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空间设计对比研究*

2022-12-15 13:11蔡志昶徐一帆
南方建筑 2022年11期
关键词:照料空间设计设施

蔡志昶,蔡 慧,徐一帆

1 研究背景

痴呆(dementia)又称失智,是一种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并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明显减退的综合征[1]。痴呆症的人群包含各个年龄段,本文统一用失智老年人来描述患有痴呆综合症的老人。本文所指的照料单元是指为一定数量护理型床位而设的生活空间组团,含居室、单元起居厅、护理站等空间[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失智老年人数量正在迅速增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截止2013年全世界大约4440 万人患有老年痴呆症;而到2030 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560万人。从1990年到2010年中国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一直在稳步上升(图1)。据估计,中国60 岁以上老年痴呆症的总体患病率将从2020 年的5.8%约1410 万人,上升到2030 年的6.7%约2330 万人[3]。

图1 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总人数(万人)

2 文献综述

2.1 中国失智老年人照料设施研究

2010年以来,国内关于失智养老设施空间和环境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如失智老年人设施空间平面类型探究[4],公共空间设计对老人行为的影响[5],构建疗愈性空间环境设计框架[6],居住环境对失智症老人行为心理的影响[7,8],失智老年人设施中的空间环境研究[9,10],体验式的护理空间设计方法[11]等。但这些研究主要局限于国内外文献案例介绍,老人行为特征及空间环境描述性研究等方面,还缺乏深入的关于失智老年人照料设施空间设计的相关量化研究。

2.2 美国失智老年人照料设施研究

美国失智老年人相关建筑理论研究工作开始于学者劳顿(Lawton),他于1973 年提出“环境压力与个体适应水平模型(the Ecological Model of Competence Press)”,作为新的养老设施理论基础[12]。20 世纪90年代中期,几位著名的环境学老年设施学者提出以治疗失智症为目标的空间环境设计理论,如痴呆老人环境空间规划[13],痴呆症友好环境的数据收集和支持研究[14],阿尔茨海默症特殊护理单元环境对老人行为健康的影响[15],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痴呆症服务和设施的差异研究[16],老年人照料设施的生活质量和建筑设计研究[17,18],为后续失智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循证设计(Evidence Based Design) 在美国的普及,大量文献将设计与失智老年人的康复体验和医护人员的效率和满意度联系起来,主要的研究观点包括:

(1)和其他护理单元相比,专门的失智老年人照护单元(SCU)尺寸较小,多采用单人病房并使用较少的病房数[19,20]。

(2)采用家庭化,非机构化的环境设计,有利于降低失智老年人的过激行为和焦虑感;结合镇静剂的使用[21],同时避免过度的感官刺激[22,23],采用合理的照明和视觉对比设计[24,25]。

(3)关注入住老人行为的安全性:老人独自离开照料设施的行为[26]、老人跌倒的行为[27]、涉及老人方向感的行为[28],以及其他照料单元的主要安全问题。

(4)失智老年人对照料单元的个人空间以及公共空间有特殊的要求,如失智症严重的老人的卫生间仅设置马桶和洗手盆,用带助浴功能的公共浴室来满足失智老年人的洗浴需求[29];公共空间设置巡回路线以适应失智老年人的无意识迷走等[30],老人居室房门设置专门的探视窗口等[31];这些空间设计是否妥当会影响失智老年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3 美国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空间设计发展趋势

随着关于老年失智症、失智老年人照料设施等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美国的传统失智老年人照料模式也在不断转变,不同时期的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空间模式相差迥异,并且与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相关学术研究密切相关。

3.1 美国早期传统失智老年人照料——精神病院的医护模式

在20 世纪50 年代以前,美国的失智老年人被看作是普通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病院进行治疗。但生活在其中的老人既没有得到舒适的居住环境,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在类似的空间环境里,老人容易产生精神压力,对失智症起不到缓解作用。

随着对失智症研究的深入,失智老年人的照料工作逐步从精神病医院转向有针对性的养老设施。特别是20世纪50 年代以后,随着老年照料设施体系的发展,50年代到80 年代之间,美国公立精神病院的老年失智症患者减少了75%,而养老机构中老人数量则有明显上升趋势(图2)[32]。

图 2 美国1950年代-1980年代,不同护理设施中每10 万人群中65 岁以上的失智老人数量变化

3.2 20 世纪70 年代特殊护理单元(SCU)——专门的失智照料单元

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建成的费城老年医学中心的韦斯馆(Weiss Pavilion),是第一所为失智老年人设计建造的养老设施,设计者劳顿开发了一个特殊护理单元(Special Care Unit, SCU)[24],其空间设计脱离了美国早期精神病院的设计思想,既考虑了护理效率,也着重为老人提供较好的居住环境(图3)。

图3 费城老年医学中心的韦斯馆建筑平面图

当时典型养老院的一个照料单元大概60 张床,采用“一”字型走廊平面。而韦斯馆的特色是开放平面,一个照料单元大约40 张床位,其中房间大多数是双人间,老人居室环绕公共交往空间的四周布置。这种设计使建筑成本增加了约10%,但韦斯馆项目的相关研究评估显示,失智老年人的日常行为和精神状态不再显示出明显恶化的趋势。此后,特殊护理单元(SCU)在20 世纪70 年代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3.3 20 世纪80-90 年代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的发展——家庭氛围的创造

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以后,美国的失智老年照料设施建设中出现了新的理论和实践,最著名的老年设施设计理论是以“介助生活(assisted living)”为中心的理论, 其模式是为初期到中期阶段的失智老年人提供服务和支持,到了失智症最后阶段,老人才会被转移到护理院(nursing home)的专属失智照料单元。

美国加利福利亚州春谷(Spring Valley)镇的诺亚家园(Noah Home()图4)、波多黎各的英思格尼亚(Insignia)老年公寓(图5)、俄亥俄州的科琳多兰中心(Corinne Dolan Center)(图6)、以及宾夕法尼亚州的伍德赛德广场(Woodside Place)(图7)等项目是该理论的实践典范,这些设施从根本上改变了失智老年人居住空间环境的标准。

图 4 美国加利福利亚州春谷(Spring Valley)镇的诺亚家园(Noah Home)建筑平面

图 5 波多黎各的英思格尼亚(Insignia)老年公寓建筑平面

图 6 俄亥俄州科林多兰阿尔茨海默中心建筑平面图

图 7 伍德赛德广场建筑平面图

图 8 诺丁汉老龄化中心平面

从建筑平面布局可以总结出它们与之前老年失智照料设施的典型区别,即“家庭氛围”的创造。首先,每个建筑配备一个,或者两到三个照料单元,而每个照料单元都是基于10-12床位所组成的类似家庭的居住单元,单人间成为主导的居住空间模式;其次,每个单元有一个公共的厨房、餐厅和客厅,老人的房间围绕公共空间布置。

医疗护理站也结合公共空间布置,医护人员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老人的生活状况。在这种单元环境里,人们可以找到居家的感觉,这与传统照料设施中的大体量空间相比要人性化很多;最后,每个设施都提供了直接通往户外花园的通道,让老人更容易接近自然,更加积极参加户外活动,以缓解病情发展。总之,照料单元的设计更加关注老人本身的生活质量,不再将医护人员的治疗效率放在设计考虑的首要因素。

3.4 当今美国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的最新发展——注重精神和情感的需求

20世纪90 年代至今,美国建成越来越多的失智养老院和辅助生活社区,并通过严谨的使用后评估,产生了更多的新的理论与实践。美国学术界关于失智老年人照料设施研究认为,失智老年人有着其他长期护理患者所没有的独特空间需求,并集中体现在老人精神和情感上[24,33]。

在为老年人提供居家氛围基础上,照料单元的空间设计更加注重老人精神和情感需求,其设计重点是让老人能感觉到与外界社会仍处于联系状态,同时更加注重老人的隐私和生活质量,以强化老人的自我认同与尊严感。照料单元设计趋向小型化、精致化,室内外活动空间继续扩大,增加不同类型的治疗室,减少重复的交通空间,以帮助失智老年人寻路。在室内设计上增加色彩、照明和香味系统,刺激失智老年人的感官,唤醒失智老年人的过往记忆,平复老人的焦躁情绪,以此减缓老年失智症的病情发展。

在美国,小型化、小组团的养老院模式广泛流行源自于比尔·托马斯(Dr. Thomas),他于2001 年成功地开发出来名为“绿屋”的护理院原型,随后绿屋项目(The Green House Project,简称GHP)组织成立于2003 年,绿屋项目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建立10 人规模的分散居住小组团,老人由全能型员工(Universal Workers)进行照顾。

2018 年正式开放的位于纽约州中部的诺丁汉老龄化中心(dementia care at the Nottingham)是一个典型案例(图8)。在创造家庭氛围的基础上,该设施的内部空间设计采用了最新的空间设计手法和技术措施来更好地照料失智老年人,包括:

(1)三面环绕的大窗户来优化自然光线;

(2)扩展的公共厨房,为失智老年人提供现代化设备和感官刺激;

(3)配套水疗浴室,为老人提供更舒适的治疗和生活体验;

(4)公共聚会区采用令人放松、平静的色彩;

(5)经过特殊设计的地板和寻路线索使失智老年人的“漫游”行走更加轻松;

(6)更柔和的照明和香味系统,以满足失智老年人感官刺激需要。

纽约的新犹太人曼哈顿生活中心(The New Jewish Lifecare Manhattan Living Center)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图9)。这座高层的绿屋设施位于纽约州纽约市曼哈顿的上西区,计划2018 年开始建设。这座建筑共有20 层,其中11 个楼层设置为失智老年人的居住楼层,共容纳约260 位老人。每个楼层背靠背设置两个绿屋养老院组团,每个组团容纳12 位老年人。

表 1 美国20 世纪70 年代至今典型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空间设计比较

表 2 中国典型失智老年人照料设施比较

图9 新犹太人生活照护组织纽约曼哈顿生活中心平面图

总之,美国最新的失智老年人设施更加强调老人的生活体验,建筑设计在优化物质空间环境的同时,更加重视老人精神情感的需要。相应地,这一类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被称为“记忆照护单元(Memory Care Unit)”,进一步弱化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里的“医护”元素。

4 中国失智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建设现状

进入21 世纪以后,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特别是失智老年人群体的急剧增加,容纳失智老年人的老年照料设施逐渐增加。总的来看,中国的老人照料设施建设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以下特征:

(1)老年人照料设施建设发展快速,市场需求量大。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社会对老年人照料设施的需求急剧上升,各种类型的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建设迅速涌现。国家在政策、规范、标准等方面也推出众多促进老年人照料设施建设的一系列举措[34]。

(2)老年人照料设施发展的不均衡。由于中国正在快速地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地域发展的不均衡,因此各种类型、各种等级、各种投资与运营主体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并存,不同设施之间的软硬件配备极不均衡。从建设与运营的主体来看,主要分为以下类型:公办民营、公办公营、民办民营。从经济运营角度看,分为福利性质的老年人照料设施、面向不同收入水准的盈利性质的老年人照料设施。

(3)专业化的失智老年人照料设施缺乏。大部分失智照料设施还处于医院模式和普通养老设施阶段,仅小部分设施能够提供失智照料单元空间。失智老年人仍然受到高度机构化的建筑和护理的约束,得不到有效的护理,失智症的特殊性未受到建筑设计师和护理人员的重视。

本文调研了近十年7 个建成或者建设中的含有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的养老设施案例,并尽可能覆盖不同空间类型、不同建设和运营主体类型、以及不同收费标准的类型。参照前文美国老年人照料设施的空间设计类型,中国现状的失智老年人照料设施可以分为三种空间类型:医院模式、普通养老设施、特殊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

(1)医院模式

医院模式是将失智老年人照料设施按照医院空间进行设计,其中的生活区与医院病房区类似。本文中的南京市脑科医院老年精神科病区和南京市祖堂山社会福利院康复楼是医院模式的典型代表。其中南京市祖堂山社会福利院康复楼是公办公营的老年人照料设施,里面约1/3 的床位为福利性质的床位。

(2)普通养老设施

在普通养老设施中容纳部分失智老年人,缺乏专业的空间设计,往往是由普通老人居住区划分而成,对失智症起不到治疗作用。银杏树老年人服务中心、慈恩老年人服务中心和山东临沂康养护理中心康养部是公办民营性质的老年人照料设施,也是普通养老设施的典型代表,其中山东临沂康养护理中心康养部虽然是根据最新版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450-2018》设计而成,但是其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除了床位数减少外,与普通老人照料单元并无差别。

(3)有特殊照料单元的失智老年人照料设施

此类老年人照料设施是有专为失智老年人设计的特殊照料单元,无论是空间设计还是室内装饰都是以失智老年人为中心,单元里有独立的起居室,室外花园等。安徽省蚌埠市民政项目园康复楼内的失智老年人照料楼层和江苏省南京市仙林欧葆庭护理中心是典型代表。其中的南京市仙林欧葆庭护理院设有高标准的软硬件,其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均设置单人间,并配置有大量的公共活动空间、室外花园、康复训练等设施,是针对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年人设立的高端医护型养老机构。

5 中美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空间设计对比

表1 比较了美国20 世纪70 年代至今各个典型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的空间设计特点,比较的内容包括:平面布局、老人房间类型(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老人居室占照料单元总面积比例、床均面积、单元起居厅面积占照料单元总面积比例、护理站位置以及护理距离等。参照表1 的比较内容,表2 比较了文中选取的中国各个典型类型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的空间设计特点。

表1 和表2 对中美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空间设计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的空间设计现状特点如下:

(1)当下中国失智老年人照料设施发展很不平衡,大部分失智照料设施还处于医院模式和普通养老设施阶段,仅小部分设施能够提供特殊的失智照料单元空间;

(2)随着2018 版老年人照料设施建设标准的颁布,新建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开始设置专门的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的总床位数逐渐减少,但整体而言,中国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的床位数远大于美国(图11);

图11 中美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床位数量比较

(3)目前中国大部分照料设施居室的老人居室以多人间为主,但是随着新版标准的实施,双人间,单人间的老人居室成为发展趋势;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美国失智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公共空间面积逐步扩大,其建筑面积占整个照料单元总面积的比重基本是在10-20%之间;虽然中国照料设施的护理站逐步转向开敞化,保证护理人员能观察到起居厅和走廊老人的情况,但是公共社交空间的面积占比很小,占整个照料单元总面积的比重基本是在10%以下。此外,中美失智老年人照料设施在“床均面积”和“居室占总建筑面积比例”数据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图12、图13);

图 10 中美失智老人照料单元建成年份

图 12 中美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居室面积占总建筑面积比例比较

图 13 中美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床均面积比较

(5)随着中国《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450-2018》的颁布,标准对老人居室日照需求的下降,平面布置更加自由;单面布置老人居室的空间模式得到改善,在此基础上长走廊发展为短走廊,交通空间面积相对减少;

(6)中国的老年人照料设施的老人活动场地更多是在室内封闭空间,花园等室外空间较少。门禁系统没有特殊隐藏设计,出入口明显,但是失智老年人无法自由外出,有被监禁感;

(7)中国现阶段的室内装饰和家具统一制度化,缺乏家庭感,且不利于失智老年人使用;在部分建设标准较高的老年人照料设施中,老年人照料设施的空间设计开始强调营造居家氛围感、归属感,失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开始得到重视,如南京市仙林鼓楼医院法国欧葆庭护理院。

6 对中国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空间设计的借鉴

对照美国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空间设计的历史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失智老人照料设施的发展现状,其可供借鉴的设计策略如下:

(1)应建设专门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

失智老年人是特殊的人群,应生活在可以进行独立特殊照顾的失智单元内,方便护理人员的照顾。《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450-2018》要求失智老年人应单独照料,这将进一步推进中国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2)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应小型化、组团化

失智老年人单元应小规模,小组团化。宜人的建筑尺度可以使得空间环境更加平易近人,降低失智老年人焦躁的情绪,让老年人更有居家感和归属感。同时减小建筑尺度有利于减少动线距离,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3)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应增加环境空间的可识别度

相比较之前版本,2018 版的建设规范增加了 “照料单元”的空间概念,并且规范中的日照要求降低,因此建筑平面布置可以更加灵活自由等方面,也更加有利于打造可识别的环境空间。

(4)营造居家感,尊重失智老年人的隐私和情感需要,增强老年人的独立自主性

失智老年人照料设施的空间设计要减少类似于医院、护理院之类的机构感[35],从空间尺度、色彩、室内装饰、居室居住人数(推荐单人间)、公共社交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家庭氛围的营造,为失智老年人在照料设施中感受到居家氛围。

(5)增加照料设施中的公共社交空间,提升老人的社交意愿

社交空间的增加能有效提高老人的社会活动和交往机会,延缓失智症的发展。可以借助家具布置、照明和自然采光、装饰设计、活动物品布置等方法,增加生活起居厅的吸引力。

(6)重视户外环境的建设,打造失智花园

户外环境对失智老年人有着明显的益处,可以改善老人情绪,减少失智老年人焦虑和攻击性情绪,自然缓解对于老年人精神减压有很大的益处[36]。

结语

从20 世纪中叶至今,美国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的空间设计与建设经过了快速的发展,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空间设计经历了多种典型的建设模式。从注重“医护效率”的精神病院模式,到专门的失智老年人照护单元(SCU),进一步发展强调居家氛围的“介助生活”,一直发展强调老人精神和情感需求的“记忆照护单元”,其核心是从强调“医护效率”到“以老人为中心”的根本转变。

目前,中国社会老龄化不断加深,中国失智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建设仍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应当基于国家发展现状,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失智照料设施建设经验,以老人为中心,为中国失智老年人设计出高品质的居住空间环境,帮助失智老年人过上有尊严的老年生活。

图、表来源

图1:参考文献[3];图2:参考文献[32];图3:参考文献[24];

图4:World Alzheimer Report 2020, Volume II: Case studies:234;

图5:World Alzheimer Report 2020, Volume II: Case studies:228;

图6:Tan, Michael. Feeling Alive!: Participatory Visual Arts Program and Vitality in A Nursing home-A Singapore Case Study[C], Creative Practices for Improving Health and Social Inclusion, 2016: 245-254;

图7:Gray T, Robert W. Toward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Methods,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M]. 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New York, 2013;

图8:[EB/OL].[2021-08-12].https://www.lorettocny.org/news-events/news/loretto-announces-new-constructioninvestments-support-memory-care;

图9:参考文献[34];图10 ~13:作者绘制;表1、2:作者绘制。

猜你喜欢
照料空间设计设施
民生设施非“摆设”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