼中的天空、云朵、植被等自然景物画下来,并根据自己的想象为它们加上一些点缀。幼儿的笔下可能会出现红色的天空、蓝色的树叶和绿色的云朵,也可能会给太阳画上胡须、给大树加上眉毛、给河流添上笑脸和双手,甚至可能会把自己和教师、伙伴化成小鸟或松鼠的形象,这些都应该得到教师的鼓励。教师还可以让其将自己的创作想法简单地介绍给其他幼儿,让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份天马行空的想象。又或者,每到雨过天晴之后,教师可以带着幼儿来到园中的绿化带附近,让幼儿利用湿润的泥土来做小泥塑,可以捏出自己的同桌,也可以塑出自己的教师,还可以給自己来一尊小塑像。之后,教师再从中挑选一些质量较好或创意突出的作为“展品”摆放在教室的小展台上,让所有人都能欣赏一番。
除此之外,自然教育理念下,幼儿教师还可以在户外游戏活动的设计过程中体现出对本土资源“环境育人”的应用,在院子等户外场所中利用一些本地材料来创设反映乡土文化内容的墙体彩绘,并可以发动幼儿利用活动时间在提前预留的空白墙体中做仿照性的彩绘游戏,使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获得美育素养和协作精神、创新意识的发展成果,也让本土气息在幼儿的身边变得更加浓郁。借助本土中已有的教学资源,能有效地降低幼儿的教育成本,同时还能使幼儿拥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级发展阶段,在幼儿发展中创设良好的发展空间,引入本土资源,可以使幼儿具有更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借助本土资源可以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深入贯彻自然教育理念。当前大部分幼儿均生活在城市中,虽然有较好的生活水平,但是与大自然的接触相对较少,为了使幼儿和大自然有亲密的接触、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幼儿园在设置户外游戏活动环节时,应尽可能根据现阶段幼儿园所处的位置,设置出符合当地乡土文化的活动内容,并且要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利用本土资源,增加幼儿对生活的热爱,让本土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培养幼儿游戏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自然教育更加突出了幼儿喜欢自由的特点,可以加强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在自然教育中,教师在户外游戏中开发并应用本土材料资源,既可以实现对活动成本的有效控制,还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和活动参与热情,并且将乡土情怀教育有机地融入其中,是一件具有很强复合教育性的创举。幼儿教师要真切地认识到这一点,真正重视起本土材料在幼儿户外游戏中的意义,为幼儿创造出一片充满乐趣、新知和能量的成长天地,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