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方舱医院的会展建筑平疫结合设计研究*

2022-12-15 13:10璇,成辉,李
南方建筑 2022年11期
关键词:流线方舱会展

骞 璇,成 辉,李 欣

引言

2019 年底全球多个地区相继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不断变异重组,全球范围内疫情形势依旧不容乐观。世界卫生组织认定本次疫情已经构成国际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NIC),并引发全球性“大流行(Pandemic)”[1]。方舱医院作为一种新型公共卫生理念,于2020年2 月由王辰院士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首次提出[2]。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护过程中,我国首次将临时野战医院的概念引入医疗卫生领域,通过对会展中心等大型建筑的改造设计,使大量的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是我国抗疫史上的一次创举。中国方舱医院的成功应用也对国外各个国家抗击疫情提供了新的思路[4]。

2020 年初,武汉客厅会展中心、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在内的四座会展建筑被改建为方舱医院[3],累计收治患者5000 余人,占武汉市方舱医院总人数的47%(图1)。2022 年4 月9 日至5 月31 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共收治患者174,308 人,占全市收治总数的27.8%,占市级方舱收治总数的55%。方舱医院,被视为此次战“疫”的生命方舟,为控制疫情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凸显出会展建筑在应急防疫过程中的诸多不适。

图1 武汉方舱医院收治患者分布图

由于现有会展建筑在设计之初并未充分考虑平疫结合需求,“边设计、边施工、边收纳患者”是方舱医院的建设常态。由于应急储备不足,作为方舱医院使用的会展建筑仍然存在功能流线混乱、隔离措施不足、患者交叉感染等风险。同时,《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5]、《方舱医院设计导则(试行)》[6]等国家相关政策建议,提高大型体育场馆、展览馆(会展中心)等公共设施建设标准,在相关设施新建或改建过程中充分考虑应急需求。

基于疫情背景下方舱医院的使用需求,在会展建筑设计中引入平疫结合理念,并提出便于快速、灵活转换功能的会展建筑平疫结合设计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会展建筑“平”与“疫”两种状态的协同,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会展建筑的应急处置能力。

图2 会展建筑在疫情时期的定位、功能及特点

1 适于方舱医院的会展建筑平疫结合模式构建

1.1 会展建筑的空间原型

会展建筑最初起源于展览和贸易需求,为单一的展览空间形式。随着现代会展业的发展,逐渐演化为会议和展览功能复合的空间形式,形成“展中有会,会中有展”的互融模式[7]。由于会展建筑与城市的互动日益增强,会展建筑已成为融合会议、展览、商业、酒店、办公等多功能形式的大型综合体(图3)。会展建筑的核心空间为标准展厅组成的大空间形式,包容性的大空间是会展建筑多功能设计的基础。

图3 会展建筑的空间原型与基本功能单元

1.2 方舱医院的空间原型

方舱医院的概念最早来源于战争中的临时野战医院,后扩展到民用救灾领域,通过标准化的方舱模块形式实现快速建造。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我国通过大型场馆和室外方舱模块结合的形式,进一步拓展了方舱医院的适用范围。在疫情防控中使用的方舱医院空间原型来源于传染病医院(图4)。传染病医院按照功能分区,一般由门诊和急诊部、住院部、医技部、后勤保障系统、行政办公区五部分组成。方舱医院是确诊轻症患者的隔离和分诊场所[8],主要使用空间是住院区,在功能设置上以传染病医院的住院部为基础,不设置门诊和急诊部,医技和后勤保障系统等功能空间相应调整布置[9]。与传染病医院相比,方舱医院具有建设快、规模大、成本低的特点[10]。

图4 方舱医院的空间原型与基本功能单元

1.3 会展建筑的平疫结合空间模式

会展建筑空间模式经历了由“单一展览空间”、“展览+会议”、“会展综合体”的类型演变。往往在同一时期,会展建筑空间总是具备相似的特征,这也是建筑空间模式时代性的体现。伴随着社会变革和外在环境变化,必然会产生新的空间模式。在疫情的冲击之下,会展建筑将突破原先“单一性”的空间模式,继而形成更加“复合性”的空间模式。

建筑中的功能因素所回答的正是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各种要求,而这种要求并非一成不变的,最终必将导致对于旧的空间形式的否定[11]。凭借高大空间优势,疫情时期会展建筑可转换为方舱医院使用(图5)。通过建立会展建筑的平疫结合空间模式,探讨会展建筑空间模式的多样化与可变化,探寻会展建筑空间模式的发展方向。会展建筑室内和室外空间协同联动,构建出会展建筑平疫结合空间模式,实现会展建筑“平”与“疫”功能的转换。

图5 会展建筑的平疫结合空间模式图示

1.4 会展建筑的平疫结合运行模式

应急防疫工程不仅要在疫情来临时作出迅速反应承担规模庞大的医疗救治任务,同时还应考虑疫情之后也要实现快速恢复投入到正常的经济活动中,做到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平”与“疫”两种状态的协同,如何做到经济、实用,两种功能的转换,如何做到安全、快速,这些都关乎着使用者的安危、社会经济的影响等多方面内容。

“平疫结合”是当前会展建筑在疫情防控和疫情应对过程中需着重考虑的理念和方法。对既有会展建筑而言,需在平时疫情防控过程中就应做好平疫结合设计,并通过对建筑进行改造,在场地、功能、建筑设备等方面做好应急储备,当较大或特大疫情暴发时,可及时迅速的转换为方舱医院使用。对新建会展建筑而言,在设计之初就应考虑平疫结合设计,在满足平时会展功能使用的同时,为疫情防控留有余裕[12]。具体而言,会展建筑平疫结合的运行模式如图6 所示。

图6 会展建筑的平疫结合运行模式图示

2 会展建筑与方舱医院的矛盾性分析

2.1 会展建筑与方舱医院的使用人群分析

会展建筑平时的使用人群主要包括参展观众、参展商和展馆管理人员三大类。平时的行为活动包括观展、开会、聚餐、运动等(图7),使用人群具有流动性和短时性,行为活动中强调人与人之间语言、视线、流线等行为方式的交流。方舱医院的使用人群主要包括医护人员、传染病患者和后勤服务人员。疫时的行为活动包括住院、诊疗、吃饭、洗漱、工作学习、运动休闲等(图8)。方舱医院的使用人群具有相对固定性和长期性,行为活动中强调人与人之间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交叉感染。

图7 会展建筑的使用人群与行为活动分析图

图8 方舱医院的使用人群与行为活动分析图

2.2 会展建筑与方舱医院的功能特征分析

平时状态下,会展建筑可转换为体育活动场所、聚会活动场所、避难场所等多种功能。会展建筑凭借高大空间特征,可通过在室内放置体育设施、家具装饰、临时隔档等移动设施快速完成转换。与平时的转换形式相比,疫时会展建筑转换为方舱医院时,最明显的特征包括:一、方舱医院对于功能分区的要求(图9)。方舱医院应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的原则进行空间组织,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应严格划分,医护和患者使用不同的走道、楼梯、电梯。二、方舱医院作为应急防疫工程,对改造的时效性要求高[13]。由于疫情具有突发性,而收容患者需要快速及时,需保证方舱医院改造方案的快速响应。

图9 会展建筑平时与疫时转换形式对比图示

2.3 会展建筑与方舱医院的空间组合模式

会展建筑的核心空间为开敞大空间,而方舱医院的空间特征为独立式小空间(图10)。会展建筑中过高的空间对于平面分区会造成很多实际的困难,无法实现其分区的密闭性。因此,应灵活利用会展建筑原有的功能分区,通过既有通高墙体实现洁污分区。选取武汉与上海两市的五座会展建筑作为研究对象(表1),通过对五座会展建筑的方舱医院设计范围、平面功能分区与空间组合模式进行分析,进一步探析会展建筑转换为方舱医院时各功能空间的组合模式[14]。

图10 会展建筑与方舱医院的空间组合模式图示

表1 方舱医院空间组合模式分析表

2.4 会展建筑与方舱医院的矛盾性分析

会展建筑与方舱医院的使用人群、行为活动、人群特点、行为特点、功能需求与空间需求都存在较大差异(表2),是会展建筑与方舱医院的主要矛盾所在,需通过平疫结合设计同时调和和满足两种状态下的使用需求。由于会展建筑与方舱医院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因此在功能转换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调查显示,由于应急储备不足,患者入住的方舱医院室外场地混乱、功能分区模糊、医患流线交叉、室内空间品质较差、配套设施与设备不足等现象较为显著。将其评价因素划分为五个方面:场地要素、功能要素、流线要素、空间要素和建筑设备要素(表3)。

表2 会展建筑和方舱医院的矛盾性分析表

表3 作为方舱医院使用的会展建筑存在问题分析

3 适于方舱医院的会展建筑平疫结合设计策略

3.1 会展建筑平疫结合设计原则

一、“安全防疫”是会展建筑平疫结合设计的首要原则。一方面,需保障医护人员生命安全,避免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另一方面,大量的轻症患者在方舱医院内周转治疗,需避免新来的患者对原有已经接受过治疗的患者造成二次感染。二、“快速应急”是会展建筑平疫结合设计的重要原则。方舱医院作为应急防疫工程,与日常工程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急”。由于疫情具有突发性,需尽快收治患者,尽早切断传染源,做到“协同联动,应收尽收”。三、“灵活可变”是会展建筑平疫结合设计的基本原则。会展建筑紧急时期需转换为方舱医院使用,疫情之后也应快速灵活恢复原状,因此各功能空间需做到灵活可变,在不改动或少改动的情况下快速进行功能转换。

3.2 场地平疫结合设计策略

一方面,会展建筑在选址时就应考虑平疫结合的需求,避免选择疫情传播风险较大的区域[15]。选址应远离居民区和学校等人群密集区域,同时应远离商业超市、物资配送中心等重点运行区域;方舱医院排放出的污水和污物需要经过消杀处理,为避免安全事故,选址应远离天然气场、垃圾焚烧厂等易燃易爆场所;远离城市水源地,避免对水源地造成污染;选址处于下风区,避免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应考虑周边的大型医院分布,紧急时候便于患者的转院和救治。

另一方面,需做好场地空间的平疫结合设计,并在规划的防疫场地上预留水电接口。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会展活动开展时需要对入场人员进行排查和测温消毒,参展人员间隔排队入场,对室外广场区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可适当扩充室外场地空间,预留更多的弹性空间。室外空间的增加也有利于室外方舱区域的功能扩展,便于方舱医院的改建和功能的完善。

3.3 功能平疫结合设计策略

会展建筑在功能布置时需考虑疫情时期方舱医院的使用需求,提前做好平疫结合设计,确定可扩充的床位数,便于紧急时期快速灵活完成功能转换(表4)。登陆厅入口需考虑弹性空间的设计,在各个入口处预留临时隔离空间。平时用作保安室,疫情突发时可快速转换为负压临时隔离用房。会展建筑中的分隔展墙,可与方舱医院中护理单元隔断联动使用(图11)。同时,办公空间可灵活转换为卫生通过室(图12)。

表4 扩充床位数和卫生间配比计算表

图11 通过展墙和标准展位灵活划分护理单元

图12 办公空间的灵活转换图示

由于方舱医院内人们停留时间较长,附属卫生设施配置严重不足。对场馆内的患者日常生活产生极大影响,在会展建筑设计时需提前预留卫生间扩充位置。同时应预留垃圾间扩充位置,并细化垃圾间房间分类,按照消毒间、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医疗垃圾等进行划分,将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后再进行转运。预留的垃圾间平时可作为库房、储藏室、工具间等服务空间使用。

3.4 流线平疫结合设计策略

会展建筑的外部交通分为五大流线:人行流线、车行流线、货运流线、消防应急流线、垃圾装卸及运输流线[16]。方舱医院的人行流线主要包括医护人员流线和患者流线,与会展建筑原有的人行流线完全不同。因此,需要重新组织人行流线。医护人员和患者使用的入口、内走道、室内电梯、楼梯等路线,都应严格划分。现有会展建筑改建的方舱医院中医护和患者流线多有交叉,可通过病床区的灵活划分,严格区分医护和患者流线(图13)。

图13 病床区优化布置方案图示

车行流线中,原有的私家车和贵宾车等流线完全停用,被接送患者的医护车辆取代。医护车辆可沿用原有的车行流线和停车场,并做好车辆的冲洗消毒工作。用于运送医疗物资的货运流线,可沿用会展建筑原有的货运流线。并与物资存储空间相互协调使用。垃圾装卸及运输流线,应在方舱医院功能分区的基础上重新组织,并做好废水和废弃物的消毒处理。

3.5 空间平疫结合设计策略

自柯布西耶1963 年设计的威尼斯医院采用拼接式模块化的结构形式以来,英国卫生部先后探索了四种不同形式的医院建筑模块化设计体系[17]。医院建筑因其特定的就医流程和功能需求,模块化的设计体系有利于医院建筑的标准化设计。国际标准展位尺寸为3m×3m,因此展厅柱网和空间平面尺寸一般以3m 为模数。通过建立3m 模数的方舱医院功能模块单元,便于紧急时期快速高效地完成方舱医院的空间分隔(表5)。一方面,可通过扩大入口檐下灰空间的形式对入口排队参展的人员形成良好庇护,紧急时期也可将部分功能房间布置在室外灰空间区域,进一步提升临时房间的空间品质。另一方面,可通过提升导向标识系统、丰富室内色彩设计、柔化室内空间界面、体现患者人文关怀的形式提升室内空间人性化设计。如图14 所示,以杨凌国际会展中心综合展馆为例进行平疫结合设计实践。

图14 杨凌国际会展中心综合展馆平疫结合设计图示

表5 方舱医院功能模块单元

3.6 建筑设备平疫结合设计策略

在建筑设备平疫结合设计中,应提高建筑设备可靠度。通风系统按照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做好分区通风和空气净化。给水排水系统做好分区供水和污水处理,避免空气和水源造成的交叉感染。同时应预留强电、弱电接口,并提高会展建筑的智能化设计。

结语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之下,我国当代会展建筑需突破原先“单一性”的空间模式,继而形成更加“复合性”的建筑空间。研究尝试在会展建筑设计中引入平疫结合理念,从会展建筑与方舱医院的空间原型出发,构建会展建筑平疫结合模式,从两者的矛盾性入手,提出便于快速、灵活转换功能的平疫结合设计策略。旨在为会展建筑的平疫结合设计提供方法指引,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会展建筑的功能转换作出应急储备和主动应对。当下正值会展建筑又一轮建设热潮,也恰逢后疫情时代,希冀通过会展建筑平疫结合设计,创新会展模式、功能,实现展城融合,全时利用。

图、表来源

图1、3 ~9、11 ~13:作者绘制;

图2:作者改绘自参考文献[8]、[10];

图10:作者改绘自参考文献[15]、[16];

图14:作者根据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杨凌国际会展中心综合展馆》相关图纸绘制;

表1 ~表5:作者绘制。

猜你喜欢
流线方舱会展
方舱日记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几何映射
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压力场及流线分布研究
任意夹角交叉封闭边界内平面流线计算及应用
基于特征分布的三维流线相似性研究
一种整体式垂直扩展方舱结构设计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