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公安院校刑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2-12-13 08:30宗兴森
教育观察 2022年34期
关键词:实验班毒品指纹

李 康,宗兴森

(浙江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浙江杭州,310053)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1]公安院校作为培养人民警察的主阵地,担负着为我国警察队伍输送具有高度职业精神和高超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任,需要以实战为导向,区分不同专业警种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凸显行业办学特色。刑事科技警察作为公安专业警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现、揭露和证实各类犯罪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刑事科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系统掌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犯罪现场勘查和物证检验鉴定等专业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胜任刑事科技警察职业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坚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实现警务实战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特色发展。[2-5]

结合刑事警察职业队伍建设对刑事科技高素质拔尖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当前刑事科技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点:一是教学手段较为传统,新技术、新方法引入课堂、引进实训不足;二是内容更新不及时,与公安实务脱节严重;三是教学模式不能紧跟时代变化,对培养目标、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认识不够;四是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缺乏变通。[6-9]针对刑事科技教学现状,通过深入调研,浙江警察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结合新时代犯罪形势的急剧转变迫切需要刑事科技专业人才培养的及时变革的情况,整合多方优势资源,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树立了“盯实战、重创新、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警务实战引领,创新平台支撑,学科竞赛驱动”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开创了小班化全实战教学体系,打造了四个“四年一贯导师制”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培育了“实战+创新”的团队文化,凝练了专业思政理念,创建了“探究方法指导、创新技法辅助、自主创新赋能”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成功闯出了新时代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拔尖人才培养的创新改革之路。

一、注重警务实战引领,构建实战化人才培养体系

我校坚持实战导向,紧贴公安实际,树立了“盯实战、重创新、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根据警务实战的迫切需求,以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创新实战能力的高素质拔尖人才培养为目标,进一步明确培养刑事科技高素质拔尖人才所需具备的创新能力和实战水平。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科学设置培养方案,打造递进式实战课程群;制订实战化课程教学大纲,建立层级式实战技能项目库;搭建实战训练平台,整合校内外实验实训资源,创设刑事科技类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强化多元化的特色人才培养,解决公安实战需要什么样的专业特色人才的问题。实战化人才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实战化人才培养体系

同时,我校深化实战训练,以此解决刑事科技人才培养与警务实战需求协调和适应的问题。“两个首创”,即首创以毒品防控技术人才培养实验班为代表的创新实战实验班和首创以指纹查询实战为代表的小班化全实战教学体系,开创了实战化教学体系的先河。创新实验班,以培养毒品防控技术类专门人才,主要通过课程教学和科研训练开展毒品防控技术专业创新能力培训,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学习任务,颁发“毒控”实验班结业证书。开设小班化全实战课程,教学大纲和讲义均来自公安实战,通过总结刑事科技实战技巧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直接参与破案。课程还引进了省市县三级驻校教官的教学模式,以此提升实战化人才培养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实战意识。

实战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路径主要从实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战化教学大纲和实战化训练平台三个方面实现。实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落脚点在于科学设置实战化课程群,具体包括:基础实战化教学内容,即通过经典案例讲授提升学生对实战的理解和认知,明确和掌握具体实战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体会当前实战中的难点;专业实战化教学主要通过剖析技战法,帮助学生掌握警务实战中的操作技巧,旨在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实战部门常用的仪器设备和信息化平台,具备应对实战的专业能力;综合实战化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深度模拟或直接参与实战,对实战中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训练,强化实战技巧训练,突出提升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实战化教学大纲通过构建实战化项目库,不同专业方向的相关内容根据重要程度不同对学生进行递进式训练,从基础技能操作逐步过渡到实战技战法演练和综合模拟实战,最终确保学生直接参与实战破案或为学生参与实战提供重要支撑。建立科学合理的实战化课程群和能力递进培养的实战化训练项目库需要搭建实战化训练平台,建设校内外实战基地,以此助推刑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校内实战基地主要包括指纹查询实战工作室和毒品防控技术人才培养实验班,校外实战基地主要包括校局合作基地和校企合作基地。同时,创建高校、实战部门和企业“三位一体”的“校企局”教学模式,可以突破只有教师和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将实战需求与学科前沿带进课堂,整合高校、实战部门和企业三方优势资源,形成由高校、实战部门和企业组成的教学研究团队,在向学生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实战部门的实际案例、需求及学科最前沿信息引入课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以实战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科学的实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合理的递进式实战课程群,打造了实战化项目训练库,搭建了具备实战能力的校内平台和丰富的“校局合作”实战资源。“两个首创”为实战提供了支持,甚至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实战,在校园内、课堂上就能破案,为警务实战提供线索。

二、突出科研平台支撑,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依托强有力的科研平台,指导设置了具有刑事科技人才培养特色的学生创新团队,实施创新教育,探索以实战需求为导向的实训内容和以刑事科技前沿热点为对象的研究项目。依托毒品防控技术重点实验室、理化检验研究团队、刑事科技青年师生读书会、指纹实战与科研基地四个教师创新科研平台,我校打造了毒品防控技术创新团队、生命科学创新团队、公安视听技术团队、指纹查询工作室团队四个“四年一贯导师制”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师生创新研究和实战团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将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起来,打造研究型教学和实战化训练模式,注重科技前沿知识更新和实战技能提升,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毒品防控技术团队与“毒控”实验班一脉相承,目前正以斑马鱼模式动物为平台开展毒品相关技术研究;理化检验创新团队开展以生物物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技创新活动;刑事科技青年师生团队主要围绕视听技术在公安领域的前沿应用进行研究;指纹实战与科研团队建立了指纹查询工作室,搭建了具备实战能力的指纹查询比对平台,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实战破案,为培养应用型刑事科技专业人才奠定基础。这四个师生协作团队解决了刑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实战能力不足和战创新能力弱化的问题。

其次,探索以专业学习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抓手的“四年一贯导师制”育人模式。我校建立以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全方位育人方式,即“四年一贯导师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两种方式:一是指导教师主导型,教师团队提供丰富的研究方向和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自由选择;二是学生自主发展型,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愿望和自身条件,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并帮助其制订学习计划,帮助其实现学习目标,指导教师需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导、实验实训场所、科创新项目指导、学科竞赛辅导等全方位的帮助。“四年一贯导师制”不是简单的1名教师与学生“结对子”,而是组成指导教师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学习。指导教师将学生带入教师团队,所有学生与教师团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发挥全员育人优势,鼓励交流和思想碰撞。此模式确保了育人过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学生可以和更多的教师接触,获得多样的知识和启发,当学生的研究兴趣发生转移时,也可以及时地变更指导教师。同时,“四年一贯导师制”采用“双融合”的模式,即结对学生的科技创新与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充分融合、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与整个教师团队的科研方向充分融合,以此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双融合”模式将教师科研、学生创新项目、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等工作的方向统一起来,有利于降低教师指导学生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在团队和学生的协同配合下,使科研工作形成合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最后,突出科研平台支撑。我校科学搭建了基于“警务实战引领,创新平台支撑,学科竞赛驱动”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将“科教融合”和“科研反哺教学”的理念落到实处,实施教师科研平台与学生创新团队的有机融合,重点培养专业创新人才,打造“实战+创新”的团队文化,让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的元素“如盐入味”分散到创新训练的每一个环节中。

三、强化学科竞赛驱动,实施特色型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引导科研创新,“N个特色研究方向”凝练优质学科竞赛备赛项目,解决了一般专业人才培养与高素质拔尖人才培养协同的问题。学科竞赛紧盯警务实战需求和刑事科技前沿热点,根据实战化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确定施行特色型人才培养运行机制,以创新实验班和实战工作室为抓手,充分发挥教师科研平台指导下的四个“四年一贯导师制”学生创新团队的优势,进阶式凝练特色研究方向。特色型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如图3所示。

图3 特色型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对创新团队进行探究方法的指导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辅以中国创新漫谈等创新创业相关的选修课程,并对刑事科技各个分支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和更新,突出研究的实战化、时代性及交叉性。对创新技法的辅导以创新发明与专利实务等选修课为主进行创新训练、论文写作及专利申请等科研实训,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彰显刑事科技破案法宝。自主创新则根据团队指导教师的科研方向迅速展开科研训练,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战需求和前沿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基于实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的特色型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探索出了“探究方法指导、创新技法辅助、自主创新赋能”的特色创新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将实战元素、创新元素以实验班、实战课程、创新团队、学科竞赛项目等形式落实到人才培养日常运行中,以创新实验班和实战工作室为抓手,充分发挥教师科研平台指导下的创新团队优势,进阶式凝练特色研究方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此外,还构建了完善的第二课堂运行模式,实现了课内外互动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第二课堂辅导机制、强化训练方案学术研讨安排及创新创业项目培育等均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制度。

四、聚焦人才培养成效,打造创新特色模式示范推广典型

(一)实战成果丰富,人才培养成绩突出

指纹查询工作室团队在6年时间内共比中各类案件10355起,其中重特大案件50起。与多地公安实战单位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协助二十多个区县市查询各类案件,深受各级公安机关好评,并多次受到立功嘉奖。此外,还有多家公安局与我校合作共建指纹查询实战及科学研究基地。毒品防控技术研究团队为实战一线提供优质服务,自组建以来为实战部门解决了多个疑难问题。学生为某禁毒部门检测毛发毒品含量100余例,申报新型实用专利多项,并在实习过程中纠正了基层民警毛发取样过程中的不当操作。

四个创新团队的学生还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论文撰写发表、专利申请等,成果突出。近三年来,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32项,在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19项,其中获立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8项,且连续获得三届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创新大赛金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8项,外观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3项。

(二)教学建设成效显著,培养模式示范推广

近期,我校承办了全国高等学校公安技术类专业教师峰会暨首届“金师”培训研讨会。会议期间,教育部公安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向32所兄弟公安院校重点介绍了有关刑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的成果,与会领导专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受到了全国同行的高度认可与赞誉。此外,多所兄弟院校先后专程到我校实地参观考察,并与相关团队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具有先进性和典型性,对全国的公安院校有着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四个创新团队指导教师团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并总结实践成果,并进行了推广,获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省级及以上教改项目9项,校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11项,教师发表教改论文12篇。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科研成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我校共获批国家级、省部级及市厅级科研课题共10余项。

(三)创新创业训练平台示范效应突出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动手搭建了斑马鱼养殖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了一套基于斑马鱼模式动物的实验研究体系,构建了毒品急性毒性测试、毒品行为学测试、毒品成瘾性研究等研究体系。该系统是目前公安院校中唯一成规模、成体系开展的,基于斑马鱼模式的动物禁毒技术研究平台,得到了公安部禁毒情报中心、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司法鉴定研究院及日本医科大学等国内外专家机构的一致认可。

同时,我校还建立了具有完全实战能力的指纹查询工作室,建设了能满足实战条件的指纹查询训练与实战平台,并建有5000多万人的指纹数据库,开发了指纹信息管理系统,是目前全国公安院校唯一直接参与实战的团队,为其他公安院校参与实战破案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考和平台建设支持。

猜你喜欢
实验班毒品指纹
销毁毒品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像侦探一样提取指纹
为什么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火烧毒品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基于自适应稀疏变换的指纹图像压缩