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研究

2022-12-13 11:54张阿兰
广东蚕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新乡市宜居区县

张阿兰 王 朵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生态宜居乡村要求乡村建设遵循一定的客观发展规律,使乡村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成为有机统一发展的整体。依据《河南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新乡市全面启动了乡村建设行动,新乡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持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围绕乡村建设总目标,新乡市正不遗余力地加快人居环境的建设,因此,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将成为新乡市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

为打造乡村生态宜居环境,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依据不同地区的特征构建了生态宜居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各个地区的生态宜居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例如,都一等(2021)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汇总分析了“十三五”期间生态宜居的主要评价指标项,为之后相关研究的评价指标选择提供了参考[1]。李慧民等(2019)采用灰色预测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分析了西安市生态宜居指数,提供了一种时空演变的研究视角[2]。黄翔等(2022)采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了晋江市57个样本村居住环境的治理水平,为其他乡村治理居住环境提供了有益借鉴[3]。董维等(2016)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整体上对河南省各城市是否宜居进行了评价,充分肯定了河南省的建设成就,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对策建议[4]。

当前,我国对于乡村建设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建设提出的五大要求上,而针对每一个具体要求的评价研究则比较少。近几年,河南省各地区对生态宜居乡村的探索卓有成效,此时,对生态宜居乡村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构建了新乡市生态宜居乡村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分析新乡市生态宜居乡村水平,并提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对策,以期为河南省其他地市的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对象选取了新乡市下辖卫辉、辉县等8个县域,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21)》《河南统计年鉴(2021)》《新乡市统计年鉴(2021)》等。

1.2 指标选取

本文基于新乡市8个区县的区域特征,充分考虑指标的可行性和因地制宜性,参考相关研究文献[1-6],构建了新乡市生态宜居乡村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3个二级指标,人均粮食播种面积、人均生产总值、道路为硬化路面的户比重等17个三级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2 乡村生态宜居水平评价

2.1 基于熵值法求取指标权重

2.1.1 数据预处理

因为选取的评价指标中存在逆向指标,且各指标的量纲和单位也不相同,所以需要对数据进行正向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对于正向指标,转换公式为式(1):

对于“采矿业单位数”等逆向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转换公式为式(2):

2.1.2 指标权重的确定

表1 评价指标权重汇总表

2.2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综合评价

利用标准化数据和指标权重,构造出标准化的加权决策矩阵,然后通过SPSS得出各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TOPSIS计算结果汇总表

3 乡村生态宜居水平评价结果与分析

3.1 整体评价结果与分析

借鉴相关经验[7],将生态宜居乡村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区间:[0.6,0.7]、[0.5,0.6)、[0.4,0.5)、[0.3,0.4)、[0.2,0.3)。由表2可知,贴近度处于[0.5,0.6)和[0.6,0.7]区间的区县只有2个,占总区县数量的25%。从整体得分的区间分布来看,8个区县的得分分布近似表现为“橄榄型”[8-9],两头小,中间大。得分较高和得分较低的区县数量不多,而得分处于中等区间的区县较多,表明8个区县生态宜居处于一般水平,各个方面的生态宜居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由表1可看出新乡市8个县前5项指标权重占比数值比较大,而后5项指标表现值较小,但其对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贡献不容忽视,同时也表明了单纯依靠指标内部信息得出的权重有一定偏差。

3.2 分项评价结果与分析

从自然环境层面来看,排名最高的是延津县和封丘县,排在末尾的是辉县市、新乡县和长垣市,8个区县的平均值为0.0123,其中只有4个区县得分高于均值,这说明一半区县的自然环境基础相对薄弱,区县间差距相对较大,如果想提高生态宜居水平,就要注重落后地区的自然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发展结构,尽量减少采矿业的数量。

从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两个层面来看,长垣市和辉县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自然环境水平却相对落后,而延津县自然环境水平相对较高,经济发展却相对落后。这说明生态宜居水平不仅体现在自然环境层面上,还应该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就要更加注重环境、公共服务等一系列问题。

从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层面来看,评价靠前的是长垣市、封丘县和辉县市,排在末端的是延津县和获嘉县。得分排名第一的长垣市居于顶端值部分,与其他区县的差距相对较大,自封丘县开始,排序靠后的区县得分差距较小。这说明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层面上,部分区县的建设水平相对较低,政府对于设施和服务的投入建设不足[10]。

4 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

4.1 主要结论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新乡市各区县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不断地改进,但仍然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其原因和影响因素也具有不同的特征。本文通过TOPSIS模型对新乡市8个区县的生态宜居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新乡市8个区县的生态宜居水平差异较大。长垣市和辉县市的生态宜居水平较高,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相对于其他地区发展较快,产值较高;封丘县、原阳县和新乡县凭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处于中等水平;卫辉市、获嘉县和延津县处于低等水平,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较慢。

第二,生态宜居乡村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不是决定因素[11-12]。当前新乡市各区县的经济发展尚未达到发达地区的水平,说明当前促进经济发展仍是提升各区县生态宜居水平的可行路径。

第三,处于同一区间的不同区县具有不同的现状[13]。比如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却没有加强建设,从而导致生态宜居水平不高。

4.2 对策建议

对生态宜居乡村评价的目的在于居安思危,有效提高生态宜居乡村的建设水平,打造和谐美丽的家园环境,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基于本文的研究,针对新乡市8个区县生态宜居水平的具体表现特征,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对于长垣、辉县等县市,要持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干预和优化。在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背景下,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改善乡村道路的路面状况[14],扩大人均住房面积,完善乡村通信服务,加快宽带网络的覆盖,同时完善乡村排水、供气等基础设施,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第二,要重视各区县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前提。推动经济发展可以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为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的进行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居民收入,关注重点民生问题,注重公平。

第三,要基于全面、综合和系统的视角,每个乡村都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15],对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县,要继续强化经济对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保障作用,也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对于经济发展较慢的区县,首要任务是经济建设,要重视经济的发展,但又不能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所以要选择一条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新乡市宜居区县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新乡市
宜居大化
新乡市
新乡市中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研究
宜居星球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新乡市锂电池专利情报分析及对策建议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