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莎,周淑云,刘沄沄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长沙是一座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富的山水洲城,旅游经济占长沙GDP的比重逐年加大。根据湖南文化旅游行业统计监测数据,仅2021年“五一”假期期间,长沙市共接待游客500.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4.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04%、53.28%[1]。2020年年底,长沙市被评定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后,长沙市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来助推长沙旅游经济的发展。2021年12月9日下午,长沙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要促进智慧文旅联动共享,推动旅游产品、旅游项目串点、连线、扩面,打造历史文脉独特标识,放大“山水洲城”独特魅力,充分彰显城市历史厚度和文化温度[2]。
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是文化旅游生态文明深度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吸引民众的一个亮点。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积极建设和挖掘地方文献资源馆藏,因地制宜推出符合当地旅游业发展实际的推广活动,已成为当前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任务。
当前,学者们对于公共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的研究主要聚焦以下主题:(1)任务和目标。通过探讨文旅融合过程中公共图书馆自身的角色定位、服务观念和发展观念,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新时期蓬勃发展。如艾雨青、李雅[3]指出,在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今天,公共图书馆应该发挥其文化、教育等社会功能,并发挥其自身文化资源的优势,积极投身于文化旅游事业中,促进文化旅游持续稳定发展;陈丽、史瑛瑛[4]以公共图书馆实施文旅融合的政策与实践为出发点,提出了在文化和旅游密切交流的今天,公共图书馆必须要承担起文旅融合的使命。(2)发展路径与策略。即探讨公共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的模式和路径,周淑云、卢思佳、冉从敬[5]以文旅融合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为基础,梳理了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理论内涵,提出了以“点-线-面”为线索的3条发展路径;黄安妮、陈雅[6]对公共图书馆工作与文旅融合政策的耦合性进行了分析论证,并结合具体案例,指出了4条有助于公共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的服务路径。(3)实践与案例总结。如林艳[7]通过深入分析福州市图书馆对“+旅游”业务体系的建设与实际应用来分析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的可行性;李媛、邱奥欣、经莉[8]则以江宁区图书馆“跟着大学老师读经典”系列活动为基础,介绍了“阅读+旅游”为中心的文旅融合创新方式,以期通过案例为公共图书馆更好地利用文化旅游资源、促进阅读推广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平台(CNKI)进行检索,构造检索式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地方文献”,检索时间限定为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共检索出39篇相关文章。其中,仅有8篇文章结合实例对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推广情况进行了研究。如盛兴军、张璐[9]通过调研浙江省市级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及宣传推广情况,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和亮点,从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顾美雯[10]以文旅融合背景下上海市嘉定区图书馆开展的地方文献挖掘研究为切入点,结合具体实践,为公共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指明了新方向。
综上所述,随着文旅融合发展的推进,当前国内图书情报学界对于“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主题的研究有所建树,但现有研究对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推广实例研究不足,有待深入探索。因此,本文以长沙市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推广实践为研究实体,分析其在开展地方文献推广实践中的模式和思路,以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事业发展与实践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参考。
在地方文献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上,公共图书馆一般远超该区域内其他系统。因此,通过收集、整理、保存、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将这些资源转化为优质旅游资源,既促进了当地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又能够为文旅融合注入新的动力。
纸质文献资源是我国图书馆地方馆藏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它进行收集、整理能够记录本地区在不同时期的行业发展进程以及社会风俗、自然资源的变化,以便更好地为后续各项研究服务。
除了纸质文献资源,公共图书馆也应该利用自身人员、技术、设备等优势,将地方文献整理成数据库,有效提升地方文献的利用率。以长沙市图书馆为例,目前已开发了涵盖地方文艺、非物质遗产、文物、人物的4个自建地方特色数据库。另外,长沙市图书馆也提供了长沙地方文献数字服务平台,对长沙市地方文献资源进行了分类汇总,实现了文旅融合视域下的资源共享。
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阅读空间。在文旅融合的视域下,可以设置具有地域特色的主题图书馆,并提供配套的阅读平台、资源库等,提高公共图书馆对读者和游客的吸引力。以长沙市图书馆为例,“长沙人文馆”是该馆设置的一个具有湖湘特色的馆中馆,保存和展示了许多传统文化典籍和地方文献资源,构建了了解和查阅湖湘地方文献资源的空间。现代化的地方文献阅读平台也有助于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更好地以自身专业文化资源支持当地旅游业发展。例如,长沙市图书馆于2016年正式启动了“声音图书馆”计划,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以语音形式展现长沙历史和风貌的机会。在长沙市图书馆和长沙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逐步形成了口述长沙、长沙童谣、百优工匠、星城旧影、乡音读诗等一大批具有长沙地方文化特色的有声读物、音效库、声音作品。此外,长沙市图书馆还按照读者的阅读需求,建设了精品数字阅读内容、配备优质的有声读物资源库、开发了《读书友岳麓》《听见老长沙》等有声阅读文创,让游客和长沙市民领略到“网红”长沙的独特魅力[11]。
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惠民工程中的主力军,始终承担着“文化加油站”的任务。“十三五”时期,全国共有117个国家级公共图书馆示范区建设完成,公共文化示范区的创建也带动了当地公共图书馆保障条件与服务效能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其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赢得了民众的一致好评,也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力[12]。在文旅结合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与旅游业的合作适应了中央提出的“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议,图书馆可以在自身的推广中加入旅游元素,而旅游业可以借助公共图书馆专业的文化服务力进行“文化”+“旅游”的宣传推广,实现文化与旅游推广的双赢。
截至2020年年初,全国范围内约有2000余个县级图书馆建立起以县级图书馆为总馆,乡镇、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分馆的共建共享体系,有效促进了公共图书馆与乡镇、社区等基层图书馆在公共阅读资源方面的整合和互联[13]。公共图书馆作为文旅融合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总分馆优势与旅游有着天然耦合性,可以通过遍布县乡村各个角落的共建共享服务推动全域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文化场所成为旅程中的一抹风景,而旅游场所也更富有文化底蕴。如长沙市图书馆联动各分馆推出的“长图出发、阅见长沙”活动,通过阅读长沙地方文献深入了解长沙市,打卡长沙市历史文化街区,走访长沙市文化遗产,近距离触摸城市肌理,有效地推动了文化和旅游的进一步融合。
公共图书馆以其完善的文化设施和健全的服务体系,提供富有文化属性的研学旅行产品,已逐渐成为研学旅行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因此,在文旅融合的探索初期,提供研学旅行服务能够帮助公共图书馆更好地融入文化和旅游相交织的时代背景。长沙市图书馆作为市级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始终积极地发挥自身的教育和旅游功能,不断探索文旅融合的实践路径。“长图出发 阅见长沙”城市阅读计划是长沙市图书馆一个别出心裁的尝试,给参与者提供了近距离接触长沙市非遗特色文化的机会,在提高地方文献利用率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沉浸式体验。(详情见表1)[14-19]。长沙市图书馆馆长王自洋表示,希望通过该活动“让大家‘走进一座馆、爱上一座城’,从而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发出图书馆的声音”[20]。
表1 “长图出发阅见长沙”城市阅读计划
文旅融合视域下,公共图书馆不该局限于开展传统的地方文献阅读推广活动,而应紧跟时代的脚步,关注特色活动。“书香夜市”是长沙市图书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献推广活动。长沙地摊经济始于火宫殿,从清末到现在已经延续了四百多年。长沙市图书馆走进火宫殿摆摊,既可以使二者在空间和时间上相互嵌入,又可以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旅游影响力,给夜市增添文化温度。在书香夜市摊位上,游客们可以参加“乡音读诗”“知识盲盒”等活动,赢得创意明信片、潇湘八景笔记本。比如通过历代名人咏长沙的诗词猜长沙著名旅游景点,或是挑战四大名著中的生僻字、成语。“阳春”与“白雪”的创意融合,打造了独具长沙传统文化气质的“书香夜市”。长沙阅读文化与长沙饮食文化的跨界碰撞,结合独到的阅读推广活动、手作体验、文创展示,让每位市民、食客、游客,都能深切体会到长沙作为“魅力星城”的独特吸引力(详情见表2)[21-23]。
表2 “书香夜市”地方文献推广活动
要提高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文旅融合的影响力,必须要以合作交流为手段,增进与其他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机构间的了解。一方面可以将本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与全国各地的兄弟图书馆合作,共同开展地方文献阅读推广活动,扩大地方文献吸引力。如长沙市图书馆和绍兴市图书馆于中秋佳节之际开展了“故乡·他乡”线上读者交流会,为两地的市民朋友搭建了沟通两地中秋文化习俗、共唱两地中秋童谣的桥梁,促进了城市间文化交流,也有效提升了两地读者对对方城市的兴趣[24]。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当注意到地方文献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及不同种族文化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放眼国际,增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25]。长沙市图书馆于2017年担任了“东亚文化之都”项目的中方文献资源中心。该项目由中日韩三国联合举办,每年选择各国的一个城市作为主办方开展交流活动,能够促进3个国家间文化与艺术的碰撞、交流,以及东亚地区文化与艺术的繁荣发展[26]。“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是连通湖湘文化和东亚文化的一座桥梁,能够跨越时空限制,给日本、韩国甚至全世界带来一份独具古城长沙特色的文化盛宴,传播了中国文化,为长沙甚至中国的旅游业发展打下强有力的文化基础。
图书馆的文化创意产品是当地文化情怀的缩影,能够有效提高图书馆的民众关注度,进而增强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影响力,促进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2019年,长沙市图书馆新三角创客空间在阅读手帐文创嘉年华期间特别启动“阅天下”阅读手帐漂流活动,面向全国漂流出文学历史和美食旅行两款手帐本。手帐本别出心裁地融入了岳麓山环境音、长沙街巷人声、长沙童谣等具有长沙特色的音频资源。它不仅是手账本,也是一种文化载体,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外地的读者展示长沙声音和长沙故事,提供一次别开生面的纸上长沙之旅[27]。
地方文献资源相对于其他文献资源而言,更具有地域性、资料性、多样性和历史性,不仅可以宣传当地的特色文化,还能服务于文旅融合项目[28]。因此,图书馆应组织专门人员对地方文献资源进行征集、汇总、开发,将读者利用率高的文献汇总进行二次加工,为当地旅游局、景点、文艺创作、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机构和个人提供强大的旅游信息和数据支持。图书馆还应该借助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丰富地方历史文献资料载体形式,努力构建当地特色的历史文献资料库,帮助读者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地方文献资源,提升读者对地方文献的兴趣。另外,图书馆应当抓住文旅融合的契机,创新馆舍建设,在外观设计和馆内布置方面都要保留地方特色元素,引导读者对其文化内涵的思考。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趋势要求图书馆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当地文化特色,融合文献资源与信息服务,结合旅游宣传活动,打造文旅融合品牌。首先,图书馆需挖掘和提炼地方文献中的特色元素并结合时下热点,设计出相关文创产品,作为活动宣传的载体。如长沙市图书馆结合长沙非遗元素和萌宠文化创意打造的“湖湘猫”IP,推动了湖湘优秀文化的传播。其次,通过全媒体平台宣传品牌活动,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与读者互动,扩大宣传的覆盖面,提高阅读品牌的认知度,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地方文献阅读活动中来,增进对本地文化的理解。最后,应该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开展与世界其他图书馆的常态性学习交流活动。坚定文化自信,做地方文化、中国文化的友好传播使者,让外国游客感受到中国的魅力,助推我国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2018年,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发布了《全球愿景报告》,明确指出与外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对创建一个强大、统一的图书馆领域至关重要[29]。在发展文化旅游、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该加强地方文献共建共享,与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形成文旅融合发展的合力。首先可以与旅游部门合作,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路线或是开展研学活动。如长沙市图书馆围绕橘子洲景区、新民学会旧址、岳麓山景区,设计了“历史文化之旅”两日游(一日游)路线,便于游客感受古城长沙的文化底蕴[30]。其次,与档案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联动,如长沙市图书馆与长沙市档案馆联合举办了“一部书,一座城——民国长沙城市档案展”,通过展出1934年《长沙市指南》的相关内容,生动重现了长沙城的民国记忆,有效地推动了文旅融合实践[31]。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于2021年3月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指出要坚持以总分馆制为抓手,优化基层设施布局,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新时期要推进文旅融合创新[32]。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该利用总分馆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教育、研学等多元文化和旅游需求的融合发展[33]。如长沙市图书馆总分馆的成员馆“杨花书院”分馆,依托村内的人文资源,拓展民宿、研学、文化交流等服务项目,将分馆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文化地标,吸引了大批游客和村民前来打卡。另外,位于望城区丁字湾街道的茶园子乡村书吧(长沙市图书馆望城区流通服务站)以书吧为载体,借助丁字湾街道周边丰富的文旅资源,以活动带流量,以流量助发展,打响了“稻田里的书香”品牌,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领略到当地的旅游特色,也让游客在旅游中感受了当地独特的地方文化氛围[34]。
地方文献是地方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它肩负着传承地方文脉的使命。公共图书馆基于文旅融合背景开展地方文献资源推广实践,既可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阅读空间、文化服务力、共建共享体系等优势为当地旅游产业提供支持,又能够进一步丰富地方文化旅游资源,推进文化旅游的宣传工作。目前,公共图书馆所开展的地方文献资源推广实践还有待完善,需要深度挖掘地方文献资源、打造文旅品牌、加强地方文献共建共享、完善总分馆制体系。公共图书馆要抓住文化和旅游相交织的契机,成为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秀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的需求,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与文化高效能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