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聋哑儿童美术教育是整个美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教育活动回归生活无疑是有效开展美术教育的重要方法。特殊儿童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群体。同时,特殊教育的质量也是衡量整体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在当前的特殊教育中,美术课程无疑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尽管特殊儿童在某些身体功能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依然有接受美术教育、享受美术乐趣的权利。从学科特点来看,美术学科本质上是一门视觉学科,所以聋哑儿童具备学习美术知识的基本条件。但与此同时,在特殊学校中开展美术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现状以及聋哑儿童的认知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恰当的美术教学策略。利用这种方式,有利于逐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不断促进聋哑儿童美术素养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对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搜集整理,并立足于教学实践进行了一定的观察研究。在本文中,笔者结合研究,分析了聋哑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以及现状,思考了怎样在生活化视域下有效开展聋哑儿童美术教学的问题。
一、聋哑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美术学科的教育功能对聋哑儿童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对聋哑儿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这种积极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具体来讲,聋哑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毋庸置疑,美术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在美术欣赏中,学生要全面分析美术作品的造型、构图、色彩等不同内容。在美术创作中,学生的脑、眼睛等器官要高度协调,并需要手的配合。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素质得到有效的锻炼。由此可见,美术学习十分契合聋哑儿童的需要。尽管聋哑儿童方面在身体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智力是正常的。也就是说,美术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第二,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每个学生都有享受生活与学习的权利,这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正如美味的食物可以使味蕾得到满足,其他的感官同样需要适当的刺激。通过美术教育,可以使学生产生良好的视觉体验,并促进学生审美经验的积累,从而使学生的视觉与精神得到满足。同时,聋哑儿童由于身体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心理与情绪容易出现波动。针对这种情况,美术创作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表达情感和宣泄情绪的方法,从而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三,为就业奠定基础。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性,所以个体必然会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对聋哑儿童来说,由于身体存在一定缺陷,所以未来的就业选择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通过美术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从而突出学生的优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的缺陷。
二、聋哑儿童美术教学现状
当前特殊学校对聋哑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从整体来看,當前聋哑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应该是一种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学设备、聋哑儿童自身条件的限制等因素的存在,教师通常难以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导致教学活动难以达到当前的教学要求。第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在当前聋哑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很多时候会直接组织学生进行临摹。毋庸置疑,这种学习方式很难真正使学生掌握美术技能。同时,这种单一的模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从而使其产生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使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大打折扣,也难以深入挖掘学生的美术学习潜能。第三,缺乏专业的教育知识。一方面,当前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数量是比较少的,所以很多时候聋哑儿童美术教育都是由普通教师负责。另一方面,尽管多数美术教师的美术知识都比较扎实,但对手语知识的掌握则是比较少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知识讲解的质量。第四,教学目标存在偏差。一方面,美术教育的组织过程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学生对基础美术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所以容易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另一方面,教师有时会忽视学生的差异,导致学生具体的学习需要难以得到满足。第五,家长的支持力度不足。当前一些家长仍然没有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其中一个极为突出的表现,就是认为教育仅仅是学校的任务,家长不需要做任何事。此外,还有一些家长并没有掌握恰当的教育方法,所以难以和学校形成有效的配合。第六,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教师有时会忽视评价环节的作用,认为讲解完美术知识就是教学活动的终点,所以导致美术学习缺乏一定的延续性。现有的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导致评价环节的积极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生活化视域下聋哑儿童美术教学策略
(一)创设课堂情境,吸引学生注意
毋庸置疑,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对最终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对小学阶段的特殊儿童来说,外部环境无疑是影响其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生活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尝试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在聋哑儿童美术教学中创设情境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利用恰当的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增强学习活动趣味性。比如,教学“画春天”时,需要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展现出春天的景物,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表达出对春天的感受。在教学中,笔者没有直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美术技巧,而是利用一段视频创设了情境。这段视频中直观呈现了我国不同地区的春景,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了春天景物的多姿多彩。第二,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氛围。小学阶段的聋哑儿童容易出现自闭、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要以生活化的方式与学生相处,使学生能真正放松下来。这样一来,能引导学生深入参与美术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美和想象美。总之,在生活化聋哑儿童美术教学中,利用恰当的方式优化课堂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二)优化讲授方式,促进学生理解
在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都是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的有效方法。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聋哑儿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应对讲授方法作出相应的调整,突出学习过程的生活化特征。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恰当的辅助。
在聋哑儿童美术教育的讲授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第一,熟练掌握手语,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由于聋哑儿童存在听力与表达能力的障碍,所以正常的语言交流是难以进行的。因此,教师要更加熟练地掌握手语。在美术教学中,手语交流不仅仅是为了讲授美术知识,更是为了在交流中给予学生关爱,从而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二,加强示范讲解。对聋哑儿童来说,视觉是获取美术知识的主要渠道。仅仅依靠手语讲授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直观性的示范讲解。在生活化视域下,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择一些蕴涵美术知识的物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讲解。同时,要初步示范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美术经验。第三,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美术想象与创造空间。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化素材,并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的练习活动。比如,教学“蔬果造型”时,笔者给学生提供了香蕉、苹果、土豆、黄瓜、桔子等蔬果。学生可以根据这些蔬果的自然状态与颜色进行想象,从而制作一些果蔬造型。利用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中慢慢消化立体、明暗、冷暖、空间、水墨、笔触等抽象的美术概念,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从而使学生在深入的参与中充分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三)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必然要以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支撑。在长期以来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往往更多依靠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这导致美术教育一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有意识地根据聋哑儿童教育的要求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以此来逐步丰富教学内容。利用这种方式,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美术教育的开展。
在特殊学校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中,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第一,开发互联网教育资源。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活动的深入融合,互联网教育资源的优势逐渐在教学中突显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在海量的互联网教育资源中选择与课内美术教育主题相契合的内容,并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资源库”,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取。第二,选择生活化资源。除了结合课内教学内容选择生活化美术素材之外,教师还应密切关注日常生活,选择一些可能带给学生美术灵感的生活物品,并加以储存。利用这两种方式,可以为美术教育的开展提供完善的资源保障,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组织美术实践,提升美术技能
在生活化视域下,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中心,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因此,在特殊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聋哑儿童的特点适当组织美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自主性的思考与探究。利用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而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比如,教学“手形的联想”时,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了手形的变化以及组合,使学生结合周围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了想象。完成课内知识的教学之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课堂实践。首先,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手影表演,鼓励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手形,其他学生需要猜想这是什么。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感受造型的多变。其次,笔者鼓励学生动手制作了手形画。再次,学生进行了展示,并分享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学生进行了评选,选出了自己认为最优秀的作品。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深化了对课内知识的理解。
(五)注重家校合作,拓宽教育范围
生活化教育理念更加重视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强调突破课堂的局限性,从而将学习活动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美术课程中,更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美术资源。不难发现,家庭是学生校外生活的主要场所,而家长无疑是学生家庭活动的主要监护人。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家庭与学校的相互协作,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强化美术教育的效果。
在家校合作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主動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帮助家长逐步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在与家长的交流中,要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到美术学习对聋哑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此来争取家长对美术教育的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聋哑人士的成功案例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第二,要根据当前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学习一些比较实用的聋哑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第三,要及时与家长分享校内外的教学经验,同时,要认真倾听家长在家庭美术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总之,在聋哑儿童美术教育中,加强家校合作是极为重要的。
(六)完善评价方式,实现提质增效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并为后续教学活动的调整提供依据。聋哑儿童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不断完善评价方式,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首先,要注意评价的激励性。聋哑儿童在美术学习中通常会面临更大的困难,所以容易受挫。教师在评价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激励,从而促进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其次,在评价中要尊重多方的想法。除了教师的点评之外,还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要听取家长的意见。综合各种想法,有利于保障评价的准确性。最后,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不要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要将评价的重点放在美术学习过程,从而通过不同的维度全面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聋哑儿童来说,视觉是其认识世界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美术课程对学生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立足于聋哑儿童的实际情况,并依据美术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恰当的教学策略。同时,随着教学活动的推进,还要及时对教学策略作出调整,从而逐步提升教学质量。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