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路遥,李秋芳,刘腊梅,徐瑞,廉莎莉,韩双嵘
(1.郑州大学 护理与健康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儿童发育行为六科,河南 郑州 450052)
随着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的开展,护理学科研究者队伍逐步形成,护理研究生成为了护理科研领域的中坚力量,科研的发展也推动了护理学科的进步[1]。2017年中华护理学会提出了“创新发展,包容共享”理念[2],引起了护理学界对知识共享的关注。充分的知识共享不仅能增加个体的知识存量、提高科研工作效率,还可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3]。知识隐藏是与知识共享相反的概念,指面对他人的知识请求时选择故意隐瞒或掩饰的行为[4]。知识隐藏不但会降低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业成绩,还阻碍了知识共享[5]。研究[6]指出,科研压力和消极情感与知识隐藏行为密切相关。目前,我国针对护理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了解护理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对提高其知识共享意识和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1 研究对象 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3所及武汉市1所高校的全日制在读护理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全日制在读护理硕士研究生;入学时长≥3个月;知情同意并自愿填写问卷。排除标准:有心理疾病病史者。本研究获得校伦理委员会批准(ZZUIRB2021-149)。样本量根据经验法[7]确定,取研究变量的5~10倍,本研究中变量数为17个,考虑20%的失访率,经计算研究对象数量范围为102~204。本研究中,最终有效收集249例。本研究共调查249名在读护理硕士研究生,年龄21~37岁,平均(24.63±2.37)岁。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研究者在查阅资料及咨询护理教育专家的基础上自行编制,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年级、招生类别、学位类型、科研经历、参与导师课题、发表论文篇数、参与学术交流次数等。
1.2.1.2 知识隐藏行为问卷 由李威威[8]汉化,用于评估个体对知识的隐藏水平。包括聋哑式(4个条目)、逃避式(4个条目)及合理化式(4个条目)3个维度,共12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为12~60分,得分越高说明个体知识隐藏行为水平越高。正式调查前对20名护理研究生进行预调查,未发现存疑条目。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1。
1.2.1.3 研究生挑战性-阻碍性科研压力问卷 由刘聪[9]改编,用于评估研究生感知的科研压力水平。包括挑战性科研压力(6个条目)和阻碍性科研压力(6个条目)2个维度,共12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完全同意”至“完全不同意”分别计为1~5分,总分为12~60分,得分越高说明个体科研压力水平越高。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55。
1.2.1.4 自我调节疲乏量表 由王利刚等[10]汉化,用于评估个体自我损耗状态。包括认知控制(6个条目)、情绪控制(5个条目)、行为控制(5个条目)3个维度,共16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完全同意”至“完全不同意”分别计为1~5分,总分为16~80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自我损耗程度越严重。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06。
1.2.2 资料收集方法 该问卷由研究者本人及经过统一培训的3名护理研究生进行现场发放,参与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填写问卷。填写过程中,调查人员不进行引导性提示,采用匿名调查以保证真实性,剔除做答不完整的问卷以提高有效性。本次共发放问卷265份,收集有效问卷249份,有效回收率为93.96%。
2.1 护理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隐藏行为、挑战性-阻碍性科研压力与自我调节疲乏得分情况 护理硕士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总分为(32.82±8.85)分,处于中等水平,挑战性-阻碍性科研压力总分为(44.27±5.71),处于中等偏高水平,自我调节疲乏总分为(46.18±8.36)分,处于中等水平,见表1。
表1 护理硕士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挑战性-阻碍性科研压力与自我调节疲乏得分(n=249,分,
2.2 护理硕士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性别、年级、是否参与导师课题、参与交流次数不同的护理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隐藏行为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护理硕士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得分的单因素分析(N=249)
2.3 护理硕士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与挑战性-阻碍性科研压力、自我调节疲乏的相关性分析 护理硕士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挑战性-阻碍性科研压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除了认知控制外,护理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自我调节疲乏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均成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护理硕士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与挑战性-阻碍性科研压力、自我调节疲乏的相关性分析(n=249,r)
2.4 护理硕士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以知识隐藏行为总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参与导师课题、参与学术交流次数、挑战性-阻碍性科研压力、自我调节疲乏是护理硕士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29.0%。见表4。
表4 护理硕士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得分的多因素分析(n=249)
3.1 护理硕士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现状 本研究中护理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条目均分为(2.73±0.74)分,处于中等水平,高于宋嘉婷等[11]对临床护士的研究结果[(1.82±0.7)分]。这可能与我国高校研究生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有关。研究[12]指出,团队内的竞争感知会加强个体的知识心理所有权,与他人知识分享可能会威胁到自身对知识的控制权,因而更偏向隐藏知识而不是分享。各维度中,合理化式知识隐藏行为得分最高,表明护理研究生之间通过选择寻找合适理由解释自身隐藏行为以拒绝提供帮助的现象较多,这可能与合理化知识隐藏虽有一定欺骗性,但学生之间选择默契接受有关;逃避式知识隐藏行为得分最低,说明研究生之间提供虚假信息的现象较少,这可能与逃避式知识隐藏行为不具有合理性,不能够有效应对他人的知识求助有关。提示护理教育管理者应关注研究生的知识隐藏行为,加强对研究生知识隐藏水平的评估并识别其影响因素,为研究生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
3.2 护理硕士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因素
3.2.1 参与课题和学术交流次数 本研究结果显示,参与导师课题和学术交流次数是护理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因素。其中,参与导师课题的护理研究生知识隐藏水平高于未参与导师课题的护理研究生。Connelly等[4]指出,人际不信任会导致个体知识隐藏行为的出现。人际间信任感的缺失加重了知识拥有者的防卫心理,护理硕士研究生往往选择团队内部成员进行知识共享,而对团队外部成员进行知识隐藏以保证对相关课题的知识所有权。另外,护理硕士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次数越多,其知识隐藏水平越低。学术交流意味着知识共享,知识共享具有交互性、互惠性、动态性和循环性的特点[13],有助于拓宽研究生的学术思维和视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带来知识的更新和增值,这种获益感有助于减少研究生之间的知识隐藏行为。
3.2.2 挑战性-阻碍性科研压力 本研究中护理硕士研究生挑战性-阻碍性科研压力越高,其知识隐藏行为水平就越高,这与杨刚等[6]对其他人群的研究结果一致。护理研究生面临着发表论文、毕业要求高标准的科研压力。科研压力利弊并存,虽然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增加科研产出,但也会加重其心理负担,导致学术不端及学术不道德行为的出现[14]。研究[6]发现,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会导致个体和组织间知识隐藏行为的出现。提示护理教育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缓解研究生科研压力,以降低其知识隐藏水平。
3.2.3 自我调节疲乏 本研究中护理硕士研究生自我调节疲乏越严重,其知识隐藏行为水平就越高。自我调节疲乏是指个体过度损耗心理资源后呈现出的疲劳状态[15]。我国护理研究生在多重压力下长期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这种压力性情景会加重研究生心理资源的损耗,进而导致其自我调节疲乏和行为控制能力下降[16]。自我损耗的增加会降低个体的感知控制能力导致其道德脱离[15]。提示护理教育管理者应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3.3 对策和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几条建议:(1)加强科研管理,缓解科研压力:护理教育管理者应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合理的科研考核目标和奖惩机制,导师应定期开展小组会议、头脑风暴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学术指导,做到因材施教[17],通过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来缓解学生的科研压力。(2)补充心理资源,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一方面,研究生个人可通过增强体育锻炼、保证睡眠质量等方式及时补充自身的心理资源[15];另一方面,护理教育管理者可采取情绪管理培训、创建心理求助和压力释放渠道等措施使研究生重获自我控制资源。(3)搭建知识共享平台,增强科学共同体意识:通过开展多学科学术论坛、共享研究数据和课题成果等方式促进团队间的知识互动[18];在日常教学中重视研究生间的沟通交流和协作能力的培养,帮助其克服知识垄断心理,进而促进知识共享。
护理硕士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处于中等水平,是否参与导师课题、参与学术交流次数、挑战性-阻碍性科研压力、自我调节疲乏是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为一项横断面研究,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明确。未来需开展多中心的纵向研究和质性研究,多方面地深入了解影响护理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的因素和机制,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