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茜茜 周群英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六安,237000)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1]。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增厚是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之一[2],故临床医生对此警惕性较高,处理较积极。近年来,随着阴道超声的普及应用及绝经后女性健康查体意识的增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检出率增多,但对于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处理方式尚有争议[3-4],一方面担心过度医疗和浪费医疗资源,另一方面担心对子宫内膜癌或癌前病变的漏诊。本研究搜集本院临床资料,分析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危因素,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女性临床处理提供参考。
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9月本院查体发现子宫内膜增厚的无症状绝经后女性117例,因绝经后阴道流血、阴道排液、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经阴道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增厚女性98例临床资料。子宫内膜增厚的标准为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4mm[5]。纳入标准:①年龄>50岁;②符合绝经后诊断,即生理性停经≥12个月;③行宫腔镜检查并有子宫内膜病理诊断。排除标准:①绝经后应用过雌孕激素替代治疗;②既往因子宫内膜增厚接受过相关治疗。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1阴道超声检查使用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妇女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将阴道探头置于阴道后穹隆,在纵切面获得子宫的清晰图像,测量子宫内膜厚度。
1.2.2宫腔镜检查选择德国Storze公司生产的宫腔镜诊断治疗系统,取膀胱截石位,扩张宫颈后置于宫腔镜,膨宫液应用0.9%生理盐水,观察宫腔及子宫内膜情况,对子宫内膜取样送至本院病理科检查,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病变(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增殖期子宫内膜、子宫肌瘤)和恶性病变(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
1.2.3分析指标统计纳入对象的年龄、绝经时间、孕次、产次、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应用他莫昔芬等,按照是否有症状分为无症状组与有症状组,按照子宫内膜厚度将无症状病例分为子宫内膜≥10mm与<10mm,比较不同组别病例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类型。分析影响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可能因素。
应用SPSS 23.0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无症状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有症状组,患者年龄≥60岁、体质指数(BMI)≥25kg/m2、合并高血压、应用他莫昔芬比例均低于有症状组(均P<0.05)。无症状组与有症状组产次≥2次、绝经年限≥5年、合并糖尿病比例无差异(P>0.05)。子宫内膜厚度<10mm患者BMI≥25kg/m2、合并高血压、应用他莫昔芬比例低于≥10mm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无症状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的比例小于有症状组(P<0.05),萎缩性子宫内膜、增殖期子宫内膜、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的比例两组无差异(P>0.05);无症状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例均发生在内膜厚度≥10mm组,但子宫内膜厚度<10mm组与≥10mm组发生萎缩性子宫内膜、增殖期子宫内膜、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不典型增生占比均未见差异(均P>0.05)。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组病理资料比较[例(%)]
以病理为子宫内膜癌及不典型增生为因变量,以年龄≥60岁、BMI≥25kg/m2、子宫内膜≥10mm、产次<2次、绝经年限≥5年、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应用他莫昔芬作为自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5kg/m2、子宫内膜≥10mm、合并高血压是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衰竭,雌孕激素失去了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处于萎缩和静止状态。当子宫内膜增厚时子宫内膜病理呈多样化,包括萎缩性子宫内膜、内膜增生、息肉,甚至癌变[6],因此,临床上对于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倾向于诊刮获取内膜组织进行病理诊断[7]。
随着妇女查体意识的增强,绝经后无症状的子宫内膜增厚患者检出率升高[8],其临床特点有别于有症状的子宫内膜增厚患者,有研究发现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BMI小于有症状组[9]。本研究对比发现,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女性中无症状者子宫内膜厚度偏薄,肥胖、合并高血压及应用他莫昔芬的比例较低;有症状与无症状患者内膜病理结果均以子宫内膜息肉居多,其次为萎缩性内膜,但无症状患者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的比例低于有症状患者,说明无症状患者较少有明显的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且内膜恶变的风险较低。
对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最佳处理策略尚未建立。有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有16%无临床症状[10],提示临床对于无出血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应予以重视;但有学者[11]认为对所有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女性行诊刮存在诊疗过度风险。临床上常根据子宫内膜厚度来决定诊治方案,国外[12]进行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建议将内膜厚度阈值确定为10~12 mm,以区分“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但有研究[13]认为内膜厚度≥14 mm时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风险增加,≥15mm 时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当低于此阈值时子宫内膜恶变风险较低无需有创性检查。本研究对于无症状患者按照子宫内膜厚度分层分析,发现子宫内膜≥10mm与<10mm的患者在BMI、合并高血压、应用他莫昔芬方面存在差异,子宫内膜≥10mm的无症状患者肥胖、合并高血压及应用他莫昔芬的比例较高,但病理类型在两组间未见差异,考虑与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的病例数较少可能有关。
由于本研究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病例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例数较少,故将无症状患者合并分析。发现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女性中BMI≥25kg/m2、子宫内膜≥10mm、合并高血压是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尽管是合并后分析,但也提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病例若同时存在肥胖、子宫内膜厚度≥10mm或合并高血压,需尽早行诊刮以明确子宫内膜性质。
总之,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者临床病理资料有别于有症状者,内膜恶变风险较低,不宜对所有内膜增厚者行有创性检查,需根据子宫内膜厚度、临床资料综合评估,对有肥胖、子宫内膜厚度≥10mm或合并高血压等高危因素者需积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