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博物馆虎文物赏析

2022-12-14 08:46梁雪王慧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1期
关键词:青釉青花老虎

梁雪 王慧

(烟台市博物馆,山东 烟台 264000)

虎是正义、勇猛、威严的象征。中国人对虎的崇拜古已有之,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和殷商的青铜器上均出现了同虎样貌相近的兽面。虎是百兽之王,是中国劳动人民喜爱的保护神,时至今日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仍称虎是其祖先。仙人往往乘虎升天,伏虎罗汉、伏虎仕女的形象也并不鲜见,人们为猛虎被驯服赋予了更浪漫的含义。经历了较长一段时期的演变及发展,对虎形象的崇拜便成了华夏民族共同的文化习俗。

2022年春节期间烟台市博物馆推出“指尖上的展览:虎虎生威——馆藏虎文物精选”,3件馆藏虎文物同屏送福,为虎年增添了几许虎趣和文化。烟台市博物馆收藏的以虎为造型装饰或纹饰的文物多达10余组,本文将拣选清末民初的青釉堆粉青花伏虎仕女图撇口瓶、民国时期的白釉酱花虎形枕、张善孖所作的《虎啸》图进行介绍。

1 幽靓高贵的伏虎仕女图撇口瓶

1.1 豆青釉堆粉青花伏虎仕女图撇口瓶整体介绍

此豆青釉堆粉青花伏虎仕女图撇口瓶(图1),撇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底部“官”字刻款清晰可见。此瓶胎质紧致,胎体较为厚重,釉面肥润细腻,温润如玉,瓶身以象牙白为主色,青花嵌入其中点缀,蓝白色泽相衬,简洁而不失优雅。仕女神态生动,纹饰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繁而不乱,整器包浆润泽,高贵气质无与伦比。

图1 豆青釉堆粉青花伏虎仕女图撇口瓶

伏虎即制伏猛虎,比喻降伏凶人,是历代绘画常见的画题,明代徐渭就曾有《伏虎画赞》。瓷器上的伏虎造型与绘画承自一脉,有伏虎罗汉、伏虎仕女等组合。这件瓷瓶上的即为伏虎仕女,画中的老虎温驯可亲,仕女婀娜有致,采用堆粉青花的表现技法,是清末民初瓷器上的典型模式。

1.2 豆青釉堆粉青花技法解析

豆青釉堆粉青花是先在素胎上按花纹轮廓涂一层白粉,然后在白粉上用青料绘出图案,最后罩上豆青釉入窑烧制的。豆青釉堆粉青花使青花和豆青釉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堆粉青花的花纹凸起,增强了花纹的立体感。堆粉青花最早见于康熙时期,雍乾时期持续烧制,盛行于嘉道时期。

1.3 高贵幽靓的伏虎仕女图

创作豆青釉堆粉青花伏虎仕女图撇口瓶的艺术家大胆地借鉴西方印象主义、表现主义及立体主义的特点,充分发挥油画中用笔挥扫之特性,笔触清爽有劲、线条舒展流畅,并且强化了浓彩的运用,将彩色同水墨融合,突出了色彩的沉重与厚度,并将西画的投影、透视等手法补充到画中。画家将西方的艺术精髓与中国的民族特色梦幻般地交融在一起,水墨与油彩、力量与柔情、浪漫与理智,在创作者的探索中凝为一体,从而熔铸出了自己独特的个性绘画语言,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令人叹赏的是画者在突出主人公的精神方面,为主人公注入了独特的崭新境界,以健康取代羸弱,与伏虎结合在一起,将未来世纪的“美女与野兽”印象提前创作于作品中,让我们今人看了感到想象之无穷也。伏虎仕女一扫过去的愁病之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开创了一代新风。

2 虎气尤腾的白釉酱花虎形枕赏析

在我国,枕头作为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体现了古人的生活观念和文化礼仪。陶瓷枕始见于隋唐,种类有青瓷、白瓷、绞胎、三彩等,宋金元时期还出现了兽形枕、建筑枕和人形枕。枕的用途有三种,医用脉诊、实用枕、随葬用枕。实用瓷枕造型丰富,纹饰图案多样,刻画内容寓意吉祥,或祈求科举顺利,或祈望健康长寿,或祝福婚姻美满,或期盼人丁兴旺,或期盼生活富裕,均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虎形枕的产地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一带,如河北磁州窑,河南禹州扒村窑、钧台窑,山西长治窑等,其中山西长治窑生产的虎形枕是宋金时期艺术水平最高、传世量最大的。馆藏瓷枕中的虎形枕也以金代长治窑产品最多,均呈卧虎状,虎背平整内凹作枕面,枕面装饰题材丰富,以白地彩绘花鸟纹居多,也有诗文等装饰。

2.1 温顺稚拙的虎形枕

虎形枕是带有浓郁民俗风格的器物,大规模出现于宋金时期,主要为河北磁州窑、河南禹州扒村窑、山西长治窑生产。后世的虎形枕延续了这一传统,以虎塑形,粗犷不羁。这件民国时期的虎形枕褪去了凶猛威严的形象,更像是一只温顺可爱的小猫,有稚拙之趣。白釉酱花虎形枕(图2)呈卧虎状,白釉褐彩,虎身为褐黄色釉,釉上用黑彩描出斑纹。虎目圆睁,张牙露齿。宋代,老虎造型多做蹲伏状和悠闲状,造型准确传神,极具中国水墨味道和文人气质。金代磁州窑绘画老虎多为趴伏状和行走状,其造型稚拙随意,画风粗犷质朴。

图2 民国白釉酱花虎形枕

2.2 白釉酱花虎形枕的象征寓意

《说文解字》曰:“虎,山兽之君也。”虎的勇猛雄健、自由独尊的品格和精神一直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与崇拜。在中国历史文明长河中,虎文化渊源悠远,生生不息。虎形象和虎文化已经深深渗透到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中,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枕作虎形,有其象征寓意所在:猛兽为枕,不仅体现了我国民间自古就有的崇虎习俗,而且也体现了古人镇妖辟邪、早得贵子、逢凶化吉的心理寄托。金代的虎形枕也与其民族秋捺钵(秋天狩猎)的生活习俗有关。据民间传说,睡虎形枕能护身安神,虎形枕为了伴人安睡可塑造成安详乖巧的模样。老虎是百兽之王,有辟邪和长寿的寓意,威猛的老虎闯进人间,化为温驯的瓷枕从古至今一以贯之的是给予人直面未知的勇气。

2.3 虎头作枕的“辟厌恶”俗世文化意象

虎纹枕是在枕面上以猛虎图案为主要装饰的枕。瓷上绘画虎纹饰开创于宋而盛行于金代。目前,有确切出土地点的虎纹枕均见于河北省磁县,即磁州窑的中心区域,当为本地所生产。

在诸多相关文献中,虎形象象征衙府的庄严与执法的公正,因而传统习俗祭虎以为神,汉唐时期就出现在门栏画虎,借用虎之英武来镇妖邪。民间,老百姓不单单把虎作为凶悍的走兽或威严的象征,还将虎看作有灵气的守护神,并寄予对生命及后代的真挚期望。百姓认为以虎为枕可以避凶除恶,去邪压惊。早在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卷六虫兽三品“虎骨”条下就有“虎头作枕,辟厌恶”的记载。

陶瓷虎枕可分为虎形枕和虎纹枕。虎形枕是仿照老虎的外形制作的寝具,鉴于其形态大部分呈伏卧状,又被叫作“伏虎形枕”“卧虎形枕”。北宋胡宿撰《文恭集》载:“昨夜西楼月,团圆似去年。凤屏非复旧,虎枕未呈眠。破恨凭湘酎,流哀寄蜀弦,葛华与参宿,此见恐无缘。”记载了虎形枕给人们带来的惊喜感受。

金代彩绘虎形枕数量很多,造型基本相同,均以卧虎为枕座,只在虎头、尾、爪部位塑出大致凹凸轮廓,再用墨彩画出条纹状虎斑与虎口、眼、鼻、耳等。虎身整体没有比例,头部较大并同身子融为一体,四肢显著变短。通气孔多位于虎鼻孔处,隐而不露,颇显制作者巧思。这与金人居于关外,常与老虎搏斗,虎在他们的生活中具有的重要意义有关。南下之后,真虎难得,虎形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金人的精神需要。而烟台市博物馆的白釉酱花虎形枕则是白釉为主,上覆黑描,简约、明快,给人以清新之感。

2.4 千年枕史,虎气尤腾

作为传统文化的承载,虎枕艺术延续至今,一些地区仍有向新生婴儿或婴儿过“百岁”赠送虎形枕头或耳枕的习俗,这些枕多由祖母或外祖母缝制,寄予老人对幼子的关怀和疼爱。民间手工艺者也将虎英勇、正义、威严的品格及其生命力的象征融入枕的装饰及造型上,与传统赈灾辟邪的五毒纹饰——蟾蛙、壁虎、蜈蚣、蛇、蝎子组合进行装饰,期望借此强化对小孩子的保护。小小一方虎枕,承载着丰厚的民族精神与历史文化信息,寄予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为历史爱好者创造了一个深度学习我国历史与传统习俗的机会,让大众能够了解过往,感恩现在,期盼未来。

3 威猛的《虎啸》国画赏析

张善孖(1882—1940)),名泽,字善孖,号虎痴,以字行,四川内江人,张大千之兄。张善孖早年参加同盟会,参与辛亥革命,亡命日本。归国后居上海,曾寓苏州网师园。张善孖曾任上海美专教授,与黄宾虹组烂漫社,他少年从母学画,曾拜李瑞清门下,热爱武打,同其弟张大千一心从师意拳大师宝鼎习心意拳及内功十三段,擅于画虎,以《西厢记》中的词句画虎百态,赋予其人性,极为传神。

3.1 赏画先识人

张善孖特别喜爱老虎。早在1915年,他便从日本带回一只幼虎回成都豢养。那是一只十分温顺的幼虎,张善孖、张大千时不时将幼虎带到山林里,解开绳索,让它自由奔跑。这时他们便勾勒草稿或拍照留影,对虎的习性、特点有了深度的了解,画出的虎便也展现出了王者风范。张善孖画虎尽管名扬天下,但是为熟人好友画画不曾要过报酬,谦虚道“鄙人所画不值一分钱”。但是,这只老虎豢养了三年就死了。20世纪30年代初,张善孖率眷从上海迁到苏州,寄寓城南十全街的近代名园网师园,将画室取名“大风堂”。1935年,国民党师长郝梦麟在贵州深山洞窟里抓到两头乳虎,他知道老友张善孖擅画虎,就打了个电报到苏州,问“送你老虎要不要”。张善孖听了喜出望外,过去那只老虎的夭折一直是他心头大憾,他立刻抱病专门去了汉口。路上一只虎崽死了,张善孖对“硕果仅存”的那头小虎宠爱有加,取名“虎儿”,网师园里的假山洞便成了虎儿的新家。当他抱着虎儿经过苏州车水马龙的街道时,周围人都十分诧异,引起了不小的骚动。据说虎儿非常爱饮鲜牛奶,十分通人性,张善孖和它亲密相处,关系非常亲近。虎儿从小就敞放驯养,在园内除了与狗追逐嬉戏,也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张善孖还常带它去虎丘公园喝茶,老虎卧伏在茶桌旁边的树阴下,吸引很多人围观。在网师园里,虎儿经常在半夜走进主人卧室,把特为它准备好的鸡蛋吃了之后才悄悄回到园子里,从不惊动主人家。虎儿还不时爬到善孖的画案上睡觉,活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因虎儿对家人、客人都友善,大风堂时时高朋满座,来客中有不少当时的一流名士——章太炎、叶恭绰、李印泉、陈石遗等,他们时而吟诗,时而作画,还常常牵着虎儿在众宾客面前玩耍,或合影留念,给大家添了许多乐趣。时任《吴县日报》副刊编辑的薛慧山曾与虎儿合影,他曾记录道:“餐后,就在园中那棵卧龙似的老松之畔,合照了一张照片。当时善孖牵着虎儿来,教我抱它,那头虎也善解人意,居然像哈巴狗般驯服。”

3.2 《虎啸》图赏析

虎是兽中之王,是寓意吉祥和平安的瑞兽,象征英勇威武、所向披靡的威力,象征权利、热情以及勇气。张善孖的《虎啸》图为纸本设色(图3),立轴,以焦墨勾勒山石,山峦及松针为石青色,树干为赭石色。后钤“善孖长寿”白文方印,“张泽”白文方印。右下角钤“大风堂”朱文长方印。

图3 张善孖所作《虎啸》图

张善孖《虎啸》图呈现的是老虎威严无比的画面。古人云:“画虎画皮难画骨。”意思是画老虎的外表很容易,但是要想透过皮肉画出它的骨头(骨像),体现出老虎的气势,是很难的。所以古往今来,能画好老虎的人并不算多。张善孖笔下《虎啸》之猛虎,既突出了虎的威猛,又展现其有人性的一面,流露出温情,并且结构合理,华南虎的特点突出。林语堂曾赞张善孖笔下的虎:“凡一肌一脊、一肩一爪,无不精力磅礴,精纯逼真。”诗人杨云史写诗称赞他虎作:“画虎先从养虎看,张髯意态托毫端;点睛掷笔纸飞去,月黑风高草木寒。”

4 结语

烟台市博物馆“指尖上的展览:虎虎生威——馆藏虎文物精选”得到了业界的充分好评,也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借助文物来述说历史故事,发扬祖先的成就和光荣,提升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猜你喜欢
青釉青花老虎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躲描猫的大老虎
青花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知足(竹)常乐
老虎不在家
老虎变成猫
浅谈毡包青釉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