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艺瑶
(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 100081)
随着建设“书香社会”“书香中国”“学习型社会”的倡导和推进,全民阅读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未成年人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基础和突破口,2021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9%,较2020年的83.4%提高了0.5个百分点[1],公共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对未成年群体担负着社会教育、提高素质、拓展知识等多重职责。
2021年7月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是教育战线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2],更是公共文化领域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举措。《意见》明确规定了要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3]。“双减”政策落地,大批校外学科培训的中小学生将被分流到公共文化设施公益性教育研学中,公共图书馆作为校外拓展教育的主要阵地,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2年2月18日,《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通知》提出,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要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合作,结合中小学学科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创新利用阵地服务资源,推动优质服务进校园,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文化素养培育[4]。无论是从国家政策提出的文化教育治理理念出发,还是全民阅读环境驱动、馆校合作搭建教育实践平台的要求,都给公共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馆校合作常态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公共图书馆青少年教育职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与中小学的合作必将呈现逐渐深化的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5]“双减”政策的出台,是适应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会用书”等读书观的重要举措。“双减”政策的落地,全国课后辅导班骤停,学生有更多的校内活动时间和家庭自主时间,有更多的阅读机会和阅读时光,也有更多的精力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中来,青少年逐步成为读者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要满足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图书馆、参与阅读的需求,也要实现社会对公共图书馆的期望与自身价值,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书香社会建设提供支持,把图书馆打造成适合未成年人需要的公共文化空间。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6],在推动和服务全民阅读推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双减”政策的出台、贯彻、执行,学生“减负”了,公共图书馆作为青少年“第二课堂”,在坚持公益属性、没有教学压力和升学任务、避开“功利化”“短视化”阅读的优势下[7],积极开展馆校协同合作,协助学校完善课后服务功能,是开拓公益阅读推广服务的有利契机。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帮助中小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拓宽视野、启迪智慧、培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教育资源宏富、阅读氛围浓厚,承担着传承文明、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是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的重要力量,也是帮助中小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平台。“双减”政策不仅帮助图书馆搭建起儿童与阅读体验之间的桥梁,也进一步推动图书馆深入挖掘馆藏文献资源,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扩大合作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在家庭、学校、社区、政府间持续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的开展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做出新的探索和贡献[8]。
国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9]。2018年,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被列为教育部公布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0]。为充分利用好“双减”后“减”出来的时间给学生们“加”分,国家图书馆在引领公共图书馆配合中小学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厚植未成年人爱党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做出了与“党员志愿服务”相结合、与“馆藏资源普及”相结合、与“校园拓展课堂”相结合、与“小馆员实践推广”相结合的有益尝试。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国家图书馆立足馆藏革命文献、特色资源、服务品牌等优势,以党史宣传教育为重点和主线,积极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要求,组织实施“文献背后的革命故事”主题宣讲活动,组织馆员志愿者走进中小学校,开展宣讲推介服务,助力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为推动全民阅读、提升未成年人科学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力量。
“文献背后的革命故事”主题宣讲项目以党员志愿服务的形式,成立以共产党员馆员为中坚力量的志愿服务队伍。参与项目的馆员来自国家图书馆中文采编部、外文采编部、典藏阅览部、立法和决策服务部、参考咨询部、数字资源部、信息技术部、缩微文献部、社会教育部、展览部、古籍馆等11个业务部门的党员,既有经验丰富的咨询馆员,也有精力充沛的年轻馆员,他们不仅接受过馆内专业培训,熟悉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具备扎实的图书情报理论基础和教育实践基础,而且整支队伍具备图书馆业务建设、少年儿童服务、阅读推广研究、中小学教育研究等多方面、跨学科的业务能力。在项目运行管理上,“文献背后的革命故事”主题宣讲项目细化责任分工,建立起党委领导、多部门协作的机制,形成课程调研、课程策划、组建课程小组、试讲定稿、校园宣讲、宣传推广、反馈优化等一套相对完善的工作链条(见图1)。“文献背后的革命故事”主题宣讲项目以党建促业务,将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推进“双减”政策落地与公共图书馆职责深入结合,在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创新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形式等方面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图1 “文献背后的革命故事”项目运行管理流程
面对“双减”后学校对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强烈的需求,国家图书馆主动与周边学区、学校、教师建立联系,梳理出中小学阶段课文中(人教版)涉及的革命人物、革命故事,对课文中提到的故事情节、人物特点等进行延伸拓展。在课程策划上,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11],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智力发展能力及现阶段学习情况,将中小学生分为低、中、高3个学段,在充分挖掘馆藏革命文献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知识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做了分龄设计和精心准备,见表1。
表1 “文献背后的革命故事”拓展课程列举
针对低年级(1~3年级)学生,以介绍图书馆服务,引导小学生树立图书馆意识为主,引导学生对图书馆产生浓厚兴趣;针对中年级(4~6年级)学生,由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背后的故事逐步引入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料,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针对高年级(7~9年级)学生,在培养孩子们的文史兴趣的同时,拓展课程阅读,使其进一步了解党史国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激发阅读兴趣。
“文献背后的革命故事”宣讲中,志愿馆员首次探索通过轻松活跃的“听、展、写、玩”创新阅读模式,向中小学生介绍国家图书馆相关服务,讲述文献背后的故事,推荐相关阅读书籍。首先,志愿馆员以通俗生动的语言讲述文献背后的故事,并向中小学生展示影印版、缩微版等相关馆藏文献,中小学生以写感受、画图画的形式记录交流聆听故事的感想,再通过游戏互动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使阅读更加立体化。在游戏互动环节,志愿馆员精心设计文献观察、故事分享、角色扮演、动手体验、互助探究等趣味游戏,增强拓展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对参与积极、表现活跃的学生送上具有图书馆特色的文创小礼品。
比如,在低年级《一个萝卜》拓展课堂上,志愿馆员组织学生参与编演故事情节,小学生们通过角色游戏,演绎小白兔雪天心系朋友,主动将一个萝卜送去给小驴,萝卜在小驴、小羊、小鹿之间传递,最终又送回到小白兔家里,使故事阅读更加立体化,进而加深小学生们对原型故事“一个苹果”的深思和理解。在《甲骨文记忆》拓展课堂上,引入图书馆特色教具,开展“甲骨文传拓”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尝试制作拓包,体验从固定甲骨到扑墨完成拓片的全过程,使学生们直观感受到甲骨文字形笔画特点、传拓技术及拓片特点及其应用于研究的优越性,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
再如,在中年级《书从哪里来》拓展课堂上,志愿馆员组织学生体验“玩转印刷术”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印刷工具、体验雕版印刷、活字拣字、排字印刷的全过程。在《我们的国歌》拓展课堂上,志愿馆员向学生讲述国歌的创作背景、传唱经过、展示国歌不同的演唱版本、介绍国歌背后的相关故事和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的搜集过程,组织同学们交流对现在歌唱歌曲的想法,如第一次学会国歌的时间、演唱的感受等,通过交流体会、庄严合唱,使小学生们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再如,在高年级《小鲁迅的一天》拓展课堂上,志愿馆员将中小学阶段学习熟知的关于鲁迅的课文串联起来,比如少年闰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等,把鲁迅童年的某些趣事浓缩在一天的生活里,通过引导学生与当代中学生生活做对比,将情境代入当今生活,将学生们的课文阅读体会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拉近与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的距离,进一步了解一个伟大的作家的成长经历以及在童年阶段遇到的对他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的人物,从而加深学生们对所学课文的理解。在《缩微胶片里的长征故事》课堂上,志愿馆员制作了相关革命文献的缩微复制品,对积极参与互动的同学们进行奖励,对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党史国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激发阅读兴趣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文献背后的革命故事”在组建志愿服务宣讲队伍,以中小学生群体为重点开展红色文献宣讲推介服务,为未成年人打造“拓展课堂”、推动全民阅读的同时,积极宣传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吸引中小学生走进图书馆,参与到图书馆教育实践活动中。志愿馆员在阅读拓展课堂中,适当引入介绍国家图书馆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开展的服务项目,比如,介绍国家图书馆在少年儿童馆开展的未成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典籍博物馆开展的中小学生研学活动,不仅使学生对宣讲的志愿馆员更加熟悉,对国家图书馆职能有进一步认识了解,也对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进行了宣传推广,使图书馆服务“走出去”进校园,又把小读者、小志愿馆员“引进来”到图书馆阅读图书、参与活动、体验图书馆员的日常,培养小读者们的图书馆意识。
目前,“文献背后的革命故事”项目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探索图书馆特色课程方面经验欠丰富,课程主题策划以图书馆为主导,宣讲课程与中小学学科教学融合尚存在欠缺,结构化、系统化的课程内容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国家图书馆文化教育资源丰富,资源涵盖学校教育多学科范畴,与学校学科教育对标的馆藏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整合、应用,与学校课程产生交集,促进对学生课堂教学的拓展阅读服务。
了解“文献背后的革命故事”系列课程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图书馆课程研究的重要方面,目前由于活动开展时间较短,对课程效果评估还较粗放。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时强调,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12]。公共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在指导中小学生阅读、拓展图书资源、开展教育活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双减”政策传递出了杜绝过度施加学科压力的信号,主张立足社会教育大环境,让学生开拓视野、全面发展。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对学生课余时间负起责任,提供公共教育服务[13]。公共图书馆开发特色课程、开展中小学生阅读推广服务,并不是像学校课堂教育一样,将图书馆事先安排好的教学大纲原原本本按部就班地讲述给学生,而是在课程主题推广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索能力、阅读能力,以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探究环境,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对图书馆馆藏文献背后故事的兴趣。公共图书馆要充分挖掘馆藏特色优势,以宏富的文献资源馆藏为依托,密切关注教育教学实际,捕捉新动态和新信息,结合学校课程教育大纲和不同学龄段学生差异,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认知水平、接受程度出发,融合趣味性和知识性,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推广计划,构建起图书馆特色的结构化、系统化相关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拓展学校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功能。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是读者服务的重要内容,在搭建馆校合作阅读推广平台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双减”政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要强化与学校合作,策划高质量的阅读活动,推动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在服务学科教学、激发青少年阅读兴趣、培养深度阅读习惯等方面提供有益支持。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联系,深化馆校互动融合,充分吸纳借鉴学校、教师的教学教研经验,搭建起馆藏资源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有效桥梁,按照学生年龄层、学力层,探索建立阅读推广分级模式,设计开发图书馆特色的教具资源,与教材教学同步进行经典阅读推广,更好地服务学校教学。要创新阅读推广模式,通过馆员“走出去”进校园主动推广、小读者“引进来”参与实践的流动服务方式,延伸阅读推广服务范围,同时要更深入了解青少年的阅读需要、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拉近图书馆与青少年之间的距离,选择更适合的方法引导其开展阅读,提升青少年阅读服务质量。要提升公共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馆员的青少年阅读推广相关专业素养,在与学校开展阅读推广实践工作中,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探索馆校联动、跨界融合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实现图书馆与学校之间阅读推广活动、专业人才培养的互利双赢。
“双减”政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拓展课堂,如何更全面、更科学地了解开发策划的课程对中小学生在拓宽知识面、了解认知图书馆等方面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制定可行性强的评估方案并进行长期常态化的跟踪回访。公共图书馆要积极完善和畅通反馈机制,在反馈主体上多元化、反馈形式上创新化,通过随堂观察、课上提问、课后回访、调查问卷等多样、便捷的形式,使图书馆、馆员、学校、师生共同参与到拓展课程学习成果反馈中,并根据师生对课程的感受及回访反馈及时调整推广内容、推广形式等。要注重将公共图书馆“拓展课堂”教学创新成果转化为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在走进中小学开展宣传宣讲的基础上,对标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研发设计相关读本,挖掘特色馆藏文献资源,形成具有图书馆品牌特色的系列推广课程。要积极开拓线上服务空间,通过统筹整合文献资源,与学校、社会机构等共同搭建线上阅读推广服务平台,形成阅读推广合力,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逐步打造出青少年阅读推广品牌服务。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各方重视支持,扩大阅读推广活动的知名度,尽可能在区域内学校形成广覆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4]。公共图书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更是未成年人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要按照党中央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求,继续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担负起面向未成年人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赓续红色基因的重要使命。要充分利用特色馆藏资源,依托党员志愿服务,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策划更多面向青少年的阅读推广活动。要将图书馆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党委牵头负责、党支部具体实施、党员聚力攻坚”的工作链条,通过党建工作更好地引领、延伸和拓展图书馆服务,促进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更好地服务青少年、中小学生教育发展。要抓住“七一”、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以推进落实“双减”政策为契机,激励和动员广大党员馆员广泛参与贴合实际、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图书馆员队伍专业化优势,着力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为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