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炎广
(河南省嵩县中医院,河南 嵩县 471400)
脑梗死以猝然昏倒、肢体偏瘫、语言障碍等为主要症状,吞咽障碍为主要并发症之一[1]。及时有效治疗不仅能够改善症状,恢复吞咽功能,也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对康复有积极意义[2-3]。本研究用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辅治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共113例,均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及观察组56例。对照组男33例,女24例;年龄49~67岁,平均(57.34±5.97)岁;病程2~13个月,平均(7.17±4.63)个月;梗死部位为基底节区17例、内囊21例、丘脑11例、脑叶者8例。观察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47~69岁,平均(57.29±6.03)岁;病程2~13个月,平均(7.20±4.59)个月;梗死部位为基底节区19例、内囊20例、丘脑9例、脑叶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纳入标准:①西医符合相关《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4]疾病标准;②中医主症为神识昏蒙、偏瘫、口舌歪斜、不语,次症为头痛、饮水发呛、自觉眩晕、瞳孔变化、共济失调,舌淡脉细涩,符合2项或以上标准;③家属及本人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易过敏体质;②免疫系统疾病;③伴有心、肾等脏器严重功能不全;④精神疾病。
两组均用常规西医治疗。给予吸氧、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脑代谢、调脂稳斑、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对症处理,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包括舌运动训练、摄氏训练、空吞咽等,每次20min,每日2次。
观察组加用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涤痰汤药用枳实、半夏、茯苓、竹茹、胆南星各10g,橘红、甘草各6g,石菖蒲5g、党参30g、生姜2片,大枣20g。通窍活血汤药用赤芍12g,桃仁10g,川芎8g,红花6g。气虚加黄芪30g,阴虚加生地黄、玄参各20g,风盛加天南星、僵蚕各9g。两者合方,水煎煮至150mL,饭后温服,1日2次。
两者均持续治疗30天。
神经功能: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分值为0~42分,分值越高则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吞咽障碍:应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对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定,该量表分值18~46分,分值越高表示吞咽功能越差。
生活自理能力:应用Barthel指数(BI)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包括进出厕所、进食、洗澡、转移床椅、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平地行走、上下楼梯、修饰等10项内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愈:各指标改善90%及以上。有效:各指标改善46%~89%。好转:各指标改善18%~45%。无效:各指标改善18%以下。
两组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NIHSS、SSA、BI评分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SSA、BI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SSA、BI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时间 组别 例 NIHSS SSA BI对照组 57 19.31±3.53 32.43±6.94 37.43±5.83观察组 56 19.35±3.56 32.47±6.89 37.39±5.92 t 0.060 0.031 0.036 P 0.952 0.976 0.971治疗前对照组 57 13.23±2.18a 23.41±3.49a 49.54±4.77a观察组 56 9.45±2.09a 21.03±4.05a 60.83±6.29a t 9.406 3.348 10.763 P 0.000 0.001 0.000治疗后
中医认为,脑梗死并发吞咽障碍病机为痰湿内阻、气虚血瘀,以痰浊、血瘀为标,气虚为本。治疗应以化痰通络结合益气活血[5]。西医常规治疗能够对脑部功能一定程度上起到重新组织的作用,而吞咽功能训练中患者通过主动及被动运动,使咽部肌肉协调性及灵活性得到改善,进而使吞咽症状得到缓解[6]。涤痰汤方中以半夏化痰燥湿,橘红理气化痰,枳实降气破气,石菖蒲开窍祛痰、醒神健脾,茯苓健脾利湿,竹茹化痰除烦,胆南星熄风定志。诸药合用,共奏安神定志、豁痰开窍之效。通窍活血汤方中红花、桃仁、赤芍通利血脉、行血逐瘀,与涤痰汤合用共奏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之效[7]。
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辅治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