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本,探析统编本教材的学法渗透
——以统编本教材阅读单元为例

2022-12-14 08:11文|杨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学法课文教材

文|杨 静

《跟着名师教阅读》订阅链接

《跟着名师教习作》订阅链接

自统编本教材全面实施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也逐步全面深入。教材作为语文课程和教学的重要资源,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向,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内容,更为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与能力提供了科学指导。基于此,笔者从统编本教材学法资源的角度出发,追溯理论研究,探究功能定位,明晰组织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进行学法渗透提供借鉴。

一、探究理论意义,转变教学观念

“产婆术”、孔子思想、深度学习理论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法指导,教育变革与教学实践也在时刻呼吁关注学法渗透,这必引起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1.理论关注“学法渗透”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是西方学习中心教学理论的创始者,他强调教师要成为“知识的产婆”,而不要光成为知识的传播者。事实上,“产婆术”充分尊重知识技能是学习的基础,学习者是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将其转化成对现实有益的积极成果。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的“不愤不启”,要求教师在学生有深入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表达却表达不出来时进行开导。这样的“启发式”教学是基于学生先前思考,在提升关键点处进行的方法点拨与指导。近十年来,我国许多学者都进行“深度学习”理论的研究。郭元祥、林开群、姚林群教授的研究,非常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认为学生只有积极思考,发展能力,掌握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科的关键能力,才能习得真正的知识。

2.时代呼唤“学法渗透”

随着全球教育变革的深入,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已达成共识,这也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教学方式。时代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用方法不断深入再学习、再研究、再创造。在新课改理念背景下,时代也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使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方面协同发展。这就迫切需要教师关注学法指导,重视方法掌握。这是时代对“学法渗透”的要求,也要求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方向发展,这有利于刷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机智,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

3.实践提倡“学法渗透”

“学”是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前提。只有通过学习,学生才能获得知识并内化吸收,生成新的知识。统编本教材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编排单元,使得教师正逐步关注学法渗透。课堂教学过程的核心不再是“教”,而是学生的“学”,这恰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发生变革,才能真正将课程范式转变落实到可触之处,教师才会真正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是否紧扣“学生学”,才能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作为教学目标设置的基准,真正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层价值。

从上述角度看,古今中外教育教学理论始终强调以学为中心,重视方法的习得与运用。全球教育变革、新课改要求、教师专业成长,都呼吁语文教学要关注学法,落实教学过程。笔者认为,以学为中心,关注学法,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学习责任的担当意识,更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调整。

二、认识编排特点,明晰学法定位

现行统编本教材有清晰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从知识的角度出发,教材资源有听、说、读、写、思等;从学习的视角出发,教材资源有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学法等。笔者就从学法资源的角度进行分析。

1.学法资源“在何处”

统编本教材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构建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在单元的编排体例中,围绕同一主题和要素,设置了导语、精读、略读、口语交际、习作平台、语文园地等内容。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者对整个单元的要素把握,通常围绕知识内容、方法落实、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课后练习编排,这是对学生学习的巩固与检验,是教师单篇课文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师把握重点、难点的参照依据。略读课文通常设有导语,导语会根据单元重点布置略读任务,要求学生巩固和运用本单元已学方法进行再实践、再检验。语文园地中,通常根据单元重点、难点设置交流平台、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等内容。

可见,以阅读教学单元为例,学法资源渗透在教材的角角落落,单元导语统领单元方法指导,精读课文呈现具体学习方法,略读课文重视学法的实践拓展,语文园地强调单元内知识结构的梳理及实践运用。

2.学法资源“啥特点”

既统一又独立。从整套教材看,学法资源是按照年级有梯度进行设计的,整体上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点,这就是它的统一性;从单个学习单元看,学法指导是相对独立成体系的,围绕一个语文要素进行展开,这就是它的独立性。

既全面又递进。从整套教材看,既有阅读策略单元,如预测、提问、批注、速读、有目的地阅读单元,也有解词品句、体会情感、关注表达指导单元,语文学法指导涵盖全面,贯穿小学语文学习全过程;从单个学法看,注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螺旋式递进。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从“初步”体会到“体会”,从“体会描写”到“体会文字呈现的美”都充分体现了该特点。

3.学法资源“啥功能”

通过对统编本教材学法指导的资源分析,不难发现,这些学法资源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方向、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开展语文学习与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而学法资源的设置,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这就让学法资源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都发挥了重要的指向作用。

三、掌握组织策略,发挥独特功能

基于对学法资源的认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依据学科综合性与实践性要求,灵活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展开学与思,在过程中学习方法,在方法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积累能力。笔者尝试从阅读教学课出发,结合实践阐述学法指导的一些尝试。

1.课前:恰时示范,举一纲而张万目

搜集资料:教材编入大量红色主题选文,这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加深理解。教师可在课堂上示范,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适当拓展补充地道战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战士们英勇奋战的事迹及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这样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借助书籍、网络、报纸、杂志等多样途径查阅资料,从而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经历,感知文章内容。

紧扣导语:根据略读课文编排特点,每一课都围绕单元主题编有导语,导语中有明确的学习任务,适合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教师通过对一篇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的细致指导与实践,让学生领会其方法,从而灵活迁移,以“一”知“十”、知“百”,纲举而目张。

2.课中:适时授法,循循然而善诱之

借助资源:教材中编入大量经典古诗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借助书中插图、释义,按照诗词表达的顺序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读懂古诗文,体会诗文表达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多样朗读:俗话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读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理解和感悟的重要方法。在课后习题中,有“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气”“在读中体会画面”等明确要求,这就是明晰的路径,可灵活使用。如课堂开始时读、百思不解时读、情感深刻时读、想象画面时读、角色体验时读等,通过多样朗读加深理解体悟。

3.课后:及时悟法,闻一处而知十方

随文仿练:课标要求学生学会言语表达与书面表达。课后习题多处均有迁移仿写,教师需认真钻研教材,聚焦特殊言语现象,带领学生体验完整的语文学习过程:从文字中读懂写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是怎么写的,发现言语表达的密钥,进行迁移仿照。学生仿写,就是习得方法后的迁移尝试,从而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该方法。

拓展阅读:以单元阅读教学为例,教学中,可进行类文推荐阅读、名家作品拓展阅读,将课堂上学习的阅读策略延伸运用至课外阅读。循序渐进地综合运用预测、提问、批注、速读、有目的地阅读等策略,促进学生牢固掌握。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是一门落实学生听、说、读、写、思的综合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建构、思维提升、审美鉴赏能力的课程。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学科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得语文关键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学法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